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恐怕很多家长会不以为然的在心里嘲笑我一番。都说勤于提问的孩子,是好孩子,好学生,要是哪家的孩子在学习上像个闷葫芦,恐怕要急坏一大家子了!我这观点,可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等着挨拍吧!大家稍安勿躁,既然来了就且听听我的一番“歪理邪说”,稍后鸡蛋、砖块的再上来,我一定悉数照单全收! 从事小提琴教学,也已经有好些年了,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和家长。一开始的时候,最怕遇到那种闷声不响,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学生。作为老师,不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不知道孩子是否真的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一件很有挫败感也让人焦急的事情;所以,在课上我都会不厌其烦的重复:“懂了吗?”“知道吗?”“不明白要问哦!”,我也特别喜欢那些遇到问题就开口提问的孩子,觉得这些孩子带起来真轻松。 日子久了,我却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的身边现在到处都是不动大脑,只知道死读书的学生!更可怕的是,家长们一个个还欣喜地很,觉得自己的孩子都是好学生! 带过一个学生,只要不拉琴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她在提问,我在回答。一开始觉得很好教,后来我简直要崩溃了,比如谱子上写的下弓,她就问我:“老师为什么这里是下弓?”谱子上写的PP,她就问我:“为什么是两个p,不是一个p呢?”谱子上写了E弦上的fa,用一指在第一把位拉,然后同一根弦第一把位的la,她就死活不知道要用几指拉了,非要我告诉她。我对她说:“你一个个推算,一指拉fa,那二指拉什么,三指拉什么都是以此类推的,自己动动脑筋,很容易的!”她很无辜的说:“算不出,不知道,老师你告诉我吧!”这个时候她已经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还在班级里担任班长的职务。 有一天,我终于发火,对她说:“不要再那么多话,问这些很好笑的问题,你这么大的人了,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一点不动脑筋,不是问题的问题都要依赖老师和爸妈,你还学什么学?你以后在学校也学不好功课的!”这孩子的妈妈脸都变了,她自己也是一名小学教师,我当时就在心里感叹,她一直引以为豪的女儿,就是这样学拉琴的,学习上是什么样的品性早已显而易见,只是现在程度尚浅、加上教育选拔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导致问题没有爆发的很严重,但作为一名教师的她怎么还能骄傲的起来? 总说外国的孩子有很好的创造力,创造力哪里来?丰富的想象哪里来?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多的所谓素质培养都是一句空话!现在,我总对我的学生说:“有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没办法了再来问老师!该交给你们的都教了,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以前,提到中国的家长溺爱孩子,总想到这些大人们在生活上是多么的有求必应;现在才发现,中国的家长溺爱孩子已经到了这般田地,就连思想都试图一手包办,留下的是一个个没有灵魂,没有大脑,人云亦云的空驱壳。在这样的教育模式制度下产生的所谓人才,中国的前途令人堪忧...... 也许,我说的是严重了些,是夸张了些,甚至是危言耸听了些;也许是因为我在学习上从小就比一般的孩子要有些“天赋”?说实话,我不知道,但在我小学三年级拉琴也不过大半年的时候,我已经完全独立的看谱,回课,记录每周下来的练习问题,有意识的在新一周进行改善、解决;我的老师甚至在布置功课的时候只不过给我一句话:“回家找某某谱子,第几课,下次课来回!”下次课的时候,我就已经可以至少工工整整,没什么大错的完成作业。 也许,中国的家长只要孩子的分数高,只要孩子能听话,所以才会有填鸭式的教学制度,才会有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吧。也许,我们在抨击某种制度的时候,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早已先行一步犯了错。在我一次又一次的遇到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家长的时候,我想——“勤于发问”和“善于发问”,一字之差,也许意义会大为不同吧! 发发牢骚,以此激励自己,希望自己能找出更好的办法来教我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教师,希望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上“少问问题,多动脑子”做一个聪明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0:03:39编辑过] |
<B>以下是引用<I>Yalun</I>在2006-9-11 10:24:00的发言:</B>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B>以下是引用<I>琴中漫步</I>在2006-9-11 22:07:00的发言:</B>
深有体会,可是怎么帮助孩子改进这些坏毛病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1:54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