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关于换把及把位


2016-3-7 20:53 | 作者: 樊克俭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关于换把及把位 可以这样说;在演奏小提琴的整个过程中,换把和把位是最常用的技巧之一。同时也是贯穿于学习和演奏始终的难点。许多乐曲我们之所以不能很好的演奏。完全是因为换把不过关。把位不娴熟所致。即使是交 ...

     可以这样说;在演奏小提琴的整个过程中,换把和把位是最常用的技巧之一。同时也是贯穿于学习和演奏始终的难点。许多乐曲我们之所以不能很好的演奏。完全是因为换把不过关。把位不娴熟所致。即使是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也常常需要把演奏曲目中的有关换把和特殊把位的段落拿出来进行熟悉练习。
      为了能演奏更多的乐曲,为了提高演奏水平,为了音色的更丰富,为了演奏指法的方便,需要将换把和把位的内容,作为一个难点专门进行讨论研究。 
      换把,能获得更广的音域,能使音色在各弦之间尽情宣泄。 能产生音律滑变的激情。及柔美。如此足以说明换把的重要。

 换把要和换弦换弓,相结合灵活运用,换把可以解决一定的换弦难度,和换弓难度。使三换之间难度平衡,便于演奏乐曲。这是从演奏方面讲。换把可以,增加乐曲的表现程度,这是从表现力方面讲。

      换把,和把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换把是指从原来的把位换到新的把位。把位是指;左手在整个指板上的位置。
      换把,按照换把的不同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 利用空弦,或休止停顿进行换把。进入新的把位即所谓直接上把。
           2 运用换把前的最后音---过度音,顺弦滑动,到达新的把位。可细分为两种
              A;同指滑动。    B;替换指滑动。
           3 通过伸张,利用换把前最后按音手指伸张,随后各指进入新的把位。
           4 通过紧缩,利用换把前最后按音手指紧缩,随后各指进入新的把位。 
           5 通过伸张或紧缩换把前最后按音手指,随后各指进入一个新的模糊把位---半把位。它可以高半个音,也可以低半个音。或一个音,它的把位不明确。 
      换把;按照换把的方向来分可以分为
           1 上行换把即向更高的把位换。
           2 下行换把即向更低的把位换。
      换把;按照换把前最后一个按音手指---过渡音,到新把位时奏出的音,包涵在音符行进中,(向上或向下)还是在音符外分为
           1 逐渐无痕替代换把。
           2 直接空中到达换把。
      换把;按照换把的形式不同分为
           1 古典式换把。
           2 浪漫式换把。
      按照换把时在同一根弦上还是在另一弦上分为;
           1 顺弦式换把。
           2 跨弦越弦式换把。 
      此外还有双音换把的,   3度 6度 8度等的同度换把。
           和换把中双音的度数变化的换把。等等(暂且不谈)
      我之所以按照不同的标志列举换把的不同种类,是因为它们技巧不同,换把的方法有区别。 
      关于把位; 把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当把位运用熟练后。就能准确的按音,快速的演奏。把位的不同,左手的手型会有变化,拇指的位置,手腕的形态,肘部的移动,以及左手的虎口的大小等。都在随之变化。
      把位可分为 1 半把位;    2 第一把位;   3 低把位。1---4把 ;     4 较高把位,5--8把; 5 高把位9把以上。  
      学习换把的前期准备 
           1 第一把位各音位置反应灵敏。
           2 第3 2把位音位有了概念。
           3 在固定把位上,各指按音后,能够颤指,即左手食指根,随时能灵活的离开琴颈。
      换把的基本方法;
           1 左手食指根不能紧靠琴颈,要稍离开。
           2  拇指要通过滑动一同进入新的把位,
           3 换把时手指抬起不离弦,然后进入新的把位,要有抬,滑,按的动作。
           4  换把时所有的手指要让路,使换把流畅。  
           5 保持手型以求每次换把的统一精确。
           6 上行时过渡音到新把位时不高于把位音,下行时过渡音到新把位时不低于把位音,达到即止。 
           7 运用肘部的陀式动作。
     各种换把要点即注意问题;
           1 利用空弦,或休止停顿进行换把。特点;有较充分的时间,但没有基准参照音,要用眼在指板上找点,
              或利用手掌触及琴身的感觉,可利用较熟悉的把位分次进行。
           2 运用换把前的最后音---过度音,A;同指滑动。凭借耳力听音准。B;替换指滑动,上行时,替换指在稍高
             于换把前最后音的位置,或稍低于到达音时滑动。下行反之。
           3 通过伸张,换把前最后按音手指伸张到新把位的音,随后各指进入新的把位。一伸一收一靠拢。
           4 通过紧缩,利用换把前最后按音手指紧缩,紧缩时降低指的立度,手腕儿向外,随后各指进入新的把位, 
           5 上行换把,整个手臂向身体靠拢 
           6 逐渐无痕替代换把,即过渡音上行高于新把位音时,用新的按指无痕替代过渡音,下行低于新把位音时,用新的按指无痕替代过读音,将到达音时滑动。
           7 直接空中到达换把。即过渡音到达新把位音,然后用其他指按到达音。
           8 古典式换把,到达新把位,直接按音,不要滑音。
           9 浪漫史换把,慢慢直接滑到新把位音。
           10 跨弦越弦式换把。肘部的移动,使手指先行到达按弦上方。节省时间是关键。
           11 低把位。1---4把 。保持手型,基本和一把位一致。
           12 较高把位,5--8把,第5把起,拇指已经抵达琴颈底部, 在此位段需要靠左手的虎口的大小来换把,
               这样的动作是非常快捷方便的。拇指的位置基本在演奏弦下方靠左一点位置。
           13 高把位,9把以上,拇指在琴颈底部一不能满足换把的需要,拇指的位置,应当移到琴箱侧面。
     以上几点随个人手的条件稍有调整。 原则是;手型不变基本和一把位一致的换把,尽可能的向下运用。当左手受琴身阻挡时,运用拇指的移位,手腕的形态,肘部的移动,和虎口的开张解决。如更高把位再次运用拇指的移位达到目的。这样的原则,好处是,使难度高的更高把位,变得相对更容易些。 且分段进行,对音准,和指的习惯性,都有好处。可根据乐曲演奏的要求,进行有机的结合,灵活运用。 以上体会,总结, 也许对琴友有所帮助。望指正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18 3:39:09编辑过]

支持

反对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llegretto 2008-10-20 23:15
好复杂,看来我还要继续努力了
引用 sb_yzx 2008-10-22 09:25
很系统和全面,顶!
引用 lztsnn 2008-10-22 09:42
很好,没有充分的实际经验写不出来!
引用 qiuwuxue 2008-10-22 14:56
忘记当时学换把的时候 是怎样的了  看了以后好象有看到了 呵呵      
引用 爱音斯坦 2008-11-1 08:01
很喜欢LZ的文章。收藏了!
引用 bbdd007 2008-11-1 10:54
好文章,收益了.
引用 ybldwmj 2008-11-4 10:35
好文章,收藏了。
引用 sy8310 2008-11-4 12:30
<P>帮顶了!</P>
引用 宝珠 2008-11-5 09:56
谢谢楼主分享,好全面!
引用 虫儿飞 2008-11-17 15:38
<P>好晕啊</P>
引用 娃哈哈琴童 2008-11-17 15:54
好帖!
引用 默默的无穷动 2008-11-17 16:13
<P>晕是晕,但是理清了后是好贴!</P><P>希望能让更多的琴友看到。</P>
引用 anne7900 2008-11-17 22:19
   
引用 樊克俭 2008-11-18 22:24
<P>换把要和换弦换弓,相结合灵活运用,换把可以解决一定的换弦难度,和换弓难度。使三换之间难度平衡,便于演奏乐曲。这是从演奏方面讲。</P><P>换把可以,增加乐曲的表现程度,这是从表现力方面讲。</P>
引用 蜡笔晓欣 2008-11-25 03:13
<P>换把</P><P>左手,大拇指和1指一定要一起换,前后的话就完蛋了,而且换3把位之间时,左手手腕不要扭,用手臂带动大拇指和1指同时移动,而且一定要换到位</P>
引用 robin-2003 2009-1-19 14:12
谢谢
引用 AG 2009-1-19 21:11
学习
引用 robin-2003 2009-2-3 13:41
很好
引用 樊克俭 2009-2-13 00:14
新年好

查看全部评论(23)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6 08:1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