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琴制作] 业余做琴

[复制链接]
21
东府花园 发表于 2009-12-4 20:3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qwcpzy在2009-12-3 21:09:00的发言:

既然谈到音梁我就不妨多说几句,供参考,有的资料讲到:低音梁做的太短,会使琴音变得柔弱,过长又会阻碍面板的震动;低音梁过厚时D、G两弦的声音会生硬发闷,过薄发音无力;过高时,G、D两弦会产生近似鼻音的音色,而过低时又会平淡无味;一般说来,面板薄时,音梁做的可稍微高些长些,面板厚时梁可低些短些。

人们对于低音梁的作用现在认识得越来越深入了!我也发现,很多老琴的低音梁很短,很宽,很低;而相比之下很多新琴的低音梁,不断加长、加高、变窄。看来除了琴码、音柱的调整对小提琴的整体音色产生影响之外,低音梁的调整越来越被提到了制琴与修琴的议事日程。猜想老琴的琴板普遍比新琴厚一些,为了不影响振动,故如此为之;相形之下新琴的琴板越来越薄,越来越能轻易实现充分振动,为了保持提琴声音的结实、紧张、宽厚即努力让琴声具有内涵而不显得空虚飘散,除了让琴码越来越坚硬变厚、音柱越来越加粗加长,适当调整低音梁也不失为力求达到整体和谐振动的办法之一。

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黑格尔
22
mm6 发表于 2009-12-5 16:23:00 | 只看该作者

应该贴一标签在里面,真的难得啊

另外问问各位老师,标签都是用什么胶粘贴上的啊?

搞不好会不会影响音

23
 楼主| zqwcpzy 发表于 2009-12-6 00:03: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东府老师不吝赐教。低音梁主要作用,是用来改变、调整面板的谐振频率,而音柱是用来调整整个音箱的谐振频率,它们的关键部位均位于振幅最大的两F孔间区域,不得不赞叹如此精妙绝伦的构思。

图纸是业余做琴最重要的依据。网上,我曾邮购过一份图纸斯琴1716,经仔细核对发现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面、背板的纵弧和横弧在中心线上的交点,弧高不一致,严格按图纸加工是做不出琴的。后来又陆续见到几份国外流传过来的其他琴的图纸,都犯有这一通病,这不是做图的误差问题,纵弧和横弧在中心线上的交点上的弧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如此不敬业的图纸,可信度大打折扣。希望大家在购图或使用图纸时,注意这一点。

初做第一把琴就是按陈元光先生编著的《提琴的制作与修复》书中提供的数据,绘制面背、板的纵、横弧图,同时又将书中的外形图按比例放大、制成样板,可靠、实用。

我所有的样板都是自制的,做法很简单:将图纸,用双面胶带贴在0.15厚的环氧玻璃布板上(硬纸板也行),用剪刀沿轮廓线剪裁即可。利用外形图可以做出模板图,需要注意的是:若直接利用图谱上琴的图片作为外形图纸,在没有得到确切数据验证之前,只能作为参考资料,因为在拍摄时,受距离和角度的影响,图片与实物可能存在偏差。我曾经用图谱上同一把琴的面板和背板做成样板,结果发现C型区并不重合,有明显的位移。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鼓励。

24
 楼主| zqwcpzy 发表于 2009-12-6 00:08:00 | 只看该作者
25
auxint 发表于 2009-12-6 11:56:00 | 只看该作者

哇,楼主的手艺不得了,琴箱、面板、琴头已有很高的水准,再做一两个就是大师的工艺水平当之无愧了!

更难得的是楼主具有电子工程技术背景,对面板、琴箱、整琴谐振频率和曲线的测试、调整匹配,有装备、技术和理论的优势,有利于用普通的材料制作出一流音色的好琴!

继续关注。

26
 楼主| zqwcpzy 发表于 2009-12-6 16:50: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这位网友良好的祝愿,高估了本人水平,惭愧!惭愧!!

原准备,另外发两张高仿真的苏二七飞机航模图纸,鼓励网友们在做琴之余,利用边角料做一架带虎纹的飞机,也是一种乐趣。没想到文件太大了,航模图纸始终发不上来,反而只发上来效果图,模型并非本人制作,特此声明。

谢谢关注!

27
zyw8000 发表于 2009-12-8 16:44: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看到楼主“zqwcpzy”朋友自制提琴的勤奋,偶想到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此言用在楼主身上,感觉恰如其分。偶真心佩服楼主的精神!

另外,偶看了楼主展示的这张图,如果不是角度关系或视觉有误,感觉琴颈根部与肩钮相连处,是否稍觉厚了一些(图中箭头所指处)。若真厚,当左手翻到高把位时,拇指心正好按在此处。此处稍厚是否有碍其他手指接近该按之音?呵呵!只是疑问,并非肯定。如若说错,切勿上心!

[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8 16:47:05编辑过]
28
 楼主| zqwcpzy 发表于 2009-12-8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yw8000在2009-12-8 16:44:00的发言:

另外,偶看了楼主展示的这张图,如果不是角度关系或视觉有误,感觉琴颈根部与肩钮相连处,是否稍觉厚了一些(图中箭头所指处)。若真厚,当左手翻到高把位时,拇指心正好按在此处。此处稍厚是否有碍其他手指接近该按之音?呵呵!只是疑问,并非肯定。如若说错,切勿上心!

[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真是行家,完全正确,该处的确留有修正余量,并非视角误差,感谢您认真仔细观察。在做琴头时,曾对照几种资料对比,琴颈根部的数据不相同,我取其最大的,准备在上漆前连同重新嵌线挖音槽一起修整。

另外,我有意把旋首挖得很深,一方面觉得这样线条显得生动,另一方面是为减轻一点重量,琴头每减轻一克,对支点会减少约59克厘米的力矩,毕竟脖子是肉长的。嘿嘿!

29
uranus 发表于 2009-12-8 22:02:00 | 只看该作者
建议LZ去"中音"提琴制作系进修一年,我敢断言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制琴大师的.
30
zyw8000 发表于 2009-12-9 11:2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qwcpzy在2009-12-8 21:36:00的发言:

另外,我有意把旋首挖得很深,一方面觉得这样线条显得生动,另一方面是为减轻一点重量,琴头每减轻一克,对支点会减少约59克厘米的力矩,毕竟脖子是肉长的。嘿嘿!

您这个“琴头螺旋挖深”的设想和制作,使琴头的线条更突出,立体感更强,整个形体更生动,非常好看的!而且,螺旋挖深,制作更难。盛赞之!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31
zyw8000 发表于 2009-12-9 11:31:00 | 只看该作者

另外再提个不一定正确的建议:您的这个琴头螺旋线被挖去的旋尖角(箭头指处),是否可以再往上进一点点,即尖角再往上深一点儿。可能看上去会更有精神!

也许已经很深了,照片太小,看得不真切!偶瞎说说,供参考哦!呵呵!

[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9 11:32:46编辑过]
32
lux1261 发表于 2009-12-9 23:21:00 | 只看该作者
厉害 超强 佩服
33
 楼主| zqwcpzy 发表于 2009-12-12 23:08:00 | 只看该作者
制作工具

以前曾在市场上买过几把木工工具,试用时,韧口软的卷刃,硬的掉快,不好用。

我做琴的工具和夹具都是自制的。退休前,在工作空闲时,利用手头旧工具、废零件、边角料匆匆忙忙赶制,很简陋:工作台是张破凳子和切菜板,刀把也是用擀面棒、锉刀把、和起子柄对付。比起专业的正规军来,咱只能算儿童团,让大家见笑了。其实自制工具并不难,倒是制琴的一种乐趣。工具不在其华贵,顺手则灵;不在其复杂,能用就行。解决同一问题有许多种方法,其中最好的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

做直刃刀具使用的材料是车床用的高速钢切刀,买合适的宽度和厚度,可以改制成质量非常好的工具。

平口凿直接在砂轮外圆面上刃磨出刃口。

小的半圆口凿是在砂轮楞面上开槽磨出圆弧槽,再根据圆弧槽磨出外圆弧。

大的半圆口凿,刃口是用T8A的材料车成圆筒状,边缘倒成20度角,淬火后沿中心线,线切割成两半,用油石刃磨刀口。

用工具钢锯条刃磨成刀具也好用,制成的刀具只要刃口角度合适,使用起来真有削木如泥的感觉。

长刨刨身是我利用一段槽钢,磨平底面,开一刨刃方形孔,以此算好角度,打孔,安装三个销钉作为固定刨刀、压板之用。使用时,靠销钉做支撑点,用压板上的螺钉紧固刨刀。刀刃是锋钢锯条,结构虽然简单,但使用起来平稳,柔和,非常好用,用于面、背板拼缝工序 。

自制小铜刨,原理和长刨相同,制作过程很简单,可以用铜棒铣方,挖空做成你喜欢的形状,方铜管也可以做。刨刃我采用的是高速钢车刀线切割成片状。那些方头方脑小铜刨是还没有用砂轮打磨出圆弧。做小铜刨需要借助铣床和砂轮。

刃磨工具是个带芯轴的小砂轮,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形状和规格,芯轴4-5mm,芯轴夹在手电钻上高速旋转,沾机油刃磨圆弧刀的内侧,既方便效果又好。砂轮原来是白色的,磨刃后未经清洗,所以拍照出来是黑的。五金店有售,价格:0.5---1元一只,挑选时要注意,金属把与砂轮不得偏斜和偏心。

熬胶的家什,实际上是在暖水瓶(最好利用8磅的)塞上打孔,安装那种带塞的试管(比对管),参考试管上面的刻度,配置水和鱼鳔胶的比例,待胶泡涨后,插入盛有沸水暖水瓶中,待胶溶液升温,融后就可以使用了,即可以控制胶液的浓度,又可以使胶液处于合适使用的保温状态,省事且环保,这是我极力向大家推荐的。

至于弦轴铰刀,可以用φ8的手工铰刀改制,顶在在外元磨床上搬好角度,几分钟就可以磨好,如果没有条件,也有人利用钻床夹持φ8的钻头,用油石打磨。

刮刀:是常用的工具,我是使用锋钢锯片刀根据需要将端口磨成圆弧形,刀口几乎是90度不开刃但决不能在刃口倒角,顺木纹纹向刮出的琴版表面很光滑,刮刀也可以使用废旧圆盘铣刀在砂轮磨去齿。

测厚度仪;可以用钢板或木块和固定组成一个U字形,开口端打孔(两个木条的孔一定要同心),一孔塞上半球形的形的销子,另一孔固定百分表。这种U字形结构用途多,改装后,也可以用来划等高线,也可以做粘接低音量时的夹具。U字形结构一定要牢靠,有一定的厚度和宽度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音柱测量规:是用铜管或不锈钢管,内装不锈钢尺舌。增加的滑杆可以沿杆上下移动和转动;用途:在琴面板上直观反映出面板下方被测点与琴马的相对位置;利于调整,测出所需点的音柱长度;也可以借助卡尺测出面板的厚度,工作原理有点像卡规。长螺钉是定位基准,与探头在一个平面上。

另外,使用废旧的厚度合适的小型锉刀或什锦锉刀直接磨刃,半圆的开槽磨成圆口凿,平板锉磨成平口凿,效果也不错,毕竟工具钢要优于一般的普通钢材。

34
sunshunoo8 发表于 2009-12-13 10:40:00 | 只看该作者
本网站,人才汇聚。有国外深造的专家,各工种的技师,高等学府的教授,在读的研究生,有电子,机械,医疗仪器,通信等高工,专业演奏家;还有众多的爱好者。八仙过海!真高兴!与大家分享人生的快乐!
35
guodaidai 发表于 2009-12-14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老兄使用工具精良噢,看来弄出好琴指日可待,期待..........
36
zyw8000 发表于 2009-12-15 10:02: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楼主“zqwcpzy”朋友的工具,一个个,一件件,一堆堆,一摊摊。土洋结合,精致壮观,何止“十八般”?令人数不胜数,眼花缭乱!有几件,偶还叫不出名堂,也不知是派啥用场?如此众多工具齐集一方,实在是让人啧啧称羡。真想一一在手,操弄一番。但看得见,碰不着,使人心里直痒痒!呵呵!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37
wld4803 发表于 2009-12-15 19:40:0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楼主车、钳、刨、磨、铣、锯、焊样样行呀,工具做的很齐全。佩服!如果是在机械厂可能也有这个加工条件。像我们要自制工具,不少工序就要请人加工,比买的还贵。

我查了一下,网上买一套工具起码也要五六千元,还不如楼主的真材实料、好用。

38
为影 发表于 2009-12-15 19:48: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佩服楼主的精湛技艺和才能,期待更多佳作。
39
泉上泉水 发表于 2010-2-18 00:18:00 | 只看该作者
哇,佩服佩服!这么多工具看得我眼都花了~~我要是准备齐全那得花多少时间哦??
40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2-18 15:09: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早就不来本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7 04:4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