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音柱的摸索(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kbao 发表于 2007-2-25 14: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四、试验的提琴: 1、江苏提琴厂1981年生产的天使牌4/4普档小提琴,音色尚可,但偏轻柔; 2、上海提琴厂1955年生产的百灵牌4/4普档小提琴,音色不错,但偏刚硬;

五、音柱的材料: 云杉(取自木质略泛红的硬度适当部位,音柱截面六七根年轮线)、东北松(木质硬度一般,音柱截面有五六条年轮线)、香樟木(木质松脆较硬,音柱截面年轮线不明确)。

六、音柱的规格: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3毫米、6毫米、9毫米圆柱。

七、试验的工具与程序:

1、 工具:雕刻刀(宽5毫米、厚2毫米、一头斜一头平)、薄型镊子、棉纱线、硬纸片。

2、 程序:①将提琴安装上肩托,防止磨坏背板。右音孔朝自己。将提琴的第一弦、第二弦降低一个半到两个音,即将②根据对安装音柱处面板和背板的距离和倾斜度的目测,和试验的需要,将音柱磨成不同的长度、端面不同斜度。部分音柱端面磨成垂直平面。③在音柱斜倒的一面(既完成后应朝右音孔的一面)用铅笔涂上个标记。让标记面对自己,在音柱左侧系上面纱线。④把朝标记一侧的棉线,从左音孔放入,吹向右音孔,用镊子嵌出。把音柱从左音孔放入。用作试验的9毫米音柱必须从音孔头上的圆洞中才能放入。⑤上下左右地操纵音柱两侧的棉纱线,把音柱的上端调节到应在的位置,让音柱的下端朝向左音孔,因棉纱线的拉力,下端是翘着的。⑥用雕刻刀轻轻将下端顶向右音孔。在不用力的情况下,音柱下端刚好触及背板的那一点,我把它定名为“初触点”。⑦用硬纸片量左音孔内沿到低音梁的距离,再用硬纸片量右音孔内沿到音柱的距离,操纵棉纱线使后者等于前者,以达到左右平衡之目的。⑧从左音孔用雕刻刀的平口一头将音柱下端用力顶向右音孔,使音柱垂直。这时音柱下端触及背板的那一点,我把它定名为“终触点”(也即“垂足”)。⑨从右音孔用雕刻刀的尖锋一头在离背板5毫米处左右拨动音柱,如音柱不转动,就可以了。再从左音孔、右音孔和指板方向的圆洞等处观看音柱是否安装得当。⑩将琴弦暂时上调一个音,等一、两天后再恢复到标准音高。

八、音柱长度与提琴音色的试验结果:

1、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几乎等于零,琴板振动很自由,音色最自然、柔美,唯第二弦略带嘶嘶的糙声。但重拉时,音柱自由跑动;碰触琴体时,音柱很容易倒掉。不现实。

2、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3毫米时,琴板振动也很自由,音色也很自然、柔美,第二弦嘶嘶的糙声略好些。但用手拍打琴体或放松琴弦时,音柱还是比较容易倒掉。也不现实。

3、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5毫米时,琴板振动比较自由,音色依然自然、柔美。但用手拍打琴体或放松琴弦时,音柱已不容易倒掉,只有一把琴在天气潮湿时音柱发生轻微松动走位。最为理想。

4、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10毫米时,琴板振动开始受限制,音色开始变得刚亮,略缺少柔美。即便用雕刻刀稍用力顶,音柱也不倒掉。还是比较理想。

5、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15毫米以上时,琴板振动严重受限制,音色变得很生硬。也不现实。

九、音柱直径与提琴音色的试验结果:

1、音柱直径为3毫米时,琴板振动很自然,音色清晰、明亮,但有点缺乏均匀、宽阔的感觉。

2、音柱直径为6毫米时,琴板振动也很自然,高音清晰、明亮、均匀,低音柔美、宽阔、洪亮、浑厚。最为理想。

3、音柱直径为9毫米时,琴板振动开始受阻尼,不自然,音色中明显有笨重、麻木、狭窄的感觉。不可取。

十、音柱端面处理与提琴音色的试验结果: 1、音柱端面绝对垂直磨平,根据提琴面板与背板的弧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弧度小的,还可以,只是重拉时,第二弦有时会出现轻微的嘶嘶糙音;弧度大的,则会产生吱吱的声响。

2、音柱端面稍平,略微斜一点,并把端面中央挖凹一点,圆周留下毛边,不打光,对于面板与背板的弧度小的提琴,十分好,音色优美,第二弦无任何嘶嘶糙音;弧度略大的,也没有吱吱的声响。最理想。

3、音柱端面斜度适当,接触紧密无间隙,音色较理想。

4、音柱端面斜度偏小,接触有间隙,低侧顶住琴板,会出现轻微的嘶嘶糙音。

5、音柱端面斜度偏大,接触有间隙,高侧顶住琴板,会出现吱吱的声响,重拉时在某些音位会有啸叫声。

声明:决定提琴音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多方位的,试验只能偏重于某一个方面,难免要受其它因素牵制而得出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结果。另外,这些试验也纯粹是我个人业余消磨时间的娱乐性摸索,得出的全是很片面的纯感性结果,不一定正确,仅供琴友们参考,欢迎各位老师和琴友参与讨论,并恳求给予纠正,以免误导别的琴友。

工作要持之以恒,真诚的艺术家不能借口情绪不佳而束手坐待。——柴可夫斯基
2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07-3-1 14:46:00 | 只看该作者

SKBAO老师 

我这里有一把练习琴,要不你找一个琴我们换换

你拿我的琴去做实验,我拿你的琴练习,换了也不可惜!!

我的琴声音有很多不好的地方,特别是G弦很难听!!!

我补你一点钱,我们把琴换了吧,换这用用也行,反正我的是练习琴坏了也不可惜!@~

3
 楼主| skbao 发表于 2007-3-1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初学小提琴的,才一年。调琴也纯粹是胡乱瞎琢磨。以琴换琴,我想没有必要。你完全可以自己动手,按《音柱的摸索(二)》中的操作方法调调试试看。但愿《音柱的摸索(三)》能对解决你的G弦音色难听有点帮助。
4
 楼主| skbao 发表于 2007-3-1 15:06:00 | 只看该作者
当然,琴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是决定因素。材料和工艺可以的琴,能调出较好的音色;太差的琴,就不大可能了。
5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07-3-1 15:38: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我也是开玩笑的 主要是感觉你的琴音色一定不差,你若是不小心弄坏了 不是很可惜吗??

对了,其实,有一个问题您可能没有太在意,其实,音柱它本身起到那几个作用???

我听说的很多,但是不知道那一个是对的!!

我的想法是,他的作用,一是将琴的形状固定好,琴形不变.

二是将震动传到背板,使背板得到充分的震动!!

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能不能谈谈您的见解!

我找了很多资料,就是没有真正意义上说明,音柱除这两个作用外,还有其他的什么作用???

6
 楼主| skbao 发表于 2007-3-1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两点确实不错。但音柱最最重要的作用则是借助于与低音梁的对称平衡,使琴板------主要是面板-----处于最佳的自然振动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的音色。这是我的理解。
7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07-3-2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哦 记住了!谢谢老师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9 05:2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