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和声大、小调七和弦的过程中,逐步在思考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的问题,为什么钢琴教材和小提琴教材包括音阶、练习曲、乐曲,都很少使用这两种大调式。看了晏成佺、童忠良所著《基本乐理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77页“和声与旋律的大、小调式是自然大、小调式在长期音乐实践中相互渗透的结果。由于调式第Ⅵ、Ⅶ级音的变化,使和声大调、旋律大调具有一定程度的小调性。而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大调性。下面以C为主音,将六种不同的大、小调式排列比较,即可看出它们之间在调式色彩方面相互渗透的情况。” 谱例1、 上图六行谱例表示逐步的由大调性渐变为小调性。三种大调式和三种小调式,合起来被称为大、小调体系。那么是谁规定的或划分的什么是和声大调,什么是旋律大调呢?据说是十七世纪以来逐步的被人为划分总结的。因在实践中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很少被用到,所以逐渐的被人们忘记。但有没有另一种是被人们经常使用而不被认识的和声大调呢? 谱例2是我根据自然大、小调的逻辑与规律及听觉所判断,重新设定的和声大调式。 根据谱例2同名大、小调的逻辑进一步延伸是谱例3关系大、小调。
以下谱例4中增大七和弦就产生于我‘新认定’的和声大调音阶即do、re、mi、fa、fei、la、si、do。 谱例4、 注意‘fei(飞)’在这里表示升sol。按照我的推理它与A小调事实上构成了和声关系大、小调,而音乐理论界并无这种说法。《基本乐理教程》里C和声大调是降Ⅵ级(降A),而不是升Ⅴ级(升G),但如升G改成降A是不符合三度三次叠加的七和弦理论的。也就是说C和声大调音阶所产生的增大七和弦不是C调的,不能阐述谱例4当中的C原位增大七和弦。如果强行按照谱例5阐述则无法按照七和弦四个音三度叠加的原则排列,而是出现了一个减四度和增二度。因而此种音阶不能对产生C调的增大七和弦进行正确表述。只能表述降A大调的增大七和弦。 谱例5、 我在复式五度音列的基础上,采取增加临时变化音升sol或降la的方法,推导出大、小、增、减三和弦,再用四种三和弦推导出七种七和弦。证明应该有两种和声大调音阶。1、由变化音升Ⅴ级(升sol)构成,2、由变化音降Ⅵ级(降la)构成。 一般音乐理论界认为,大、小调式的根本特征是调式音阶的Ⅰ、Ⅲ级所构成的音程,Ⅰ、Ⅲ级构成大三度为大调,Ⅰ、Ⅲ级构成小三度为小调。 大、小调的变体;由于大、小调式的根本性质取决于调式音阶的Ⅰ、Ⅲ级音的音程关系,因此大、小调的变体只能在其它音级上做文章,如升sol升Ⅶ级的和声小调与降la降Ⅵ级的和声大调式。我认为还应加上升sol升Ⅴ级的和声大调。 以下再举三个例子。 例一、如何用复式五度音列构成的连续大、小、减三和弦来构成七和弦。 C调自然调式产生的三和弦:包括C自然大调式和A自然小调式(两者是关系大、小调)。 [upload=gif,gif]UploadFile/2014-8/20148817405583425.gif[/upload] 大家都听说过语言文字接龙游戏,如:写不了、了不起、起不来、来上学、学文化……等等。用复式五度音列阐述三和弦也可如此接龙。 fa、la、do; do、mi、sol; sol、si、re; re、fa、la; la、do、mi; mi、sol、si; si、re、fa; fa、la、do; 前三组大三和弦自然转到小三和弦,再自然转到减三和弦,最后一个fa、la、do表示又回到开头。第七组si、re、fa(见第三小节)是减三和弦。 C调:由大、小、减三和弦构成的四种七组七和弦。包括C自然大调式和A自然小调式。 例二、由变化音升sol构成的C和声调式及产生的三和弦:包括C和声大调与A和声小调(两者可以构成和声关系大、小调) Ⅰ、Ⅲ级构成大三度为大调,Ⅰ、Ⅲ级构成小三度为小调。 [upload=gif,gif]UploadFile/2014-8/20148817484750161.gif[/upload] 复式五度音列图: 用复式五度音列阐述此种和声调式三和弦也可如此接龙,但由于不是自然调式, 所以最下面一行五度音列中的sol要加升号(如升sol),其它的三行五度音列当中的G也要加升号, 升G在这里可以唱fei(飞)。G加升号后与C变成了增五度;与D变成了减五度。正是这一增一减, 增加了另外三种七和弦,即小大七和弦、增大七和弦、减七和弦。 上图接龙:fa、la、do; do、mi、升sol; 升sol、si、re; re、fa、la; la、do、mi; mi、升sol、si; si、re、fa; fa、la、do; 和声调式包括了大三、小三、增三、减三,所以可以组合成七种七和弦形式(自然调式没有增三和弦,所以只能构成四种七和弦)。 C和声调式产生的七和弦:包括C和声大调式和A和声小调式。 [upload=gif,gif]UploadFile/2014-8/2014881824313669.gif[/upload] 例三、由变化音降A构成的C和声大调式及产生的三和弦。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8 21:09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