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小提琴音准的一些经验教训和个人体会


2020-2-25 09:40 | 作者: 崩牙兔 | 来自: chinaviolin.net(原文)

摘要: 小提琴音准的一些经验教训和个人体会 学琴的时间已然不短了,但是音准一直是心中的痛,简单来说,就是目前的音准的精确程度已经明显滞后于应有的水平。这个教训是沉痛的,反思了一段时间,把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
  学琴的时间已然不短了,但是音准一直是心中的痛,简单来说,就是目前的音准的精确程度已经明显滞后于应有的水平。这个教训是沉痛的,反思了一段时间,把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希望接下来可以努力补好这个短板,同时也为正在学琴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我前期的学习主要是以自学为主,没有老师的指导,对音准问题思想认识上有偏差,主要体现在:

  1、音准是很难的,再牛的演奏家也要跟音准作斗争,所以我拉得不准是很正常的。无数的著作文章都在强调小提琴音准的难,记得最典型的一段描述是“一边骑脚踏车一边用弓箭去射一个很小而且不断移动的靶子”,既然这么难,大神也不准,那我随随便便就可以了啊。这样想的后果非常严重,拉了好几年的琴,一把位四指还经常跟空弦的音对不上,拉个八度双音非常不和谐也不管。

  2、音准主要靠手指还是耳朵没搞清楚。一直以来我都是坚定的认为应该靠手指,几年前还跟论坛上的杨不乱争论过,我还举了文格洛夫的例子,手受伤以后音准变差了,可见光靠耳朵是没用的。现在看来,我是把这个例子极端化了。我这样的想法,造成在练琴的时候,耳朵没有积极参与,更加剧了音准的问题。特别是换把是靠手指感觉还是耳朵这个问题上,我一直信奉赵薇在学琴之路里面的说法,换把靠耳朵听只能帮助听力但是对准确换把没有用,要靠手指感觉来量距离。我现在觉得赵薇老师这样说其实不太靠谱,没有耳朵的监测,换把完全是靠运气,我在这一点上是走弯路的。

  3、对律学的研究加剧了我的自以为是。不是说律学不能研究,而是不能用律学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问题打掩护。现在常用的几种律制,在大小二三六七度的距离上都不太一样,我拿了这个做挡箭牌,二度宽一点窄一点都觉得没问题,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无论是哪种律制纯音程都是要求准的呀!

  现在这个老师是2019年3月开始上的课,纠正了我很多音准上的问题,包括换把在练习的时候一定用耳朵听,八度双音一定要和谐,自己觉得拉音阶的时候终于不用靠碰运气了。而且拉琴的时候不用管那么多律制的问题,就用五度律的感觉拉就好(老师还说可以用五度律拉双音,这点暂时存疑吧)。但是长久形成的坏习惯毕竟积重难返,耳朵的参与性还是不够,经常光顾着指法就不听音准了,而且双音的听觉和需要锻炼一下,这应该就是我现在努力的方向了。

  愿与各位共勉!

3

支持

反对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sopocxs 2020-2-25 09:35
很赞同你的说法,耳朵很重要,但手指八度的距离感也很重要,靠耳朵判断后反映到手指,往往会影响速度,相辅相成互相依靠,尤其在练习时一定是双管齐下。
引用 sunshunoo8 2020-2-25 10:16
    音准,乐感好的,应是天赋,。肌记忆训练,落指瞬间微调等不可少。不可少全靠[耳音,乐感]。哼唱也是附助。
引用 崩牙兔 2020-2-25 10:47
sopocxs 发表于 2020-2-25 09:35
很赞同你的说法,耳朵很重要,但手指八度的距离感也很重要,靠耳朵判断后反映到手指,往往会影响速度,相辅 ...

当然,耳朵很重要也不能理解成手指就不重要了,我自己感觉应该是靠手感到大致的位置,然后耳朵最后确定。如果前期已经靠耳朵的帮助,手指已经对位置非常有把握了,耳朵就是个事后确认的作用了吧。
引用 濯清涟 2020-2-25 11:17
    学习像小提琴这种无品的弓弦乐器,音准问题自始至终都将伴随着你,从一开始学习的琴童到成长为一位演奏家,只要琴上手,就要与误差的音准作斗争。
    首先,你要有一副正常的可以辨别正确音高的耳朵,否则最好换学键盘或带品的乐器。
    第二,你在练琴时遇到音准的问题时,需要用耳朵去辨别和纠正,随时调整指距从而保证能够获得正确的音准。
    第三,正确指距的记忆,是在正确的辨音监督指导下,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才能面对复杂的音准问题时做到从容不迫。
    第四,指距是随着把位的变化而变化的,把位越高,指距越窄,手指头比较粗的人,在比较高把位时,往往还需要用借位的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音准。
    第五,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在音准的问题上,掌握正确的手型不可少,但用耳朵听至关重要!
    试想,不用耳朵,或耳朵不能用(五音不全)的人,练习小提琴,会是一种什么状况?最害怕的就是听那些“无知者无畏”的人拉琴!

引用 旧锄头 2020-2-25 14:43
    我也是个音不准的高手。大家所言关于音准的手指,指距,耳朵三大要素中,手指是完成音准的条件,指距是决定音准的功力,耳朵是对音准的判断。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拉准音,而不仅仅是判断自己的音是否准。因此,在训练或演奏中瞬间定位音准恐怕需要的是内在(心里,大脑)的音程指向或多年的视唱练耳的积攒做保证。一旦有了心里的准确音高(相对音高),那么手指,指距(如果训练有素)才有可能指哪到哪。另外,固定唱名和首调唱名的习惯也关乎到个人的音准质量。(我的音准至今很差)
引用 yxmajf 2020-2-25 22:59
关于音准,我的体会也是3要素:1、扎实的基本功(确保手指按下去基本准确),2、灵敏的耳朵(能很快的分辨发音是否精准),3、(耳朵的反应经大脑传到手指指挥)手指快速地挪到精准的位置,第1要素是主要的,2、3只能是微调,但是都不能少
引用 洛阳爱好者 2020-2-26 09:14
那么多调,那么多升降号,要想用大脑记住每个音准的位置,对于我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牢牢记住基础C大调的音准,然后对于有升降号的地方找好音准,加上对乐曲的反复听,熟悉旋律,这是目前我能够做到的。实际效果也还可以。
引用 w6170232 2020-2-26 09:50
小提琴的音准是全要靠耳朵去细听辨别调整的,因小提琴与钢琴等键盘乐器和有屏乐器不同,钢琴等键盘乐器和有屏乐器不能任间调整每个音的音高,所以使用的是十二平均律,一个音的升半音与下一级的降半音是同一个音,也就是钢琴上的同一个黑键。因此,这些乐器的发音其实不是最谐和的,而小提琴可以任意调整每个音的音高,同时使用了平均律、纯律、五度相生律,因而可以把每个音都发得非常谐和,真因如此,小提琴每个音的升半音与下一级的降半音始终不是同一个音,升音要升得多一些,降音要稍降得多一些,至于升多少降多少还要根据调性来决定,说白了,发音谐和就是小提琴的音准,这就要全靠耳朵去细听辨别调整了,小提琴的音准难就难在这里,这也是一些演奏奋斗一辈子的目标。
引用 jyx52 2020-2-26 10:48
当你老是觉得琴弦调的不准,你的音准概念就基本建立了。
引用 淘气猫儿 2020-2-26 15:50
本帖最后由 淘气猫儿 于 2020-2-26 15:53 编辑

音准我觉的和天赋 有很大关系。记得多年前我有幸近距离(几乎挨着)聆听当今国内赫赫有名的提琴家拉琴, 那时他才约7,8.岁吧,当时我和琴友都惊呆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说我不值一提,你帕格尼尼水平怎拉琴听起来音有不准呢?而这小男孩拉了许多曲子根本听不到音不准的地方?琴友无奈地回答:天赋!
引用 小提琴爱好者 2020-2-26 22:32
听音准的能力即与天赋有关,也与后天的训练有关。我的儿子5岁起随川音刘德庸教授学琴,初学阶段我是陪练,我曾跟刘教授业余学过琴,经过多年的训练,他的听力达到了千里挑一的能力,这是川音其他老师的评价,为考附中他5年级时上了视唱练耳课,老师任意在钢琴上弹出什么和弦他都能准确说出是固定音高的哪几个音,而我并没有为他学小提琴买钢琴,他后来考附中第一名,但他放弃了,没有走专业路,得益于陪儿子的多年学琴,我的听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听力能力是可以后天提高的,平时练琴时要把音拉准作为第一要求,这是最不能含糊的。
引用 淘气猫儿 2020-2-27 09:55
本帖最后由 淘气猫儿 于 2020-2-27 09:59 编辑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20-2-26 22:32
听音准的能力即与天赋有关,也与后天的训练有关。我的儿子5岁起随川音刘德庸教授学琴,初学阶段我是陪练, ...

“小提琴爱好者”老师您好,非常赞同您的即与天赋也与后天训练有关的观点。看到你的孩子给名师学琴考第一名最后放弃了,感到很惋惜,如我有您这样优秀的孩子是绝不会让他放弃学琴的。我的孩子起名“晓琴”可见我是多么希望孩子走学琴之路,但随孩子“学步跑”长大发现孩子不适合学琴,比如唱歌总是五音不全,对琴也不“感冒”。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怕耽误孩子前程,当机立断,断了学琴改培养抓学习,还算不错最后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留在了北京。
引用 计算机场统计 2020-2-27 11:01
淘气猫儿 发表于 2020-2-27 09:55
“小提琴爱好者”老师您好,非常赞同您的即与天赋也与后天训练有关的观点。看到你的孩子给名师学琴考第一 ...

爱好是最重要的,孩子有天赋,但是不喜欢,练到很高的水平也可能放弃,真是特别可惜的!我的一位朋友,他自己学琴较晚,但是把全部精力用来培养女儿,女儿最后获得维尼奥夫斯基少年组第一名,后来就不学了,不喜欢!真是特别可惜!
引用 淘气猫儿 2020-2-27 13:41
计算机场统计 发表于 2020-2-27 11:01
爱好是最重要的,孩子有天赋,但是不喜欢,练到很高的水平也可能放弃,真是特别可惜的!我的一位朋友,他 ...

  您好,能少年组第一名最后放弃学琴了真的太可惜了,如我的孩子小时后这样,我就是撒锅卖铁也要把她培养出彩,哈哈。
引用 小提琴爱好者 2020-2-27 21:55
淘气猫儿 发表于 2020-2-27 09:55
“小提琴爱好者”老师您好,非常赞同您的即与天赋也与后天训练有关的观点。看到你的孩子给名师学琴考第一 ...

你的儿子真优秀  我很羡慕。我儿子不喜欢拉琴,所以他没走专业路我不遗憾,我尊重他的选择,但他从中学到大学一直在学生交响乐团活动,并一直跟刘教授学琴到高二,大学毕业后就再也不想拉琴了,反而我现在的拉琴热情很高
引用 淘气猫儿 2020-2-28 08:48
本帖最后由 淘气猫儿 于 2020-2-28 08:50 编辑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20-2-27 21:55
你的儿子真优秀  我很羡慕。我儿子不喜欢拉琴,所以他没走专业路我不遗憾,我尊重他的选择,但他从 ...

谢谢老师您对我孩子的夸奖,也祝贺您多年陪练孩子拉琴孩子虽现在不继续深造了但却把您培养成拉琴高手。世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灵感成就很多是从琴声启发而来,也祝您的孩子在其他事业上功成名就。
引用 太极神人 2020-2-29 19:52
看了这篇文章及楼上各位前辈的留言,很受启发。谢谢分享和交流经验。

我虽然耳朵对音准很敏感,哪怕是大师演奏也能听出个别不准的音,但是自己演奏时就是音准有问题,所以从来不敢放视频和音频到本论坛上来,因为自己也对自己的音准十分鄙视。我参加各种乐团和乐队,基本上是滥竽充数的。拉得下来,但很害怕单个演奏时出丑。也许别人觉得我的音准过得去,但我自己的音准感会觉得我的音准太差了。
引用 也奇89 2020-3-1 17:15
音准是我永远的痛。
引用 也奇89 2020-3-1 17:34
对待音准问题,我一直是手指+耳朵,在耳朵基础上训练手指距离感,再在距离感基础上用耳朵微调。但在手指快速移动中,要做到手指一步到位太难了,就算建立起了很好的距离感,做起来也不是每次都那么准确,而耳朵再好,快速演奏中也美时间让你微调手指。所以音准写玩意儿真是太难了。我耳朵对音准又极为敏感,特别痛苦。

查看全部评论(30)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8 23:5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