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学小提琴的女儿

  [复制链接]
301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0-12-21 10:49:0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我被工作压的喘不过气来了,好在现在过去了。 

  也就是在十一前后,好像是白玉(王老师从前的学生,曾经获得过全国比赛冠军)给王老师介绍来了一个学生,是马来西亚籍华人,据说已经上大学了。这个孩子一来这里就雄心饽饽,声称在王老师这儿过度一下,直接上中央音乐学院,可是王老师一看他的水平实在不可恭维,王老师又不能把话说的太绝,毕竟人家也算个留学生啊。尽管王老师几次提醒他就他的水平,能在沈阳音乐学院立足就很不错了,可是这孩子对自己的水平还是十分自信。最后,王老师说:“等过几天我的一个学生来了,你也来跟她一起上一节课,你看看如何?”

  十一假期期间,女儿到王老师家上课,这一次,王老师把那个孩子也喊来了,让他在一旁听课,课间王老师让我女儿把巴赫的无伴奏奏鸣曲拉了一遍,听过这个曲子他站了起来,眼睛直直的看着,等我女儿拉完,王老师问他:“怎么样?这孩子在我这里还远没达到最高水平呢,你看看跟你比如何?”

“比我强的太多了,在我们那里这个水平可以本科毕业了。”

“还想上中央音乐学院吗?”

“按这个水平,我沈阳能待下就不错了。”

  这一次上课,女儿的自信心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练琴更加勤奋了。不过,勤奋归勤奋,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好多问题随着技术的提高开始暴露出来了,尤其是音符之间的衔接不够圆滑的问题、还有一些地方的音乐诠释(如果以现在来看根本就是清水)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开始困扰我们,而且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

  大约在2007年10月10日吧,新东方给我们做的那些材料完成了,主要有个人简历、自我陈述、还有一封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信。与此同时王老师也给女儿写了推荐信,王老师怕自己写的不够精炼,还特地把这封推荐信发给了王天舒,经王天舒这么一改,推荐信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有了这些我们就该进入到实质阶段了。

  2007年10月12日我们来到王老师家,我们向他通报了在新东方的遭遇,王老师安慰我们说:“不要紧的,这样吧,你去问问宋怡萱,看看她是通过什么途径的?”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也可能是王老师为了鼓励一下女儿吧,王老师指导女儿给亚利桑那大学的马克教授发出了电子邮件,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马克教授:

我是一名跟王冠教授学习小提琴的学生,下一个学期我想跟随你来提高我的小提琴演奏水平,你还有空位吗?王老师说他想推荐我到你那里学习,我将随时和您保持网上联系,不久,王冠教授会给你发电子邮件。

                           真诚的  Guan Shenhui

  这封电子邮件的发出,标志着女儿申请美国大学迈出了第一步,为了这一步经历了差不多10年的时间,回顾这十年,女儿一路从盘锦走出来,经历了不知道多次的挫折,女儿凭借着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到了今天,尽管这仅仅是一小步,但是我们毕竟迈出了这一步。

  从王老师家一出来,女儿就立即拨通了宋怡萱的电话,女儿约宋怡萱一起出来吃饭,我想这样可以坐下来慢慢讲述这个申请过程,双方相互借鉴一下,可是对方不允。当问及对方是依托哪家中介机构的时候,对方支支吾吾,问都申请了那些大学对方就说记不得了。反正从宋怡萱那里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看来此路不通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新东方想询问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对方更是一问三不知,这个时候的我们真的有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在新东方拿了一些宣传材料,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客观的说,这些东西还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尽管一开始我们很多东西弄不懂,但是随着我们翻阅国外的大学网,以及一些留学生的博客,我们还是逐步的了解了一些申请外国大学的套路。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302
小心心 发表于 2010-12-21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真不容易,十分佩服你们!
303
真知灼见 发表于 2010-12-21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
304
youmingzila 发表于 2010-12-21 21:20:00 | 只看该作者
让人感动.
305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0-12-22 08:44:00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10月14日下午2点女儿上完英孚课,我们一路步行回驻地,我们要穿过中山公园直接回枫景茗城,没想到在公园碰到了一名业余爱好者,他老远就打招呼要我们过去。我很高兴,因为这名爱好者一直说,有一个马老师音乐修养很高,据说是某著名乐团的指挥,现在退休了,他说:“有时间让他给我女儿指点一下,一定能使你女儿的琴上一个档次。”我以为今天马老师可能来了, 我问道:“马老师来了吗?”他说:“没来。”正说着就看他眼睛一亮,对我说:“他来了,我让他给你女儿看看。”他快步走到一个50岁左右的中年人面前和对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然后他们一起来到女儿面前,这名爱好者对女儿说:“这个你应该叫他赵老师,是辽宁大学的指挥,你给随便拉个曲子,让他给你指点一下。”

   女儿接过一个爱好者的琴,拉了一首中国曲子—《红河山歌》,女儿拉完一收弓,赵老师立即不自觉的鼓起了掌,引得周围的人很好奇。他说:“这个曲子看起来难度不大,在小提琴考级中只有七级的样子,但是真正能把双音拉到这个程度的,真的是凤毛麟角,今天我看到了,而且我看得出你对里面的感情处理的也不错,这个曲子我真的无话可说。”我们自己不敢相信女儿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以为老师只是客气而已。接着,赵老师问,“你能拉一个技术难一点的吗?”女儿拉起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共拉了约十五分钟,赵老师再次鼓掌。赵老师说:“孩子,我在这个公园溜达很多年头了,但能把琴拉到你这个程度的,我还没有见过。你的技术尤其是左手的的技术已经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炉火纯青,音太准了,也太干净了。真的不错,只是你的音乐感情差了点。”

   我们最想听到的就是这句话,接着赵老师说:“比如第二段一开始很明显你的进入有点不顺畅,你再拉一下。”女儿刚刚拉了几句老师叫停,说:“你按我唱的拉一下,啦啦啦……”女儿试了试,赵老师摇头,对女儿说:“注意重音,还有感觉。”赵老师再次唱了唱,女儿试了试,感觉真的好多了。这一次我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画龙点睛了,就经赵老师这么几下,女儿的琴就比原来好了很多,有的事情是那样的简单,可是在没有得到答案的时候又是那样的难。这好像是一场战役,为了这次战役要进行大量的物质的、武器的、粮食的准备,而决定胜负就是那么几天。接下来赵老师又给点了几段,经他指点女儿的感觉好多了。

   我们都有说不出的高兴,没想到指挥指导小提琴演奏竟然有这样的效果,看来以后该总结一下经验了。看来音乐都是相通的,只要你能认真挖掘,处处都有学习的地方。所以我在这里插上一句,是不是我们的孩子在学小提琴的时候,如果遇到久攻不下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也让指挥专业的人给指点一下呢?我的经验是这样的,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但我真诚的希望大家试一试。

   接下来赵老师很关心的问我:“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怎么样?”我说:“应该算是不错吧!”赵老师说:“哦?这可就有点难办了,现在孩子必须作出选择了,一是以特长生的身份参加普通高考,我看这孩子的琴水平可以得到特批,也就是只要进入一本分数线,便可以去清华、北大等名校;二是走专业,这个我不需多说了,你们想好了吗?”爱人说:“想好了,我们已经决定了走小提琴演奏专业,我们已经停课快一年了。”

   “啊,好的,我才想孩子演奏了这么长的时间,我还没问孩子的老师是谁呢。”

   “王冠教授。”
   “啊,怪不得,这一招一式的我就看着眼熟。”
   “我给你提个建议吧,你的孩子不要考国内的音乐学院了,我看在国内会耽误了孩子的,毕竟小提琴是起源于西方的,属于西洋乐,不像二胡、批把,毕竟那里高水平的老师多。”j
   我和爱人都笑了,这一笑赵老师倒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他接着说:“你们别笑啊,我是认真的的。”爱人笑着说:“我笑的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赵老师先是一愣,然后也大笑起来,显然赵老师知道了王老师的想法,并为这一相同的想法感到骄傲。

306
rainbow小雨 发表于 2010-12-22 12:39:00 | 只看该作者
亚马逊老师,别忘继续更新啊....
307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0-12-23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10月18日我们在网吧里打开电脑,收到了马克教授发来的电子邮件,具体是这样的:

Shenhui:

   听说你要到亚利桑那大学跟我学习小提琴,我感到高兴,我会帮助你完成整个申请过程,你是要来读研究生吗?代我向王冠教授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真诚的  马克

  从这封电子邮件上我们隐隐感觉到人家马克教授对研究生更感兴趣,对本科生可能就要差一些了。不过,工作已经做到了今天,我们只有走下去了,我们一起商量这封邮件该怎么回,但始终没有想出合适的语言。

  2007年10月19日这一天应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说它特殊就是差一点为我们赢得了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早晨八点多接到王老师的电话,让我们赶紧到沈阳音乐学院去一下,有急事。我们来不及多想赶紧赶到了沈阳音乐学院,到了音乐学院才知道,这天一个俄亥俄州立的大的一个美籍华人—唐家慧(译音)来沈阳音乐学院讲学,而此时学院比较好的学生正在别处排练,剩下的学生的水平实在难以应付,这样王老师就通知柳鸣、我女儿,其它老师也找了几个拉琴水平较高的,而实事上正准备考音乐学院的学生来应急,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遗憾的是这节课这名外教仅仅给三个孩子上了课,我女儿没有排上,这使得我们与这个学校失之交臂。

  尽管女儿没有排上,但女儿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女儿说这节课让她耳目一新,她从另外一个视角了解了小提琴,尤其在右手方面,经唐家慧指点后,学生的音质有了明显的改善,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出去的决心。我心里突然有了个想法,就是让唐家慧给女儿上一节课,但遗憾的是我们始终的犹豫,害怕打扰人家的日程,直到第三天我们才打电话给王老师,希望能争取让唐家慧给女儿上一节课,这样起码能给这个老师一点印象,这样对于女儿申请会十分有利。到了中午王老师回电话,说唐家慧明天就回美国了,已经没有时间了。

  我们有说不出的懊悔,如果我们对美国的招生制度多了解一些,如果我们知道美国老师教学的费用(副教授一般是每课时50美元,并不离谱),我想我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了。

    2007年10月21日沈阳的天气已进入深秋,即使是一天最温暖的中午,寒冷的天气对拉琴的人来说也已经很不适应。按惯例,我们吃过午饭从英孚学校回驻地,路过中山公园,真的想不到,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仍然有几个爱好者在拉琴。一名爱好者见到我们便招呼我们过去,其它的人纷纷围了过来,让女儿教他们拉琴。不大一会儿的功夫,一个穿休闲装、戴着旅游帽、操着浓厚沈阳口音的人走了过来,在一旁默默的听着。我们刚刚要离开,他对女儿说:“小孩,你随便拉一首曲子我听听。”女儿拉了一首帕克尼尼的《随想曲16首》,女儿刚刚拉完这个曲子,他说:“你拉琴的基本功不到40%,你这程度差得远呢!”我和爱人一听这个,就想这位一定是个高手了,我们倒想听听他的意见。

“你知道吗,在音乐上想成功是很难的。我的孩子为了学习钢琴前后投入几十万元,小学时候找老师花钱、大一点了上附中花钱,上大学更不用说了,那次考试都没少花钱,好歹大学毕业了该行了吧?国家不给分配工作,你说咱家长有啥法子?”

    “那你的孩子现在做什么?”

    “做什么?我没法子,我懂一点音乐,他毕业后,我们爷俩在铁西开了一个音乐学校,还能对付吧。所以,我建议你别考什么音乐学院了,这里黑着呢,考上了只能是多花很多钱,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到最后孩子什么都不会干。”

    “你的建议是?”

    “考个师范学院的艺术系就行了,这样花不了多少钱,找找路子当个音乐老师一个月有个工资,课余时间再收几个学生就行了。听我的,如果孩子真的毕业了找不到地方,我那个学校可以保证你就业,一个月怎么也一千多元。”女儿的一听他说这个气就不打一处来,我示意让人家把话说完。他接着又说了很多人世间不公平的现象,音乐人的黑暗等等吧,总之一句话只要有别的出路,就别上音乐学院。等他把话说完,我们找了机会告辞,他给了我们一张名片,上面有学校地址和电话。

308
rainbow小雨 发表于 2010-12-23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亚马逊老师,请教一下,小孩拉琴怎么练习弓子能拉直,不乱跑
309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0-12-24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个问题从前困扰了我整整六年,在盘锦学习了六年小提琴最终也没能解决的问题,我也想了不少办法,也参考过很多书,但都没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到王老师哪儿不到两个月就解决了。一句话就是用耳朵来解决,拉琴的时候仔细听,一但弓不直音质就发生变化,孩子就应该知道弓子走的不直了,这样比你强调该这么的该那么的效果会好很多,也用不着你给孩子讲这个与那个成多少度角了。就这样,王老师从不强调你该这么做、该那么做,他说的最多的话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可能正是这样,王老师才成为了名师。
310
云雀 发表于 2011-1-2 15:42:0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你的继续讲述!

311
lakwp 发表于 2011-1-4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学习

312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1-1-4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去的路上,我们心里很不快,女儿更是气的半死,看到这个情况,爱人对她说:“人家说的也有人家的道理,音乐学院很多毕业生包括他的孩子不就是像他说的那样吗?为什么呢?本事没学到,这社会没本事就要被淘汰,无论做什么都是一样的,关键是你的本领如何。”

    “那他说我掌握不到40%呢?”

    “你以为呢,你这半年进步很快,这不假,可是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斤两,人家说你只完成不到40%也没什么不对,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你应该以这个为标准,以后要严格要求自己。”

    “他说让我去他那个学校呢?”

    “这可能是他对你不了解了,他要是知道你教过孩子,知道你在盘锦一节课能挣100元,那么他就不会这么说了。话说回来了,这是你能做到,如果你不能呢?人家说的有什么不对吗?多少音乐学院的孩子还教不了琴。人家说的不完全对,但这不是坏事,这也是对你的一种激励。”

    接着,我和她一起回忆了2007年7月的一件事儿,盘锦举行第一届学生乐器比赛,接到通知后各学校都摩拳擦掌,为此第五完中还特意给女儿打来电话,希望她去为学校争光,我们在沈阳特意加密了上课时间,女儿还特地连续突击了两个星期,准备的是巴赫的无伴奏奏鸣曲和帕克尼尼的随想曲16首,虽然这个时候女儿拉的没有后来那么成熟,但应该说受到王老师的亲传,又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按说得到冠军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可是,事情有的时候就是未知数,你认为是这样可它偏偏就是又一样,比赛这天真的是一波三折,起初原定八点的比赛直到九点才开始。女儿这天早上又没吃多少东西,本来我原来想跟她一起去的,可是她认为没有必要,这样随她一起去的就只有她的音乐老师和几个学乐器的同学,等轮到女儿上场了,已经中午12点多了,这时她却感到有些饿了,又没好意思向老师说,所以曲子要结束的时候,体力有些不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挥。不过,据她的音乐老师讲,整体应该很好,老师也信心十足的认为她应该是第一名了。

    两天后,比赛结果出来了,女儿获得第三名,这个名次真的没法让人接受,得第一、第二的两个分别是盘锦师专的,这两个人的表演女儿都注意了,是拉二胡的,不说别的,中间几次拉断,然后再重拉的,就是这样的情况,人家还是得了第一、第二。我没去现场,我不好说什么,但是我认为这个里面一定存在一定问题,我想我女儿即使是没完全发挥出水平,毕竟多年的功夫在哪儿呢,那个评委听不出来?但是正如一位哲人说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今后还可能遇到,但我们一定要正确面对。

    说到这里,女儿的心情平静了,回到驻地就开始练琴了,这种情况从前是不多见的,可见偶尔有人泼泼冷水不是坏事。

    不久以后,从盘锦传来了消息,《作文导报》已经同意发表女儿的作文《芦花·稻花·故乡》,这无疑是在平淡、紧张的生活中增添了一份活力。

趁着女儿高兴,2007年10月26日女儿又给马克教授发了一个电子邮件,邮件是这样写的:

马克教授:

    感谢您在百忙中给我回信,看到您的信我感到十分高兴,我知道你在美国小提琴界有很高的声望,我很想去您那里学习。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我想要去您那里读大学,当然,如果可能我还会读硕士、博士。不久我就要制作DVD了,共六个曲子,分别是帕克尼尼随想曲16、20,巴赫的两首奏鸣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圣桑引子回旋曲

                           Guan Shenhui

    不久以后,我们接到马克的电子邮件,在邮件中她告诉女儿,如果你来美国读研究生获得财政支持相对比较容易,而本科生想得到财政支持就比较困难,因为美国的政策是财政向研究生方面倾斜,正是因为这样想获得奖学金就更困难。这无疑是一个有喜有忧的消息,毕竟如果真的去那里读大学,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过,好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大家庭统一了认识,正是有一个好的大家庭在支持着我们,所以,我们的决心没有动摇。听到这个消息,有很多好心的朋友劝我们,你女儿出国有把握吗?你们这样做不是拿孩子的前途在冒险吗?即使出国了是不是要花去很多钱呢?你们这样做值吗?

313
zjjoyjoy 发表于 2011-1-4 17:23:00 | 只看该作者
知道LZ很忙,但还是希望能更新快点
314
轮子 发表于 2011-1-4 22:10:00 | 只看该作者
学琴的路真的很苦,你真棒!
315
jsjh123 发表于 2011-1-5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到国外学小提琴是非常艰辛又有成就的过程,新年祝楼主女儿在美国学习愉快,楼主全家身心健康,万事如意!


(多多更新,期待in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5 16:23:28编辑过]
316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1-1-5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的关心,这一段年底了,工作太多了,很长时间没更新了,真的对不起大家了。
 

    是啊,值吗?我们一直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当初来沈阳跟王老师学琴是这样,选择小提琴为主攻专业也是这样,那个时候我们的目标就是跟王老师学好了小提琴,能够回到盘锦教小提琴,改变盘锦人学琴的现状,今天我们还是这样。也可能正是这样,上苍被感动了,才有了后来我们想都不敢想的结果。我敢说有很多人具备想我女儿这样的素质,但这些人包括他们的家长太聪明了,总想进可攻、退可守在文化课和小提琴专业上首鼠两端,尤其大多数人心里总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所以往往贻误了战机。但话说回来了像我们这样背水一战一但失败,那无异于君入瓮了,所以人生就是这样,你要走的稳一点容易失去机会,如果你太好求变那又充满着危险。

    2007年11月初王老师认为女儿的六首曲子基本合格了,他认为女儿该和钢琴伴奏合一下了,他为女儿选择了沈阳音乐学院的退休的钢琴教授赵恒芳老师,赵老师这年72岁了,一见到她我就觉得她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这再一次印证了我的想法,学音乐能到这个水平的人往往都是十分聪明的。在当今社会上有那么一种想法,总认为学艺术的人都是学习不好的人,如果学习好没人选择艺术,我女儿后来的遭遇也就是回学校上课之时也说明了这种风气之强,女儿的高中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改变了这样的想法,这一点我们很欣慰,毕竟女儿和她下届的孩子用实际行动让人们看到,能学好艺术的孩子往往学习也是不错的,只是人家当初没有选择文化课学习而已。

赵老师一上手就能看得出她宝刀不老,据说在这之前不久,在音乐学院为纪念她从教五十周年的庆典上,她还为大家演奏了很多高难度的钢琴曲,应该说这与她年轻时的功底和她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因为女儿从前从来没有和钢琴一起合作过,所以,一开始并不顺利,常常她会随着钢琴伴奏而改变,可能因为赵老师的琴更有霸气的原因吧。还有就是她和赵老师的钢琴一合奏就显现出她的琴比较平淡,这也可能是为了和钢琴和拍分散了一部分精力的原因,总之吧,一开始问题多多。

    不过,女儿到底算是聪明的,很快她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接下来的这项工作进行的异常顺利。2007年12月初王老师认为女儿的六首曲子合格了,可以录音了。可是到哪儿录像呢?我们和沈阳音乐学院进行了联系,对方说需要3500元的费用,我们答应了,可当和对方约定录像时间的时候,对方又说得排到新年以后,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经王老师介绍,我们和旺族琴行进行了接触,对方说每小时1500元,但是对方只能录音却不能录像,因为先进的录像设备还没有到位,真倒霉这可又是个不小的麻烦。后来,王老师干脆说道:“这样吧,使用你们的音乐厅我来录像,每小时我们付500元如何?”对方答应了,事后看来我们这一行动几十大胆的也是经济的,如果我们要知道新东方的申请方式,那么可能我们就不会同意让王老师来录像了,毕竟王老师的录像水平并不很专业,就这样我们决定在旺族琴行的音乐厅进行录制。

    这个时候的女儿的心里压力应该说是不小的,小提琴录像还没完成,那么多的大学申请工作还没有开始。为了有效的利用这段时间,从这时起每天我都要领女儿去网吧待上两个小时,我们去网吧可不是为了玩而是要查找美国大学的资料,尤其要掌握怎么申请,申请需要什么条件,有那些表格需要下载,下载的表格如何打开,如何填写等等吧!这些工作要是在今天不要说女儿,就是我本人做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但你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一切都是那么简单,可是在没揭开之前,往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来探索,这个时候我们多么希望有人能帮我们一把啊,可是谁能帮我们呢!

317
zynbb 发表于 2011-1-7 00:18:00 | 只看该作者
顶~~~
318
 楼主| 亚马逊鳄鱼 发表于 2011-1-7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记得一开始我们不会下载大学的表格,我们就找到新东方出国部希望能咨询到点什么,对方一问三不知,想想也是什么都告诉你了,那么人家怎么生存呢?我们就让对方给下载三个大学的表格,就让我们付出了150元的代价,但我们从中获得了收获,我们毕竟知道大学表格是什么样。知道了是这样的文件,我们就在大学的网页上想方设法的寻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毕竟我们的英语水平还没那么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我们终于把表格用U盘下载下来了,我和女儿都十分兴奋,但是当我们高兴的把这个拿到驻地考到电脑上的时候表格却打不开,我们琢磨用什么程序能打开这个文件,现在看来很简单就是Adobe,在当时我们不要说很熟练的使用它,就连用都不会用,还是新东方的孙老师不经意写的这么几个单词提醒了我们,我们就到三好街花15元买了一张盘,我们终于打开了大学的申请表格,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个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却耗费了我们七八个小时的时间。

    文件是打开了,接着的问题又来了,打开文件的背后有水印如何去掉?我们又是煞费苦心一点点的编辑,在今天这些看来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们在当时是那么的难。女儿和我一有时间就琢磨这些,然后一点点的去掉水印,然后再一点点的填上内容,然后用U盘保存下来,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劳动,对人的身心真的是一种煎熬。

    有一天女儿感到非常疲惫,女儿说,今天能不能不研究那个表格了?我对她说,今天你可以随便做点什么。女儿还是选择了去网吧,在网上女儿一气呵成,写了《学琴所需的精神力量》这篇文章,这可以说是她的有感而发,里面倾注的自己的全部情感。尽管从前我就把它发到本论坛了,今天写到这儿了,还是把它再重复一遍。

    人生第一次有遁入空门的觉悟,大概是在上完老头子的第一节课吧……

第一次见老头子,对他唯一的印象就是在树脂镜片后那双充满无法让人摸透想法的眼睛。听完我的《金色的炉台》他点点头,随后的事情基本就不记得什么了,只是感觉疲惫万分的看着那双眼睛。

到后来上完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才发现,见老头子的时候选择这首曲子是多大的失误和不自量力。

    空弦·上半弓,听到老师给我的任务,灵魂背负着人类的外壳完美的崩溃了。

    人生价值忽然被降低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具备相当的抗压力,任谁都无法接受事实。

    这对于老师来说很容易的事情着实让我犯了难,回家4个小时练这东西?按每弓2拍计算,半个小时是900弓,我就干脆数到底拉了多少弓了事。但是人是没有多少耐性去完成这样的机械性技巧性工作的,基本上是每三分钟就已经觉得难受,出去玩,再回来练三分钟,偶尔老妈逼急了,看着秒针转啊 转,然后练上25分钟。

    不知道这项任务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具体时间恐怕只有老爸老妈清楚。

    接下来是音准,初到老师这里的孩子们多少对这老头子有点惧怕之意,老师隔上个三五弓就叫停,让孩子们一个个无所适从。老头子一首曲子几百个音符没那么多精力叫停,干脆闭着眼睛靠在那张三年没有换过的办公椅上听,觉得错误已经把他逼到了忍耐的极限,就睁开眼抬起头,用一副带点斜视、鄙视、半放弃式的——“你想怎么的!”的眼神看着学生。再加上那副只有一个镜片的眼镜上危险而狡猾地闪过一丝光,学生马上就一副“对不起,我错了”的神情,以至于后来多半学生的症状变成了拉两个音就用余光看看老师。(这绝对是一种人生经验,连以后上台都不会害怕,多少观众都不及这一双眼睛可怕呀!)而老师对于这种症状的反应就是——你看我干吗呀???(彻底的无言以对……)

    再后来?只记得老师经常说“怎么像去超市买东西一样,买了就扔,然后再回去买再扔。”有的时候我实在是无法分清,到底这种隐晦的比喻和“大脑穿刺”相比哪个杀伤力更大。

    遇上“天无三日晴”的日子,绝对要挺住,虽然“阳光总在风雨后”,可是毕竟“黎明前是最黑暗的”,连续承受老头子话中带刺的冷言冷语有时候还有驱逐,回家还要坚定“我要继续学琴”的信心,觉得自己在家拼命一个星期成果不错,还必须有能力接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事实。

    经过四年,总算不觉得老头子是心理障碍了,却觉得自己的耐性忽然在一年之内被恒定不变的6首曲子榨干了,有的时候,从高层上看着下面的万家灯火,脑海里忽然蹦出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生与死,这是问题所在"……

   “呼吸呼吸我再呼吸,比地大的是海,比海大的是心。”

    这句话像咒语一样保佑着我存活至今。

    学琴,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不是金钱,而是你有没有那种“即使流浪街头,生命绝望我也还要拉我的琴”这种人生觉悟,不然,你还没成功呢,可能就被琴或者老师逼疯了。

    我想这不仅仅是我女儿的感触,也是很多走专业孩子的感触,每个专业学琴孩子都有这么一段艰辛的历史,每个家长也都有这么一段辛酸的历程。

319
优柔轻轻 发表于 2011-1-7 13:24:00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看到离我最近的那一贴了。太多的感慨感触。
想问下楼主,你是什么工作性质能允许你陪着女儿到处跑?我是一位高三老师,根本抽不出一点时间陪女儿。晚上周末都要在学校,女儿6岁时学了一点时间,现在都停了2年了。昨天她又说想学小提琴了。

320
西风古道瘦马 发表于 2011-1-7 18:29:00 | 只看该作者
 亚马逊老师实在是功德无量!这么详细地回顾了女儿申请出国的过程,这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16:3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