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头脑也发热,发点个人心得体会,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谈谈乐谱记忆的事情。 首先我认为脱离乐谱把头脑中的音乐演奏出来才算是基本掌握一个乐曲的良好开始,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去酝酿音乐细节和整体风格,而不是当练习曲一般机械化地拉磨。 很多朋友离不开乐谱,只能视奏,原因是练习曲拉得太多养成的毛病,练习曲通常是一种难听的旋律,大脑难以理解和审美的东西就很难去记忆它(排斥),而当练习曲拉得太多时,心理上自然就越来越依赖视谱,形成了无谱时头脑一片空白的尴尬。 想要逃离这个魔咒,需要改变自己的思路。当你养成这种习惯后,你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已经有所质疑,那么复杂的乐谱,我真的可能背下来吗?其实不管多么复杂的旋律,都是可以轻易记忆下来的,只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记忆音乐和小时候背诵课文的区别是: 小时候背诵课文是一种死记硬背,跟练习曲很像,你并不知其中的意思,但你却能花费九牛二虎之力记忆下来,这是一种靠机械性不断重复刺激大脑来达到记忆的方法。但往往多年以后才会回忆起小时候背诵的某篇课文内容有意思的地方之处,这说明你用背诵课文的方法记下来需要花更长得多的时间才能吃透它(你的大脑从排斥到接受所需要的时间)。 但记忆音乐必须反过来先去欣赏它,再指挥大脑去记忆它,利用音乐情绪去驱动肢体动作来完成一个演奏的过程,通常论坛上有老师说练琴必须先唱谱,目的也在于此,头脑中需要先有完整结构的旋律,才能分区、分段地去驱动指挥肢体动作。 练习的方法不难,但唱谱难,让大家每看到什么谱子都去唱,可能也不现实(当然不排除有很多勤劳的同学),但用“哼谱”的方法可以代替唱谱(不需要去记和唱音名和唱名),只需要你头脑中能哼出完整的旋律(用嘴用脑随你,并无差别),足以代替唱谱,这里称为“哼谱”吧。 哼谱就是用心歌唱的表现,虽然没有唱谱精确,但能模糊地描述音乐结构足矣,通过哼谱子,然后逐段、逐句去试着“离谱”记忆,再逐句、逐段地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的乐段,这是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有一定效率,没多大难度,每天记一段,很快就能融合成片、再融合成章,一首乐曲就这样记了下来,但这样的记忆却不太精致,所以能基本离谱后可以再慢慢地若离若看间校正音乐细节,这样很快地就能技术性地把音乐给背诵下来了。 为何只是技术性?因为你心理方面还有一关过不去,即使你能背诵下来,但你眼前还得摆着一本谱子压惊才能演奏(即使你真的不用偷看它),一旦把谱收起来,你可能手指就开始紧张打结了,所以从一开始的记谱练习起,就应该技术性练习后再心理性练习互相交替,这样才能最终逃离背谱的魔咒。 |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19-6-23 15:42
谢谢分享经验。
其实,如果记谱用首调唱名法,背谱是很轻松的一件事。按理说,《沉思》的升降号不少,但如 ...
鱼儿 发表于 2019-6-27 10:02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思路不同,目的都一样。有机会也试试用首调唱名法的记谱方法。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8 23:43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