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亚马逊鳄鱼 于 2019-3-25 14:50 编辑
2005年5月初辽河油田教育发展部下了一个通知,辽河油田中学生要举行一次汇演,为了能够使高水平的节目不至漏选,并使选拔客观、准确,教育发展部特地从锦州师范学院艺术系聘请了两个专业教师作为评委,最终评选出参加汇演的节目,这么做最大的好处是基本剔除了人际关系对结果的影响。
得到通知后,各学校都摩拳擦掌,大家都知道全局共59所学校,而最终入选的节目也不过就那么十几个节目,如果那个学校入选,那么对这个学校校长来说将是很光荣的事儿。曙光二中当然也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共有几十参加了学校的初选,最终共有不到十个节目被送到曙光学区,我女儿的节目没有经过预选就被直接送到了学区,因为组织者知道我女儿的小提琴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本来一开始我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准备参加这次汇演,倒是音乐老师很积极,团委书记也来做工作,二个人都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很多人想上还上不了呢,参加吧!就这样我们同意了。可是不久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不久上级通知这次汇演只入选集体节目,不设单人节目。团委书记建议,让其他同学给女儿伴奏,我爱人拒绝了,这样既要花费很多时间排练,而且效果还不一定好,毕竟其它学生与女儿的水平有很大差距。在我们看来入不入选无所谓,女儿还要面临中考呢,这个更重要。在我们的坚持下,对方让步了,就是小提琴独奏《丰收渔歌》。
2005年6月一天评审小组来到了曙光学区,共有三十多个节目参加了演出,那天女儿就是穿着一身普通的服装上台的,这与其它节目精心设计的服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老师看了节目都说这个好、那个好,没一个人提到我女儿的节目好,这就是外行看热闹了,毕竟小提琴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这天中午,曙光学区的领导按照惯例宴请评审组的成员,席间,学区主任试探的问一了句:“这些节目怎么样?”来自锦州师范学院的评委说:“这些节目中最突出的就是小提琴独奏《丰收渔歌》。”这一点,学区领导既觉得意外,想想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他们知道我女儿已经和王老师学习两年了。
此后女儿除了一天三个小时雷打不动外,全力进入到了中考的复习之中,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每天三个小时的练琴毕竟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加上女儿不贪黑、不起早,时间就更少的可怜。这个时候别人都已经做了很多套的中考模拟试卷了,而我们到目前为止没有系统的做过一套卷子。经过我的多方对比,决定数、理、化以鞍山市的模拟试卷为标准进行复习,这个试卷共六套,尽管不多,我认为只要做好就够了。从此以后,女儿依旧是家、学校、我的单位三点来回重复。这个时候我在教学上也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措施,运用了毛主席的思想,叫做在战略上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在战术上以多胜少以十当一,就是有重点的对于典型的题目敢于投入大量的时间,而对一些肢解问题尽量少投入或不投入。对于一些比较经典的题做到一题多解,多解归一,而且第二天还要进行重复,对于第二次仍然没做好的,第三天还要重复,不仅如此,每个答案无论是对、错,都要说明理由。这些在小题训练中很快就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在接下来的一次考试中,出现了这样的场面,这也使得数学老师感到尴尬,全年组选择、填空女儿一道没错,而且是全年组唯一的一个。尽管大题女儿惨不忍睹,但是毕竟总分也及格了,遗憾的是这次不知道什么原因明明数学应该是93分,可实际却少加了10分为83分,尽管这样爱人和女儿十分高兴,为了数学及格这一天我们等待了很久很久了,而且这一次是在别人成绩大幅下降时取得的。与次同时物理也得了86分(120分满),化学61分(80分满),按成绩女儿应该进入前70名,不过实际名次是72名,尽管这样,这已经是上初四以来的最好成绩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1 20:35:1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