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创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谱写的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享有“小提琴协奏曲之王”的美誉。 全世界的小提琴家几乎人人都会把这首耳熟能详的协奏曲列为他们的保留节目。从海菲兹到盖瑞特(David Garrett),从穆特到哈恩(Hilary Hahn),几乎所有的小提琴家都会以个人的风格演绎这首具有王者风范的乐曲。 对于普通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这些演奏家的唱片或视频,听起来都大同小异;对于古典音乐发烧友来说,他们津津乐道的无非是自己收藏的不同版本甚至是不同唱片公司出版的某一张黑胶唱片。至于每位演奏家的演奏特色,可能就流于泛泛而谈,缺乏深入的剖析。毕竟绝大多数小提琴家都是沿着传统古典音乐的道路,按部就班地走向他们各自的专业巅峰。 然而,近几年来,国际小提琴界却出现了一位冉冉上升的新星,她就是出生于摩尔多瓦的瑞士籍小提琴家帕特丽夏·考帕琴斯卡娅(Patricia Kopatchinskaja)。名字极其难记,我们就姑且称她为PK好了。 PK于1977年出生于前苏联的摩尔多瓦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获得独立)。她的母亲是小提琴家,父亲是欧式扬琴(cimbalom)演奏家,姐姐也是一位音乐家。由于PK的父母常年在前东欧国家巡回演出,她是从小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的。她在6岁那年开始学习小提琴。1989年,PK17岁时,她随父母移民到奥地利,并进入维也纳的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学习作曲和小提琴。从21岁至23岁,PK在瑞士伯尔尼音乐学院完成了她的学业,随后嫁给了瑞士神经学家Lukas Fierz (现已退休,曾经从政,是一位业余大提琴手)。他们有一个10岁的女儿。 PK迄今已经与包括伦敦爱乐乐团在内的欧洲多个顶级交响乐团合作过,并自2014年以来一直与圣保罗室内乐团 (the Saint Paul Chamber Orchestra) 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她是圣保罗室内乐团、卢森堡爱乐乐团和柏林音乐厅等艺术团体的合作艺术家。2012年她因与法国香榭丽舍乐团的演出而荣获《BBC音乐杂志》大奖,同年获得瑞士银行青年艺术家奖。2013年她荣获英国皇家爱乐协会音乐奖,2014年因与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出而荣获格莱美奖的“最佳古典音乐器乐奖”的提名。 PK的魅力和魔力来自于她的另类,不仅是她的演奏风格本身,还在于她在舞台上的种种搞怪举止。她的面部表情像话剧演员登台表演时那样充满戏剧性,她爱用诗歌般的语汇来描述她的日常生活和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她在音乐大厅里喜欢光脚登台,喜欢跟随乐队即兴哼唱。 下面这段短小的华彩乐段的视频可以充分显示她的另类的演出风格: PK虽然已经四十岁出头,但那张娃娃脸和调皮捣蛋的表情,往往流露出一种天真无邪的气质。古典音乐界喜欢把她称为拉小提琴的“野孩子”,尽管如此,她的音乐会邀约、录制视频和音频的合同却源源不断,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的赞美之声更是如潮涌来。 圣保罗室内乐团的艺术总监兼首席小提琴Kyu-Young Kim说:“这中间有不少叛逆的成分在内,但这种叛逆其实来自于真诚而深入的追求,企图从上演了几百年的作品中找到新的含意。对于任何艺术家来说,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伦敦南岸艺术中心的音乐总监吉里安·摩尔说,“正是这种精神特质,引起了许多指挥家和音乐家的兴趣,从而激发了渴望与她合作演出的愿望。” 美国加州欧杰(Ojai)音乐节艺术总监托马斯·莫里斯说道,“她是自然的力量。她散发出能量 — 人们能够感受到,看到,听到。她是一位勇敢无畏的演奏家,决不从她的信念退后半步。我认为,这就是她的可贵之处。” PK看来也很喜欢激励这些指挥家和音乐家。她说:“音乐的威力就在于此。音乐开启了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知。音乐使用的是另一种语言。它跟人们的情感直接相连。” 从表面上看,PK跟我国的青年小提琴家李传韵有很多相似之处:狂野豪放,激情高昂;喜欢炫技,甚至搞怪;喜欢我行我素,不甘入俗;喜欢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阐释而不落俗套。但是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根本的区别:李传韵已经走火入魔,钻进自己的牛角尖里难以自拔;而PK却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奏,重新演绎传统古典音乐的精华作品,把自己在音乐世界中的自我探索,呈现给新一代的观众。 在以下PK跟德国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帕特丽夏·考帕琴斯卡娅对此曲的演绎,可谓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在第一乐章的华彩乐段(视频20分钟之后),她与首席小提琴和定音鼓(以及大提琴、巴松管短暂)问答式的对奏,简直令人拍案叫绝!真是一代传奇! 在贝多芬的命运主题的反复升华过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演奏家对命运的哲理探索、质询、沉思与总结。音乐已经不再是旋律的流动、和声的共鸣、配器的呼应,织体的交融,而是充满着人性的思考和哲学的思辩。 老实说,我是彻底感受到了震撼,感受到了独奏家与乐队的交织与融合,感受到了生命和激情的震荡,感受到了一个焕然一新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诞生!你呢? PS: 1. 本网站的琴友们有不少是音响发烧友。若有兴趣,不妨把此曲作为您的音响或耳机的试音视频,包您满意。 2. 欢迎转载本文,但请注明出处。 |
sunshunoo8 发表于 2019-11-10 07:49
不错!有感而发。艺术生命长久的演奏家,总是充满激情,勇于探所,创新。长江后浪推前浪!另 ...
kenneth55 发表于 2019-11-10 16:35
受环境影响,乍一看 @太极神人 的标题:“另类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先以为不过是标题党惯用的小小 ...
kenneth55 发表于 2019-11-10 17:30
@太极神人 客气了,实在是你的素材太好了,给人耳目一新!才有了一种冲动,其实是你这块“玉”,招来一块有 ...
sunshunoo8 发表于 2019-11-10 17:41
[ 科普 ],给本网站,添枝加叶。大赞!也体现出两位网友身宽体胖,心胸不窄。才怀八斗。 ...
kenneth55 发表于 2019-11-10 19:23
我戴耳机,其实在第一乐章开始,就感觉 PK同志不知什么原因,她的 e弦好像低了大约有二十几个音分(g d a好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3:5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