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维修保养] [转载]小提琴琴码的调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和声 发表于 2004-2-13 14: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琴码是除琴身主体以外对音质影响最大的零件了。 琴码一般都用槭科的枫木(也就是琴背板的木材)制作,并且同样要树龄老且已干透的木材。但也有特殊的,比如海菲兹1925年买到手的瓜乃利上的琴码,就不是枫木做的,他一直用到1950年(至于该琴码是何种木材,我一直找不到资料)。一般以木纹顺直、质地坚硬的为好,但也不是硬的就合适每一把琴,关键是这样的木材对声音的衰减较少。有人说,用面板的剩料制作音柱、用背板的剩料制作琴码最好,其实呢,面板的剩料制作音柱是可以的,但用背板的剩料制作琴码就得注意了,它们的刨面是不一样的:背板的两面花纹是一样的,而琴码一面是大花,一面是小花。 挑选的时候首先要看木材是否干透,闻一闻,不干的木料有轻微的酸味。然后根据琴的声音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琴码。我打磨过的琴码价格差幅在100倍以上,我的感觉是虽然一般来说便宜的琴码都不好,但也不能迷信昂贵的琴码,关键是看是否适合你的琴。花纹大的琴码较硬,小的稍软,抛到桌面上听声音就能分辨。一般来说,发音响亮、声音噪的琴可用稍厚、稍软的琴码;音量小、声音很纯净的琴就可用硬一些、薄一些的码(关于薄厚可以在后面打磨时决定)。 有的琴码在E弦下面镶嵌有一小块乌木,防止琴弦勒进琴码。有人认为这样会影响声音的传导,不可取,而还有人包括MOSSO则认为它对声音的影响不值一提。 琴码与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每一个琴码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材料是否合适、高低、薄厚、打磨的不恰当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每一个买回来的琴码都是要经过打磨才能用的,所以在选择好一个琴码之后打磨是很重要的。 打磨时先选好正反面。对于一个剖面正确的琴码来说,小花向着指板,大花(这一面是平的)向着拉弦板。如果琴码的花纹不“标准”,就还要仔细观察马侧面的纹理哪一面是平的,向着拉弦班即可。有的琴码有印记,一般来说这是向着拉弦板的。一定要把向拉弦板的一面磨成和面板的夹角等于或略小于90度,另一面则大于90度,这是为了抵抗琴弦向琴头方向的拉力,避免琴码被拉弯。这一点我可不是第一次就做好了的。打磨的时候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能着急,并且不断注意磨的位置是否就是琴码应该安装的位置、角度正确与否。马脚厚了会影响发音灵敏,但也不能太薄,虽然几乎所有资料都说越薄越好。过薄就会使马的压力集中到一点上。基本应以1毫米为限。 打磨的方法是这样的:在装琴码的位置铺一块细砂纸(我一般还会在下面垫一张纸保护琴漆),捏紧琴码左右打磨,直到马脚与面板非常吻合为止。当然用砂纸很慢,熟练之后也可以先用快刀削,我还用过电动砂轮,也很满意。 琴码的高度是G弦距指板(在靠琴码方向的指板末端处弦与指板的距离。--和声注)5毫米,E弦2.5毫米,中间两根弦自然过度(D弦要稍高)。但这个尺寸只是个参考,决不能照搬。如果用的是尼龙弦的话,琴码还可以再高一些。实际上马的高度应主要由音质来决定。琴马高些就可加大对面板的策应力,琴音也就相应得到加强。一般来说面板平的琴合适用高码(但是太高会影响发音的敏捷,而且会把声音压坏不好听),面板凸的琴适合用低码(一般来说琴码过低琴声会带有压抑感,使琴本来的品质表现不出来同样不好)。如果指板、琴颈很低的话,宁可加垫指板也应保持指板的高度。里奇就用的这种方法,效果非常之好。 马脚一定要磨得严丝合缝,决不能靠琴弦上紧的压力来使其紧贴面板,也不能为了结合严密而将马脚下面的琴漆刮掉!角度也正确之后,进一步把马磨地好看些。琴弦的间距为12-13毫米,不必照搬书上的尺寸,这一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必须间隔相等,不要显得不协调。 将琴码修薄的时候只可修向着指板的一面。 琴码和音质的大致关系可以这样调整:如果小提琴发音声音尖锐,可以用一个木质较软的琴码。声音细柔的琴,可以试试木质坚硬而较薄、高一些的码,就能是声音响亮一些。琴板坚实沉重的琴,最好用一个较细薄的琴码,而木质软而轻的琴,则需配一个粗厚的琴码。以上措施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我很难忍受有噪音的琴。如果你发现新马换上之后琴音很噪,根据我的经验,可能有如下原因:1,琴码太薄(虽然薄些可让声音更亮);2,琴码向拉弦板倾斜过多(明显小于90度)。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时,扶正琴码,噪音立即减小,屡试不爽!另外我发现马脚适当厚些噪音也就相应小些。 所有资料上的尺寸一概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灵活掌握。 和琴一样,琴码也是旧的好,所以不要把琴码换来换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13 14:53:20编辑过]
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黑格尔
137
hqyyc 发表于 2009-1-8 09:52:00 | 只看该作者

小结:

琴码的斜面朝指板侧,而平面朝拉弦板侧。

琴码的高度是G弦距指板(在靠琴码方向的指板末端处弦与指板的距离。--和声注)5毫米,E弦2.5-3毫米,中间两根弦自然过度(D弦要稍高)。但这个尺寸只是个参考,决不能照搬。

弦的间距为12-13毫米,必须以琴码的中心线为基准,使四根弦均匀地分布

136
阿g 发表于 2008-10-12 22:44:00 | 只看该作者
135
新琴中人 发表于 2008-9-25 23:01:00 | 只看该作者
不用砂纸,用锉刀,码脚一定要反复在琴上调试,一定要特细心才能与琴面板完全服贴
134
Sukhoi 发表于 2008-9-14 18:06:0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 琴有噪音 如何扶正马子啊

是松开弦扶还是就紧着琴弦扶好呢??

133
东府花园 发表于 2008-9-10 06:43:00 | 只看该作者

认真拜读,受益匪浅,谢谢无私的各位行家里手!

132
rayhk 发表于 2008-8-24 23:58:00 | 只看该作者
昨晚拿起刀子, 拆下琴馬, 一刀一刀, 再用砂紙打滑, 完成琴馬調整後, 準備安裝 安裝前清潔一下琴, 可惜音柱倒下來 今天買了一些工具 (10塊錢, 不是音柱專用工具), 弄了十分鐘, 裝好音柱 再安裝琴馬, 簡單修一下琴馬, 拉起來, 好很多 下一步要反覆試音柱位置, 找一個最好的
131
rayhk 发表于 2008-8-22 02:40:00 | 只看该作者
G弦 9.5mm E弦 7mm.....是否太差? 賣琴給我的人很堅定的說, 琴馬已調好 !! ?? 奇怪 !
130
韵诗 发表于 2008-8-21 22:41:00 | 只看该作者
好语
129
lisongghzx 发表于 2008-8-19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128
tangxu321 发表于 2008-8-1 20:03: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准备去买毛坯来自己修了`~

127
wazbqzzz007 发表于 2008-7-25 22:25: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126
xuh01 发表于 2008-7-18 00:32:00 | 只看该作者
-->

学习了,增长知识。谢谢!

125
爱上美人鱼 发表于 2008-7-7 19:18:0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还看不太懂,慢慢学习中......
124
陶格 发表于 2008-6-19 15:49: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琴马感觉很软,是不是受潮了.

123
zyw8000 发表于 2008-5-30 16:03: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让我看了许多遍都看不厌的好文章啊!这类文章,多多益善,于爱琴人大有裨益。

122
diaoliming 发表于 2008-5-8 16:34: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中!只是盛中华老师主张业余用砂纸打磨马脚。

121
琴结 发表于 2008-4-27 22:12:00 | 只看该作者

琴马已重新打磨,声音是有变化.

120
钟爱一生 发表于 2008-4-11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看!

119
爱的罗曼司 发表于 2008-3-30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3-31 16:5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