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基本功神话


2016-3-10 10:09 | 作者: enmo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从小练琴就听人强调基本功,老师一上来就告诫,要练好基本功,否则将来搞不上去。这个基本功,往往被形容成房子的地基,地基没打好,房子自然造不高,造高了也会塌。不假思索地听起来,这话也显得挺有道理的,何况身 ...
从小练琴就听人强调基本功,老师一上来就告诫,要练好基本功,否则将来搞不上去。这个基本功,往往被形容成房子的地基,地基没打好,房子自然造不高,造高了也会塌。不假思索地听起来,这话也显得挺有道理的,何况身边有无数例证,都是技术不过关,抠不下来大协奏曲,不忍卒听。我和同伴们都是这样被教导了多年,最后拉琴没拉上去,大家都自认是因为基本功不好,往往还自认为是开始练习基本功不够早,那时候我们都十几岁,七八岁开始学琴,都还自叹太晚。

可是所谓的“基本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真的就是像房子的地基吗?造房子前别的都不动,先打地基,等地基打好了再造上面的,而且一旦地基打好了,就一劳永逸了,上面的楼层就可以安心地造,不必隔三差五重新掀开地基加固。但练琴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有哪些技巧必须在某个年龄之前完全掌握、并且能够被完全掌握,之后就可以在音乐演奏中游刃有余了吗?

这些年人在国外,跟着小朋友重新练琴,从头开始观察西方的音乐教育,把头脑中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都翻洗了一遍,发现好多误导好多陷阱,典型的就比如“基本功”一词,不仅特别具有误导性,简直可以说是个神话。

所谓“功”,很简单,就是演奏技巧,但是技巧有不同级别,哪些算“基本”的,又是怎么个“基本”法儿呢?确实,有些技巧算得上非常基本,没有这些技巧,连最简单的曲子都演奏不好。但是还有是高难度的技巧,这些技巧一点也不基本,没有它们虽然演奏不了高难曲目,但是也能把简单的曲子演奏好。两部分技巧分别谈。

前者那种技巧算基本功吗?大概得算吧。可是,练琴却并不像盖房子,从来就没有什么时候地基能算大功告成。事实上,小孩子从小学习演奏乐器,基本上所有的技巧,包括那些最初级的,都是在反复打磨不断进步,没有谁是小时候把某一套技能练完备了的。以弦乐器为例,哪怕是最基本的运弓、音色、揉弦,单音音准,也是要一辈子“拳不离手“的。专业独奏家仍然每天练习那些他们从儿时就开始练习的最基本的技巧,有时是为了保持技艺,有时甚至仍然在这些技艺方面争取提高,一个长弓就要练一辈子。而另一方面,学琴的人(不一定是小孩子)是在学习的难度逐渐加深中不断返工,哪怕是最初级的技巧,一个人也不必、也不可能在一开始就掌握完好,技巧的反复磨练永远处于进行时,也没有任何确定的年龄边界,要求一个人必须在(比如)十二岁以前完成这磨练。就是说,如果仍然拿盖楼来比喻,那么地基是永远在修补改进的,永远没有完成的时候,然而并非在没有完成时就不能造上面的结构,一楼、二楼乃至十几楼都在建造地基的同时建造。所要注意的仅仅是,不要学习超过技巧能力太多的曲目,也就是往上造楼的时候得悠着点,别地基还不够厚的时候就一下子把楼造太高。其实,几乎所有的技巧在成年之后也能训练,只不过比小时候慢而已,哪怕是三四十岁的人,只要方法正确,也能改进技巧。而对于十几岁的人,改进技巧不仅完全没问题,而且简直是大好时光,甚至不比更小的小孩慢,有些训练结果还比小小孩稳固,因为那些骨骼肌肉还在发育中的孩子身体的控制感觉都还在变化,琴的尺码也得跟着增长,每换大一号的琴,或者每蹿一下个头,技巧都得调整修复。西方许多学生是在进入音乐学院之后才发生技巧的大规模改进的。我认识一位职业钢琴家,甚至是在三十岁之后发生了音色的巨大改善。音色(触键)应该算是钢琴相当基本的技术,甚至李赫特这样的天才,也自述遇到涅高兹之后音色才学会怎么打开,那时他也不老小了。技巧的提升,需要好的老师、正确的方法和训练步骤,与这些因素相比,年龄反倒是最不要紧的。我们的确时常看到大孩子和成年人学习演奏失败或者缺陷很多,但与其说是败在肌肉训练太晚上,还不如说是败在没有遵循正确的方法步骤上。多数年龄大一点的人,都没有耐心从简单曲目开始按部就班地慢练,急于求成,难度迅速提升,这个问题并不在于地基打得太晚,而在于根本跳跃过去不打地基。

再说比较高难的技巧。这部分,一般都是学琴有过五六年(或七八年不等)之后才开始学习,大概算不上多么“基本”了,不过当人们谈论为什么掌握不好高难技巧时,却时常不分青红皂白把帽子扣到“基本功不好”上。我用小提琴举例,这部分技巧大概可以包括快速、跳弓、双音(包括八度)、高把位、左手拨弦等等。中国的很多学生,就是在这个关 口上不去了。当年和我一起拉琴的同学们,几乎都在这个阶段卡了壳。前几天一个曾做过几天乐队首席的朋友还笑谈,当年练习门德尔松的协奏曲练不下去,因为双音拉不准,她自己总结——“基本功不过关”。我说,完全不是这样,不是之前的什么技巧不够她训练双音,事实上,在此之前的“基本功”,她还掌握得非常好,十来岁的时候参加北京市比赛还拿过一等奖。她拉不准双音不是因为单音拉不准,不是因为弓不直,不是因为音色不好,不是因为之前是什么技巧没过关,而就是彼时彼刻过不了双音那关,因为没有得到好的指导以正确的方式训练双音。怎么才是正确的方法呢?我是最近才知道的。原来要左手保持双音手位,但右手先只拉单弦,先来低声部,再来高声部,反复很多次,最后再两根弦合起来。而八度练习时,如果连续八度把位上移,重心要放在低声部,literally左手重量要偏向低声部的一指上,由一指控制把位音高,而高八度的四指只是保持手型平移,同时四指控制逐步缩小一指与四指的间距;但如果是把位下移,则要反过来,由四指控制音高,由一指控制逐渐增加一指与四指间距。又比如分弓快速乐段怎么练习呢?快速分弓经常出的问题是左右手错位,听起来就是乱的。纠正错位的一个灵丹妙药就是在音符上加附点,十六分或三十二分音符,每隔一个加一个附点,先练奇数音加长的,再练偶数音加长的,如此多次反复。当然了,所有难点都必须隔离开单独慢练,慢速反复至少七遍以上。最关键的是,在练习难度较高的曲目时,要特别注意拆解技巧!因为技巧比较困难的乐段往往是多重技巧重合、且左右手的高难技巧重合,所以必须把不同技巧隔离开,单独训练,最后再合起来。如果不进行技巧拆解,而是就照着谱子上原样写的生生地硬抠,是攻不下来的。当年我们大概都是败在这里了,没有老师教我们怎么把难点拆开。

正确的练习方法破除基本功神话。


支持

反对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喜悦爸爸 2015-5-14 10:45
超赞  正确的老师指导很重要呀
引用 civita 2015-5-14 10:49
碰巧在豆瓣看过
引用 杨不乱 2015-5-14 11:44
支持!!!!!
引用 estella78 2015-5-14 12:50
浪费了1分钟~~


引用 ljhyjx 2015-5-14 12:58
好文
引用 zajage 2015-5-14 14:19
说得太透彻了!完全赞同 !!谢谢分享!!!!
引用 lwp563867 2015-5-14 14:19
试一试便知。这些方法一般老师不外传,除非你付了学费。都象你这样,老师还赚什么啊?
引用 spyui 2015-5-14 20:15
完全赞同 !!谢谢分享!!!!
引用 resthk 2015-5-14 21:08
&nbsp;拳不离手说的在理,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内气的修炼。对于姿势动作大家讲得太复杂,其实练琴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慢到快,根据旋律以及运动规律正确运用弓法和呼吸。一开始就要这样练,只是如何拆分双弦必须从低音到高音和运弓上下弓对应呼吸与弓段,这些经常被老师给省略了,或者说老师也不太清楚。要是孩子们一开始老师就这么教,循序渐进自然也就养成习惯就不会有卡壳的情况,比如换把就应该以坚实的第一把为基础一层层往上盖,而不是靠听滑音来判断练习,多听多看多动脑筋一切都有规律和原因,如何融汇贯通才是问题的关键。<div>姿势动作与呼吸节拍相辅相成,一切自然天成,最简单的曲子也能够拉出神话!!!这就是所谓的基本功。</div>






引用 zynbb 2015-5-16 00:09
说来说去还是绕不开“基本功”
引用 dou0328 2015-5-24 09:09
&nbsp; &nbsp; 楼主的说法有道理。
    但基本功也是真有的。<div>&nbsp; &nbsp;&nbsp;</div><div>&nbsp; &nbsp; 比如我现在正在练三、五把位的换把。这个的基本功就是“每个手指的

换把后音要准”。</div><div><br/></div><div>&nbsp;可是,我现在总是在还没有达到一换就准的情况下就去练需要三、五把位换把的乐曲,</div><div><br/></div><div>造成拉

乐曲时有时是准的,有时是不准的。试想,如果基本功好的话,那每次拉乐曲时</div><div><br/></div><div>换把后音都是准的。

而且,不只这首曲子准,其它曲子即使没练过,只要上手一拉换把时,</div><div><br/></div><div>音也是准的。</div>


引用 明月山人 2015-5-27 04:06
这种基本功有一个专用名词:童子功。
引用 八级音响 2015-5-28 17:40
正确的练习方法破除基本功神话
引用 tx8200 2015-5-29 08:49
好文,拜读了。
引用 夕阳追梦 2015-5-29 12:40
&nbsp;好文章。赞一个。谢谢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
引用 dayianta 2015-5-29 13:03
好极了,谢谢慷慨!
引用 blackCat96 2015-5-30 22:13
一个好老师和正确的练习方法固然是必要的,但基本功也不可缺乏。要是对基本功很熟悉,就算之前犯下了一点坏习惯,也不难纠正。
引用 malyzj 2015-5-31 10:03
学习了
引用 cfcwgjius 2015-7-2 13:14
我也来凑个热闹:楼主想必是一个在小提琴行当内有相当资质和丰富阅历的老师辈,一些方面的情况解释和介绍得很全面。但我这里要说几句相反的话。其实楼主先生有些刻意的去强调所谓基本功与为建房打造地基的绝对关系。充其量那建筑的地基比作艺术表演上的基本功是一种比喻,没必要就事论事的要去一一加以解读和剖析。

从我14岁开始专业学习音乐和小提琴至今,我觉得小提琴这门艺术是异常艰深的。楼主的热情虽然可嘉,但真正要把小提琴拉的很像样-要基本按专业要求去衡量演奏水平的高低-那是需要相当的天赋和对于乐音的相当的理解和感悟的。因为小提琴演奏艺术不仅仅是双手肌能方面的熟练程度,还在于是否理解所演奏的作品,这方面的标准可以说很高,也可以说很宽泛,无法一言以蔽之。我就例举很普通的一个换把问题,这里就有很多不同的概念,学派。有些人说换把绝对不能有滑音,而我的观点正相反-不仅回避不了,而且常常是小提琴演奏(不论东西方不同风格的作品)中的一大特色之一。

回头再来说基本功。小提琴的“基本功”虽然可以松散的分非常基本与高级技能两大块(这两方面楼主老师已经阐述的十分详尽我不再赘述),但其复杂程度让我本人在教学中也常常惊讶-我以前怎么都没注意到?事实上,我本人的【基本功】真的不怎么样,30岁前后也担任过首席,副首席,独奏,以及参与过美国学校的器乐比赛并获奖担任了大型协奏曲的独奏,但回顾以往我才知道,我是靠着对音乐热爱和某种禀赋在演奏,却从未真正观察过自己是否以科学方法更理性的处理各类复杂的技术问题和困难的。

我现在知道,换把必须要有某种自己从音乐演奏中得出的结论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两种方式,即技术性换把和表情性换把;对音准的把握必须首先通过钢琴的十二平均律为基础,再通过不断的调弦练习而感悟到的纯律去不断的完善音准概念。没有十二钢琴平均律的认知,重奏和合奏的成功(音准带来的和谐)就无从谈起。然后还有右手与弓子的关系、角度,大小手臂、手腕以及手指的协调。左手换把时的各部位协调性,手指的各自独立性,按指的方式,角度,高度,演奏慢速音乐与快速音乐是手指的不同感觉。当然最后还有最大的问题-音准-永远是弦乐演奏者的最大敌人的克服。这些问题都不是一年两年,更非三言两语就能说透的。音阶、琶音、双音等分别需要关注哪些事项。“基本功”练好了还不一定就能立马熟练的运用到乐曲上去。最后,你还要考虑柔音问题,当然,一个普通学习者本就没指望去出人头地,一般的柔音也就将就了。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你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精神愉悦,而柔音的好坏就能决定你对自己的演奏的信息的多寡。

我们都知道,练习曲是最难演奏完美的项目,却又不得不一直抓在手里。然而即便你能演奏大顿特和罗德这类中高级练习曲,你也不敢保证在演奏大小型乐曲中能亮丽的发挥你的技能,你还会有对大小调音阶和琶音以及双音的正确概念问题,对乐曲特定的风格特点的拿捏问题等。然后还有个人心理素质问题,个人肢体天生的条件,乐器的好坏,天气和气候等。这一切都将令你的演奏不那么顺心。

所以,千万别以为你的努力能够一帆风顺的把你带到理想的彼岸。小提琴艺术是一门虽不赚钱却无比艰深的学问和技能。拥有了它,那是你的运气,如果没能掌握它,你也不必太责怪自己,因为它确实很难被驾驭。

查看全部评论(22)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3 12:4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