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练琴就听人强调基本功,老师一上来就告诫,要练好基本功,否则将来搞不上去。这个基本功,往往被形容成房子的地基,地基没打好,房子自然造不高,造高了也会塌。不假思索地听起来,这话也显得挺有道理的,何况身边有无数例证,都是技术不过关,抠不下来大协奏曲,不忍卒听。我和同伴们都是这样被教导了多年,最后拉琴没拉上去,大家都自认是因为基本功不好,往往还自认为是开始练习基本功不够早,那时候我们都十几岁,七八岁开始学琴,都还自叹太晚。 可是所谓的“基本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真的就是像房子的地基吗?造房子前别的都不动,先打地基,等地基打好了再造上面的,而且一旦地基打好了,就一劳永逸了,上面的楼层就可以安心地造,不必隔三差五重新掀开地基加固。但练琴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有哪些技巧必须在某个年龄之前完全掌握、并且能够被完全掌握,之后就可以在音乐演奏中游刃有余了吗? 这些年人在国外,跟着小朋友重新练琴,从头开始观察西方的音乐教育,把头脑中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都翻洗了一遍,发现好多误导好多陷阱,典型的就比如“基本功”一词,不仅特别具有误导性,简直可以说是个神话。 所谓“功”,很简单,就是演奏技巧,但是技巧有不同级别,哪些算“基本”的,又是怎么个“基本”法儿呢?确实,有些技巧算得上非常基本,没有这些技巧,连最简单的曲子都演奏不好。但是还有是高难度的技巧,这些技巧一点也不基本,没有它们虽然演奏不了高难曲目,但是也能把简单的曲子演奏好。两部分技巧分别谈。 前者那种技巧算基本功吗?大概得算吧。可是,练琴却并不像盖房子,从来就没有什么时候地基能算大功告成。事实上,小孩子从小学习演奏乐器,基本上所有的技巧,包括那些最初级的,都是在反复打磨不断进步,没有谁是小时候把某一套技能练完备了的。以弦乐器为例,哪怕是最基本的运弓、音色、揉弦,单音音准,也是要一辈子“拳不离手“的。专业独奏家仍然每天练习那些他们从儿时就开始练习的最基本的技巧,有时是为了保持技艺,有时甚至仍然在这些技艺方面争取提高,一个长弓就要练一辈子。而另一方面,学琴的人(不一定是小孩子)是在学习的难度逐渐加深中不断返工,哪怕是最初级的技巧,一个人也不必、也不可能在一开始就掌握完好,技巧的反复磨练永远处于进行时,也没有任何确定的年龄边界,要求一个人必须在(比如)十二岁以前完成这磨练。就是说,如果仍然拿盖楼来比喻,那么地基是永远在修补改进的,永远没有完成的时候,然而并非在没有完成时就不能造上面的结构,一楼、二楼乃至十几楼都在建造地基的同时建造。所要注意的仅仅是,不要学习超过技巧能力太多的曲目,也就是往上造楼的时候得悠着点,别地基还不够厚的时候就一下子把楼造太高。其实,几乎所有的技巧在成年之后也能训练,只不过比小时候慢而已,哪怕是三四十岁的人,只要方法正确,也能改进技巧。而对于十几岁的人,改进技巧不仅完全没问题,而且简直是大好时光,甚至不比更小的小孩慢,有些训练结果还比小小孩稳固,因为那些骨骼肌肉还在发育中的孩子身体的控制感觉都还在变化,琴的尺码也得跟着增长,每换大一号的琴,或者每蹿一下个头,技巧都得调整修复。西方许多学生是在进入音乐学院之后才发生技巧的大规模改进的。我认识一位职业钢琴家,甚至是在三十岁之后发生了音色的巨大改善。音色(触键)应该算是钢琴相当基本的技术,甚至李赫特这样的天才,也自述遇到涅高兹之后音色才学会怎么打开,那时他也不老小了。技巧的提升,需要好的老师、正确的方法和训练步骤,与这些因素相比,年龄反倒是最不要紧的。我们的确时常看到大孩子和成年人学习演奏失败或者缺陷很多,但与其说是败在肌肉训练太晚上,还不如说是败在没有遵循正确的方法步骤上。多数年龄大一点的人,都没有耐心从简单曲目开始按部就班地慢练,急于求成,难度迅速提升,这个问题并不在于地基打得太晚,而在于根本跳跃过去不打地基。 再说比较高难的技巧。这部分,一般都是学琴有过五六年(或七八年不等)之后才开始学习,大概算不上多么“基本”了,不过当人们谈论为什么掌握不好高难技巧时,却时常不分青红皂白把帽子扣到“基本功不好”上。我用小提琴举例,这部分技巧大概可以包括快速、跳弓、双音(包括八度)、高把位、左手拨弦等等。中国的很多学生,就是在这个关 口上不去了。当年和我一起拉琴的同学们,几乎都在这个阶段卡了壳。前几天一个曾做过几天乐队首席的朋友还笑谈,当年练习门德尔松的协奏曲练不下去,因为双音拉不准,她自己总结——“基本功不过关”。我说,完全不是这样,不是之前的什么技巧不够她训练双音,事实上,在此之前的“基本功”,她还掌握得非常好,十来岁的时候参加北京市比赛还拿过一等奖。她拉不准双音不是因为单音拉不准,不是因为弓不直,不是因为音色不好,不是因为之前是什么技巧没过关,而就是彼时彼刻过不了双音那关,因为没有得到好的指导以正确的方式训练双音。怎么才是正确的方法呢?我是最近才知道的。原来要左手保持双音手位,但右手先只拉单弦,先来低声部,再来高声部,反复很多次,最后再两根弦合起来。而八度练习时,如果连续八度把位上移,重心要放在低声部,literally左手重量要偏向低声部的一指上,由一指控制把位音高,而高八度的四指只是保持手型平移,同时四指控制逐步缩小一指与四指的间距;但如果是把位下移,则要反过来,由四指控制音高,由一指控制逐渐增加一指与四指间距。又比如分弓快速乐段怎么练习呢?快速分弓经常出的问题是左右手错位,听起来就是乱的。纠正错位的一个灵丹妙药就是在音符上加附点,十六分或三十二分音符,每隔一个加一个附点,先练奇数音加长的,再练偶数音加长的,如此多次反复。当然了,所有难点都必须隔离开单独慢练,慢速反复至少七遍以上。最关键的是,在练习难度较高的曲目时,要特别注意拆解技巧!因为技巧比较困难的乐段往往是多重技巧重合、且左右手的高难技巧重合,所以必须把不同技巧隔离开,单独训练,最后再合起来。如果不进行技巧拆解,而是就照着谱子上原样写的生生地硬抠,是攻不下来的。当年我们大概都是败在这里了,没有老师教我们怎么把难点拆开。 正确的练习方法破除基本功神话。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3 12:4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