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6岁了,7岁的时候看到同学拉琴,很羡慕,也要求学,于是父母开后门让我进了少年宫,13岁不到就放弃,因为实在不喜欢,依稀记得当年拉完了新春乐的水准. 年幼的时候,我并不喜欢拉琴,甚至后来很厌恶,无他,就是觉得周三下午和周六,其他小朋友在玩,我却要去上课,心理很不爽.我琴拉得很差,因为是开后门进去的(那时都要选材),先天条件也很差. 有人可能觉得我现在让女儿去练琴,纯粹是为了圆自己的梦想,其实不然.从我自己练琴的体会来说,我觉得小提琴有很大的好处. 前面说到,除了我之外,其他同学都是从幼儿园中班开始选材,听音,手指条件,等等.纯粹的是从音乐选材条件去找的.按理说和智商,读书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邪门的是:两个小提琴班的10多个学生,文化课基本上都是各个学校各个年级的前几名,等到高考(我们一直都有联系,除了一个进上音走专业路线,一个只考了大专,其他人都是本科),而同样一个老师带的钢琴班的学生文化课就良莠不齐,而且几乎没有文化课的尖子生. 我觉得这绝非巧合. 小提琴的左右手配合,对身体协调性有很强的要求,对大脑平衡发展的作用绝对很大;识谱读谱记谱的过程对孩子的理解力,阅读力,记忆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我自认是属于百里挑一的聪明的,但我属于严重的左右脑发展极其不平衡,7岁时不会跳绳,原地踏步是同手同脚踩不到点;舌头的速度跟不上脑子的速度导致结巴. 这些在小提琴的训练中都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我的老师在我成年以后打趣说我虽然琴的水平是最差的,但我能拉琴,不亚于一个奇迹. 基本上我的学琴的同学文化课都不偏科,不论男女都是文科理科一样好. 而且练琴对于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力,吃苦的能力也都是一个培养. 学小提琴苦,我深有体会. 因此当女儿4岁时出于顽童心性提出要学小提琴时,我很"阴险"的多次"拒绝"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告诉她,让她再"考虑"一下.并不停的和她灌输:我不希望你学,但是如果你要学一旦考虑好了就不能反悔. 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坚持到底,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坚持下去. 差不多我的这套说辞她都已经快背出了,就陷进了我的"圈套". 从去年年底开始学琴,到今天,我又有很多感受. 学琴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感情和理智的平衡;家长的毅力:家长不能光陪着耗时间,自己的角色也要动脑子。和孩子的斗智斗勇交流。 一开始的基本功,确实很枯燥,这个年纪的孩子要说喜欢,我是不太相信的。很庆幸找了一个好老师,进度很慢,不急躁,而且具体方法我非常认同(他把很多问题分解简单化以后分步解决,我觉得非常适合幼儿)。我女儿学了快半年琴了,到上周之前还只是拉空铉,就这样,老师还觉得属于悟性高,进度快的。小孩子的基本功经常有反复,有时甚至突然出现长达2周的倒退。对我自己的耐心也是一个锻炼。 我女儿属于那种遇事容易放弃,坐顺风车,喜欢耍小聪明的人。现在有了拉小提琴的锻炼,只要遇到她要放弃的时候,我就让她回忆她刚开始夹琴:第一次只能夹20秒,还开始哭,到现在光夹着琴已经属于休息了。有了这样地经历,她也会体会到一件事情只要下了功夫以后,就很容易去克服(当然这个要家长多次提醒开导)。 我女儿对音乐的感染力比较敏感,左右手姿势的悟性比我当年也高了太多,我相信坚持下去起码能让她自己将来能有满足感;虽然她的听音能力目前来看简直就是鸡同鸭讲,但我本来也没指望她能在小提琴上有多大出息。 和各位家长共勉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2:14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