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我是业余的,我所看到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uyubo1993 发表于 2012-8-10 1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小提琴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讲不是很容易,甚至可以说非常难。

      首先就是小提琴一般需要从小学起,而中国孩子小时候需要面对大量学业任务,没有时间或没有闲心去练琴。

      其次就是中国的小学初中高中虽然都设置音乐课,但基本跟没有一样,对于古典音乐的历史,发展,背景等基本都是敷衍了事,学生更是懒得听,所以内涵方面,中国人也是不具备的。

      再就是普及,对于中国人来说,大多数家长把孩子送去学小提琴,当然亦或是钢琴,古筝或者其他任何一样乐器,并非真是希望孩子能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有好些是为了考大学加分,还有些是为了以后学习万一不好去走艺术的道路,还有的就是为了在跟“别人家孩子”比较时给自己孩子多一样资本。学琴的初始目的虽然不需要特别高尚,但迂腐到这种地步也真是难以接受,也难怪中国小提琴一直都发展不起来。大家看看周围学音乐的人,要么就是家里纯纯的富二代官二代,要么就是彻彻底底家里特别困难只有这一条路走,要么就是学习太差无奈走上这一道路。而局绝大多数的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选择专业学习乐器,艺术类。

      再就是内涵,就拿我来说,本人今年19岁,5岁开始学琴,听起来也有年头了。但是我除了所有人都知道的贝多芬和莫扎特之类的超级著名音乐家之外,基本都不了解,艺术历史不了解,一定有人要问那我这么多年都干什么了对吧?那我告诉大家:我这么多年都在考级!家长不懂乐器,唯一来鉴定花钱让孩子学东西的成果的标准就是那个肮脏的考级证书。我本身来讲是自己硬考的,因为当时不知道找关系这个事情,那是还小。后来十级考完了,听说几百块钱就可以办一个证,我考这玩意屁用没有。而且这么多年快速地练习考级曲子的结果就是基本功非常的次,各种毛病。但是当初为了尽快考级就只能先以曲子为主。 

      我不知道这个论坛里有多少专业人士,反正我是个业余的,但是我很喜欢小提琴,很喜欢,所以当我去参加音乐会时发现基本都没什么人,发现演出的人就只会吹牛皮,只会蒙小孩,大部分观众都是家长带孩子去听梁祝的时候,我觉得很可惜,音乐在我们这里根本没有发扬光大。

      德国小提琴家David Garrett的音乐会我在网上看过,真的是难以想象,人多得就跟咱们中国这边的流行歌星开演唱会一样,而在演唱会中的镜头切换可以看到,有老人,有孩子,有男人,有女人,有看起来体面的,也有看起来寒酸的。这是什么?全民都热爱音乐,热爱小提琴。我不相信德国能做到每个人都学小提琴,也不信他们真的能多懂,但是人家直到欣赏,不是像咱们这一听音乐会就睡觉!David的音乐会上演奏许多在专业人士看来很简单的曲子,比如查尔达什舞曲,比如野蜂飞舞,比如小夜曲,比如幽默曲,但它们能更能打动大众的心,比起那些稀奇古怪的超高难度的音乐,小提琴家们是不是也应该回头看看最开始的音乐?

      我不是专业的,但我更能代表大多数人,在中国专业学习小提琴的毕竟是少数,然大众,不懂的人去接受音乐才是更重要的。希望各位小提琴家们努力发扬优美的古典音乐,谢谢!

  

我在艺术上下过一番功夫,谁如果像我这样下一番功夫,他也会达到这样的境地。——巴赫
2
一夫 发表于 2012-8-10 17:59:0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音乐管弦乐在中国还是小众的,依然是阳春白雪。在不多的年前那可是封资修的东西,要打碎砸烂的。我们自己的音乐家整死的不少,大音乐家亡命国外。在意识形态还在统治人们大脑的时候,在人们一切都在奔钱的时候这种情况不会改变。
3
小八路 发表于 2012-8-10 21: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夫在2012-8-10 17:59:00的发言:
古典音乐管弦乐在中国还是小众的,依然是阳春白雪。在不多的年前那可是封资修的东西,要打碎砸烂的。我们自己的音乐家整死的不少,大音乐家亡命国外。在意识形态还在统治人们大脑的时候,在人们一切都在奔钱的时候这种情况不会改变。

你说的那年代,我没经历过,但是《梁祝》好像就是那个年代产生的吧?
4
qujohn88 发表于 2012-8-10 21:11:0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的人本来就少,明白的人就更少了,以后大概会越来越少,逐渐消亡。
5
hankto 发表于 2012-8-10 21:49:00 | 只看该作者
然而,在那个不怎么的年代,确出现很多人们喜欢的小提琴曲,改改开放以来,出过什么小提琴作品吗?
6
mlp123 发表于 2012-8-10 22:23:00 | 只看该作者
在北上广深,这些小提琴,钢琴基本上遍地都是,这些影响现在还看不到~~ 5/60年代的音乐如梁祝,那时多少人懂小提琴与钢琴呢?但的确出了这样的好的小提琴曲目~~ 现在是经济社会,大家的关注在经济发展上,文化艺术嘛~~
7
月与海 发表于 2012-8-10 22: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八路在2012-8-10 21:08:00的发言:

你说的那年代,我没经历过,但是《梁祝》好像就是那个年代产生的吧?

《梁祝》很快就被打成大毒草,遭到批判,十几年后才重见天日。
8
gun555 发表于 2012-8-10 22:26: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的很好的,其实那个时代恰恰在文化艺术科学军事方面是很厉害的,没有那时候的原子弹,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状态呢?
9
小八路 发表于 2012-8-10 23: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月与海在2012-8-10 22:25:00的发言:

《梁祝》很快就被打成大毒草,遭到批判,十几年后才重见天日。

现在倒是没“大毒草”的说法,不过,《梁祝》这种曲子也没了,更关键的是产生《梁祝》这种优美曲子的环境没了。不知道《两只蝴蝶》等曲子算不算大毒草。
10
小八路 发表于 2012-8-10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un555在2012-8-10 22:26:00的发言:
楼上说的很好的,其实那个时代恰恰在文化艺术科学军事方面是很厉害的,没有那时候的原子弹,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状态呢?

估计当时的宣传有点偏科。老毛曾讽刺过文化部,说歌颂的都是才子佳人,要求多多宣传工农;还讽剌过卫生部,说是城市老爷部,要求多为乡村提供医疗服务。
11
明月山人 发表于 2012-8-11 01:49: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音乐会,这没有办法。大概与很多方面有关,历史渊源,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个人/民众爱好,民族/国家的偏好与倡导……也与整体的经济环境有关。交响乐源自欧洲,著名的交响乐团多在欧美。可悲的是,如同我们的高考制度培育出的多是“考试机器”,现行的音乐考级制度,恐怕也只能制造出不少“考级机器”,只学了一些技巧,缺少对音乐的理解。我几位同事的孩子有学钢琴、小提琴、筝、古琴、二胡的,或是半途而废忙于高考,或是考级完毕如释重负,再也不想动乐器了,只有一人从音乐学院毕业,在琴行当教师。估计世界各国少有如中国这样的琴童大军,当然我们也培养出了不少在国际赛事中获大奖的佼佼者,据说在美国各个乐团中的中国籍乐师至少能够组成三个水平很高的乐团。
12
月与海 发表于 2012-8-11 10:4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八路在2012-8-10 23:14:00的发言:

现在倒是没“大毒草”的说法,不过,《梁祝》这种曲子也没了,更关键的是产生《梁祝》这种优美曲子的环境没了。不知道《两只蝴蝶》等曲子算不算大毒草。

向没有经历十年文革的人讲述当时的黑暗有些困难,可以欣慰的是:如今是百花齐放,毒草已成为历史了。
13
绯闻女孩 发表于 2012-8-11 12:15: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国家的孩纸们学琴很多都是被动的,而且纯粹是为了考级、升学加分,没有别的原因。。。太悲哀了!Garett的演奏视频我看过很多,发现演奏现场座无虚席,而且观众们个个都一脸陶醉的样子,看得出来他们非常享受,并且没有人大声喧哗;而在中国,去听古典音乐会的人寥寥无几,有的甚至只是为了表现所谓的“高雅”而做做样子,甚至在那一点观众里还有不少是歪着头流着口水早就去见了周公的!对比一下真是觉得太悲哀了~
14
bobosun 发表于 2012-8-11 20:15: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相信德国能做到每个人都学小提琴,也不信他们真的能多懂,但是人家知道欣赏,不是像咱们这一听音乐会就睡觉!David的音乐会上演奏许多在专业人士看来很简单的曲子,比如查尔达什舞曲,比如野蜂飞舞,比如小夜曲,比如幽默曲,但它们能更能打动大众的心,比起那些稀奇古怪的超高难度的音乐,小提琴家们是不是也应该回头看看最开始的音乐? 我不是专业的,但我更能代表大多数人,在中国专业学习小提琴的毕竟是少数,然大众,不懂的人去接受音乐才是更重要的。希望各位小提琴家们努力发扬优美的古典音乐,谢谢! 楼主虽然今年才19岁,但是说话的水平是29岁,看来你从小学习小提琴是有很好的效果,这篇文章已经得到证明,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包括音乐这种比较抽象的艺术,逐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欣赏者! 还有楼主的观点也是正确的,标题音乐是有欣赏者的,难度大的是无标题音乐。开始学习和欣赏音乐的时候,都要从标题音乐开始。也会有很多的听众的。
15
zhangshine16 发表于 2012-8-11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不必想这么多!做自己的爱好和有兴趣的事儿就行了!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都有它的特色、烙印、逻辑和局限,只有物种生存及其中生命繁衍才是自然、永恒的,小提琴及其爱好只是丰富生活及其生命繁衍的因素之一。
16
沙里淘456 发表于 2012-8-11 23:47: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喜欢音乐的人也不少,主要是普通群众的消费水平达不到,要卖钱,那怕是五元钱一张票,有许多人也舍不得花这钱。
17
琴瘾 发表于 2012-8-12 17:59:00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考级很有意思的,使小提琴教学趋于中学的片追,可能这里面还有很多小提琴经济的分配问题。
18
小八路 发表于 2012-8-12 22:0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月与海在2012-8-11 10:44:00的发言:

向没有经历十年文革的人讲述当时的黑暗有些困难,可以欣慰的是:如今是百花齐放,毒草已成为历史了。

这是小提琴论坛,哥就不多说了。牢骚太盛防断肠,劝君莫骂秦始皇。
19
明月山人 发表于 2012-8-13 01: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八路在2012-8-12 22:03:00的发言:

这是小提琴论坛,哥就不多说了。牢骚太盛防断肠,劝君莫骂秦始皇。

还是骂古人稳妥些,有利于和谐。
20
琴梦缭绕 发表于 2012-8-13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心境取决于比较的对象。楼主还是很幸福的,至少学了这么些年,有了继续学下去的基础,还有无数人连这个机会也没有呢。在下就是其中之一。既然喜欢,既然有基础,就不要放弃,找老师继续提高,自娱自乐也好,提高修养也好,都值得坚持。如有可能,做些义务的或者有偿的推广普及的工作回馈社会,充实人生,也为推广高雅艺术做些实事,不是很开心,很有成就感的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2 02:0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