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另类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2019-11-12 09:06 | 作者: 太极神人 | 来自: chinaviolin.net(原文)

摘要: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创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谱写的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享有“小提琴协奏曲之王”的美誉。 全世界的小提琴家几乎人人都会把这首耳熟能详的协奏曲列为他们的保留节目。从海菲兹 ...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创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谱写的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享有“小提琴协奏曲之王”的美誉。

  全世界的小提琴家几乎人人都会把这首耳熟能详的协奏曲列为他们的保留节目。从海菲兹到盖瑞特(David Garrett),从穆特到哈恩(Hilary Hahn),几乎所有的小提琴家都会以个人的风格演绎这首具有王者风范的乐曲。

  对于普通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这些演奏家的唱片或视频,听起来都大同小异;对于古典音乐发烧友来说,他们津津乐道的无非是自己收藏的不同版本甚至是不同唱片公司出版的某一张黑胶唱片。至于每位演奏家的演奏特色,可能就流于泛泛而谈,缺乏深入的剖析。毕竟绝大多数小提琴家都是沿着传统古典音乐的道路,按部就班地走向他们各自的专业巅峰。

  然而,近几年来,国际小提琴界却出现了一位冉冉上升的新星,她就是出生于摩尔多瓦的瑞士籍小提琴家帕特丽夏·考帕琴斯卡娅(Patricia Kopatchinskaja)。名字极其难记,我们就姑且称她为PK好了。

  帕特丽夏·考帕琴斯卡娅.jpg

  PK于1977年出生于前苏联的摩尔多瓦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获得独立)。她的母亲是小提琴家,父亲是欧式扬琴(cimbalom)演奏家,姐姐也是一位音乐家。由于PK的父母常年在前东欧国家巡回演出,她是从小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的。她在6岁那年开始学习小提琴。1989年,PK17岁时,她随父母移民到奥地利,并进入维也纳的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学习作曲和小提琴。从21岁至23岁,PK在瑞士伯尔尼音乐学院完成了她的学业,随后嫁给了瑞士神经学家Lukas Fierz (现已退休,曾经从政,是一位业余大提琴手)。他们有一个10岁的女儿。

  PK迄今已经与包括伦敦爱乐乐团在内的欧洲多个顶级交响乐团合作过,并自2014年以来一直与圣保罗室内乐团 (the Saint Paul Chamber Orchestra) 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她是圣保罗室内乐团、卢森堡爱乐乐团和柏林音乐厅等艺术团体的合作艺术家。2012年她因与法国香榭丽舍乐团的演出而荣获《BBC音乐杂志》大奖,同年获得瑞士银行青年艺术家奖。2013年她荣获英国皇家爱乐协会音乐奖,2014年因与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出而荣获格莱美奖的“最佳古典音乐器乐奖”的提名。

  PK的魅力和魔力来自于她的另类,不仅是她的演奏风格本身,还在于她在舞台上的种种搞怪举止。她的面部表情像话剧演员登台表演时那样充满戏剧性,她爱用诗歌般的语汇来描述她的日常生活和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她在音乐大厅里喜欢光脚登台,喜欢跟随乐队即兴哼唱。

  光脚小提琴家PK.jpg

  下面这段短小的华彩乐段的视频可以充分显示她的另类的演出风格:

  PK虽然已经四十岁出头,但那张娃娃脸和调皮捣蛋的表情,往往流露出一种天真无邪的气质。古典音乐界喜欢把她称为拉小提琴的“野孩子”,尽管如此,她的音乐会邀约、录制视频和音频的合同却源源不断,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的赞美之声更是如潮涌来。

  圣保罗室内乐团的艺术总监兼首席小提琴Kyu-Young Kim说:“这中间有不少叛逆的成分在内,但这种叛逆其实来自于真诚而深入的追求,企图从上演了几百年的作品中找到新的含意。对于任何艺术家来说,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伦敦南岸艺术中心的音乐总监吉里安·摩尔说,“正是这种精神特质,引起了许多指挥家和音乐家的兴趣,从而激发了渴望与她合作演出的愿望。”

  美国加州欧杰(Ojai)音乐节艺术总监托马斯·莫里斯说道,“她是自然的力量。她散发出能量 — 人们能够感受到,看到,听到。她是一位勇敢无畏的演奏家,决不从她的信念退后半步。我认为,这就是她的可贵之处。”

  PK看来也很喜欢激励这些指挥家和音乐家。她说:“音乐的威力就在于此。音乐开启了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知。音乐使用的是另一种语言。它跟人们的情感直接相连。”

  魔女小提琴家PK.jpg

  从表面上看,PK跟我国的青年小提琴家李传韵有很多相似之处:狂野豪放,激情高昂;喜欢炫技,甚至搞怪;喜欢我行我素,不甘入俗;喜欢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阐释而不落俗套。但是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根本的区别:李传韵已经走火入魔,钻进自己的牛角尖里难以自拔;而PK却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奏,重新演绎传统古典音乐的精华作品,把自己在音乐世界中的自我探索,呈现给新一代的观众。

  在以下PK跟德国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帕特丽夏·考帕琴斯卡娅对此曲的演绎,可谓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在第一乐章的华彩乐段(视频20分钟之后),她与首席小提琴和定音鼓(以及大提琴、巴松管短暂)问答式的对奏,简直令人拍案叫绝!真是一代传奇!

  在贝多芬的命运主题的反复升华过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演奏家对命运的哲理探索、质询、沉思与总结。音乐已经不再是旋律的流动、和声的共鸣、配器的呼应,织体的交融,而是充满着人性的思考和哲学的思辩。

  老实说,我是彻底感受到了震撼,感受到了独奏家与乐队的交织与融合,感受到了生命和激情的震荡,感受到了一个焕然一新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诞生!你呢?

  PS:
  1. 本网站的琴友们有不少是音响发烧友。若有兴趣,不妨把此曲作为您的音响或耳机的试音视频,包您满意。
  2. 欢迎转载本文,但请注明出处。

支持

反对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sunshunoo8 2019-11-10 07:49
     不错!有感而发。艺术生命长久的演奏家,总是充满激情,勇于探所,创新。长江后浪推前浪!另外,她琴的A弦不是很粗,应是金属弦。多谢老兄介绍。世界那么大,很想去看看!
引用 kenneth55 2019-11-10 16:35
本帖最后由 kenneth55 于 2019-11-10 17:21 编辑

受环境影响,乍一看 @太极神人 的标题:“另类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先以为不过是标题党惯用的小小伎俩而已。
因为贝多芬的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本身就具有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的王者风范。它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其中的几处 Cadenza 乐段并不由贝多芬亲自谱写的,而是特意留给演奏者自由谱曲或临场发挥的。这样既给小提琴家以极大的发挥空间,也赋予了协奏曲本身极强的生命力。这首协奏曲在每个独奏家演奏时,独树一帜是很正常的,不过被冠以“另类”的标题,难道是“太极神人”自己有点“另”了吗?
答案是:No!
当我进去一看,没几分钟便完全被这个无论是曲目、还是演奏者名副其实的“另类”,彻底折服了!
近几年《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绎,不止一次地被后起之秀们轮番刷新着:穆特 年轻时活力四散的演绎中,却总是笼罩着卡拉扬的正统影子;大卫.盖瑞特、希拉里.哈亨虽然有所突破,却没有这位复杂冗长又难读的名字 Patricia Kopatchinskaja 帕特丽夏·考帕琴斯卡娅 的小提琴家来得洗心革面。耳熟能详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她的手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她惊人的创造力,和勃勃生气。什么叫洗心革面,看看下面几个描述片段,你再去看看这个太极神人的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4181560?p=1,是不是会有这种感觉?
第一乐章,小提琴抑扬顿挫超常规的引子,将乐曲以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带入从容的快板。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充满了温暖和欢悦,飘散出花朵的芬芳。独奏者大动态、高反差效果和期间自创的很多装饰,就给人一个个全新的冲击。与往不同的是,在乐章尾部居然出乎 贝多芬 同志的初心,独奏小提琴和乐团首席当台唱起了“二人转”,老贝若不是被盖的紧,八成会坐起来的!她的创举虽似乎有点“另类”,但丝毫没有强迫给人以格格不入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享受;
第二乐章开始前,指挥暗示了一下尚处在亢奋中的独奏小提琴,有几个音分的偏移。微调进入后,整体音质透明了,更纯了。(优秀、充满善意的指挥)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二乐章结尾处,独奏小提琴巧妙地套用了贝多芬在第九交响乐中,千呼万唤始出来大合唱的主题一样,逐渐脱离第二乐章;
旋律悄悄地过度……弱弱弱、慢慢慢、双音跳跃移调、琶音模进,渐渐由第二乐章的G大调,过渡到第三乐章要求的D大调……突然第三乐章的主题,以快板节奏蹦出来,特别的突出、显著、华丽、激动。在6/8拍的回旋曲式中,独奏小提琴以明亮、灿烂的旋律,展现它精彩的技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回旋曲中,整个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随独奏小提琴一起忘我的摆动起来,乐台上被相互感染大幅度晃动的场面实属少见。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曲终。
掌声雷动……
呵呵,不敢再多啰嗦了。1个积分的回帖既有喧宾夺主之嫌疑,又着实浪费笔墨,待有时间咱们再一起专题赏析古典音乐吧。

非常谢谢太极神人的精彩帖子和视频,此帖已经珍藏!
再啰嗦一句:我喜欢Bilibli胜过YOUKU!
引用 太极神人 2019-11-10 16:49
sunshunoo8 发表于 2019-11-10 07:49
不错!有感而发。艺术生命长久的演奏家,总是充满激情,勇于探所,创新。长江后浪推前浪!另 ...


引用 太极神人 2019-11-10 17:12
kenneth55 发表于 2019-11-10 16:35
受环境影响,乍一看 @太极神人 的标题:“另类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先以为不过是标题党惯用的小小 ...


谢谢!你的评论写得真专业。
我之所以在这里班门弄斧写几句感想,实在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版本时十分震撼。毕竟PK在音乐学院时学过作曲,她的华彩乐段充满了创新思维,为这首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增添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我在这个帖子中没有从音乐评论的角度去分析,仅仅是从介绍这位小提琴家本身来写这份帖子。希望能引起琴友们的注意和兴趣。在音乐理论方面是缺乏深度的。您的评论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使得这篇网文有了很扎实的基础。真的很感谢。
引用 kenneth55 2019-11-10 17:30
@太极神人 客气了,实在是你的素材太好了,给人耳目一新!才有了一种冲动,其实是你这块“玉”,招来一块有感而发的“破转”,哈哈哈!
引用 sunshunoo8 2019-11-10 17:41
[  科普 ],给本网站,添枝加叶。大赞!也体现出两位网友身宽体胖,心胸不窄。才怀八斗。
引用 kenneth55 2019-11-10 19:23
我戴耳机,其实在第一乐章开始,就感觉 PK同志不知什么原因,她的 e弦好像低了大约有二十几个音分(g d a好像没问题),是靠她听与乐队的和谐程度做适应性调整拉的,还过得去。第一乐章 8:31 左右,在高音区可能是因为启用了e6自然泛音做基音,导致一连串的音不准。看视频此时指挥的表情,呵呵呵呵……。很纳闷为什么到第二乐章开始前,她居然会对滑铁卢没感觉??? 24:51 指挥指指自己耳朵暗示,她才用左手拨弦检查后调整过来,后面第二乐章整个听起来就舒服了。可见PK虽然富有创新精神,毕竟还是舞台经验不够成熟……呵呵呵
引用 太极神人 2019-11-11 08:58
kenneth55 发表于 2019-11-10 17:30
@太极神人 客气了,实在是你的素材太好了,给人耳目一新!才有了一种冲动,其实是你这块“玉”,招来一块有 ...

愚兄只不过是借花献佛,不料抛砖引玉,才见庐山真面目啊。
引用 太极神人 2019-11-11 09:02
sunshunoo8 发表于 2019-11-10 17:41
[  科普 ],给本网站,添枝加叶。大赞!也体现出两位网友身宽体胖,心胸不窄。才怀八斗。 ...

谢谢老哥赞美。您在本坛的发帖,尤其是小提琴制作方面的内容,经常使我大开眼界。谢谢您对本坛建设的贡献。
引用 太极神人 2019-11-11 09:11
kenneth55 发表于 2019-11-10 19:23
我戴耳机,其实在第一乐章开始,就感觉 PK同志不知什么原因,她的 e弦好像低了大约有二十几个音分(g d a好 ...


看来你对音准极为敏感,以后我要发演奏贴的话,千万得小心了,因为音准是我面临的大问题,所以一直不敢献丑。
说实话,我压根没听出PK的音准问题,但我注意到了她用微调的动作,以为是演奏厅温度的关系她觉察出来而作了调整。
引用 jialeyh 2019-11-13 08:20
谢谢分享!
引用 太极神人 2019-11-13 12:01

不客气。

查看全部评论(12)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3:5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