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学小提琴的女儿

  [复制链接]
21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07-11-3 21:05:00 | 只看该作者
7月18日来自曙光的三个学琴的孩子和家长在新宇酒店向李老师辞行,看得出我女儿的辞行,李老师多少有些意外,本来是找老师提高一下水平,想不到这一走就是向他辞行了。李老师夫妇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酒桌上,李老师对三个孩子提出了希望,同时言辞中也有一丝的惆怅。他感慨这六年三个孩子的进步之快,并略带伤感地说,他的学生中三年内再不会出现这么高水平的,同时为我女儿不能参加十级考试而遗憾,毕竟没有考完十级在他看来等于没有结论。 席间,他还特意嘱咐我和女儿,说王教授是个十分严厉的人,课程上一丝不苟,辽河局有个处长的儿子在他那里学过,仅上了四堂课,说什么也不教了,给多少钱都好使。我的心里一沉,王教授是不是实话实说节目中没点名的那个教授,具体语言我记不得了,好像一个家长说,‘沈阳音乐学院有一个教授,他教的好是公认的,可他教学生半年只会拉七个音,是不是太枯燥了。’如果是他那真得小心点,女儿能不能站住脚还两说呢! 回到家里,我对爱人说:“看来要有思想准备,进度可能会相当慢,很可能一个月下来说不准连音阶都拉不上,王教授的教学肯定有过人之处,不然他不会教出那么多的优秀学生,我们要有耐心、有信心。”话虽这样说,可是在我们潜意识里总是认为女儿学琴快六年了,在业余选手中也算拿得出了,不至于差很多吧。实事说明我们当时真的是太乐观了,对小提琴艺术的认识太肤浅了。 7月21日爱人和女儿一行来到了沈阳,在哪里租了房子,准备学习一个假期再说。7月22日来到王教授家上了第一节课,爱人讲,第一节课真叫人上火啊,王教授只是把弓往弦上一搭一拉,发出悦耳的声音,然后说到:“跟我学。” 爱人看得真切,就一个上半弓,而且是空弦。女儿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是拉不出人家的声音,整整四十多分钟,就学一个上半弓。真是着急啊,没办法,到这里就得服从。四十分钟到了,付给人家200元学费。王教授说道:“回去照这个样子练吧,一天得六个小时。”啊?六个小时就练这个?当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爱人当然想照办,可是女儿当时的身体实在不好,一次拉琴仅能坚持10分钟左右,第一天下来,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练上四个小时。为了提高女儿的身体素质,爱人每天都要领着她逛街一小时,还别说,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可行。 三天后,再次上课,老师检查了一下练习的情况,觉得基本可以,又教了上半弓的一些要领,接着开始教怎样拉下半弓,也就四十来分钟,课上完了。王教授告诉女儿每天一定要练习六个小时,不然达不到要求。就这样两节课上完了,女儿究竟学到了什么?还没拉上一弓呢。 第三节课王教授教怎样向下拉全弓,一句两句真的说不清楚,说真的人家拉出的声音无论是响度,还是音质比女儿强的太多了。直到这个时候,女儿和爱人真正的理解到小提琴艺术是多么的高深,在人家看来很简单的动作,女儿就是学不上来,这节课多数时间是王教授给女儿做思想工作了,讲这种东西多么多么难学,要怎样下苦功夫,技术上的东西讲的不多。这节课上完,爱人给我打电话说,太上火了,没学到什么东西,竟给人家送钱了。 第四节课王教授开始教在空弦上上下来回运弓,直到这节课才学上下来回拉弓,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带有连续性,虽然只是空弦。这节课上女儿多少表现出了浮躁的心态,王教授不愧为名师,马上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又花很多时间给女儿做了些思想工作,当时看来花那么多的钱去上思想课,真是不值,不过在今天看来是对的,这样把孩子那种浮躁的心态消灭在萌芽中,对以后的学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个期间还发生了件有趣的事情,女儿每天练琴,周围的邻居听见了,有的邻居问房东,你家来的那个亲戚(房东要求这样称呼的)怎么天天就拉一个声啊?是不是让人家给骗了?房东说,人家是教授给上的课,错不了的。那她会拉别的吗? 爱人知道后,让女儿拉了一段《梁祝》,邻居中有懂一些小提琴的说,唉!这孩子都能拉《梁祝》了,那还学什么啊?多么有趣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上第五节课了。王教授以为女儿已经学了六年的琴了,怎么说也出不了大格,就准备让她从《克莱采尔》教材开始,王教授把书翻到第二页,从第2课开始,女儿刚刚拉了几个音符,王教授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了,大喊道:“音不准不知道吗?” 女儿再拉,没两弓,王教授又大喊:“你的音没几个是准的,你没听出来吗?你学了六年的琴,你学什么了?标准音你不知道吗?慢拉。” 女儿放慢速度,王教授一会喊高了,一会又低了。后来,女儿边拉琴边看王教授,王教授总是不停的说,‘你看我干什么?’ 这节课女儿才真正遇到了挑战,爱人在一旁想着对策,在课快结束的时候,爱人问:“王教授,怎样才能让孩子拉准?” “事先脑子里要有遇想这个音是什么样,拉的时候耳朵要注意听,不准就要调整。” 最后,王教授气呼呼的说道:“我就是看你是大老远来的,不然这节课我就该…..,不说了,下节课看,如果你的音还拉不准,那你就别来了,给你父母省点钱吧!” 爱人拿出200元钱,人家很不耐烦的说道:“放那儿吧,我告诉你们,我可不缺钱,我更不能骗你们的钱!不行就别学了。”(待续)

点评

怎么钱不是一期一期付.?一次一次付?  发表于 2018-1-3 12:00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22
華虹 发表于 2007-11-3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寫得真不錯!看了挺感慨的,這一路走來,真不容易啊!

23
wenmeihui 发表于 2007-11-3 22:50:0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继续 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呀。

24
森林露珠儿 发表于 2007-11-4 09:03:00 | 只看该作者

(...女儿出生于1990年4月,今年14岁了。...)

三年前写的?

25
miaomiao1997070 发表于 2007-11-4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6
worry 发表于 2007-11-4 12:12:0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能一次传完,不要总掉人胃口
27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07-11-4 13: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去的路上,娘儿俩什么也没说,回到驻地,爱人对女儿说:“你这回可得小心了,用耳朵听着点,脑袋中一定要对音有个预想,音不对赶紧纠正。如果你不用心,那么这琴没法学了。” 这天下午,女儿心里很委屈,给我弟弟家孩子打了个电话,电话中说在沈阳挺好的,就是有点想家,说着说着就哭了,哭的很委屈。可见当时女儿的心里是多么难过啊,而这种难过有谁能理解呢?接着给我母亲打电话,所幸的是刚说两句,磁卡没钱了。不然,我母亲不定怎么担心呢。 接下来的几天,女儿用12平均率定音器开始找音,并仔细记下它们,注意每次都慢慢运弓,仔细辨别着小提琴所发出的音,每逢遇到错误她就重来,绝不放过。也可能是她就是拉琴的命,也可能是她在这方面的天才,这一阶段练下来,效果还真的不错。 第六节课,王教授检查她的练习情况,她把上节课留的作业拉了一下,使王教授惊讶的是,这次她仅有一个音拉的稍微有点高,其它的音都比较准确(当然是相对的),王教授比较满意。并语重心长的对女儿说:“原来我还以为你有相当不错的基础,现在看来我错了,但应该肯定的是你的天分不错。你要想成功是很艰难的,毕竟你的年龄也不小了,我尽力吧,你也尽力也许能成功的。”接着在《开塞》教材中选了一颗,说:“用这个课的内容,我教你一些弓法练习。” 王教授不愧是一代名师,他把这一课的内容变成了十几课,每一变化都为这些不变的音符带来的活力,也丰富了它的内涵。在后来相当多的时间里,女儿的练习就是以这课内容展开的,这一时间大约延续了半年之久。当然,在那节课只教了如何拉延绵弓,延绵弓的要领,这节课王教授和女儿一起共练习了四十多分钟,并开始教《马扎斯练习曲》,王教授给做了一遍示范,女儿真的都听呆了,人家不仅拉的那样的悦耳,姿势规范,更重要的是女儿从没见过有人把练习曲拉的这么好。女儿自己拉了拉,声音不对,重新开始,还是不对,王教授就给点拔一下。现在看来真得佩服王教授的耐心了。 这节课下来,女儿高兴了,爱人也高兴的说道:“女儿关键时刻总是能把握住自己。”其实,这时谁也没有想到,还有更危险、更加艰难的事情还在等着我们呢。不过,这个时候女儿的身体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一次可以连续拉琴半小时了,虽然一天拉四个小时还比较费劲,但比起十分钟一次不知要好多少了。 第七节课,王教授检查了一下马扎斯练习曲,觉得不满意,说你的每一个音符都是死板的,就好像一个人说话,一个字、一个字的吐。不过,也没深说,可能他觉得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接着,他开始教女儿短触弓,音符的内容还是《开塞》的内容。并开始学习《卡尔弗莱什音阶》这本书,从C调音阶开始。这节课共进行了一个小时。 下课前,当老师得知女儿要返回盘锦的消息后,对女儿说:“我无论是从眼神、动作、还是悟性、说话上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也看得出你之所以能坚持拉这六年的琴,靠的不是功夫,而是你的那一点点聪明,但是你记住聪明的孩子多的是,成功的却寥寥无几,成功的多数到是那些不算很聪明的孩子。对了,你的学习怎么样?” “行了。” “什么是行了啊?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一看你就是个马马虎虎的孩子,我告诉你这样下去你学不好琴。”女儿愣愣的看着老师,心里在想她怎么那么了解我啊! 7月22日她们娘俩回到了家里,我让她拉一段,她拉了《马扎斯练习曲》第二课。我一听声音已经达不一样了。再让她拉别的,她除了基本功,其它什么也不学。从这天起,女儿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拉基本功,每天重复那么几个音符听起来是枯燥的,不过还好她自己到不觉得乏味。很快,她一次可以坚持连续拉琴一个小时了,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要知道每天坚持三个小时以上,如果一次不能坚持一个小时,那么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怎样困难的局面。(待续)
28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07-11-4 13:32:00 | 只看该作者
8月30日(前面日期错了,应该是8月22日),我第一次带女儿到沈阳上课,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王教授的严肃、认真。女儿拉着,他坐在那里微闭双眼,那个音错了,他马上睁开眼睛,大声道:“哪儿错了?”女儿立即停下,立即纠正,然后重新开始。说实在我真的是太佩服他了,他有那么多的学生,教材一定很多,一天上的课也不知道要变多少次,他竟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音符。上节课他教女儿一个要领,同种音符四根弦要用不同的力度,用不同的长短,E弦应该拉的长而力量要小些,G弦要短,要用力些。女儿拉琴则用力比较均匀,他气恼的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应该怎样用力?你说说!”女儿回答:“从G到E弦用力要减小,弓幅要加大。” “那你怎么拉的?我告诉你的东西,你忘记了,就好像你到超市买件东西,你丢了,你再买,你有病啊!脑子反应咋那么迟钝呢?”当然了,王教授的教学真的是没说的,女儿拉出的琴音稍有不对,他马上就能指出那个要领没作对,说真的一弓下来,经他一点马上就有大的改观。对这节课我的印象相当深刻,过去仅仅是听说他严格,今天我真的是见识了,而且他有些做法真的可以说是画龙点睛。这节课结束,王教授还是对女儿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主要是音质方面有进步,总的来看打分应该是及格吧。 9月1日女儿开学了,怎么办?在假期我们是想学学看,现在开学了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摆在面前了。首先,来自学校的功课压力,一天三个小时实在安排不开,两个小时还可以,我和爱人一商量两个小时也不少了,对!一天两个小时。这样晚上可以有两个小时的写作业时间。即使是这样我们计算得出,作业也是完不成的,没办法,爱人和女儿的老师提出女儿决定学习小提琴,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事,大家当然不理解,但碍面子大家都没说什么,背后议论纷纷,看得出老师们很不乐意。 其次,另一方面的压力就是我的父母,在我的父母看来,女儿学习成绩不错,而且知识面宽,语言能力强,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本来搞学习可以平稳走下去,干嘛要另辟蹊径? 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压力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压力,那就是王教授最终能收下女儿吗?如果不能那么结果会怎么样? 在这些压力面前,我和爱人对女儿学琴主管、客观,有利、不利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女儿站住脚的可能性较大,第一个孩子不是四节课人家就不要了吗?而我们现在上了八节课了。再有,我们相信女儿的天赋,以从前的一些事情进行分析,应该说在音乐这方面她的天分确实高于一般的孩子,就拿小时候的一些事和在琴行钢琴上表现以及音乐素养上的学习上看,足以说明了一切。 在开学的头一个月里,虽然女儿拉着琴,不按时完成作业,但月考的成绩还过得去,在全校二百四十人中排六十多名,每科的成绩均在平均线以上,从此,老师们从此对女儿不完成作业的事不再做声。 我们本来以为事情会顺利的发展下去,10月4日我们买了些螃蟹送给王教授和盖主任。盖主任见了我们很高兴,对我和女儿说,李老师打来几次电话询问我们的情况,不知道我们是否站住了脚。我的心里一动,是啊,这些天竟忙自己了,也没给李老师打个电话,可打电话说什么呢?我们站住了吗?心里实在没底啊!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也并不顺利,10月11日天下着雨,天气很冷我还是和女儿一道去了沈阳,王教授很是感动,不过女儿的作业完成的不好,王教授很生气,几次气的站起来大喊,我从来没觉得这个老人有那么可怕,看来他的脾气也是名不虚传的。看得出王教授已经察觉到我女儿的练琴时间不够,上完课他对我说:“家长想好了,要走这条路就得好好练,一天没三、四个小时的保证是不行的。”(待续)

点评

好老师比什么都要ZHONG要  发表于 2018-1-3 12:06
29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07-11-4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王教授的话没有引起我们太多的重视,我们认为可能是女儿认真不够吧。我曾经多次提出让她放慢速度拉,她就是听不进去,我认为只要放慢速度认真拉就可以了。那知道,女儿离开王教授后,她又耐不住性子,她又犯图快的老毛病了,尽管我一再提醒,可她还是听不进去。10月15日王教授打来电话,北京有个全国比赛,他要到北京当评委10月18日不能上课了。这一情况使得女儿要连续两周自己管理自己,错误不能得到即使的纠正,也就加深女儿的危险。 10月25日我因有事,由爱人带女儿去学琴,到了沈阳王教授不在家,爱人立即打 电话给我。我拨通了王教授的另一个住宅的电话,是保姆接的电话,她告诉我王教授得12点才下飞机。我只好打电话给女儿,告诉她们找个地方先休息一下。这天娘儿俩在招待所找个房间安顿下来,遇到一个锦州来进修的女孩,她说道,走这条道太难了,几次考试通过的都很艰难。 爱人让女儿拿出琴试着拉几下,女儿总是摇头说不对,音不对。爱人说,在家怎么没觉出来啊?女儿低头不语,这多少给这节课蒙上了一层阴影。 下午我终于和王教授联系上了,人家在另一处住宅处,我赶紧让她们打车前往,这节课果然上的一塌糊涂,音阶错误百出,《马扎斯练习曲》第二课没什么进步,王教授大发雷霆,说女儿脑子反应慢,简单的问题都处理不了。当时爱人都有些挂不住,真的想不学了。上完课王教授问:“一天到底拉几个小时?”爱人答:“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你想学小提琴?你们好好商量一下吧,如果想拉琴必须再加时间,最少一天三个小时,如果做不到我劝你们别学了。如果下次再拉成这个样子,也别想跟我学了,我丢不起人。知识分子想法多,好孩子也成不了。回去好好想想吧,我觉得孩子天分不错,要学习你就下决心搞文化课,要拉琴就不要三心二意了。” 从老师那里出来,爱人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孩子心情也不好,到车站爱人女儿买了个手工编织的玩具,女儿在车上努力的琢磨着,终于编成了,这总算对她多少是个安慰。 回到家里,爱人把情况和我讲了一下。我问女儿你想学琴吗?女儿没吭声,再问,女儿大哭不止,真的有些泣不成声了。我安慰道:“目前我们不管选择那个都不晚,如果停下琴来搞学习我们还来得及。”女儿还是哭,没有回答,我知道让她放弃小提琴太难了,她真的喜欢啊!可是老师的态度让她真的无法接受。女儿哭着说:“我最受不了的是老师的眼神,他把我当成差学生来看了。”没办法,我们只好把这个问题先搁置起来,等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我再问女儿,女儿低着头,我看得出她十分想学琴,可又怕王教授。我说:“你要是喜欢琴,我们就努力拉下去好吗?”女儿点点头。我接着说:“今天开始每天给你安排三个小时拉琴,我们慢慢的拉,把音先找准,拉音阶要一弓一个,不要像从前那样盲目冒进,我看出来了王教授对你的音要求越来越高,他先要让你的音准确的几乎没有误差才成。记住,以后王教授不让快拉,我们一定不能快,明白吗?” “懂了。” 这一周每到女儿拉琴,我就坐在一旁,每当她拉的比较快的时候,我都及时给予提醒,就这样一弓一弓的拉,尤其是音阶一弓只拉一个音,并用耳朵仔细听,再纠正,每天三个小时。拉《马扎斯练习曲》的时候只要音质不对,我就提醒她,让她想想。练习基本功的时候,我监督着她每一弓走的是否直,动作是否到位。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星期下来我觉得她的琴有相当的提高。 11月2日爱人再次领女儿去学琴,这次意外的顺利,王教授对每个的曲子检查都很满意,这次王教授给女儿上了一个多小时的课,上完课对我爱人说:“看来有门,我看只要努力就能成。”(待续)

30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07-11-4 13:37:0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这节课王教授比较满意,但课程没有往下进行,还是基本功和《马扎斯练习曲》的第二课,只是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里我们更加领会了王教授的教学是多么注重基本功,我们预感到一个音阶,一个练习曲可能要持续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这节课的意外顺利给了女儿很大的自信,当然有时不免有些骄傲,每逢这时我总是要提醒她王教授还没把你正式收为学生呢,谦虚点。就这样一周无话,到了11月9日我和女儿来到沈阳,这次课上女儿的表现只能算是过得去吧,老师提出了有些《马扎斯练习曲》第二科十六分音符不均匀的毛病,让女儿再放慢了练。接着进行了一点新的内容,王教授让女儿拉一首三级的《协奏曲》,对女儿说,我不能给你示范,你自己根据音符琢磨一下,下周拉给我听。 从沈阳回来女儿十分高兴,不管怎么说总算有首曲子可拉了。可问题又来了,从前的毛病总是改不掉,没办法我站在一旁对我能看到的错误给予一一纠正,为了减少错误,我和女儿不得不一行一行的拉,可总是觉得音质不好听,没法与基本的的相比。同时,我没有忘记让女儿每天要抽出一半的时间拉基本功和音阶。尽管很枯燥,现在看当时这样做是必要的。 11月15日到沈阳学琴,基本功练习王教授比较满意,可到了协奏曲就大不相同了,尽管我们做了相当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没拉几下王教授指出这个音高了,那个音低了;一会儿这几个音没拉均匀,再一会用力不对,一小曲子拉下来,谱子上画满了各种符号,一个曲子王教授指出的问题有二十多处(可能实际上比这些还多)。然后王教授逐一进行了教授,这时就看出了基本功太薄弱了,有很多东西女儿当时怎么也学不会,后来,王教授说道:“我可不能手把手教你,那样你即使学会了,能力差,离开我你就什么也不会了,这些东西你自己回去仔细琢磨琢磨。” 女儿从沈阳回来不久,学校要搞素质教育演出,当时班主任给她报了名,这下可把女儿给难住了,拉什么曲子啊?协奏曲?不成,自己听着都不好听,《马扎斯练习曲》第二课?从前拉过的曲子,试了试太难听了,也不行啊。女儿跟班主任商量不上行不行?老师说不行,大家给了你方便,就这么个演出你还不上?女儿真的犯难了。 回到家里女儿把情况和我说了,我也犯难起来,突然想起来了,拉个最简单的《b小调协奏曲》吧,这个曲子属一级,技术难度低,易于控制,再加上有磁带可以模仿。对,就这样。 女儿拿出谱子,拉了起来,我一听,谁说我们没学到东西?这回这首曲子声音拉的又厚、又准,和她从前拉的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每天都在中午、晚上抽出时间拉几遍,每一次都仔细推敲。晚上我们还一起听李传韵拉的《b小调协奏曲》,然后从我们的角度分析自己的差距,这样反复了一个星期,这首曲子终于可以演出了。 11月末女儿终于上台演出了,这次演出虽然曲子简单,但她规范的动作,良好的音质和音准得到了音乐老师的好评。音乐老师这样评价到,这孩子音拉的很准,小提琴最难的就是音准。一个上中央民族大学附中的孩子家长看了后,感慨到钱不白花啊,你女儿变了,从姿势到音质都有了太大的变化了。 12月因为王教授被邀请去广州全国“金钟奖”小提琴比赛当评委, 历时半个月,因此女儿的课程耽误了些。又得知王教授春节期间还要去美国,说实在的这对我们来说不是个好消息,毕竟这时侯女儿太需要有人辅导了。12月下旬,协奏曲基本成形,王教授开始教女儿分弓,就是把一个音阶练习曲分为一弓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到一弓九个,主要是练习均匀分配每一弓,两周下来女儿还是分不好,这次王教授再次发怒了,大喊道:“你下次要是再拉不好,我就开除你!我不缺钱,我一个月两份工资都花不完,我的儿女都在美国呢,我挣再多的钱我都不知道给谁挣的。” 女儿这下可真的认真了,每天用铅笔在谱上勾画着,一弓一弓认真的拉着,这一次她没有让我督促,也没用我提醒,这样一周下来,终于把弓分清楚了。同时协奏曲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终于王教授的笔道越画越少了,音准基本满足要求了,只是在弓的用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待续)
31
fuzibing 发表于 2007-11-4 22:08: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啊,非常感人。向楼主致敬。

谁道世上无明师?

32
三笑春风 发表于 2007-11-4 23:33:00 | 只看该作者

看帖子,好象楼主的女儿2003年转到王教授门下,也就是13岁,从13岁开始从业余练琴转为专业练琴,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过程,音准、发音是两个最大的难关。

楼主一家不容易呀。学琴找对老师是第一位的,差别很大很大。

别说从业余转专业,就是专业学生从某老师名下转到另一老师名下,如果后者对音准要求很高的话,也是一样很痛苦的,也很艰难,当初陈曦从赵老师那转到林老师那,好象也是非常痛苦的,就是解决音准问题。

强力关注..

支持!..

33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07-11-5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另一个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月考成绩下来了,女儿文化课成绩明显下降,总成绩在全校列第95名,女儿还因此交了罚款。这天中午爱人一进门就着急的说:“不行的话,理化是不是不学了?这样可以集中力量主攻语文和外语,不然科科耽误,这样下去可不行。”我犹豫了一会儿,是啊,一天练三个小时的琴,根本没时间做作业了,而且还有更困难的是别人看来的副科,我们还必须认真对待,因为将来这些科对她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下去是不行。 片刻之后我的脑海出现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说:“不能这样把物理、化学就丢下了,我们是不是把部分文化课撤下来,利用这个时间做些练习,这样不是很好吗?这样既可以利用我的优势,又可以使女儿得到必要的锻炼。”爱人说:“那撤那些课呢?”“数理化只要是不上新课,就撤下来作题,不会的我作辅导。” 爱人为难了,从来没有人敢这么做过。爱人对数理化课任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在学校果然遇到了阻力,老师背后议论纷纷,有两个老师正在议论我爱人还赶上了。老师的议论是有理由的,因为大家都要比成绩啊,在老师们看来,不跟着上习题课无论如何是不行的。我女儿原来是属于成绩好的,再这样下去学习成绩出现大的滑坡,后果不堪设想啊。 从此以后,我就又多一项任务辅导数理化作业,好在当初基础比较好,再加上我的长久记忆力比较好,因此,初中部分没问题。当时老师们的担心也不是没道理,数理化三科一般家长能会做就不错了,能讲得清楚吗?能找到理想的办法吗?当时压力是相当大的,一但成绩不好会怎么样?老师们会作出怎样的举动,真的是不敢想了,既然女儿选择了这条道,那就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对的,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期终考试中各科成绩明显提高,记得好像女儿总成绩排在51名,女儿高兴的跳了起来,对我说:“按老师的规定,这次该奖励我四十多元,我赚了。”我望女儿,心想,她毕竟是个孩子。不过,我还是喜形于色的。 与此同时女儿的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终于王教授认为协奏曲及格了,开始学习丹克拉的《主题与变奏曲》,《马扎斯练习曲》开始往下进行了。这一段时间可以说好消息不断,2003年12月下旬到2004年1月上旬每次去沈阳王教授都比较满意。2004年1月16日我和女儿到王教授那里上课,女儿问一个问题的时候说:“王教授,你看这里是不是有个错误?”王教授马上说道:“以后叫我王老师,叫王教授不亲切。”女儿接着说:“王教授….”王教授看了她一眼,女儿马上说:“王老师你看这个谱是不是错了?”王教授一看,女儿是对的,高兴的说:“看来你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 从王教授家出来,我对女儿说:“你知道吗?王教授让你改称呼意味着什么?”“不知道!”“他承认你这个学生了,从今以后你就是他的正式学生了,你终于站住脚了。” 从2003年7月22日到这时女儿站稳了脚跟,半年过去了,这也意味着女儿的小提琴学习第一阶段结束了。回想起这半年辛酸的历史,想想女儿有三次差点被王教授开除了,而三次都化险为夷。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样的结果呢?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女儿自身的天赋是必不可少的;其次,百折不回的精神,尽管多次受到王教授的训斥,但没有动摇她学琴的决心;第三就是勤奋,没有勤奋那么即使你有再大的决心也不能完成任务。 在这半年里我们也顶住了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尤其是学校老师的压力,老师们也承认了女儿上课方式,女儿不完成作业的事实也被接受。应该说到这个时候困难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小提琴的技术水平了。(待续)
34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07-11-5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上完这次课王教授就要前往美国了,在那里要度过一个月的时间。我向王教授提出在假期练习四个小时的计划,那知道王教授火了,“你女儿不是想学小提琴吗?如果想学一天必须保证六个小时,否则我还是那句话,想法多就不要学了。”接着他给女儿留了假期作业,《顿特》二课,《马扎斯练习曲》三课。 不久到北京上中央民族大学附中的两个孩子回来了,三个小伙伴半年不见了,自然很亲切,有说不完的话。 第二天这三个小伙伴和家长去看李老师,大家寒喧几句之后,李老师拿出琴让三个孩子各拉一段,李老师发现从曲子的难度上看我女儿是最低的,但从基本功上看她是最好的。李老师得出的结论是我女儿进步最快,原因吗,可能是我女儿的是压力大,那两个孩子压力小。最后,李老师对我女儿说:“王教授把咱们压的太低了,怎么能就拉三级曲子呢?” 这次三个孩子的见面,使女儿更增强了信心,在她看来在琴的技术上和难度上赶上和超过那两个孩子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不过,一天拉六个小时对她来说难度实在是不小,记得第一天完成了五个小时,她很不甘心,但无奈此时力不从心了,我们只好让她休息。这样反复几天后,终于她有一天可以拉六个小时了,女儿十分兴奋。这寒假女儿的拉琴练习一天也没耽误,即使是春节期间,每天的拉琴时间也保持在四个小时以上。 不过,相应的文化课上的损失就大了,因为其它孩子都在补课,即使不补课起码也要做些作业或练习,而我连女儿寒假作业没有完成。这个假期,在文化课方面只有在英语有所收获,她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看原文电影。我给女儿选择的是秀兰·邓波的电影,先用汉语看,然后用英文,如此反复,她的口语能力和听力都有了提高。这为她后来学习英语扫清了道路,即使在今天,她在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她的英语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也使得有些老师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怎么有那么多做作业的孩子,在成绩上就答不过她这个不做作业的孩子呢?其实,答案就在这里,我们对孩子实施的是能力培养,而那些总在做作业的孩子,他们进行的是分数的培养,这样的孩子往往后劲不足。我女儿注重能力培养是长久的,能力是比较强的,有能力的孩子分数往往也不会差。就像钟道隆说的那句话:“有能力的孩子要提高分数很容易,只要练练做题的技巧就可以了。而只有高分的孩子要想有能力,那就困难了,这样的孩子往往随着知识的加深,他会觉得越来越困难。” 2004年2月13日,我接到了李老师的电话,“国际酒店明天要搞一个庆典要找一个小提琴手,人家老板找到了我,问我的学生有没有能行的,我推荐你女儿了。”天哪,女儿还能拉什么曲子?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协奏曲吧,肯定不成人家听不懂。其它曲子?女儿试了试从前拉过的曲子,自己觉得不好听。我心里很急,没办法找了半天从一本梁向阳著的小提琴曲中选了那么几首曲子拉了拉,总算是能对付吧。说真的那天要不是钢琴手比较勤奋,真的不知道这3个小时怎么打发。 那次演奏结束老板给了女儿80元钱算是对她一晚劳动的报酬,这是女儿自己第一次挣到钱。我趁机对女儿进行了教育,我对她说:“钱多吗?” “不多” “可是你知道吗?那些端盘子的服务员一天能挣多少钱吗?最多也就是20元,从这个意义上人家给你的已经不少了,为什么人家给你80元?因为你一门技术在,为什么你的老师你上一节课要给200元?因为人家技术精。” 这次打工给女儿上了一堂社会课,她懂得钱来的不容易,懂得做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是件不容易的事,从这时起她开始变得俭朴起来,更懂得尊重父母了。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次打工不仅仅是收入80元钱,更多的是感情上的收入。(待续)

点评

'其实,答案就在这里,我们对孩子实施的是能力培养,而那些总在做作业的孩子,他们进行的是分数的培养,这样的孩子往往后劲不足。'说得好.  发表于 2018-1-3 12:50
35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07-11-5 09:27:00 | 只看该作者
2004年3月学校开学了,王教授也从美国回来了,我和女儿到沈阳上课,结果作业完成的不理想,原因很简单,女儿没有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练习曲技术不到位。不过,这次王教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认真的较女儿怎样才能是手指不发粘,还教给她一套练习方法。练习曲没有向下进行,重新练习。接着,王教授开始教女儿拉双音,过去在李老师那里也学过双音阶,不过这一次要求可大不同了。王教授要求音要和谐,只有和谐才是正确的。这里就有一个技术问题,比如单纯两个音是准的,但拉出的双音一般并不是和谐的,也就是说音准总体保持在准确范围的基础还要进行调整,我在一旁怎么也听不出调整那么一点的区别,王教授作了两次示范说道:“这个只有你自己用心才能完成,开始你很可能不会听,但自己慢慢找,时间一长你就能找到差别了,还有一但找到了,你就要提高你的挑剔程度,只有提高了你的挑剔程度,你的水平才能提高。记住,水平越高,你的容忍度也越差,明白吗?还有以后你要自己给自己当老师,你不能把我这里当成完成作业的地方,你要把我这里当成舞台,你到这里是表演,而我是给你找出不足。” 2004年4月初丹克拉的《主题与变奏曲》终于合格了,王教授开始教女儿拉从前考四级时学过的阿柯莱的《协奏曲》,这首曲子女儿可太熟悉了,不过我们知道要在王教授这里拉合格可不那么容易。《马扎斯练习曲》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好像进行到第9课吧。在这里我可以向拉琴的朋友推荐一种方法,当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每次哪怕是出现一个拉错的音符王教授总是要把女儿训斥一通,这样很耽误时间),我们就让女儿先自己把曲子拉熟、拉好,然后让她看林耀基的《马扎斯练习曲》讲座,最后让她随示范拉一遍,找一下自己有没有拉错音的。这样做果然很奏效,几个星期下来没出现拉错音的,仅仅出现几个音不准的(误差极小,王教授承认按一般专业水平算也过得去,但他要严格要求)。王教授还开始教女儿拉中国曲子《新春乐》,这个是曲子是女儿考五级时拉过的曲子。 大家怎么也不会想到就这两个熟悉的曲子,每天女儿要投入近二个小时的时间,尽管如此,《新春乐》每一次王教授都能找出许多不足,再拉女儿进步了,可王教授还是找出一大堆毛病,就这样这首曲子拉了七周,王教授才说,算是及格了吧。说实在的,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很服气,因为人家王教授拉出来的这首曲子真的比我们不知道好多少。至于《协奏曲》毕业的时间就更晚了,起初谱子上画满了记号,这个音高了,这个地方用力不对音质不好听,这里不均匀,那里重音不对,让人家说的一无是处。其实,当时女儿拉的也真的不好,随着女儿水平的提高,我的欣赏能力也上去了,真的能听出许多地方不对,可是说不到要害,到王教授那里人家一说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两个人下棋,高手总能很快发现妙手、绝杀,而一般的人即使研究一辈子也看不出,低手连毛病都看不出来。 《新春乐》合格后,王教授让女儿拉《红河山歌》这首曲子,结果女儿没试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原因很简单,她的双音很不过关。没办法王教授只好让她改拉沙汉昆的《牧歌》,这首曲子相对难度下小些,到这时我真的感到一丝悲哀,过去拉的考级曲子水平太低了,太业余了。作为专业水平小提琴手的哪怕他演奏的是一级曲子,他的质量应该是很高的,行家一听你就是专业的。就《红河山歌》来说吧,从考级上看只是七级,现在有很多孩子的级别都超过了七级,可真正能拉好这个曲子的却寥寥无几。看来,在我国应试教育不仅仅出现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小提琴领域也是相当严重的。看来要推广素质教育指的不仅仅是学校,应该包含更广泛的领域。(待续)

点评

也明白应试了在琴上也害人的.  发表于 2018-1-3 12:54
36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07-11-5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发生了很有趣的事,凡是双音少的课无论是《马扎斯练习曲》还是《顿特》都能轻松通过,而双音一多那么无论如何一周也难以过关。在此期间,我们加强了对双音的练习,直到2004年5月的一天,女儿把自己拉的琴声用录音机录下来反复听,反复琢磨。真别说,这一着真灵,接下来去沈阳,王教授满意了,他问女儿是怎么练的,女儿说出了自己的办法,他对女儿说:“不错的想法,你终于会听了,会听了就把它定下来。”王教授还嘱咐一定要慢拉,一定把音找准。 尽管王教授那么嘱咐,一到家女儿就有点忘乎所以了,拉双音的速度明显提高了,这时我总是要叫停,多数都被爱人给拦住,她有她的主意,“让王教授管她吧,那样她会心服口服。”果然,在接下来的课上,王教授狠狠的把女儿训斥了一顿,这给女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犯盲目冒进的错误。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女儿的琴进步迅速,几乎每次去沈阳王教授都比较满意,王教授又是个情绪化的老师,一高兴就会手舞足蹈,全不像一个年近70岁的人,有一次他一高兴给女儿整整上了一个半小时的课,直到他感觉肩膀有些疼痛为止。随着她的进步,王教授让她拉的曲子也多了起来。 2004年7月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背着王教授考一下十级。这种想法是基于女儿2005年就要读高中了,为了能让老师给予一定的方便。尽管级别不重要,可是不管到那里遇到熟人人家都要问:“你家孩子学小提琴?考几级了?”我们真的无法回答,按实际拿到的证书就是七级,可女儿的琴比那些过十级的肯定要好许多,我们怎么回答呢?就这样,女儿从暑假开始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练习十级曲子,主要有陈刚的《金色的炉台》、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维尼亚夫斯基的《随想曲》、帕克尼尼的《随想曲》再加上单音阶和双音节,这几首曲子虽然从前拉过,可毕竟现在女儿的水平提高了,她总觉得拉着别扭,我们就鼓励她这次你参加的是业余考级,水平普遍低,只要能拉准音就能过关。 这时,又一件事也多少给女儿一些触动,一个中学老师的孩子要考七级,而她的拉曲子都不成行,老师认为她难以通过,她母亲就找到了女儿和另一个从民族大学附中回来的孩子,女儿隔一两天都要给对方上一次课,纠正音准、节奏,还要给人家做示范、讲技术要领,到底是名师带出来的,女儿的课讲的有板有眼,每个细节都能讲的比较到位,那个孩子都能比较快的理解。后来,这个孩子甚至非常喜欢让我女儿给上课,而不喜欢她的教琴老师。 经过二十多天的练习,2004年8月6月女儿参加了十级考试,记得那天女儿是盘锦市最后一个参加考试的,后来我们得知其中的一个评委是辽宁歌舞团的首席小提琴靳哲,每首曲子仅听一点,就嗅出什么,这真是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事后,他问李老师这孩子是你教的吗?显然他已经察觉到女儿的某些技法是专业的,只是还不太成熟。 女儿的十级考试终于如愿通过了,那个老师的孩子也考了个良好,真是预料之外的成绩,但是我们丝毫没高兴起来,因为我们为此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第二十三协奏曲》的练习耽误了,在8月8日去沈阳学琴,女儿还埃了王教授的训斥,又一次说出了:“你这样拉以后没人教你了。”从此后,女儿不敢慢怠,又一次走上了快速进步的节奏。 2004年9月王教授开始教女儿换指八度,这可真是个难点,他要求手指要掰开,尤其是中指和无名指,据王教授讲这个练习要是练不好,能把手指掰坏,所以他再三叮嘱要慢慢来,不要急。他还说:“别的孩子像你这么大,我这的学生早就练好了,你来的有点晚,不过还来得及,如果再晚上两年,手指就难以掰开了。”起初女儿真的掰不开,好在每天她都抽出一定的时间练习,每次疼的她直咧嘴,可能也是她比较喜欢小提琴吧,尽管这样她还是勤奋的练习,到2004年10月中旬她的手指终于掰开了。(待续)

37
wmlong 发表于 2007-11-5 15:05:00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开始拉第二把位,路还长啊!
38
weimingyue 发表于 2007-11-5 18:23:00 | 只看该作者
39
worry 发表于 2007-11-5 20:05:00 | 只看该作者
40
柳思成音 发表于 2007-11-5 22:57:00 | 只看该作者
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7 07:43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