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考试的背景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楚的,我们自己处在一个彷徨时期,有的时候甚至有放弃女儿出国的念头。霍老师的女儿红说孩子还小,到读研究生时再出国不迟。王老师的女儿王天舒也说最好不要这么早出国,因为国内和国外的环境差别太大了,尤其是一个女孩子,但王老师却坚决不肯,坚持要女儿出国,最后甚至说,如果钱不够我可以先出一部分,以后你们还我。所以这一次应该说是在准备并不很充分的情况下,女儿报了名。
8月23日晚六点,我和女儿从盘锦乘坐上了开往沈阳的客车,当晚八点三十分到达了沈阳的临时住所—枫景茗城,一到那里,女儿就迅速打开电脑,说是一路上耳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要恢复一下。
女儿听了一会儿,我告诉她一会儿适当听听音乐,然后就出去给女儿采购夜宵了。女儿的身体最近不大好,动不动闹肚子,这次要长春考试在吃的上我必须十分小心。因为怕食物出现问题,我没有按女儿说的到小的商店采购,而是来到大福源超市,采购完物品已经是晚上九点三十分以后了。接近十点,我返回到枫景茗城。和女儿一道吃了夜宵,她继续学习。为了适应托福考试,我们已经从几天前开始调整女儿的生物钟,这次托福考试时间是从晚18点开始,连续四个小时,这样算下来要到晚上十点以后才能结束,如果出现时间顺延一点,可能到十一点,因此不善熬夜的女儿已经基本上养成了在十一点以后睡觉的习惯。
8月24日早晨六点三十分我们起床,计算了一下时间,坐公共汽车已经来不及了,我和女儿坐出租车来到了沈阳北站。这时火车应该已经检票了,我买了点早点,和女儿来到了候车室,火车已经开始检票,这时我们才注意车票是加1车厢上36、37号,这是个什么地方呢?我们来到了站台,刚走出不远,我看见了加1车,我递上了车票,刚要上车回头发现女儿不见了,我赶紧顺着人流边走边喊,走了约二、三十米我看见女儿站在哪里四下张望,还好我看她并没有慌张,这一点我很满意。我拉着她来到了加1车厢,进入里面一看车厢是二层的,我和女儿来到了二层,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女儿对座位很满意,车厢宽敞明亮,中间铺着地毯,座位宽大舒适。向车厢外望望,视野不错。
七点五十分火车正点出发,这时我发现火车上有很多学生模样的人,看来都是到长春或吉林上大学的。不久,对面的一位老人和我们搭话,她看看女儿,又看看我说:“你是送女儿上大学的吧?”我说:“不是,女儿是到长春考试的。”
“考什么啊?”
“托福。”显然老人对托福一无所知,她也没有再问下去。我们拉起了家常,从谈话中我得知对方是到沈阳护理有病的姐姐的,她的姐姐因病住院了三个多月,这三个月老人经受很大的折磨。好在我也曾经在医院住过几个月,所以和老人比较聊得来,在我和老人聊天的过程中女儿有的时候也插上几句,见到窗外的新奇的事儿也总要问一问,不知不觉中三个小时过去了,火车到了长春。
说实在的对长春我很陌生,只是上大学的时候来过一次,可是那次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一出车站,我们看到对面有很多大学的接站处,女儿立即说:“咱们跟随吉林大学的接站车去学校如何?”我说:“不行,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我们考试的具体地点,还是打听一下自己乘车去吧。”
我们来到一处写着“吉林大学接站”的地方,我问接待人员吉林大学怎么走?人家问:“你到吉林大学那个校区啊?”
“有几个校区啊?”
“有六个。”
天哪!六个,我赶紧拿出打印的托福考试说明,上面写着吉林大学前卫校区。人家告诉我,先坐6路公共汽车到工农广场下车,然后换乘315路到终点。
我和女儿先乘6路汽车,再换315路,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吉林大学前卫校区的北门,我和女儿到美食广场分别要了一碗牛肉面和一碗盖饭。吃饭过程中,女儿问我:“刚才坐车你看长春有什么特点?”
“这个……”说实在的,我真的没注意。女儿看见我为难就接着说:“长春的绿化非常好,树木很多,简直就是个公园城市。”女儿的话提醒了我,可不是?从车上向外看的确是这样,即使是我们吃饭的这趟街也是这样的。
吃过午饭,我和女儿来到了大学北门,保安很客气的回答了我的提问,并告诉我怎么找考试地点。我向保安道谢,和女儿一起很快找到了女儿的考试地点,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化楼,我刚刚要问门卫的老人,这时对方问: “是参加托福考试的吗?”我说:“是。”
“那个考场?”
“D区232室。”
“上楼自己看吧!”
我们来到楼上,走出了几十米的距离,看到了232室,这是一个面积很大的一个教室,具体里面的情况无法知道,不过有了这一次,到了考试的时候孩子就不会陌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