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诌几句:
1、练琴时尽可能给自己录音,录像更好,总结挑毛病,效果巨好
2、尽可能配备节拍器,对节奏感不好的人,重要
3、不提倡疲劳战,重复练习形成惯性,重复错误形成顽疾,低效率的事情我们不做。多练习,勤思考,善总结。
4、注意乐谱中的表情符号,有人说小提琴艺术中表情高于一切,初学者容易机械的拉手指动作,忽视音乐表达。
5、慢练、轻拉、快改。实在不行,慢练轻拉慢改也成,就怕你不改。慢练轻拉,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改。学会走路,才能跑得快,否则只会重复摔跟头的过程。
   
上面内容是2005年的经验了,又断断续续练了这么久,现在2008了,琴艺倒没什么大长进。惭愧惭愧。倒是这几年又有了一些新的经验心得。继续发在同一个帖子里。跟大家分享。
6、音阶很重要。每天练习一个小时的话,30分钟应该花在音阶上。这个大家都知道。问题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音阶练什么、怎么练。我认为练音阶目标是建立内心听觉,对音准的概念。日久天长,自己能听出自己拉得准不准,就练对了。至于练习的内容可以找一些编排比较系统的音阶教程。比如陈又新的、赵维检的等等。每天练一条。坚持下来都会大有收获。而且应该单音音阶和双音音阶同时进行。在一把位一个8度学完以后,就可以引入双音练习。双音可以帮助巩固音程概念、矫正音准,对打好基础大有帮助。
7、关于记谱背谱。对于新学的乐曲,陌生,记不下来。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苦恼。反正我们是业余自学,不像琴童,没有时间的压力。可以采取蚂蚁搬家的办法,今天我只练第一行,记住;明天我再练第二行,记住,同时复习第一行;后天我再练第三行,记住,复习第一第二行。只要每天坚持,肯定能拉下来。我觉得比一天练一遍,第二天忘光又从头来,第三天周而复始这样要有效率。聚沙成塔,记忆深度不在于每次的量,而在于重复的次数。这点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是相符合的。
8、练习一小时,三十分钟音阶、二十分钟练习曲、十分钟乐曲。大师告诉我们时间是这样分配的。但是十分钟乐曲时间应该练习什么。应该集中精力练习乐曲里面你感到最困难的乐段。越困难的地方,分配的时间越多些。如果每次都从头练起,那么往往练来练去,拉得最熟的只有开头部分,难的部分总是过不去。效率就不高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5 2:02: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