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亚马逊鳄鱼 于 2019-3-25 14:30 编辑
以后的事情也和前面一样,颇具曲折性。2005年7月、8月我和爱人轮班陪孩子在沈阳住了两个月,是7月12日我接到了爱人的电话,女儿中考成绩不错,总分643分,在辽河油田排在七百多名,而毕业生总数三千六百多人,有意思的是女儿的语文成绩在教她的语文老师的两个班中列第一,全辽河局第20名,因此为语文老师赢得了200元奖金,语文老师意味深长的说:“两个班学生那么多补课的,倒是不补课的得了第一名。”英语也名列前茅,数学、物理、化学也都答出较高的水平,这些成绩使得老师们再提到女儿的时候多数人保持沉默,爱人也说:“你们父女两人给我挣足了面子。” 凭借这个成绩女儿选择了盘锦市第五完中,学校答应免除女儿的一切费用,经过谈判学校答应为女儿学琴提供一切条件。这样,一切都安顿下来了。而这个时候女儿的琴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后来我才知道女儿这个时候出现了困惑,为什么这样的成绩,又能拉出一手好琴,而上个点高居然还要拿钱?是不是自己选择不对啊?多少有些动摇吧。这个时候王教授也对女儿产生了怀疑,是不是孩子的潜力已经尽了? 这个时候有一件事对她的今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8月的一天王教授有事外出,他的女儿—钢琴家王天舒正好在,我就对女儿说:“你和阿姨说两句英语,让阿姨听听标准不?”于是女儿说了两句问候话,没想到王天舒瞪大眼睛用英语说:“你的老师是中国人吗?”女儿回答:“是。”接着王天舒问了女儿问题,女儿回答的比较顺畅,最有意思的是:“你是那里人?” “盘锦。” “盘锦在什么地方?” 女儿想了一下,回答:“辽宁省的另一个城市。” 王天舒对我用汉语说:“你女儿的英语太好了,很标准。”隔了三天我们再次来上课,王教授满面春风的对我女儿说:“过去我只是自己晓得你的英语好,而这次我女儿说你好,看来你的英语不一般,由此可以推断你的耳朵非常灵,不然就你那个环境,英语说不到这个程度。”当然了,小提琴课老师仍然不满意。 2005年9月青岛举行了小提琴国际比赛,爱人和女儿前去观摩,在那里遇见了王教授的几个学生,通过看比赛和与这些孩子接触,女儿突然好像悟出了什么,克莱采尔第42练习曲很快通过了,水平的提高令老师吃惊,甚至惊呼,真的想象不到。2006年的6、7、8三个月再次出现徘徊不前,9月全国小提琴比赛在青岛举行,这次我和女儿前去观摩,也使得她和宋怡萱、李泉帅有了接触,她的水平再次提高,而这一次的提高她才算得上一个真正意义的专业选手了。 2006年10月王教授提出了让她出国深造的想法,可是,我们没有放在心上,11月老师再次提出,还是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2007年1月老师急了,对我爱人狠狠的说:“没见过你们这样的家长,别人求着我做的事,你们可好,是不是我该求求你们了?”爱人问:“老师,我们该怎么做?”王教授说:“从现在起,每天半天学英语,其它时间拉琴,其它的都放一放,我相信你女儿文化课只要用用功就不会差。”就这样从2007 年4月起我们在沈阳找了房子,女儿停止了文化课学习,开始专攻英语和小提琴。 对了,在2007年1月女儿写了篇《芦花、稻谷、故乡》的散文得到老师的好评,全校人手一份作范文。老师建议把这篇文章投给报社,后来,这篇作文在《中学生作文导报》上。这之后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大致意思是说,女儿如果把精力用到学习上肯定能考一个很不错的大学,让我重新考虑一下。我当时就回绝了,我坚定的说:“选择这条路是她自己的选择,也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必须从将来长久考虑,而不能只顾所谓的名誉。” 这半年女儿的小提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在王教授的学生中也算拿得出了,这次女儿终于可以挺起胸膛说:“我是王冠教授的学生。”8月25日在老师的催促下,我们在没有参加一次模拟考试的情况下,我们去长春参加了第一次托福考试,女儿差8分没有通过,王教授对这个成绩感到满意,他说:“下定决心走下去吧。” 现在女儿每天都练琴6个小时,今后的路很可能会出现曲折、挫折,但我认为只要我们努力坚持下去,好的过程最终会有好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