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著名演奏家对斯特拉地瓦利琴与瓜乃利琴的不同看法


2016-3-14 11:38 | 作者: 天马健行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著名演奏家对斯特拉地瓦利琴与瓜乃利琴的不同看法 安东尼奥斯特拉地瓦利 ( 下文简称斯氏 ) 与德 - 吉苏瓜乃利 ( 下文简称瓜氏 ) 无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制琴大师。而偏爱使用他们所制的提琴的演奏大师似 ...
著名演奏家对斯特拉地瓦利琴与瓜乃利琴的不同看法 打印 E-mail
  
安东尼奥斯特拉地瓦利 ( 下文简称斯氏 ) 与德 - 吉苏瓜乃利 ( 下文简称瓜氏 ) 无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制琴大师。而偏爱使用他们所制的提琴的演奏大师似乎也是各占一半。在上一二个世纪,可能是爱用瓜氏琴的演奏家偏多些;而现今的独奏家却有较多是使用斯氏琴。也许这是罕有的瓜氏琴越来越贵的原因。 

从工艺水平和整体的声学品质来看,斯氏琴是至高无上,无可超越的。但如单从声音的角度来听,来考量,不少人又觉得瓜氏琴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要将斯氏琴和瓜氏琴分一个高下,这是不适宜的。这就像硬要分出巴赫莫扎特谁更有天赋,或者李白与杜甫谁的诗更高明些一样。因为我们觉得斯氏琴与瓜氏琴有着不同的风格及音色特点。 

首先,瓜氏琴和斯氏琴在构造上便有很大的不同。瓜氏琴造型短而阔,斯氏琴较长而窄 ( 早期的琴除外 ) 。从线条上来讲,斯氏琴直中有圆,圆的线条揉合在直的线条里,所以比较严谨工整。而瓜氏琴的线条以圆为主,风格与于工都比较放松、潇洒,有意到刀不到之飘逸神韵。斯氏琴的琴板略薄,油漆也较薄且通透;瓜氏琴的琴板略厚,油漆也厚而色浓。两种不同构思的工艺取向,形成两种不同特色的音响效果。小提琴大师梅纽茵评论瓜氏琴时说,瓜氏琴发音深邃,像是从每一个木细胞内发出来的,其声音使人联想到那教堂彩色玻璃的火红色。个性外向,感情易于自然流露的人,更会对这种声音情有独钟。而斯氏琴的发音是容不下任何粗鲁及随便的演奏。斯特拉地瓦利在运用与处理他的材料时就如米开朗基罗对他的雕塑材料一样。著名的华人小提琴大师林昭亮在形容斯氏琴与瓜氏琴的区别时说,拉斯氏琴如同驾驶劳斯莱斯轿车,感觉是华丽庄重;而拉瓜氏琴就像驾驶法拉利跑车,感觉无尽的动力兼有狂野的兴奋刺激。 

曾经拉过无数名琴的利奇 (Ruggiero Ricei) 则说,斯氏琴更适合古典音乐会的演奏家,如演奏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作品。而瓜氏琴则更适宜于演奏浪漫派、现代派音乐以及帕格尼尼一类的音乐。斯氏琴像一位贵妇,你接近她需要有鲜花与晚宴;瓜氏琴则需要你去攻击它,驱动它,其本身就有一种等待引爆的热力及攻击性。其实无论斯氏琴或瓜氏琴,它们有其共同的声音品质之外又有其各自的风格特色。而演奏家本人的技术与风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有些演奏家在拉斯氏琴时会比拉瓜氏琴有更好的音色,另一些就可能正好相反。例如米尔斯坦 (Nathan Milstein) ,他比较喜欢斯氏琴的声音。他认为使用瓜氏琴演奏时,他觉得瓜氏琴的声音像是斯氏琴的声音加上一些东西塞住鼻子的发音。但是朱克曼 (Pinchas ZuKerman) 则认为斯氏琴缺少了瓜氏琴的深度。 

总的来讲,斯氏琴发音倾向女高音,而瓜氏琴则倾向于男高音。斯氏琴在高音方面多点圆润而低音多点含蓄,瓜氏琴在高音方面多点毛刺而低音多点深沉。斯氏琴偏亮,瓜氏琴偏沉。但是两位大师都在他们的后期做出偏低沉的声音。如要找他们的共同处,也许可以讲:斯氏琴的后期有点像瓜氏琴,而瓜氏琴的前期更多有斯氏琴的倾向,尽管他们的琴的尺寸在各个时期都有些变化。在演奏方面,斯氏琴要求运弓有较好的控制,不能死压;就像一个女人要多加呵护一样。而瓜氏琴则需要较多力的运用,用演奏者蕴藏在心扉底层最真挚的感性震撼出琴弦最深沉的共鸣,则可将其能量发挥到淋漓尽致。瓜氏琴的弓弦接触点要求更靠近琴马,斯氏琴则相反。在配用的琴弦方面,瓜氏琴可用较粗的琴弦;而斯氏琴则宜于中性的琴弦。 

在演奏两位大师的作品时,那种不同的感觉,犹如神助,又如魔幻,是很难以言语来形容的。假如你能运用你的才华去驾御斯氏或瓜氏任何一位大师的提琴,便能创造出令人终身难忘的奇妙琴声。
1

支持

反对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扬扬扬 2012-4-6 23:05
好像都是这么认为的。看到标题还以为。。。。。
引用 leilei0611 2014-3-11 18:42
这是地道公正的评价!
引用 lijinxiang20071 2014-3-13 10:18
这个评价非常好,值得学习!!!
引用 zystudio 2014-3-13 20:03
自己用的琴都是斯式的,以后要弄个瓜式的试试。
引用 gushuai2000 2014-3-13 21:16
谢谢转贴介绍!
引用 宝音坊 2014-3-14 11:52
非常好的帖子。
引用 laohong 2014-3-14 15:49
这个评价非常好
引用 hfs 2014-3-15 11:08
能否发展改良一下,让琴同时拥各自的有优点,这是个课题。

查看全部评论(8)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6 12:3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