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学小提琴的女儿

  [复制链接]
201
rainingcats 发表于 2010-9-15 08:0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回复!你反复提到的素质教育,非常有启发,期待下文!
工作要持之以恒,真诚的艺术家不能借口情绪不佳而束手坐待。——柴可夫斯基
202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0-9-15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应试教育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过份的追求成绩,比如,有一些人参加这次比赛就是为了成绩,一旦觉得自己没有希望,或者被淘汰了,要么转身走人,要么怨天尤人。其实,我个人觉得正常的心态应该把他看成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找到自己的不足与技术上的突破口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这一次取得什么样的名次。

  “要是你参加这次比赛,你怎么对待?”

  “当然要好成绩了。”

  “好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知道吗?当年你的师兄陈曦在全国比赛中不过是个第三名,可现在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了,可是那届比赛的第一名呢?恐怕你都不知道。还有黄蒙拉,他在全国比赛中也没有得过第一,可是那届谁第一你知道吗?唐韵在全国比赛中最好名次是第五,可是那届比赛的前四名有他的名气大吗?记住,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中学到什么。如果拿了第一什么也没学到,不如不取得第一而有所提高,要讲究收获。”

  女儿不住地点头,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我们说着、聊着,不知不觉已经接近两点了,我们赶紧结帐,赶回宾馆,稍事休息,赶紧赶往青岛大学音乐厅。这次刚刚进入大厅前的广场就有人向我们兜售门票,一问,三十元的门票,竟然只要20元,我明白如果真的想看,10元即可。这时我的心中真的有些酸楚,在我们国家这种高雅的音乐艺术是这样的廉价,它甚至赶不上一场三流歌星的演唱,原因是什么呢?基础,我们这方面的基础太薄弱了,因为小提琴比赛不像足球、篮球等体育比赛比赛,只要你懂得规则,就能看得出谁打的好,谁打的不好,那场比赛精彩,那场平淡。让人们能懂得这些需要一个人长期的积累,需要综合文化素质和音乐素质,只有全民在这方面提高了,小提琴才能有市场。

  令人悲哀的是,我们今天的现状并不那么乐观,在小学不少学校的体、音、美都叫停了,到了中学即使有,也形同虚设,学乐器几乎是家长的个人行为,而且需要家长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学得起,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剧。我真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音乐课能正规的上起来,到那个时候会有更多的人去学习、关注小提琴,相信那时候可能30元的门票在场外会成为50元或更多。

  从青岛大学出来,我顺着公路向海边方向走去,我已经查过地图了,向前走不远应该是麦岛,因为从小就对海岛感兴趣,这个时候我当然想到那里看个究竟。

  到了海边,这里景象不像海滨浴场,是一片礁石,礁石上有些海蛎子,但我没带工具没办法把它们取下来。不远的地方有几个渔船在作业,看来是在下网捕鱼。右侧不远处有一个海上建筑群,很别致、很精美。

  我走过去和一个渔民模样的人聊了起来,从谈话中了解到这里的渔民都是当地人,这里依旧很闭塞,和外界来往很少,除了和外界进行一些经济上的交换外,其他几乎不对外打交道。最典型的就是男婚女嫁,他们当地的姑娘不外嫁,而外地他们也不娶,都是当地人和当地人成婚。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好水不留外人田,他们认为外来人口会分摊他们的土地。我问起孩子读书的事,对方说,这里根本就没有个一孩子能考上大学,所以大多数人家对孩子的学习也不做要求。

  真的想不到,在开放的今天,而且是在改革的前沿青岛,还有这样闭塞的地方,甚至这种闭塞已经影响到了人口的质量。当然了,从另一方面讲这里成为了一道特别的风景,但愿这里的人能早一天的走出去,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外界的人和事。

  我又问那个海上建筑群是什么?人家告诉我,那是奥运会期间船只维修的地方,是去年才建起来的,刚刚建起来的时候我们还不习惯,现在逐步接受它了。别看现在这里冷清,等到奥运会这里一定会热闹的。

  在路边,我见到一个人在那儿卖螃蟹,就去问价钱,人家说50元你全拿走。我看了看约有5、6斤,够便宜的,但我没有买。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是比较大的那种,比较满意,我买了3斤,由于没有零钱,人家多给了一只螃蟹。

我提着螃蟹回到宾馆,对那个老大姐说道:“今天晚上我请你们吃螃蟹,怎么样?没问题吧?”对方十分高兴,答道:“好啊!我来到这里还没吃到过螃蟹呢!”不管怎么说,晚饭有着落了,孩子可以吃到地道的东北菜了,这总不是一件坏事。

  晚上六点多钟女儿回来了,我问比赛情况怎么样?她说:“有两个选手不错,其他的水平一般,晚上在宝利华大酒店公布进入复赛选手的名单。”接着,她说:“我有点累,晚饭吃什么?”我说:“在宾馆吃,我买了些螃蟹,阿姨做了些菜,咱们和服务员聚餐。”

  “好啊,我就想这样吃饭。”

  果然,晚饭女儿很满意,也很高兴,吃了好几只螃蟹,也吃不少的炒菜,那个老大姐的手艺名不虚传,真能算得上美味佳肴了。

  吃过晚饭,我和女儿一起去宝利华大酒店看进入复赛选手的名单,在公示栏上我们看到公布的是选手的序号。青年组中有23号,少年组中有24号。太好了,宋怡萱和李泉帅都进入复赛了。

203
missa2k8 发表于 2010-9-15 14:24:00 | 只看该作者
看亚马逊鳄鱼的文章,总是让人有啟迪心灵的感觉,舒服踏实,充满智慧,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本来不想跟帖的,深怕破坏它原来的美感,最后实在忍不住还是跟了。
204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0-9-16 10:50: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立即返回到住地附近,找了个电话超市,女儿给她妈妈汇报这里的情况,女儿很有兴致,说起了晚饭如何好,又说到了比赛的情况,还高兴的告诉她妈妈宋怡萱和李泉帅都进入复赛了。打了一阵电话,女儿说她很累了,而且有些头疼,我们立即回到宾馆,她很快睡下了。

  9月19日早晨,女儿一起来就叫头疼的厉害。吃过早饭,我领她到市医院。一个年轻的医生接待了我们,医院的服务态度应该算是不错的,医生对她做了简单的检查以后说:“现在定不下来,做个CT吧。”就这样女儿做了个CT,等结果出来,医生说:“无大碍,就是由于过度劳累引起的,打个滴溜再休息一下就好了。”还好,这里打滴溜不收床费,医生的用药也算合理,共14元。不过检查费用够高的。

  回到宾馆女儿睡下了,我真的很后悔,当女儿说累的时候,怎么没注意呢?回想这两天是够累的,累计看比赛5场,每场至少3个小时,有的甚至超过4小时,这是怎么的强度啊!如果今后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不让她这么累,预赛只要每天选择一场就可以了。

  下午,女儿仍然感到困,我没再打扰她,一直到下午6点,女儿才有了精神。我们赶紧草草地吃了晚饭,准备看晚上的少年组复赛第二场。女儿看看下午的门票,巧妙的将14:30的4改成了9,有意思,再一看就是19:30了。我们来到了青岛大学,顺利地进入了音乐厅。

  音乐大厅里面也个是圆形建筑,正中央是个舞台,两侧的观众座位呈扇形排开,前低后高,这使得你在任何一个座位都能清楚地看到舞台,给你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不要说听音乐,单凭这座位你就觉得是一种享受。座位分为两层,楼下是普通观众的,楼上是贵宾的,而这次是评委的,相信在楼上会有更好的视野。可能是音乐厅的结构合理,也许是比赛的选手的琴声具有强的穿透力,舞台上竟然没有麦克,而大厅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天晚上有个一选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人就是冯继霆,他身材不高,刚刚13岁,拉出琴的最大特点是音质淳厚、干净,音乐里充满了感情。有人可能问:“你懂琴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么多年来,由于常听和陪女儿学琴,可以说也能听出一些门道了,如果水平接近我可能听不出,但如果差距足够大,我肯定能听得出。当然了,如果不是女儿学琴影响了我,我相信不要说花钱,就是让我随便听,我也会选择离开的。小提琴就是这么怪,当你不懂它,你觉得它很平常,当你懂了它又觉得它很神奇、很有魔力。

  与大厅内的优美、漂亮的环境相比,也有不和谐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观众的素养。有一点这方面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不能用闪光灯照相、不能吃东西、不能走动……,即使演奏的十分精彩,观众当时也不能鼓掌。如果你很欣赏选手的演奏,必须等到演奏结束才能鼓掌。可是,偏偏有那么些人,而且有些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却缺乏这方面应有的素养。在这场比赛中,有两名青岛大学的女生,竟然在赛场吃起食品来,直到工作人员来制止她们,她们还是一脸的迷惑。还有几个家长,可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吧,但却没能看管住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场内跑来跑去,工作人员前来制止,孩子还一脸的委屈。

  说到这儿,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好像是这年夏天,著名的德国小提琴家穆特来上海演出,在演奏中间一个观众用闪光灯照相机拍摄了一张照片,穆特马上停止演奏,用琴弓点指,让那个观众离场。那个观众感到很尴尬,后来,几个保安过来把那个观众请出了场。当时好多人不理解,以为穆特是在耍大牌。其实不然,这是听小提琴表演的基本要求,我们的观众是不是应该提高一下这方面的素养呢?所以,要欣赏一场高水平的演奏,不仅对音乐要内行,更要了解欣赏小提琴演奏规矩。

205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0-9-17 14:13:00 | 只看该作者
 

  再说一个近一点的例子,2005年6月29日,女儿在兴油俱乐部参加中学生汇演,演奏的节目是李自立的《丰收渔歌》,当演奏到中间快板的时候,由于女儿演奏的又准、又快、又悦耳,当时场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方面说明这些中学生听懂了,听出了其中的精彩,可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说明我们这里的孩子也缺少这些呢?我真的希望通过我的所写,让大家对此有所了解,在欣赏音乐的素养上有所提高。

这场比赛一结束,我问女儿:“是不是16号是不是很不错啊?”

  “是的,肯定能进决赛。”

  “我看也是的。这几天有收获吗?”

  “有,我的右手握弓的姿势有问题,手指生硬。我看见几个选手与我的姿势相近,结果,她们的琴声都有点发死。回去后,我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改正我的姿势,争取发出好的琴声。”

  “好,没白来,只要你能对自己的问题有所认识,水平有所提高,花这么大的代价,值!”

  9月20日早晨起来,我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可是我心里想,没什么大事。我送女儿去了音乐厅,然后就回到了宾馆。我正想洗衣服,那个黑龙江的大姐走过来,对我说:“我给你洗吧,这活儿男人干不好。”说着不容分说从我手中把衣服夺走了,我一想,她洗就她洗吧,正好我也不大舒服,休息一下。不一会儿,来自莱芜的小服务员给我送来了几个水果,我一看不认识。我就问:“这是什么水果啊?”

  “无花果。”

  新鲜无花果?真的没见过,过去只见过晾干的。没想到新鲜的无花果会是这样,外形上看有点像小葫芦,有花盖犁那么大,颜色略微有点发红。我吃了一口,果然比较爽口,果汁甘甜,不怪说一等水果是荔枝,二等是无花果了。我急忙说道:“谢谢!那里买的?”

  “买不到,是自己摘的。”

  “那没看见无花果树啊!”

  “门口那棵长叶的就是。”

  服务员一走,我就躺下休息了。迷迷糊糊的的埃到了中午,女儿回来,我们都没食欲,只简单的吃了点方便面,然后我们就出发了。这一次我花了20元买了张门票,进了音乐大厅。说实在的,我比较后悔,一则身体不适,二则参赛的选手水平相对上一场要差些,没一个选手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倒是有一个钢琴伴奏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曲大卫。提起曲大卫,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但是提起他小时候的两个伙伴,搞音乐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就是郎朗、黄楚芳、陈曦,现在就读于柯弟斯音乐学院,二个是著名的钢琴家,一个著名的小提琴家。我是在《晨曦初露》的那本书上看到了一张照片,上面有郎朗、陈曦、曲大卫和高珊珊四个小孩子。正是这个才引起了我对他的注意,应该说他的钢琴伴奏还是有相当水平的。

  至此,少年组的复赛全部举行完了,组委会通知晚上在宝利华大酒店公布进入决赛的选手名单。这时我才想起问女儿:“李全帅表现得怎么样啊?”

  “应该没问题,发挥的不错。”

  “他的那个曲子拉得好?”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真是很有味道,技术也很到位,尤其是哪种音乐的感觉,真的没办法形容。《牧歌》比上一次听简直就是换了个人,李全帅就是李全帅,当初刚刚拉《牧歌》的时候,真的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刚刚两个星期真的是大变样了。还有就是亨德尔的《奏鸣曲》,能拉得那么干净利落,这次比赛真的没几个能拉到这个水平的。”

  从事后的结果上看,正如女儿所判断的,第二轮比赛中李全帅位于三甲之列,可见好的东西,大家都能听得出。也足见李全帅的功夫之好了,看来人只要能找到合适的老师,自己有足够的天分,再勤奋一些,不管在那里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吃过晚饭,我和女儿来到了宝利华大酒店。这里的公示板上这样写着:“进入决赛选手为1号、2号、8号、10号、13号、16号、24号、26号。各位选手请注意琴房的练习时间。”正如女儿所预料的,李全帅进入决赛了,真的为他高兴,也为王老师高兴。

206
zh_e_mail 发表于 2010-9-17 17:34:00 | 只看该作者
207
zh_e_mail 发表于 2010-9-17 17:42:00 | 只看该作者
208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10-9-19 01:36:00 | 只看该作者
“黄蒙拉,他在全国比赛中也没有得过第一,可是那届谁第一你知道吗?唐韵在全国比赛中最好名次是第五,可是那届比赛的前四名有他的名气大吗?” 黃蒙拉獲第三的那一屆的第一是他師妹王之炅。在國際小提琴賽場上,王的名聲絕不在黃之下。 而唐韻得五等獎的那一屆的一二等獎得主分別是楊曉宇和陳佳峰。國際小提琴賽場上唐與後兩者應該不在一個層面上。
209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10-9-19 01:53:00 | 只看该作者
zh_e_mail發的第二個錄像字幕有誤:不是莫五第一樂章,而是著名的貝多芬第五“春天”奏鳴曲第一樂章。
210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0-9-19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anherongjia在2010-9-19 1:36:00的发言:
“黄蒙拉,他在全国比赛中也没有得过第一,可是那届谁第一你知道吗?唐韵在全国比赛中最好名次是第五,可是那届比赛的前四名有他的名气大吗?” 黃蒙拉獲第三的那一屆的第一是他師妹王之炅。在國際小提琴賽場上,王的名聲絕不在黃之下。而唐韻得五等獎的那一屆的一二等獎得主分別是楊曉宇和陳佳峰。國際小提琴賽場上唐與後兩者應該不在一個層面上。

    你说的是实际情况,但是,当时我们的认识情况就是这样的,因为当时的网络不像今天这样发达,各种信息也不能像今天这样方便的获取,所以造成了当时的错误,同时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认识是不断提高的。不过,写东西,尤其是这类东西,总是要实事求是的,当时那么说的,也就得那么写,你说是吗?

211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0-9-19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只是这时我的身体更加不适,可能是有些发烧,就想返回。正在这个时候,李泉帅的妈妈看见了我们,就开始问我女儿比赛的情况。我奇怪的问:“比赛你不是看了吗?”

  “我那敢哪,看见比赛的选手水平那么好,我都紧张的不敢看了。”

  太有意思了,看来比赛的是孩子,紧张的是妈妈。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有时候看比赛比自己亲自参加都要紧张得多。我看她们好像有很多话要说,我又有些难受,就借故到附近的大厅的沙发上休息。

  我刚刚坐下,一个人就坐到了我的对面,看着有点眼熟,一时又想不起来。正在这时,有人喊了声,“黄蒙拉!”黄蒙拉?这时我想起来了,对面的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俞丽拿的学生,2002年在意大利举行的第49届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上,一举夺得了金奖,这可是中国小提琴届的一个重量级人物。

随着喊声,来了三个人在周围坐下来,两个看来是他的老相识了,还有一个戴眼睛的人,我看着眼熟,也一时想不起来,只见其中的一个人向黄蒙拉介绍道:“黄萌萌!”黄萌萌,啊,想起来了,陈曦演奏的《送春肥》就是他伴奏的,他在钢琴伴奏届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四个人在这里说着、笑着,不一会儿,一位参赛的家长递过来一把琴,只见黄蒙拉拉了两下说道:“还可以。”另一个人也拿过琴,试了试,然后又拿过一把琴比较了一下,真的能听出个区别了,这也使得我开了眼界,看来鉴别琴的门道还真不少,琴的区别也是不小的。

  四个人正说着,似乎看见有人过来,他们都站了起来,向我身后点头致意。我回头一看,薛伟!是他!又一个中国小提琴届的重量级人物,他早年自己到北京拜林耀基为师,后来又留学到了英国,1986年,薛伟获得第八届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银奖,仅两周后,他又成为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的金奖得主。25岁就成为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授。薛伟身穿一套黑色笔挺的西服,扎着一条漂亮领带,走路姿势再配上那套服装,透出一股英国的绅士风度,总之,你看上他一眼就会觉得他与众不同。

  几个人寒暄了几句,然后就上楼了。这个时候的我觉得很冷,估计是有点发烧了。看看女儿还在和李全帅的母亲说着什么,我的心里很急,也不知道埃过了多少时间,女儿总算聊完了。

我们一起向宾馆走去,我很不耐烦的说:“这么半天你们都说些啥啊?有啥好说的?”

  “李泉帅的妈妈紧张,不敢看比赛,让我看,让我用MP3把他拉的比赛的曲子录下来。”

  “还有吗?”

  “李全帅一到这里就感冒了,有些发烧。”

  我的心里一沉,这都是家里困难闹的。李全帅是坐着硬座从沈阳来青岛的,这中间有二十多个小时,如果家里条件好一点,或者家长把钱再看得轻一点,如论如何孩子参赛也要选择卧铺车厢。事情都过去了,说什么也没用了,但愿他能早日恢复到最佳状态吧。

  9月21日早晨,我觉得我的病加重了,连起来都很吃力,我只好给了女儿几元钱让她自己买早点。自己吃了片感冒药就躺下了,那知道一直到接近中午病情还不见好转,但我一想这样不行啊,因为孩子还需要我,我不能就这么躺下,必须起来,如果我躺下的话对孩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我咬牙起来了,可是刚一动就是一身汗,但我还是努力走下楼了。那位大姐看见了,对我说:“早晨看你女儿的眼神就是很担心的样子,你好点了吗?”

  “还可以。”

  “还可以?看你那样子,先回去休息吧!中午我给你们送点饭,别出去了。”

  “谢谢!不过,我得出去走走,不能让孩子看见我很重。”

  “你可能是水土不服吧?没事过两天就好了。”

212
zynbb 发表于 2010-9-19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亚马逊鳄鱼在2010-9-15 10:09:00的发言:

 

  “好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知道吗?当年你的师兄陈曦在全国比赛中不过是个第三名,可现在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了

第六届陈曦是少年组第三名,第七届陈曦是青年组第一名!

213
huixin_lz 发表于 2010-9-19 10:40:00 | 只看该作者
这么有心、有勇气、有毅力的家长,孩子的成长是一定的!
214
zh_e_mail 发表于 2010-9-19 18: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anherongjia在2010-9-19 1:53:00的发言:
zh_e_mail發的第二個錄像字幕有誤:不是莫五第一樂章,而是著名的貝多芬第五“春天”奏鳴曲第一樂章。

 网上比赛视频字幕打错是很普遍变的事,有许多人不解,其实是这样的,比赛选手按照一定顺序报曲目,视频就根据这个顺序打上字幕,可是在比赛时,选手可以随意改动比赛曲目的顺序,就造成了这样字幕与曲子不一致的现象。一般大家只要一听就能知道拉的曲子。

215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0-9-20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我向青岛大学走去,这个平时走起来只要15分钟的路,这时在我看来是那么的长,那样的难。好在青岛的基本设施较好,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供行人休息的椅子,走累了就歇歇,就这样走到了目的地。休息了一会儿,我又向回走,说真的那个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太累了,觉得自己的身体是那么沉重。好歹终于走回了宾馆,我再次躺下休息了。

中午将近一点钟女儿才回来,我问她比赛的情况,她说:“比预赛精彩多了,各个选手的水平都很高。不过,高参拉的格里格的《第二奏鸣曲》时间太长了,就这一个曲子就近40分钟。”

  “人家水平怎么样?”

  “当然不说的了,其它人和他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有一个拉《卡门序曲》的,比萨拉张拉的差多了,都有点跑调了。”

  “那跟你比起来呢?”

  “我目前还不能拉这个曲子。”

  “那就虚心学习。”

  我真的是懒得说话,也就不再问下去了。女儿又问:“中午饭怎么办?”我说:“一会儿人家给送来。”正说着,服务员把饭菜送来了,是土豆顿豆角和西红柿鸡蛋,味道不错,女儿很高兴。吃过午饭已经是接近两点了,女儿又匆匆上路了。

  我再次爬起来,向着青岛大学方向走去,由于MP3快没电了,而充电的USB线又没有带来,我必须尽快买到。这时我走起路来依旧十分吃力,每走一段路就要坐下来休息,不知道是命运和我开玩笑,还是我该有此难,我走了有十几家的商店,包括电脑店就是没有卖的。我十分泄气的回到了宾馆,问起老板,可是她孩子的MP3又不是充电的,没有USB线。真是在家千日好,在外一日难啊!就这么一个小小的USB线居然把我给难住了。

  晚上六点多,女儿回来了。我没心思问比赛的事情,冥思苦想晚饭该怎么办,不得以我向女儿提议说:“我们来这里好几天,我们还没买过这里的面食呢,今天晚上我们买些面食,然后再买些水果如何?”

  “好的,我们就这么对付一顿吧!”

  我们来到一家面食店选了几样面食,买了些苹果、葡萄、枣,回到了宾馆,我们一品尝,这里的面食真别具一格,水果更是另有其味道,与东北有不小的区别,女儿喜欢那里的葡萄和枣,因为葡萄和枣都糖分很足,特别的清香、甘甜,女儿不喜欢山东的苹果,认为太甜了,没苹果味儿。这顿饭我们享受到了意外的美味,觉得别有风味。

  9月22日早晨,我的病情有了些好转,一清早我们吃了些早点,然后我就让女儿自己先去音乐大厅了。我随后也出门走走,身体依旧很虚弱,不过一次能走动的里程显然长了一些。我又打听了几家商店,虽然没有买到USB线,但却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青岛大学院内有个商店,那里有卖USB线的。

  我来到了青岛大学音乐厅的门前,一个人向我走来,向我兜售门票。我说,今天我不想看,对方一个劲的说便宜,我还是没有买。顺着音乐厅旁边的路向后面走去(对了,忘记说明了,在青岛由于街道不是正向的,所以,这些说方向仅有前后左右),刚刚走出不远又遇到一个很高的台阶,上了台阶,碰见几个青岛大学的学生,我向他们询问商店的位置,按他们说的,我找到了青岛大学的超市。

  这个超市真的不小,估计要是放在盘锦也算得上是一个大的超市了,看来现在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真的不低,不然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超市呢?真可以说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真的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很快,我就找到了卖USB线的地方,一问价钱10元,贵了些,不过,现在讲不了那些了,我买了一根。

  我回到了宾馆,开始给MP3充电。闲来无事,我走下了楼,正好服务员摘了些无花果,我和她们边吃、边聊起来,提到山东的水果,服务员很是自豪,给我说起了莱阳犁、大泽乡的葡萄、烟台的苹果等等。我也附和了几句,不过,话题还是很快转到了女儿身上。人家问我,这次来青岛就是为了看比赛的?我说:“是的。”人家又问那得多少钱啊?我说,五千元左右吧。那个服务员眼里露出了羡慕的目光。

216
jsjh123 发表于 2010-9-20 17:06:0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楼主的文章很受感动,父母为子女成才可谓付出了全部的金钱和身心啊!愿楼主身心健康,全家幸福!
217
zynbb 发表于 2010-9-20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亚马逊老师!选手在台上演奏时,下面的评委们是否知道选手是谁的学生,或者是哪家音乐学院?给选手打分会不会有这些因素在里边?
218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0-9-21 09:25: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中午到了,女儿回来了,我立即问:“今天怎么样?”

  “宋怡萱参加比赛了,是第二个出场的。”

  “表现得怎么样?”

  “很精彩,莫扎特的《第四奏鸣曲》的那种感觉我就是再练上两年也未必拉得出来,马思聪的《牧歌》表现的不算太好,不过和其它三个比起来还是好多了,最突出的就是克莱斯勒的《中国花鼓》了,简直可以用美妙绝伦来形容了,真的把西方人看东方的花鼓的那种新奇感觉都表现出来了。希曼诺夫斯基的《夜曲与塔兰泰拉》也发挥了很高的水平。”

  “你认为她能进入决赛吗?”

  “应该没问题,我觉得她是本届比赛的最好选手之一。”

  后来,我们得知9月22日是宋怡萱21周岁的生日,因为赛事紧张,自己竟然忘记了。好在组委会没有忘,早晨,工作人员将鲜花和礼物送到的她的房间,令她吃惊不小,没想到在比赛的时间里还能得到组委会的庆贺和祝福。

原来,组委会工作人员在选手报名期间,就对选手的生日做了记录,以便为比赛期间过生日的选手庆祝。并特意在狗年为选手准备了绒毛狗作为生日礼物,希望在比赛期间为选手送上一份惬意的问候和祝福。

其实,我认为这些都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她在比赛中发挥了较高的水平,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这是她最好的生日礼物。

  下午,我的身体稍稍好一些,女儿走后,我稍微休息了一下,便爬起来向音乐大厅走去,好在一气走到了。一个人向我兜售门票,我问:“多少钱?”

  “30元。”

  “不买,10元吧。”

  “高雅艺术,高水平比赛,原价50元呢,怎么在你这儿就值10元?”

  “现在就是这样的,如果大家都想看,恐怕早就不是这个价了。”

  “这么地吧,咱两个都后退一步,20元,怎么样?”

  “不行,就10元,你有心卖,我就想买一张,不想卖也不所谓。”

  “行吧!10元就10元。”

  我进入音乐厅,可是第二道门人家不让进,这也是对的,否则会影响选手的发挥,于是我停下来,回头一看后面有广告牌,上面用大幅版面介绍这次比赛的评委,我仔细地看着每一个评委的简历。正在这时,一位女士走到我的面前,很有礼貌的对我说:“先生,您是陪孩子来参加比赛吗?”

  “不,我是陪孩子来观摩的。”

  “您的孩子也是学小提琴的了?”

  “是。”

  “听您的口音不是本地的。”

  “是的,我是从盘锦来的。”

  “了不起,您能这么远陪孩子来看比赛,相信你的孩子错不了。”

  我笑了笑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我们先尽到努力吧。”

  “对了,我们是北京××(一大串名字没记住)公司的,我们公司有各式各样的高档琴,您有兴趣看一下吗?”

  “好的。”

  “就在那里,请跟我来。”

  我跟着她走过去,我进入音乐一道门的时候,心里就想着看比赛了,根本就没注意就在附近摆着能有20多把小提琴,我仔细看了看介绍。有意大利的、英国的、波兰的、捷克的……,这些琴从做工上就能看得出不同于我们普通琴行看到的,再拿起来感到很轻便,不似我女儿的琴,比较重。再看看价钱,最便宜的也在5万元以上,我真的很感慨,这些可都算得上精品了,说实在的,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多、这么好的琴,要是女儿能拥有这样一把琴多好啊!

对方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递给我一个小册子,是公司的介绍,然后对我说:“我知道,您来看比赛不可能带那么多的钱,我们也不是想在这里能卖多少,我们来这里是为公司做宣传的。如果将来你想给孩子买琴的话,希望您能和我们公司联系。”

219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0-9-21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ynbb在2010-9-20 21:37:00的发言:
请教亚马逊老师!选手在台上演奏时,下面的评委们是否知道选手是谁的学生,或者是哪家音乐学院?给选手打分会不会有这些因素在里边?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是谁的学生,是那个音乐学院的,评委都知道,据王老师讲自己是不能给自己的学生打分,打分的人为因素肯定有。其实,就算一个人是没有私心的也存在差异,就好像我们高考的作文,有的人认为它值50分,有的人可能认为它值60分,所以,这种比赛采用多个评委评分,然后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也是为了避免这种差异。总之,这些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次青岛比赛应该说进入决赛之前比较正常吧,好的也都进入决赛了,至于其中的排位是否真的100%合理,这个我还真的听不出来,我女儿当时的水平也听不出来。两年后,也就是今年夏天我女儿回来了,她告诉我她现在在听的上面比两年前又有了提高,而且越提高了也越觉得与人家的差距越大,尤其是近距离接触大师之后更是这样。
  其次,我们评委都是有私心的,这一点在中央电视台小提琴钢琴大奖赛上也能看得出,比如王温迪吧,我不否认她拉的不错,也不否认如果评选未来之星应该评她,但是,最终她获得第三名,说严重点让她进入决赛都是不应该的,毕竟她的现实水平没那么高,这一点我相信没有那个评委听不出来,我相信水平高一点的听众也没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三,很多人质疑进入决赛的几乎都是中央和上海的,我想这个不用怀疑确实是中央和上海的水平高,用王老师事后的话说,上海、中央优秀选手都成林了,所以,那种氛围更容易提高水平。而其它音乐学院就是孤孤零零的几棵树,提高就更难了,这也总体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220
jsjh123 发表于 2010-9-21 15:40:00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中央院的都是全国一流的学子,所以都是这两家争第一,第二,(每年全国最优秀的弦乐考生都去考这两家学院,一般能进入复试的考生水平都较高,每年专业考学竞争十分激烈,甚至可用惨烈来形容,2010年考中央院的小提琴专业NO.1据说是天津院附中的学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1 10:1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