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原创]老婆学琴记(新发大提琴录像《我和我的祖国》)

[复制链接]
21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09-5-8 00:08:00 | 只看该作者

成年人学琴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急于求成,主要表现在:1、总想超出自己的能力和基本功去练习更难的曲子;2、一开始就每天练习过长时间;3、总是过多地拉一些歌曲,而且在手型还没成型的情况下就想过早地学习揉弦,以求好的声音。我老婆学琴时也有这种毛病,我看她练习铃木第一册时,自持识谱快,曲子简单,一课一课的过,几天就全部拉完了,但一听效果,粗糙不堪,于是我叫她全部重来,把所有的曲子速度放慢一倍练习,直到每一个音都拉准、拉清楚、干净,并且手指不僵硬,然后再逐步练习加快到正常要求的速度。其实对大部分难度较高的练习曲,开始练习时都可以放慢一倍甚至更慢的速度来练习,特别是一些快速的曲子只要先放慢练就都不难练了,能达到多快就拉多快,不要强求一下达到要求速度,以后随着弓法指法的熟练,基本功的积累,速度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对于左右手还没有得到正规锻炼的初学者来说,开始练习时间过长会造成手臂疲劳,手指紧张、僵硬,同时如果养成坏毛病,练习的时间越长,坏毛病就越根深蒂固,改起来就更难了,所以初学者每次练习不宜超过半小时,一天练习加起来不超过2小时为宜,随着以后手指手臂练开了、放松了,可以逐渐增加练习时间。

初学者过早地学习揉弦不利于左手手型的稳定,甚至会造成手指、手腕或手臂的僵硬,对今后指法的的发展不利。其实学到一定程度时,只要左手是放松的,揉弦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不少人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当你在家里练习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敌人;而当你出现在舞台上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崇拜者。——布舍里
22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09-5-9 11:42:00 | 只看该作者
我老婆进度好快呀!昨天已经练到铃木第二册第6课了,不过开始她只是过一遍,然后再一课接一棵的精练,第一册后面较难的课每天也在复习。学琴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练习学过的内容,而且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旧课,这样对学习新课也是很有利的,不能像“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
23
虫儿飞 发表于 2009-5-9 13:32:00 | 只看该作者

进度好快

24
松露薯片 发表于 2009-5-10 13:04:00 | 只看该作者

您:可以在这里开讲吗?从一个不会看谱 的门外汉开始教 ...

25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09-5-11 12:51: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初学小提琴选用什么教材的问题:本人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学琴大部分用的是《霍曼》,毕竟《霍曼》教材用了100多年了,能流传到现在,说明它是成功的;而《铃木》是五、六十年代日本铃木制琴所为了推广他们的提琴而编写的通俗教材,改革开放后(七八十年代)流传到我国,由于通俗易懂,曲子容易上手,且配有录音和钢琴伴奏,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琴者都比较适用,所以使用面较广。(现在霍曼也配有音像教材了)。

这两种教材的教学思路和出发点有很大的区别,《霍曼》是从没有升降号的C大调开始学,而且开始阶段是从E弦到G弦一根弦一根弦的练习,这对于初学者固定调识谱,升降指的概念的形成,食指、中指的伸展,避免开始学琴换弦时的碰弦都是有好处的;但是这样曲子就过于单调、音域太窄、进度太慢而使初学者容易失去兴趣;而《铃木》是从A大调开始练习,一开始练习就用到两根弦,整个进度也快于霍曼,而且A大调的A、E弦一把位指法比较接近人的自然手形(即中指和无名指容易靠拢的习惯),不容易造成手指紧张、疲劳,但是A大调有三个升号,如果用固定调唱名练习,初学识谱的人会觉得音准怪怪的,经常拉不准音,如果用首调唱名,则对以后的五线谱识谱、转调和指法可能会带来混乱。而且初学者一开始就换弦不但会带来难听的杂音(俗称杀鸡声),也不利于运弓的稳定。所以这两种教材各有其侧重点和教学的方向。

从本人多年的教学认识来看,儿童学琴要打好基础,建议以《霍曼》为主要初学教材,再配合其它基本功练习;而且《霍曼》和以后的教材如《开塞36》、《顿特38》等衔接也比较好。有利于儿童以后的发展。

成年人学琴建议用《铃木》,它学起来比较有意思,曲子不单调,易唱、易会、易记,如果能把1—8册学完,再配合同等程度的音阶练习和其它小提琴曲的练习,即使不再深入学习其它练习曲,作为业余爱好水平已经很不错了,自娱自乐是足够的了。我老婆现在就一直在用《铃木》进行练习。

当然也可以在一定阶段把这两种教材配合起来练习,但是本人不建议初学时就同时练这两种教材。

至于国产教材如张世祥的教材,本人接触不太多,不好多说,这些教材练习曲不少具有中国风格,非常适合国情,我见过一本练习曲,是从降E大调一把位开始练习,比较有利于手指的伸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1 14:12:22编辑过]
26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09-5-15 23:00:00 | 只看该作者
老婆已经拉到铃木第二册第九条曲《女巫之舞》了,进度太快。我仔细听了她拉的前面几条的曲子,发现一个问题:在快速连弓时比如第一册的《加沃特舞曲》,第二册的《猎人合唱》、《圆舞曲》等曲子中的16分音符连弓换弦时容易出现噪音或换音不清楚的现象,我建议她对这些部分放慢速度重新练习,特别是左手指法和右手弓法的配合,左手指离弦要晚、按弦要早于右手运弓换弦的瞬间,例如在《圆舞曲》中从D弦的g音换到A弦的b音时,弓换到A弦后3指才能放开,而1指则要在换到A弦时提前按下去,否侧就会出现过度音的噪音,所以这种情况能用保留指的音尽量用保留指。这对于今后快速的连音和快弓发音的清晰、干净是非常重要的。
27
guodaidai 发表于 2009-5-16 00:38:0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太羡慕你和太太了,一个无比的认真师教,一个虚心学习,真乃珠联璧合也,生活是那样的美好,这样进度下去,一到二年二人拉二重奏绝对不成问题,就是现在拉霍曼里的二重奏,像秋叶,伦敦德里小调.......应该已经没有问题,并且很方便又好听噢,羡慕.........五体投地。
28
虫儿飞 发表于 2009-5-16 01:2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ld4803在2009-5-15 23:00:00的发言: 老婆已经拉到铃木第二册第九条曲《女巫之舞》了,进度太快。我仔细听了她拉的前面几条的曲子,发现一个问题:在快速连弓时比如第一册的《加沃特舞曲》,第二册的《猎人合唱》、《圆舞曲》等曲子中的16分音符连弓换弦时容易出现噪音或换音不清楚的现象,我建议她对这些部分放慢速度重新练习,特别是左手指法和右手弓法的配合,左手指离弦要晚、按弦要早于右手运弓换弦的瞬间,例如在《圆舞曲》中从D弦的g音换到A弦的b音时,弓换到A弦后3指才能放开,而1指则要在换到A弦时提前按下去,否侧就会出现过度音的噪音,所以这种情况能用保留指的音尽量用保留指。这对于今后快速的连音和快弓发音的清晰、干净是非常重要的。

说得真好,这些问题我几乎也有,干净的发音真的是很重要,嗯 ,向你学习了

29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09-5-18 12:48:00 | 只看该作者
前不久从网上下载了《霍曼》教材双小提琴示范的视频,老婆看了说好听,立即要我买《霍曼》来练习,同时《铃木.》每天对着电脑看谱也伤眼睛,还占用电脑使我无法上网,于是我就在《当当网》定购了《霍曼》和《铃木》两本教材,共70元,货到付现款,没想到两天(前天)快递就送到家,还真方便。书一到,老婆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拉起了《霍曼》,由于练过《铃木》,《霍曼》前面的课就太简单了,一口气就拉到了60多课,今天已经拉到110几课,她还叫我给她拉二声部伴奏,但是本人在93年左手食指肌腱受伤,因无法给学生示范,停止教琴后就很少摸琴了,也基本再没看过五线谱,现在试奏能力大打折扣,二声部比一声部还难,所以也必练两遍才能拉顺,结果还没老婆进度快,真是羞杀我也!看来我也必须练练琴了。
30
guodaidai 发表于 2009-5-23 00:19: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真乃功不离手曲不离口啊,严重退化噢,也算拉过专业团体,应该有些童子功噢,霍曼这基础东西应该能和太太拉上二重奏啊。
31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09-5-24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楼上,本人其实也没什么童子功,只是13岁开始学的二胡,18岁才改学小提琴,年轻时的水平也就是练完了克莱采尔42和部分罗德24,也练过一些六七十年代最流行的的红色小提琴曲如《炉台》、《阳光》、《铁树开花》之类的独奏曲,按当时来说是勉强达到专业水平,在地区歌舞团干了不到半年,从77年考上大学直至工作以后就很少摸琴了,拉琴功夫确实是严重退化,特别是左手无名指受伤后一直未能完全恢复,所以此后基本从未摸过琴、看过谱。虽然现在也想练一下琴恢复恢复,但由于无名指还是不太听使唤,实际上也只能拉一些慢的曲子。而我老婆这些年练钢琴从未间断,手指的灵活性,特别是识谱能力都比我好得多,《霍曼》的二重奏她在钢琴上第一遍看谱随便就弹出来了,在识谱方面我是自愧不如。原来拉的《铃木》我曾经教过,又简单还比较熟悉,和她合练同一声部没问题,而现在拉的《霍曼》是我40多年前拉过的,二声部就一点印象都没有,虽然非常简单,但120多课以后拉第一遍时手指还是有个别地方反应不过来。确实是伤心惭愧呀!有时候想起来就感觉是被废了武功,几十年的功夫毁于一旦似的。只有一点还算庆幸,就是我拉出来的音色比老婆好得多,毕竟他才练琴不到两个月嘛。她还说她可能永远也拉不出我的音色。我说:三年后你就会超过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5 22:15:45编辑过]
32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09-5-25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5月25日

老婆已拉完《霍曼》第一部分(拉到143课《胜利者》),这几天一直在复习巩固。我抽空调了一下自己70年代的一把老琴,换了拉弦板、腮托和琴码,还调了音柱,感觉音质大为改观,老婆拉了一下说:好像比新琴声音还好了一些呢。于是叫我和她一起拉《霍曼》二重奏,从112课一直拉到143课,拉的还算顺利,有时我们还把声部换着拉(我拉一声部,她拉二声部),她竟然也拉得很顺,就这样陪着她练了一下午,让她过足了重奏的瘾。

33
guodaidai 发表于 2009-5-26 23:49: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算厉害啦,就凭练习过克莱采尔42和部分罗德24,和红色小提琴曲如《炉台》、《阳光》、《铁树开花》之类的独奏曲,没有童子功也有少年功噢,只是丢的时间太过久远,真的造成很大浪费噢,我迫于生计也荒废了好多年没有练习,现在安定了,慢慢拾回那些自己喜欢的乐曲,还好,经过一年多练习,拾回以前三分之一乐曲,只是真的很羡慕你和老婆能和谐拉琴噢。
34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09-5-27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guodaidai琴友:其实本人当时练那些曲子也是连滚带爬、勉强拉下来的,当年也是为了能考上专业团体,拔高水平硬去练习的,比如《炉台》最后的伸指八度双音音阶琶音、《铁树开花》中的16分音符快速连顿弓,由于基本功不到,当时练起来就很困难,只能算是蒙混过关。现在想拾起来几乎不可能,你经过一年的练习能拾回以前三分之一已经很不错了,可见基本功还摆在那。我连以前拉的很熟练的《山丹丹》、《草原上的红卫兵》等齐奏曲现在拉起来都很困难,只能拉拉其中慢一些的片段了,可能由于当年拉琴练习过度(有时一天可练8个多小时)落下毛病,加上手臂手指受过伤,现在拉一会琴左手臂和手指就酸痛的要命,难以坚持。之所以叫老婆学琴,也是有一种想弥补我现在缺憾的心理吧。

我的琴功严重退化不只是丢的时间太过久远,主要是我左手的伤痛给我留下终身遗憾,那是92年的一天晚上,本人骑自行车时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栽进路旁的下水道,造成左臂肩关节脱臼,肘关节鹰嘴骨折,腕关节挫伤,无名指肌腱断裂,从那时起就再也无法正常拉琴,到现在落下病根,年纪一大就更不行了,所以现在只能自己拉着玩玩,教教老婆了,我还非常羡慕琴友你能够拾回以前的功夫呢。

guodaidai琴友:你也可以说服你老婆跟你学琴嘛,现在很多成年人、中老年人学琴花钱都找不到好老师,你家里有你这个现成的老师,老婆为什么不可以跟着学呢?也许你们还年轻一些,工作、家事太多,抽不开身学琴;等到像我们一样退休了,有时间了,想练想学了,那时就年老手指也不大听使唤了,所以练琴学琴还是越早越好。祝你拉琴愉快。不断进步。希望什么时候能听到你的录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7 22:37:35编辑过]
35
guodaidai 发表于 2009-5-28 00:39:00 | 只看该作者

wld4803楼主:我的问题还是出在左手上,那些年,上世纪八九年,九三年在香港搞装修,使用冲击钻冲击炮,振动厉害,自那以后拉琴就没有那么自如了,问题就在左手三指和四指有牵连,虽然现在好了很多,还是感觉要注意音准了什么了,快板也不能多拉,否则就跑不动噢,记得以前拉琴从来没有为音准担心过,这次拉琴也经历了手指指根的强烈酸痛,颈部的不舒服,坚持下来就渐渐消退,手指的牵连看样子还得练些日子,我估计你的问题跟我差不多,之所以再重新拉琴,就是不想浪费以前花了时间,精力,最后什么都没有,感觉浪费了,要不看看电视,打打麻将,日子很舒服的噢。 

谈起我老婆,那真教人啼笑皆非,想当年我任一业余乐团首提时,她时常带领一帮子表姐表妹来看演出,那时曲目有啤酒桶波尔卡送你一支玫瑰花阿童木了什么的,她那个得意噢,还经常要我在她表姐妹们小范围拉上几曲.......也算练习过几个月的琴,可现在,我要关起门拉琴,连女儿也认为我的布洛赫g小调第一协奏曲拉得蛮像样,(女儿亲自调教考出六级)老婆会说吵死了吵死了,因此这一对比,你和老婆目前的行为真是令人羡慕啊,女儿有时间会和我一起拉些齐奏曲如山丹丹 山区公路 春天了什么的,这时老婆会说恩好听,但外国曲子还是认为难听,如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她会说我们拉得乱七八糟,我和女儿说她明明是不懂就不要装懂,她还是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是内行呢.......唉,这样的老婆教她练琴?这辈子肯定不能做成的事情了。

36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09-5-28 14:40:00 | 只看该作者

guodaidai琴友:看来我们的问题比较相似,我现在是左手中指和无名指严重牵连,只要中指按下去,无名指就跟着往下掉,非得用力才能抬起来,而且换弦时无名指还经常找不到弦,因抬不起来还时不时钩一下弦,发出不应有的拨弦音,我曾企图通过手指操练习慢慢恢复,但至今收效甚微,我估计除了肌腱损伤,哪根神经也出了问题。年纪也大了,可能以后难以恢复,但有时确实不甘心这么多年的功夫就这样白白毁掉了,所以也还在坚持练习。

你能教女儿拉琴也不错呀,考到六级水平不低了,和女儿一起拉琴感觉更好,我也很羡慕你在家里还有女儿和老婆这两个知音。本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教过不少儿童,但大部分考到五、六级上中学后就不学了,几乎没人能坚持下去,最后我也觉得心灰意冷、白费心血,也许是本人教学方法问题吧,手指受伤后就不想再教琴了。我女儿不愿学小提琴,从小跟老婆学钢琴,05年新疆音院毕业后跑到上海去当钢琴教师,接了老婆的班干了同行。现在在家里(湖南)就我们老两口相依为命,只有学琴、练琴、弹琴来消遣和自娱自乐了。有时候想起来也不知这一辈子在追求什么?

37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09-5-28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5月28日

老婆虽然进度很快,但是在运弓上还是存在着所有初学者都有的毛病:弓拉不直,拉到弓根和弓尖时,另一头总是偏向身后,成了锐角;弓在弦上滑动,有时弓毛甚至滑到了指板上,换弦时还经常碰旁边的弦,这主要是初学者右手上臂、下臂、手腕(包括手指)配合还不协调的原因。最近在网上看到有弓直器图片,感觉对拉直弓还是有帮助的,准备用粗的单芯塑料护套线给她做一个,但是她坚决不要,说那样限制了运弓、换弓的自由,她知道自己这些毛病,叫我不要急,她会用功练习解决的。

老婆认为:运弓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看谱练习时,眼睛盯着乐谱,心里想着指法,就顾此失彼,没注意拉弓了。以后要多练空弦和音阶慢弓,并且背谱练习,把眼睛和注意力都集中到弓的触弦点和右手运弓的动作上,这样集中练习一段时间,就会逐步改正这个毛病的。

38
虫儿飞 发表于 2009-5-29 00:35:00 | 只看该作者

不碰弦,拉直弓子这些都是功到自然成的事儿,才两个月吧,别急,还有弓直器是什么东东,我感觉还是不用的为好,大伙不都这么过来么

加油

39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09-5-29 13:17: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弓直器的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9 13:19:39编辑过]
40
guodaidai 发表于 2009-5-30 01:02: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东西还是第一次看见,不知道效果是怎样?其实练习弓走直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噢,因为右手臂联动手腕带手指参加的拉弓运动属大肌肉群运动,脑子对大肌肉群运动的记忆能力是很快形成的,支招——每天用10到20分钟,找一整包廁纸夹在腋下,使右手臂不参加运动,然后节拍器开到65,拉E弦练习上半弓空弦,上下都是二拍,眼睛看住弓和弦接触成十字,不出五分钟就会喊手臂酸噢,可以这么认为,不经历这样酸胀,肌肉是不容易形成记忆的,所以一定得有酸胀感觉,然后放弃廁纸抬高手臂练习G弦,A和D弦可以不必练习,再全部的手臂运动练习拉下半弓,节奏也是二拍,上下半弓拉直了,再练习拉四拍的全弓,经过这样每天练习,快点可以在二三个星期就能将弓拉直,慢点二到三个月肯定能把弓拉直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5:4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