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谈谈背谱的那些事


2018-10-8 07:39 | 作者: 崩牙兔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背谱是学习乐器的学生感觉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有的人花很大力气背,但是过不久又忘了,或者记住了大部分,上台演奏的时候却在一些小地方卡壳了,觉得很苦恼。 我自己从来觉得背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不用特意去花时 ...
  背谱是学习乐器的学生感觉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有的人花很大力气背,但是过不久又忘了,或者记住了大部分,上台演奏的时候却在一些小地方卡壳了,觉得很苦恼。

  我自己从来觉得背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不用特意去花时间背,曲子拉几次就差不多能背,再强化一下一些关键点,很快就可以全部背好了。但是我也能理解有些人觉得背谱很难。下面讲一下我自己背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背谱的基础在于视唱练耳能力的高低,也就是说,看到谱子可以马上唱出来,听到一段旋律就可以把谱写出来。有了这个能力,谱子可以变成在脑中的一段音乐,同样,你记住了音乐也就记住了音符,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印证,互相提醒,简直是想忘记都不容易。

  其次,相关的乐理知识也非常有助于背谱。比如,两段基本相同的音乐,第二次在最后几个小节转到了另一个调;比如这个地方是从重属功能解决到属功能和弦;这里通过一个减七和弦转到了远关系调,等等。乐理知识可以帮助你分析音乐进行的逻辑,把一大堆音符组织成有规律的整体,就可以大大缩减记忆量。

  再次,学习相关的曲式分析的知识对背谱的帮助也很大。从大的方面来说,把乐曲分解成有逻辑关系的段落,知晓每一段在乐曲中的位置,本身就非常有助于记住整首乐曲。从小的方面来说,动机是怎样发展的,乐汇是怎么组织的,全曲的调性布局如何,也可以让背谱变得很轻松。了解乐曲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怎样重复、模进、对比、交织的,大型乐曲也可以变得象记小曲子一样。

  以上三点,分别是用感性和理性来帮助背谱,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要同时运用,背谱就更加事半功倍。另外,要特别注意在重复乐段中不同的地方,这个特别容易错,尤其是在演奏时,经常习惯性地“滑向”了一个错误的进行。

  还有,上面这些只是关于音符和节奏的记忆,乐谱上还有非常重要的速度、力度和表情等记号,这个非常容易被忽略。幸好这些记号相比起成千上百个音符还是非常好记的,注意了就好了。

  


支持

反对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605208068 2018-3-29 10:01
很有用,学习了。
引用 乐乐呵呵 2018-3-29 15:13
我只能说,额滴那个神啊!
引用 太极神人 2018-3-29 15:50
说得很有道理。我觉得能把谱背下来,有助于按照作者的构思去理解乐曲。至于演奏的指法和弓法,多拉几遍,就成自动的了,不管是换把,还是双音或和弦,都会在演奏中自动反应出来。
引用 hhjviolin 2018-3-29 15:59
很有心得,一看楼主乐理知识挺强的,我一看那些词汇,我就有点蒙了
引用 fjzmzyf 2018-10-8 14:10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要我真正做到很难,只好用死办法,死记硬背。
引用 liangzhaowei888 2018-10-8 14:11
多听就背下来了
引用 sanmu29 2018-10-10 06:02
拉得多了就背下来了,有的老师还不让背谱呢
引用 raul75 2018-10-29 21:42
感觉就是熟能生巧,
引用 cyy1234567 2019-3-1 17:27
背谱对我来说太难了
引用 鱼儿 2019-3-1 17:50
本帖最后由 鱼儿 于 2019-3-1 17:54 编辑

拉多就能背下来是因为拉多了大脑对乐曲的各个和弦进行无意识分解并记忆的结果,其实是需要耗费大量重复练习并不完全稳定的记忆方式。

真正科学的记谱我认为还是要读懂乐谱并记住乐句、乐段、音符之间宏观和微观的和弦走向,这样就能大大节省记忆难度,无论多复杂的乐曲,都离不开和弦这个框架。
引用 也奇89 2019-3-2 00:00
我对符合中国曲调或者听得很熟的乐曲的背谱能力还将就,但对练习曲的背谱能力就很差,主要问题是照谱拉琴是用固定唱名法来指挥手指,但拉出来在心里形成的旋律记忆往往成了首调,于是手指就不知所措……
引用 ruanting_426 2019-3-2 21:05
很多人只靠手指记忆,那样很容易忘。。。

查看全部评论(12)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8 23:27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