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提琴琴童的家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欢迎大家讨论。(以下为本人陪练六年多的真实感受,并处于随时增添中。) 1、学琴之初。家长应该明白您为什么让孩子学琴,想学到什么样的状态。然后帮孩子找一位尽量合适的老师(水平、学费、交通,因为这是天长日久的事)。万万不能心血来潮!如果只是想略有音乐修养的话,不如去学吉它,一般情况下,小提琴没有三五年(每天不到一小时)发不出象样的声音。 2、开始学琴。孩子小的话,上课次数可以多,每次时间少。这样能保证错误及时纠正,不是在巩固错误。在家练习也坚持同样的原则,多利用零散的时间,少用孩子大段时间,然后可以循序渐进。小孩子,需要一位尽量固定的家长全程陪学、陪练。因为小孩子有些东西是抽象的、理解不了的。需要熟悉他的家长根据他的认知水平来给他解释,并帮他记下老师的要求及要领。在陪练过程中,家长尽量也跟着练一下试试,体会一下孩子的感受,不要因为孩子的错误改得慢觉得理解不了。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写字的姿势不对而改不过来呢?与练琴一样的。刚开始,错误的程度不深时,孩子没有觉得不妥,家长也没有注意到。所以需要家有敏锐的观察力。 3、学琴过程。家长一定要有一理念,小提琴是慢的艺术,不能急功近利。学古筝的可以一年拨拉得有点样子,可是小提琴很难。家长不要急着去与别的孩子、别的乐器去比。十年后吧! 4、家长修养。家长最好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如果没有那也从头开始,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学琴之初,我连钢琴曲子与小提琴曲子都分不清。多听小提琴曲。多与孩子听听正在练习的曲子的CD或是VCD呀,没有的话,让老师给示范一下录下来听听。大的协奏曲呀什么的,听处于听不懂的状态,可以当作日常的欣赏吧,等到拉到的时候也会因为听过感觉倍分亲切的。 5、沟通技巧。陪练可不是简单的监督,不是看着让孩子练够了时间或是遍数就可以。家长应该能够把专业的术语变成孩子能理解的东西,如左手拇指的放松,以连着的肌肉硬不硬为是否放松的标志,可以让孩子自己摸一下感受放松是什么。学长还应该学会与老师沟通,把孩子的状态、心态,家长的感觉、要求、想法以合适的方式、方法传达给老师。促进孩子的成长。 6、家长坚持。作为陪练,如果觉得天天陪着孩子很枯燥,可想而知孩子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天天自觉地练下去呢?所以,即使孩子在小提琴上成不了大材,他能坚持练小提琴十年的话,他已养成了坚持的品质。再说他的琴技不至于成不了特长了吧?贵在坚持,特别是家长的坚持! 7、创造机会。家长应该学会创造机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学琴成绩进行中肯地自我肯定。因为孩子学琴初期在听CD碟或是教学光盘时,会觉得自己拉得太差。因为技术、音色、节奏等好多方面差太远,所以相当于给了孩子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家长可以让老师录那种离孩子的水平差得不太远的示范(建议)。把孩子拉琴的阶段成果录音,当他回头再看的时候更容易从自我的成长中找到学习的快乐。让水平差不多的琴童多沟通,他也会找到差距与自信。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3 01:5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