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以曾经跟从一代宗师奥尔教授学琴为荣,说起来不免津津乐道。米尔斯坦却对这段学习经历淡然处之,坦言他从奥尔那里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同样,奥尔在数说自己的教学成果时,一般也想不起米尔斯坦其人。再则,总有人说米尔斯坦是伊萨伊的弟子,但两人从未结拜过正式的师徒关系。1926年,米尔斯坦在布鲁塞尔和伊萨伊过从甚密是事实,但他崇拜的是伊萨伊独特的风度和修养,至于技术上的诀窍他还是情愿自己来探索。 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米尔斯坦同著名钢琴家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合作,在苏联举行了一系列的室内乐演出。1923年10月22日,两人一道在莫斯科演出了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提琴与钢琴版。这是在该作品首演后的第三天。这些音乐会大大地提高了米尔斯坦的声望。他和霍洛维茨在精神气质和艺术风格上相差悬殊,两人居然合作愉快,互相倾慕,惺惺相惜,也算得上是一件奇事。 从青年时代起,米尔斯坦就是练就了一身功夫的响当当的技术大师。他的技巧之高超甚至敢望海菲兹之项背。只是在音色变化上,他尚不及海菲兹那么妖饶多姿;在舞台形象上,也不如海菲兹那样显豁出众,有明星风采。 1929年,米尔斯坦来到美国与圣路易斯管弦乐团合作,举行了美国首演。此后,他就在美国安居乐业。和当时绝大多数的小提琴家一样,米尔斯坦被光芒四射的海菲兹所遮掩,像靠反射太阳光的月亮一样,只能发出黯淡的光亮。他的超人的技巧没能得到尽情的发挥。从长远看这对他可能倒是一件好事,促使他把注意力用在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上。米尔斯坦说过,他一生中最喜爱的小提琴作品是巴赫和帕格尼尼写下的。这两位大师朝着不同的方向拓展了小提琴的技巧疆域。巴赫把小提琴的和声与对位的复调潜力挖掘殆尽;帕格尼尼把小提琴的主调旋律的花巧炫饰推向极端。米尔斯坦花费了很大的心力对他俩的作品进行深入的钻研。他根据帕格尼尼的作品主题编写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至今仍是一些小提琴家(如吉东·克雷默)非常喜爱的技巧练习。 米尔斯坦认为,比起帕格尼尼,巴赫的音乐更具个性和特殊的价值。因此,他对巴赫的作品更是潜心琢磨。他一生先后录过三次巴赫的独奏奏鸣曲和帕蒂塔,其中后两次都是全套。他对自己的巴赫演绎十分自负,事实上,他的演绎也确实极具深度。1936年录的《G小调第一奏鸣曲》已经显示出他对巴赫风格的理解是何等透彻。不过,一般乐评家最欣赏他50年代录制的单声道全集,而他自己则更喜欢70年代的立体声录音。50年代的版本在风格上更加严整规范,70年代的版本更加随心所欲。 米尔斯坦是一位极富才智的小提琴家,晚年在思想精神方面更是达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新境界。他的华丽的风格这时揉进了山泉般清秀的气息,这是他长期修练的硕果。李斯特的第三首安魂曲、肖邦的一些夜曲,都是米尔斯坦改编并经常演出的。这些乐曲在小提琴上拉起来很蹩手,但却培养了米尔斯坦对于清淡之风的喜爱。他曾经将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魔王》改到小提琴上独奏,据听过实况的人回忆:栩栩如生的效果,终生难忘!这又是他对于力量的培养。所有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他的巴赫独奏作品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1975年,他在伦敦录制的全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松弛的巴赫独奏奏鸣曲和帕蒂塔。他延长了许多节奏重音的时值,不避讳使用滑指,但不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风韵,而是认为这样做自然!他使用跳弓很开心,就像是巴赫时代已经很流行这种轻快的弓法了,却绝无轻浮之感。他的声部控制技巧极其出色,每一个隐伏的声部都能够表示清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每一部奏鸣曲或帕蒂塔都是一个完美的整体,非常讲究乐章之间的照应。他的琴声十分清秀,绝没有生劈硬砍的猛功。在思想境界上,这是看破红尘、笑纳一切的巴赫,清贞是其立足之本。 米尔斯坦的琴艺一直到晚年都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没有出现许多弦乐家晚年艺术水准剧烈退化的现象。在这一点上,他胜过所有人(包括海菲兹在内)。此时,他吐了一口胸中积聚多年的郁闷之气,可以舒心地笑了。 米尔斯坦有许多业余爱好,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还喜欢打乒乓球和网球。他利用自己通晓好几种语言的便利条件来从事哲学、历史和传记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是个精力旺盛的人,生活丰富多彩。 1987年,83岁高龄的米尔斯坦举行了告别音乐会,第一天米尔斯坦一大早就感到身体不大舒适,要求取消演出。但主办人一再坚持,结果演出效果不大好。老人十分生气,埋怨劝说他上台的那些人。但是,主办人做事非常有策略,又特别有耐心,说服了他按原定计划照常演出,可喜第二天晚上演出获得圆满成功。米尔斯坦转忧为喜,艺术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早年那个执拗的米尔斯坦的影子。他的带有隐忍味道的清秀恬淡的艺术风格已经成为今天许多艺术家追慕的理想。 1992年12月21日逝世。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9 00:1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