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维修保养] [原创]“安稳入槽防弦断,由来琴音更动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东府花园 发表于 2009-7-6 15: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鱼儿 于 2016-3-16 11:15 编辑

从小拉琴到现在,也不知究竟拉断了多少条琴弦。准确地说,其实每次都不是拉断的,而是拉着拉着,琴弦自己断裂的。而且断裂最多的,往往是A弦(也许是在缠皮的三条弦中A弦最细并使用频繁的缘故吧)。我们知道,琴弦是最易损耗的配件之一(其它还有松香和弓毛),即使不断,琴弦上面的缠皮破了,也不得不进行更换。所以每次买琴弦,A弦的购买量总是其它弦的几倍。尽管如此,A弦还是照断不误。起初的时候断了弦,心理恐慌;接着,怀疑自己拉琴用力过猛;继而,怀疑琴弦的质量;但时间长了,不得不低下头来查找原因。为什么早不断晚不断,偏偏在拉琴时间较长特别是情感进入状态的时候断呢?为什么上不断下不断,偏偏在琴码或者在琴枕的地方断呢?(前者居多,后者次之)经过N次断弦、换弦;再断弦,再换弦;又一次断弦……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真叫人心理上受不了!仔细观察,发病的根源就在架设琴弦的部位,也就是琴码上与琴枕的沟槽里。

   先说琴码。通常我们在削琴码的时候,往往把上端架弦的边缘尽量磨得薄一些窄一些,以为这样有利于琴码的扭动、有利于声音的传导。由此而来,则造成琴弦与琴码的接触点很尖锐,琴弦被琴码上很小的面积顶起,加上琴弦的强大拉力,以及加力运弓拉奏用劲按弦时张力的变化,当琴弦的金属疲劳限度一旦被最后突破,不断裂还往哪里跑?谈到小提琴的声音,整体振动状态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琴弦、琴码、面板、背板等则是振动的最主要部位,而诸多因素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直接影响到琴声的整体效果。按照振动次序的先后排列,第一是琴弦,第二是琴码,第三是面板,第四是背板,然后才连接到其它部位包括配件。按照振动的幅度大小和频率高低循序排列,四者之间也是先大后小、先高后低逐渐递增的。例如琴码振动的频率比琴弦要低,比面板要高;振动的幅度比琴弦要小,比面板要大。假如超越或违反了这个梯次,那么声音就不正常了。我历来主张琴码不要做得太薄太低(既是为了增加音量适当减少琴码体积也不能超过限度),就是意图防止琴码振动频率过高扭动速度过快,进而造成声音或尖细或干硬或生涩或虚空或哨叫的不良后果。

    再来说说琴枕。琴枕相当于二胡的千斤,与琴码共同限定了琴弦的音域。所不同的是,二胡千斤是用缠绕的丝线包住琴弦,小提琴的琴枕是用指板上端最突出的部分顶起琴弦。由此造成了两种乐器不同风格的音色差异。与琴码顶起琴弦的道理相通,琴枕的沟槽愈平坦、愈滑润、愈宽敞、愈妥帖,对于琴弦的振动愈有利,同时也是对琴弦的最好保护。至于琴枕沟槽的深度与宽度,一切都要从上述两个原则出发,做好相应加工处理。从理论上讲,琴枕处琴弦距离指板的高度以零为好,这是参照二胡千金的情况而言。但是小提琴不同于二胡,二胡的琴弦振动得再强烈,也不会触及琴杆;而小提琴弦的下面是指板,如果不留有一定空间就会触及指板产生杂音。越是低音弦,其振幅越大,到指板的距离越应该少许增大。这样看来,琴枕上面的四个沟槽,其深度、宽度也会直接影响振动效果。

    最后回到本文的题目上来,“安稳入槽防断弦”,就是倡导朋友们对琴枕与琴码上的弦槽要仔细加工,因为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常常被大家所忽略不计。特别想提醒个别朋友,每每将琴码的上端削制得很薄很窄,其做法不但对琴弦保护不力,同时对声音效果更不利,而且琴弦很容易勒进琴码中致使琴码报废。架设琴弦,最好不要直接安放在琴码圆弧形表面的上端,最好稳妥地安放在特制的沟槽中。削制沟槽,不要直接用刀子切割,最好用半圆形的细锉,轻轻趟出一道槽沟,其槽沟的沟底要与琴弦走向保持一样角度,决不允许出现尖锐的突出。琴枕的沟槽也是如此。两者的沟槽不能过窄,以免夹住琴弦影响充分振动。考虑到小提琴需要经常调音琴弦伸缩运动,还要用软铅笔在沟槽表面涂抹一番,就减少对琴弦的磨损阻力。

   以上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胡说八道,都是我自己在多年鼓捣琴过程中的点滴体会,都是些不见经传的细节问题。但是,细节虽小,往往决定全局的成败。沟槽的状况影响琴弦使用期限,于其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更有意义。琴友们如果有兴趣不妨一试,相信您会发现:将琴弦安稳入槽,不但极大延长琴弦使用寿命,而且极大改善声音的整体效果……
良好的音准主要是建立在由耳朵指导的触指感觉上的。——加拉米安
2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09-7-6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非常好!

很多时候都是这些细节影响使用者对一把琴的整体评价~!

3
sunshunoo8 发表于 2009-7-6 16:00:00 | 只看该作者
有经验,说得好!
4
xieyijing 发表于 2009-7-7 07:52:00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说法很实际很对,我支持
5
zhongwm 发表于 2009-7-7 09:51:00 | 只看该作者
的非常好!支持!!!
6
zyw8000 发表于 2009-7-7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东府老师娓娓叙述道理深

言辞恳切于细微处见精神

小小弦槽关乎琴弦和发声

重视细节整体利益有保证

[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
7
zhangmp 发表于 2009-7-7 12:12:00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弦槽,首先是要清楚弦槽是怎样形成的?个人认为琴码弦忱上的弦槽都不是制琴师刻上去的,而是弦压出来的.马子上是自然压出来的弦枕上制作师只是按规定间距压出一个很浅的痕.随使用时间,马子与弦枕的痕形成槽就要更换琴马和弦枕了.
8
天山之春 发表于 2009-7-7 15:54: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的观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7 15:58:27编辑过]
9
 楼主| 东府花园 发表于 2009-7-7 16: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angmp在2009-7-7 12:12:00的发言: 说到弦槽,首先是要清楚弦槽是怎样形成的?个人认为琴码弦忱上的弦槽都不是制琴师刻上去的,而是弦压出来的.马子上是自然压出来的弦枕上制作师只是按规定间距压出一个很浅的痕.随使用时间,马子与弦枕的痕形成槽就要更换琴马和弦枕了.

zhangmp老师您好!

我所见到琴枕的弦嘈,没有一例完全是由“弦压出来的”,尤其是新琴,明显是由制琴师刻上去的而非“只是按规定间距压出一个很浅的痕”。至于旧琴琴枕上的弦槽,很多人为了降低琴弦与指板间的距离,更多带有人为加工的特征。还有琴码上的弦槽,原来我也一直认为是由琴弦“自然压出来的”,在架设琴弦的部位从来不修弦槽,将琴码削制完毕后直接上弦,就是这个原因拉琴三十多年来从琴码处断弦无数。现在,我在琴码架弦点上用细锉轻轻趟出一个浅槽,让琴弦平坦、稳妥、滑润地接触琴码,减小了弦在码子上的单位压强,半年来再也没有断过一条弦,振动的效果也随之改善。有的提琴容易出现琴弦深深陷入琴码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琴码木质太软的缘故,而我习惯上所选用的琴码,往往都是很硬的,于是不得不在琴码上修出沟槽以避免频繁断弦。以上纯属个人局部经验浅陋之见,说的不对还请zhangmp老师多多指教!

10
wld4803 发表于 2009-7-7 16:18: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经验之谈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确实,琴码和弦枕修的不好就比较容易断弦。根据本人的经验,拉琴时断弦多是在琴码处,而调弦时断弦在弦枕处相对多一些。我曾经有一把琴,经常在调弦时从弦枕处断A弦或E弦,有时刚换上新弦,还没调到标准高度就从弦枕处崩断了,反复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弦枕木质较软(红木),弦枕槽刻得又细又深,E弦、A弦全部陷进槽里,使调弦时在此处受到很大的摩擦力,甚至有拉不动下面弦的可能,因此在调弦时极易从弦枕或弦轴盒处将弦绷断,特别是调的过快过猛时。而琴码和弦的接触面积比弦枕小得多,即使调弦时有摩擦力,也能带动琴码向指板倾斜,所以调弦时从琴码处断弦相对少一些(除非比较旧的弦)。

为防止经常断弦并保持琴弦良好的振动,琴码和弦枕适当的刻沟槽是非常必要的,但沟槽的深度和宽度应以弦和沟槽的接触面积不超过弦的圆周截面的二分之一为宜(一般为三分之一),正如东府老师所说“两者的沟槽不能过窄,以免夹住琴弦影响充分振动。考虑到小提琴需要经常调音琴弦伸缩运动,还要用软铅笔在沟槽表面涂抹一番,就减少对琴弦的磨损阻力。”,特别是弦枕的沟槽,用铅笔涂一下加强润滑更是非常必要的,我的那把琴就是将弦枕沟槽开宽了一点、再用铅笔使劲涂了一下才解决断弦问题的。

此外,最好要保持琴弦经过琴码和弦枕上的两个角度为圆弧状过渡,不要为钝角状的尖部顶端,因此弦枕上每一根弦的的沟槽都应是一条从指板平面到弦轴切线自然过渡的圆弧线,而琴码顶端也正如东府老师所说不能太薄,沟槽也应有一个小的圆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7 17:51:14编辑过]
11
zyw8000 发表于 2009-7-7 17: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angmp在2009-7-7 12:12:00的发言: 说到弦槽,首先是要清楚弦槽是怎样形成的?个人认为琴码弦忱上的弦槽都不是制琴师刻上去的,而是弦压出来的.马子上是自然压出来的弦枕上制作师只是按规定间距压出一个很浅的痕.随使用时间,马子与弦枕的痕形成槽就要更换琴马和弦枕了.

哈哈!未经研究,言之大谬!

嘻嘻!习而再思,弄懂学透。

[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

12
wcying 发表于 2009-7-7 17:51:00 | 只看该作者

東府老師這篇是很好的文章.

東府老師的經驗得來的代價也是太大了. 在這方面,我就便宜得多了. 我從拉琴以來,一共也沒斷多少弦. 不超過10根.

這是因為我學的幾何物理在拉琴現實中運用得比較好.像這弦槽問題.剛學琴,我就想得到這弦必須要在槽上很自由地滑動,才能調得好音.如果卡住,一定容易斷. 也不能讓它遇到尖角. 做過鉗工的都知道"倒角"這個名堂. 所以槽底的前后也不能有直角尖,必須用砂紙把它磨圓滑了.

開槽最理想的是用同琴弦一樣粗的圓銼.這就是東府老師說的,是最好的承托.

銼下1/3圓周.不可以半個圓周. wld4803琴友說的半個圓周就太深了. 為什么呢? 因為一根琴弦是圓的,但當受到壓力時,它的橫截面就再不是圓的了.上下壓扁,左右就膨脹.但當左右都阻止它不讓脹,二邊的反彈力就形成對琴弦的很大的夾力.就是被卡住了.

但一般人不會有那么精確的圓銼刀在手的. 所以我介紹可用四角銼代用. 這樣銼出的二邊,如果有反彈力,也是成直角的,再大的力也祇會把琴弦托上去,而不會形成夾力.(用三角銼就不行,還是會有一半分力的夾力) 當然這不再是最好的承托了.

胡亂寫的,望見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7 17:58:11编辑过]
13
霍拉舞曲 发表于 2009-7-7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细节虽小,往往决定全局的成败”

东府老师说得太对了。

细微之处见精神。

[em01]
14
spyui 发表于 2009-7-13 20:07:0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非常好!
15
zhangmp 发表于 2009-7-13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哦?哈哈。
16
liweihao5253 发表于 2009-7-14 17:14: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又学习到了。

17
ctk501 发表于 2014-12-24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严重支持!
18
ctk501 发表于 2014-12-24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制琴师对弦枕沟槽处理得好与坏,不是水平的问题而是工作态度的问题!
19
trewq_732579986 发表于 2014-12-25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上海牌A弦容易断,如果用这个牌子A弦断不奇怪,如果是新琴琴弦被硌断有可能,老琴经过多年使用那些沟早就磨光滑了。放E弦处应该不用开槽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3-29 13:4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