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琴妈杂感


2017-6-25 10:22 | 作者: annie869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第一次发文,请多指教,纯粹个人感想。演出之前开门见山先来个自我介绍,本人长年旅居海外,家有一儿一女,想当然尔,两小鬼都在学小提琴。大儿子的老师是正儿 ... ... ...

第一次发文,请多指教,纯粹个人感想。
----------------------------------------------------
演出之前


开门见山先来个自我介绍,本人长年旅居海外,家有一儿一女,想当然尔,两小鬼都在学
小提琴。大儿子的老师是正儿八经的老师,女儿的老师则是哥哥;稀里糊涂的学了一段时间,说有点小成就也算有点,有时候听大儿子练琴,我还以为他在放CD片;听女儿杀鸡的时候,我以为是她哥哥在示范给她听。反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圣诞节加新年要到了,应教堂的邀请,儿子的小提琴老师又组织了一次圣诞节演出。去年他们已经演出过一次,上次的准备很匆促,演奏的乐曲也很简单,但是颇受好评;所以今年不敢马虎,希望能来一个满堂彩。于是,我的感想从这里开始。


演出的第一档大事就是找演出人员,
四重奏的阵容,该有些啥的就不多说了。儿子的老师手下有一堆小提琴手,所以老师劈头给我一个任务:“你认识的人多,去帮忙找几个中提琴大提琴手吧。”几个?你要几个?

“你能找到几个就几个,尽量找
中国脸的,肯额外花时间练习的,最好程度跟你儿子差不要太多,还有呢……。”

停——停停停,你找熊猫哪?在这么个芝麻大的城市里,我认识的人是不少,但是学大提琴的孩子不多见,学中提琴的简直比金丝猴还珍贵,还要长个中国脸,还要能配上小提琴程度,我登月找嫦娥还简单些。

“看看啦,尽量啦。哦,顺便帮我找找合适的
乐谱,听说你很有办法搞到这些东西。”

是有办法啊,又谷歌又百度的搜到这里来。不过这是后话,今个儿先谈谈找人。

大提琴好找,先给一个大孩子发邮件,立刻得到OK的回复。再给另一家人打电话,马上也是OK。大孩子又推荐一个
朋友,正好还是我中文学校的学生,可惜程度稍低了,这次就先搁着。可是找中提琴手的时候,可真是升天入地,愁死我了!

话说这里稍微有点规模的小学,一般会在四年级的时候提供免费
乐器学习,乐器种类的多寡,则与学校的预算有关,儿子当初就是从免费课程开始。选乐器的时候,一般先不让家长参与,孩子在学校里先听高年级的演奏和简介,接下来是音乐老师给予详细的介绍,最后邀请家长举行一个大型介绍会,当天就是掏钱租或买乐器啦。我觉得这样挺好,基本上给孩子一个自主权,家长除非自己对音乐和乐器有了解,否则只有乖乖掏钱。

记得儿子租琴之后第二天,一个好朋友气急败坏的打电话来,“你说我家那个傻瓜,什么不好选,选一个中提琴,搞什么呢!将来只能给人家当
伴奏!气死我了!”

忘记我当时回她什么了,不过后来我把原话转给当音乐教授的公公,没想公公竟然这么说,“这孩子聪明!学中提琴的人少,乐团又少不了中提琴,所以啊,这孩子将来好好学,花一半的力气就能出头。当伴奏有什么关系,那个曲子不需要伴奏?你自己
钢琴弹了半天,还不是就给你儿子当伴奏。”有阅历就是不一样,三两句话就服帖了所有的毛躁。

当即把话转回给朋友,她释怀不少,立刻给孩子找老师;而且因为乐器是孩子自己选的,学起来可认真的不得了。现在的这个小傻瓜炙手可热,此次的演出,我脑袋第一个就想到她,当然她很乐颠颠的答应了。

随后我又把跟自己学中文的一个姑娘找来,不过因为当初她妈妈也特不愿意女儿学习中提琴,所以延迟了请老师的时间,如今程度还没法跟上。不过没办法啊,八个小提琴,不能只配一把中提琴吧?滥竽充数也暂且充数一下啦。

不过呢,有多少爸妈愿意孩子给人当伴奏呢?记得去年演出的时候,为了说服某个孩子拉第二小提琴,儿子的小提琴老师就觉得很晕,连家长都不愿意配合的情况下,勉强让孩子加入
第一小提琴,“跟在后面出杂音就是啦!”老师如是说。

如果连演奏第二小提琴都这么难,那么愿意让孩子学中提琴就更难。
美国人比较看得开,随便孩子爱干嘛就干嘛;可是中国人不一样,虽说孩子选乐器的初期阶段不让爸妈参与,但是这个钱才是主角,如果爸妈不肯掏钱,任凭孩子怎么喜欢都不管用。

说真的,这次找演出的孩子时,我天天感慨,感慨的自己都想下海去学中提琴了。不少人知道我四处招兵买马的时候,立马透过各方管道来问我小提琴缺人吗?不缺不缺,我家就两个了,小女儿还不够格呢!

好不容易把人找齐了,接下来就是找谱子,唉!又是犯愁犯得如滔滔江水!有空再来瞎掰啦!



本来写了些东西,可是被耶鲁的蔡美儿(Amy Chua) 教授给搅乱一池春水,决定先来混混这一滩春水

人物介绍:蔡美儿教授,一个
菲律宾华裔的第二代移民,就是说蔡妈妈是菲律宾华裔,移民到美国以后生了个蔡美儿;目前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先生是老美,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曾经在林肯艺术中心演出,好像要上大学了;二女儿也很杰出,不过还是中学生。

前些日子,美儿教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文章,名为:
中国妈妈为什么如此一流(Why the Chinese Mom is superior)。内容是介绍(吹嘘?)她个人的育儿经,她自认自己的教育方式很成功,两个女儿都出类拔萃,所以自己就认为自己是很好的妈妈。内容最引起争议的是她的家规:
1. 不许在外过夜
2. 不许和
朋友一起玩
3. 不许参加学校戏剧公演
4. 不许抱怨为什么不能参加学校戏剧公演
5. 不许拿A以下的成绩,体育和表演戏剧除外
6. 不许看电视,玩电脑游戏
7. 只能学
小提琴钢琴
8. 不许学小提琴和钢琴以外的乐器
9. 不许抱怨
大概就是这样,都不知道这是在家呢,还是在监狱,还是很不人道的监狱。顺便庆幸我爸妈不是这样,否则我早就自杀很久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人讨论的沸沸扬扬,但是中国妈妈(在下就是)更是议论纷纷;难得如此团结一致的群起反对,大声一起说:“蔡美儿,你凭什么代表中国妈妈!”

我身边一大堆中国妈妈,没有一个这样的蔡美儿。简直就是把孩子完全孤立在自己的世界里,自以为自己很好很厉害,事实上天外有天;接受成功的降临人人都会,但是一个人真正要学习的是接受失败。我自己在读高中的时候,高一亲眼看到一个同学疯了,高二的时候,一个同学跳楼自杀,两个人都是因为不能接受失败,所以提早结束花季人生。多好的两个姑娘,在她们金榜题名的那一刻,她们的父母是多么骄傲!可就短短的一年,其实一年都不到,她们不再是家里的骄傲,而是伤痛。

当然啦,蔡美儿爱怎么搞自己的孩子,那是她的事情。不过我看她不许孩子学小提琴和钢琴以外的乐器,我心里马上想这又是个不想当配角的妈妈!人生能一直永远当主角吗?那我祝福她的孩子,永远是主角。

对这篇文章的评论,最多的就是着重在“成功”的定义。美儿教授觉得自己很成功,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成功;嗯,孩子都还没有上大学呢,就算上了大学,也要等毕业再说啊!就算毕业了,也要等找到工作,成家立业再说啊!其实盖棺尚且不能论定,更何况棺材都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我给孩子学琴,根本就不巴望将来能到什么林肯中心演出,唯一指望就是成为他们一生的嗜好。像我自己学钢琴一样,虽然因为升学考试而中断,又因为离开国门而八年没有机会弹琴。但是一旦再度拥有一架钢琴之后,我发现自己依然很喜欢弹琴;没事就吵吵大家,给儿子当
伴奏,给我们中文学校合唱当伴奏。而且,我发现在当年学琴的过程里,我不只学会弹钢琴,更是学会如何徜徉于音乐的世界。

谢谢我的三个钢琴
老师,一个为我敞开音乐的大门,一个教我音乐的技巧,一个带我欣赏音乐之美。

在此,如果有哪位是音乐老师的网友,别拍我:)对我和我那两个非
莫扎特的孩子来说,能否拿上什么国际大奖,那不是我让孩子学琴的目的。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孩子把音乐当成一辈子的朋友,当世界都哑然无声的时候,他们依然可以自己为自己演奏一曲。

2011,1,16 深夜瞎掰



又遇到一个不肯拉合声的小鬼,觉得当配角很无聊,只是几个音来来去去。问题是,你证明给我看看你可以以拉主旋啊!

现在的小鬼真是自信满满,都不知道自己拉提琴的声音比驱虫剂还有效,难为了
音乐老师们。

向各位音乐老师致最高敬意!!

琴妈最近没杂感,给驱虫剂熏的很迟钝



琴妈又来聊聊杂感,看着一个被赞美淹没的教育形态,我该怎么办呢?


美国教育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鼓励,拼命的鼓励;做好的鼓励,没做好的更要鼓励,反正都做得很好。对啊,对于小小的小孩子来说,鼓励很重要,他们会因此对自己更有信心,会更有向上的力量。但是,如果这个情况演变成孩子只想听到赞美,那似乎过头了;演变下去,孩子对自己过分自信,眼睛长在头发里,那岂不是更糟糕?


我经常看到有人对着孩子拼命的称赞: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等,转过头去马上换张嘴脸:什么乱七八糟的……简直是不敢恭维……。事实上,孩子没有那么棒,普通而已;孩子也没有那么糟,普通而已。为什么要说谎呢?名不副实的称赞,对孩子真的好吗?我也经常违心的胡说八道,扪心自问,为什么说谎?只有一个原因,事不关己!


记得有一次我听儿子和另一个男孩合奏巴哈的双小提琴,他们问我拉的如何?我只淡淡的摇头:真是不怎么样,你们得再练练。另个男孩回答我:”啊?就这样?” 我看着两对不可思议的眼神,“你们如果想听好听的话,外面随便找,每个人都会说你们很棒很不错,因为你们拉的好不好,跟他们都没有啥关系。” 是不是? 不过,在这儿也得给美国教育说说话,不是每个人都是漫无边际的说好说棒,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听弦外之音。比如说又一次听个女孩拉巴哈的小步舞曲,简直是走音走的迷路了,说女孩学了七年提琴,我真是找不到好听的话来说。可我听到一个人这么称赞:“你的提琴声音真好,颜色也漂亮。”哦,我受到相当的启发,“看看这姑娘的手,多漂亮,拉琴的架势真是好。”我没说谎,只是没说出心里的感受。


所以我回家告诉两个小鬼,如果你做了什么事,人家不说你事情本身怎样,而是说东拉西扯,你就要听出意思,别在哪儿自以为是的傻。人家不好意思说,我们得自己知道。 结果是说话的技巧……唉! 想到前天同事带个刚出生的婴儿过来,这个小婴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长的实在是无言以对。于是就听到漫天的赞美:衣服真好看……袜子真合适……小手真可爱……够了!你们……哦不……我们真虚伪!

4

支持

反对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mylover_xx 2010-12-23 13:04
怎麼沒人頂啊,說的很好啊,当不好配角的人也当不好主角,很多<a href=s.asp?t=18602 title=注释>老师</a>都会建议青年<a href=s.asp?t=8040 title=注释>小提琴</a>演奏家在走上专业巡演的道路之前先在一些乐团待待,很锻炼人,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我是深有体会的说,很多情況下除了有點專業素質的樂手,隨便找業餘樂手排節目連個<a href=s.asp?t=8932 title=注释>架子鼓</a>都會搶主弦,讓人哭笑不得,期待您的未完待續。
引用 音乐之声 2010-12-23 14:17
<font size="6">顶啦!</font>
引用 曾小夏 2010-12-23 15:52
琴妈忙坏了~~~呵呵~
引用 annie869 2010-12-24 10:49
谢谢!!谢谢!!<br /><br />感想很多,整理成文字的时候,总觉得是有点困难。不过有人顶,俺就会开心的继续掰下去!!<br />
引用 annie869 2010-12-24 10:54
握手!!<br /><br />还有那种自己抢了主弦还不知道~~~还有那种怪首席拉的太慢的~~~还有那种觉得首席应该配合他的~~~晕!<br /><br />
引用 annie869 2010-12-26 11:33
可以发帖了!!<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7 6:42:51编辑过]

引用 kiroro59 2011-1-10 09:05
期待后续呵呵
引用 annie869 2011-1-17 12:10
本来写了些东西,可是被耶鲁的蔡美儿(Amy Chua) 教授给搅乱一池春水,决定先来混混这一滩春水<br/><br/>人物介绍:蔡美儿教授,一个<a href=s.asp?t=10678 title=注释>菲律宾</a>华裔的第二代移民,就是说蔡妈妈是菲律宾华裔,移民到<a href=s.asp?t=10845 title=注释>美国</a>以后生了个蔡美儿;目前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先生是老美,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曾经在林肯艺术中心演出,好像要上大学了;二女儿也很杰出,不过还是中学生。<br/><br/>前些日子,美儿教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文章,名为:<a href=s.asp?t=10673 title=注释>中国</a>妈妈为什么如此一流(Why the Chinese Mom is superior)。内容是介绍(吹嘘?)她个人的育儿经,她自认自己的教育方式很成功,两个女儿都出类拔萃,所以自己就认为自己是很好的妈妈。内容最引起争议的是她的家规:<br/>1. 不许在外过夜<br/>2. 不许和<a href=s.asp?t=18660 title=注释>朋友</a>一起玩<br/>3. 不许参加学校戏剧公演<br/>4. 不许抱怨为什么不能参加学校戏剧公演<br/>5. 不许拿A以下的成绩,体育和表演戏剧除外<br/>6. 不许看电视,玩电脑游戏<br/>7. 只能学<a href=s.asp?t=8040 title=注释>小提琴</a>和<a href=s.asp?t=8652 title=注释>钢琴</a><br/>8. 不许学小提琴和钢琴以外的<a href=s.asp?t=10232 title=注释>乐器</a><br/>9. 不许抱怨<br/>大概就是这样,都不知道这是在家呢,还是在监狱,还是很不人道的监狱。顺便庆幸我爸妈不是这样,否则我早就自杀很久了。<br/><br/>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人讨论的沸沸扬扬,但是中国妈妈(在下就是)更是议论纷纷;难得如此团结一致的群起反对,大声一起说:“蔡美儿,你凭什么代表中国妈妈!”<br/><br/>我身边一大堆中国妈妈,没有一个这样的蔡美儿。简直就是把孩子完全孤立在自己的世界里,自以为自己很好很厉害,事实上天外有天;接受成功的降临人人都会,但是一个人真正要学习的是接受失败。我自己在读高中的时候,高一亲眼看到一个同学疯了,高二的时候,一个同学跳楼自杀,两个人都是因为不能接受失败,所以提早结束花季人生。多好的两个姑娘,在她们金榜题名的那一刻,她们的父母是多么骄傲!可就短短的一年,其实一年都不到,她们不再是家里的骄傲,而是伤痛。<br/><br/>当然啦,蔡美儿爱怎么搞自己的孩子,那是她的事情。不过我看她不许孩子学小提琴和钢琴以外的乐器,我心里马上想这又是个不想当配角的妈妈!人生能一直永远当主角吗?那我祝福她的孩子,永远是主角。<br/><br/>对这篇文章的评论,最多的就是着重在“成功”的定义。美儿教授觉得自己很成功,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成功;嗯,孩子都还没有上大学呢,就算上了大学,也要等毕业再说啊!就算毕业了,也要等找到工作,成家立业再说啊!其实盖棺尚且不能论定,更何况棺材都还不知道在哪儿呢?<br/><br/>我给孩子学琴,根本就不巴望将来能到什么林肯中心演出,唯一指望就是成为他们一生的嗜好。像我自己学钢琴一样,虽然因为升学考试而中断,又因为离开国门而八年没有机会弹琴。但是一旦再度拥有一架钢琴之后,我发现自己依然很喜欢弹琴;没事就吵吵大家,给儿子当<a href=s.asp?t=8178 title=注释>伴奏</a>,给我们中文学校<a href=s.asp?t=8781 title=注释>合唱</a>当伴奏。而且,我发现在当年学琴的过程里,我不只学会弹钢琴,更是学会如何徜徉于<a href=s.asp?t=10149 title=注释>音乐</a>的世界。<br/><br/>谢谢我的三个钢琴<a href=s.asp?t=18602 title=注释>老师</a>,一个为我敞开音乐的大门,一个教我音乐的技巧,一个带我欣赏音乐之美。<br/><br/>在此,如果有哪位是音乐老师的网友,别拍我:)对我和我那两个非<a href=s.asp?t=9338 title=注释>莫扎特</a>的孩子来说,能否拿上什么国际大奖,那不是我让孩子学琴的目的。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孩子把音乐当成一辈子的朋友,当世界都哑然无声的时候,他们依然可以自己为自己演奏一曲。<br/><br/>2011,1,16 深夜瞎掰<br/><br/><br/><br/><br/>
引用 真水无香75 2011-1-21 16:32
<p>写的太好了,鼓掌!!!</p>
引用 candycatmom 2011-2-13 05:51
&nbsp;我也不喜欢菜妈妈的高压,恐吓,教育子女的政策。孩子要在爱和温柔中成才,才有健康的心理。<br/>
引用 勇梅轩 2011-2-13 17:09
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孩子把<a href=s.asp?t=10149 title=注释>音乐</a>当成一辈子的<a href=s.asp?t=18660 title=注释>朋友</a>,当世界都哑然无声的时候,他们依然可以自己为自己演奏一曲。<br/>鼓掌!!
引用 annie869 2011-3-6 12:05
<p>又遇到一个不肯拉合声的小鬼,觉得当配角很无聊,只是几个音来来去去。问题是,你证明给我看看你可以以拉主旋啊!<br/><br/>现在的小鬼真是自信满满,都不知道自己拉提琴的声音比驱虫剂还有效,难为了<a href=s.asp?t=10149 title=注释>音乐</a><a href=s.asp?t=18602 title=注释>老师</a>们。<br/><br/>向各位音乐老师致最高敬意!!<br/><br/>琴妈最近没杂感,给驱虫剂熏的很迟钝</p>
引用 annie869 2012-12-9 09:54
    琴妈又来聊聊杂感,看着一个被赞美淹没的教育形态,我该怎么办呢?

    美国教育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鼓励,拼命的鼓励;做好的鼓励,没做好的更要鼓励,反正都做得很好。对啊,对于小小的小孩子来说,鼓励很重要,他们会因此对自己更有信心,会更有向上的力量。但是,如果这个情况演变成孩子只想听到赞美,那似乎过头了;演变下去,孩子对自己过分自信,眼睛长在头发里,那岂不是更糟糕?

    我经常看到有人对着孩子拼命的称赞: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等,转过头去马上换张嘴脸:什么乱七八糟的……简直是不敢恭维……。事实上,孩子没有那么棒,普通而已;孩子也没有那么糟,普通而已。为什么要说谎呢?名不副实的称赞,对孩子真的好吗?我也经常违心的胡说八道,扪心自问,为什么说谎?只有一个原因,事不关己!

    记得有一次我听儿子和另一个男孩合奏巴哈的双小提琴,他们问我拉的如何?我只淡淡的摇头:真是不怎么样,你们得再练练。另个男孩回答我:”啊?就这样?” 我看着两对不可思议的眼神,“你们如果想听好听的话,外面随便找,每个人都会说你们很棒很不错,因为你们拉的好不好,跟他们都没有啥关系。” 是不是?

    不过,在这儿也得给美国教育说说话,不是每个人都是漫无边际的说好说棒,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听弦外之音。比如说又一次听个女孩拉巴哈的小步舞曲,简直是走音走的迷路了,说女孩学了七年提琴,我真是找不到好听的话来说。可我听到一个人这么称赞:“你的提琴声音真好,颜色也漂亮。”哦,我受到相当的启发,“看看这姑娘的手,多漂亮,拉琴的架势真是好。”我没说谎,只是没说出心里的感受。

    所以我回家告诉两个小鬼,如果你做了什么事,人家不说你事情本身怎样,而是说东拉西扯,你就要听出意思,别在哪儿自以为是的傻。人家不好意思说,我们得自己知道。

    结果是说话的技巧……唉!

    想到前天同事带个刚出生的婴儿过来,这个小婴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长的实在是无言以对。于是就听到漫天的赞美:衣服真好看……袜子真合适……小手真可爱……够了!你们……哦不……我们真虚伪!


   

   

      
   
引用 恺恺欣欣 2012-12-13 10:24
写的很有意思,有空继续哦,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论(14)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5:1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