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学小提琴选用什么教材的问题:本人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学琴大部分用的是《霍曼》,毕竟《霍曼》教材用了100多年了,能流传到现在,说明它是成功的;而《铃木》是五、六十年代日本铃木制琴所为了推广他们的提琴而编写的通俗教材,改革开放后(七八十年代)流传到我国,由于通俗易懂,曲子容易上手,且配有录音和钢琴伴奏,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琴者都比较适用,所以使用面较广。(现在霍曼也配有音像教材了)。
这两种教材的教学思路和出发点有很大的区别,《霍曼》是从没有升降号的C大调开始学,而且开始阶段是从E弦到G弦一根弦一根弦的练习,这对于初学者固定调识谱,升降指的概念的形成,食指、中指的伸展,避免开始学琴换弦时的碰弦都是有好处的;但是这样曲子就过于单调、音域太窄、进度太慢而使初学者容易失去兴趣;而《铃木》是从A大调开始练习,一开始练习就用到两根弦,整个进度也快于霍曼,而且A大调的A、E弦一把位指法比较接近人的自然手形(即中指和无名指容易靠拢的习惯),不容易造成手指紧张、疲劳,但是A大调有三个升号,如果用固定调唱名练习,初学识谱的人会觉得音准怪怪的,经常拉不准音,如果用首调唱名,则对以后的五线谱识谱、转调和指法可能会带来混乱。而且初学者一开始就换弦不但会带来难听的杂音(俗称杀鸡声),也不利于运弓的稳定。所以这两种教材各有其侧重点和教学的方向。
从本人多年的教学认识来看,儿童学琴要打好基础,建议以《霍曼》为主要初学教材,再配合其它基本功练习;而且《霍曼》和以后的教材如《开塞36》、《顿特38》等衔接也比较好。有利于儿童以后的发展。
成年人学琴建议用《铃木》,它学起来比较有意思,曲子不单调,易唱、易会、易记,如果能把1—8册学完,再配合同等程度的音阶练习和其它小提琴曲的练习,即使不再深入学习其它练习曲,作为业余爱好水平已经很不错了,自娱自乐是足够的了。我老婆现在就一直在用《铃木》进行练习。
当然也可以在一定阶段把这两种教材配合起来练习,但是本人不建议初学时就同时练这两种教材。
至于国产教材如张世祥的教材,本人接触不太多,不好多说,这些教材练习曲不少具有中国风格,非常适合国情,我见过一本练习曲,是从降E大调一把位开始练习,比较有利于手指的伸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1 14:12:2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