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学习小提琴之培养孩子“少问问题”的好习惯


2016-3-6 16:56 | 作者: 想起你的脸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看到这个题目,恐怕很多家长会不以为然的在心里嘲笑我一番。都说勤于提问的孩子,是好孩子,好学生,要是哪家的孩子在学习上像个闷葫芦,恐怕要急坏一大家子了!我这观点,可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等着挨拍吧!大家稍 ...

看到这个题目,恐怕很多家长会不以为然的在心里嘲笑我一番。都说勤于提问的孩子,是好孩子,好学生,要是哪家的孩子在学习上像个闷葫芦,恐怕要急坏一大家子了!我这观点,可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等着挨拍吧!大家稍安勿躁,既然来了就且听听我的一番“歪理邪说”,稍后鸡蛋、砖块的再上来,我一定悉数照单全收!

从事小提琴教学,也已经有好些年了,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和家长。一开始的时候,最怕遇到那种闷声不响,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学生。作为老师,不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不知道孩子是否真的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一件很有挫败感也让人焦急的事情;所以,在课上我都会不厌其烦的重复:“懂了吗?”“知道吗?”“不明白要问哦!”,我也特别喜欢那些遇到问题就开口提问的孩子,觉得这些孩子带起来真轻松。

日子久了,我却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的身边现在到处都是不动大脑,只知道死读书的学生!更可怕的是,家长们一个个还欣喜地很,觉得自己的孩子都是好学生!

带过一个学生,只要不拉琴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她在提问,我在回答。一开始觉得很好教,后来我简直要崩溃了,比如谱子上写的下弓,她就问我:“老师为什么这里是下弓?”谱子上写的PP,她就问我:“为什么是两个p,不是一个p呢?”谱子上写了E弦上的fa,用一指在第一把位拉,然后同一根弦第一把位的la,她就死活不知道要用几指拉了,非要我告诉她。我对她说:“你一个个推算,一指拉fa,那二指拉什么,三指拉什么都是以此类推的,自己动动脑筋,很容易的!”她很无辜的说:“算不出,不知道,老师你告诉我吧!”这个时候她已经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还在班级里担任班长的职务。

有一天,我终于发火,对她说:“不要再那么多话,问这些很好笑的问题,你这么大的人了,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一点不动脑筋,不是问题的问题都要依赖老师和爸妈,你还学什么学?你以后在学校也学不好功课的!”这孩子的妈妈脸都变了,她自己也是一名小学教师,我当时就在心里感叹,她一直引以为豪的女儿,就是这样学拉琴的,学习上是什么样的品性早已显而易见,只是现在程度尚浅、加上教育选拔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导致问题没有爆发的很严重,但作为一名教师的她怎么还能骄傲的起来?

总说外国的孩子有很好的创造力,创造力哪里来?丰富的想象哪里来?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多的所谓素质培养都是一句空话!现在,我总对我的学生说:“有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没办法了再来问老师!该交给你们的都教了,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以前,提到中国的家长溺爱孩子,总想到这些大人们在生活上是多么的有求必应;现在才发现,中国的家长溺爱孩子已经到了这般田地,就连思想都试图一手包办,留下的是一个个没有灵魂,没有大脑,人云亦云的空驱壳。在这样的教育模式制度下产生的所谓人才,中国的前途令人堪忧......

也许,我说的是严重了些,是夸张了些,甚至是危言耸听了些;也许是因为我在学习上从小就比一般的孩子要有些“天赋”?说实话,我不知道,但在我小学三年级拉琴也不过大半年的时候,我已经完全独立的看谱,回课,记录每周下来的练习问题,有意识的在新一周进行改善、解决;我的老师甚至在布置功课的时候只不过给我一句话:“回家找某某谱子,第几课,下次课来回!”下次课的时候,我就已经可以至少工工整整,没什么大错的完成作业。

也许,中国的家长只要孩子的分数高,只要孩子能听话,所以才会有填鸭式的教学制度,才会有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吧。也许,我们在抨击某种制度的时候,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早已先行一步犯了错。在我一次又一次的遇到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家长的时候,我想——“勤于发问”和“善于发问”,一字之差,也许意义会大为不同吧!

发发牢骚,以此激励自己,希望自己能找出更好的办法来教我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教师,希望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上“少问问题,多动脑子”做一个聪明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0:03:39编辑过]
1

支持

反对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鱼儿 2006-9-11 09:07
非常支持你的看法,学习很多东西,都不能太依赖别人,有人指点个框架就算好了,很多东西要经过自己的理解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引用 Yalun 2006-9-11 10:24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引用 arain9899 2006-9-11 10:38
同意同意,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其他的事情都要靠自己慢慢捉摸,就像解数学题,靠自己思考得出答案和等着老师给出答案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引用 雪儿1976 2006-9-11 10:40
<P>我也发现我们家孩子开始有依赖我的苗头了,上课的时候不好好上,全等着练琴时我给他辅导,这哪里是辅导啊,简直比重新教一遍还累,今天孩子被我给批了一顿.</P>
引用 小提琴爱好者 2006-9-11 10:49
是要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学会动脑筋提问题提到点子,不要成为提琴“匠人”。
引用 laso 2006-9-11 11:02
<P>楼主的观点很有道理!  深有同感滴说~~</P><P>像我家小孩子,表面上学习成绩不错,在班里也是前几名,老师讲过的题型和思路,他可以很容易的copy,可是一遇到新的问题,甚至只是拐了一个小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知道,然后置之不理,等着别人去帮他解决...</P><P>学琴也是,不陪是不练琴的,就是陪着,练琴也是不动脑筋的,由着性子拉,经常忘记老师的指正,唉。。。。。。。。</P><P>怎么办?</P>
引用 依恋琴韵 2006-9-11 11:15
支持啊!如何引导学生养成练琴先动脑,这是一个执教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如果学者真正学会用脑在练琴,那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引用 wcying 2006-9-11 11:28
主要的分水岭在於動腦與不動腦.動腦的,同一問題不會問第二次.提問的問題會越來越高級.搞到老師也要認真動動腦才能回答.不動腦的.....嘻嘻
引用 greensummer07 2006-9-11 14:59
<P>谢谢指导。</P>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15:00:08编辑过]

引用 superman109 2006-9-11 15:53
<B>以下是引用<I>Yalun</I>在2006-9-11 10:24:00的发言:</B>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支持。
引用 琴中漫步 2006-9-11 22:07
深有体会,可是怎么帮助孩子改进这些坏毛病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引用 dachzngzzb 2006-9-11 22:37
      讲得真好,不爱思考,怕动脑筋,是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的。有些东西是要靠心来悟的。有些孩子是用手指机械拉琴,而不是用耳用脑拉琴噢!                                                                                                                                                   
引用 想起你的脸 2006-9-11 22:45
<B>以下是引用<I>琴中漫步</I>在2006-9-11 22:07:00的发言:</B>
深有体会,可是怎么帮助孩子改进这些坏毛病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P>目前还在找,有些办法现在还没不能拿出来说,因为不一定对大多数人管用,还在试验阶段,呵呵,慢慢摸索吧</P>
引用 cooperxiong 2006-9-12 09:11
<P>深有同感,我要求我的小孩作业要自己做完,然后我来检查.</P>
引用 changxc 2006-9-12 09:54
<P>我想原创是单指那些不动脑学习的孩子。</P>
<P>我想到了另外的一种情况,做为原创帖子的补充。以便大家别曲解原创的本意。</P>
<P>即:孩子的创造思维是潜能。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健因素。我们要注意发掘、发挥。</P>
<P>如果是新的问题,无论是技术的,还是音乐的,都要保护孩子的兴趣、热情;但重复的问题,就要告知他们不要在不同的地方犯同样的错误。</P>
<P>比如:</P>
<P>马扎斯第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力度对比、幅度对比、色彩对比。</P>
<P>这一课,老师讲了,学生回去练了,回课的学生一定要问一些问题。比如:音乐上强、弱对比的问题,为什么?他需要理解,形成思想。如果一讲即通、即会,那是天才了。</P>
<P>
马扎斯第二课的要点:有重音的时侯,千万不要压。首先是柔软。先把弓子在弦上放好,再产生爆发力,像运动一样。接触好弦,往前冲刺,放松;再接触,再冲刺,再放松。所谓用力,滑翔。一用力,就放松(滑翔),用一点力,就滑翔,在滑翔中调整。反复用这种力量来拉。
短弓的顿音,千万注意怎么的问题,即用力以后马上要放松,才能“停”得住,“停”得稳。而这个“停”是相对的运动,不是“绝对”的停住。</P>
<P>这一课主要是帮学生找劲儿;弓子像炸脆的油条,把声音从弦上钩出来 ,吸出来、拨出来。弓子不能像“蔫了、软了的油条”。</P>
<P>不确之处,诸楼主指正,批改。</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2 10:00:48编辑过]

引用 想起你的脸 2006-9-12 12:27
呵呵,楼上说得精彩,鼓掌!
引用 changxc 2006-9-12 12:32
都是好人,都是装台的。
引用 skystarby 2006-9-12 20:03
确实应该培养独立性
引用 jxzhl 2006-9-12 21:42
<P>我女儿的老师就是每次回一下上星期的课,指出一些问题。然后布置这个星期的曲子,稍微说一下重点,有时甚至不说。而且我女儿才学半年,内容也不多,所以每次上课时间都很短,才三十分钟,这是不是也是老师有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呢?我们老师当时说好的是一节课四十到四十五分钟,100元。所以老师总是才上三十分钟,况且我们是大老远跑去上课的,所以我心里有时会犯嘀咕。
</P>

查看全部评论(48)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1:54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