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一个迷惑难解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kbao 发表于 2010-7-29 22: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也许是接触到的中提琴太少而产生的极其片面的感官,或本身就是一种通病,严格地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不管是亲手拉或听录音,我总觉得即便是中档次的中提琴,其高低音弦也大多难于平衡-------高音弦偏硬,而低音弦偏软。不知是提琴的原因,还是琴弦的缘故?请教各位老师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门德尔松
2
 楼主| skbao 发表于 2010-7-29 22:16: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中提琴就存在这个问题,一直没法解决。换弦好象有点变化,但不明显。请教各位老师,不知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一点,谢谢!
3
leilei0611 发表于 2010-7-30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等待给SKBAO老师解答难题的老师出现。
4
 楼主| skbao 发表于 2013-9-8 21:23: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我至今没解决。是中提琴制作的本质问题吗?我继续期待着。
5
 楼主| skbao 发表于 2013-9-8 21:26: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是398毫米中提琴, 如使用大尺寸的,如420毫米中提琴,会否还是这个问题?
6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13-9-8 23:06:00 | 只看该作者
skbao老师这个问题还没人解答? 我认为中提琴比小提琴难做,这与材料、工艺及制做师的水平有关,不少制作师连制做中提琴的数据都不清楚,加之中提琴的尺寸差异较大,做一把好的中提琴要求较高,中低档的琴一般都不太好拉,四根琴弦之间很难平衡,音色也差。我的琴也是中低档,买时不足2K,已经使用了8年(当然拉的不是很多),4弦和1弦偏硬,不容易发音,只有3弦中提琴的韵味较浓,我去年曾在一家提琴工作室对琴进行了调整,换了AUBERT码子,皮拉斯托弦和欧料音柱,现在感觉稍好拉了点,但达不到好的中提琴的韵味。
7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13-9-8 23:11:00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演奏的《天鹅》
8
 楼主| skbao 发表于 2013-9-9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爱好者老师,您公子演奏得真出色,很有中提琴的韵味,确实拉出了天鹅湖幽静、舒坦的意境,已达到相当高的演奏水平,想来必有名师指导。不知学习几年了? 另外,仅就琴而言,我也觉得您这把中提琴,恕我直言,最佳音域比较窄,A弦偏硬,不够灵敏,C弦欠弱,不够浑厚。因想买把称心点的中提琴,我在“淘宝”上关注过好几把有视频的中提琴,三千多到六千多的,但基本上也都是同样的情况,所以至今未下手。
9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13-9-9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skbao老师您听的真仔细,儿子虽然拉的不错,但仍掩盖不了琴本身的弱点。您若想买到理想点的中提琴,最好还是直接找好的制做师,论坛小版主“回来火车”人不错,在做提琴置换生意,您可与他联系,看能否帮您了愿。

我儿子5岁起师从川音刘德庸教授,小学毕业时考川音附中小提琴专业第一名,而他不愿走专业路,就放弃了进川音,凭特长进了一所重点中学,在学生乐团时曾做过首席。他一直跟老师学到高二,学了不少东西,是具有专业水平的业余爱好者。进大学学生乐团时,因中提琴声部较弱,就改拉中提琴,并任首席,当时买这把中提琴就是为了应付乐团的演奏,并非个人喜爱。儿子不喜欢拉琴,毕业后就一直没有摸琴,这次录音是时隔4年后偶发兴趣拉的,现在他又不拉了,他的这个特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倒是我最近又开始拉琴的,呵呵。其实我也想淘汰这把琴,然后买把好点的,但这个愿望还不是很强烈,所以还没最后决定。

10
明月山人 发表于 2013-9-14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建议换弦试试?我正在琢磨各种中提琴弦。
11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13-9-21 03:5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提琴爱好者在2013-9-9 10:34:00的发言:

skbao老师您听的真仔细,儿子虽然拉的不错,但仍掩盖不了琴本身的弱点。您若想买到理想点的中提琴,最好还是直接找好的制做师,论坛小版主“回来火车”人不错,在做提琴置换生意,您可与他联系,看能否帮您了愿。

我儿子5岁起师从川音刘德庸教授,小学毕业时考川音附中小提琴专业第一名,而他不愿走专业路,就放弃了进川音,凭特长进了一所重点中学,在学生乐团时曾做过首席。他一直跟老师学到高二,学了不少东西,是具有专业水平的业余爱好者。进大学学生乐团时,因中提琴声部较弱,就改拉中提琴,并任首席,当时买这把中提琴就是为了应付乐团的演奏,并非个人喜爱。儿子不喜欢拉琴,毕业后就一直没有摸琴,这次录音是时隔4年后偶发兴趣拉的,现在他又不拉了,他的这个特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倒是我最近又开始拉琴的,呵呵。其实我也想淘汰这把琴,然后买把好点的,但这个愿望还不是很强烈,所以还没最后决定。

谢谢您的推荐!

12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13-9-21 04:1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kbao在2010-7-29 22:10:00的发言:

也许是接触到的中提琴太少而产生的极其片面的感官,或本身就是一种通病,严格地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不管是亲手拉或听录音,我总觉得即便是中档次的中提琴,其高低音弦也大多难于平衡-------高音弦偏硬,而低音弦偏软。不知是提琴的原因,还是琴弦的缘故?请教各位老师。

SKBAO老师,您好!

刚刚翻到这个帖子。与您交流一下感想。

首先说说我见到的音色做好的一把新作中提琴。

是一把张安老师制作的仿古中提琴,尺寸是416.这把琴与我心目中的普通中提琴不一样。首先,的确低音区,是让我感觉感觉很不一样的。需要大一些的力量才能拉动,但是,很坚挺,A弦灵敏度虽不及小提琴那样的灵敏。但是,只要给于需要的力量,他的反馈也会稳定安逸。整琴和谐,共振好!

 

我曾今卖出的一把406中提琴,和现在拥有的385中提琴,的确是有些类似于您说的情况。低音,特别是C弦,听起来总是“软扑扑”的。只是,若整琴音色和谐,音色丰富温暖。个人觉得也不失为一把好琴。

 

另外,若是用拉小提的方法拉中提,可能出出现一些问题。

因为这把“张安琴”拥有者练习(小提改中提),我总是在一边听。专业课老师是让他放弃一些小提琴上演奏的方法,运功要力道和感觉上要深,要更松。而不是用更大的力量压弦!力量上,弓头,弓中,弓尖,应当有不同的分布,中间饱满,两头轻松,让琴在演奏中达到全震动的状态。总的说,是带动琴弦震动,而不是压迫琴弦震动。(我也只是含糊的一句带过,演奏技法上,我没有任何发言权)

 

琴弦方面,我推荐使用绿美人配拉森的A弦,或者套装黑里克琴弦,一般用的比较多,效果也相对的比较受认可!

 

13
 楼主| skbao 发表于 2013-9-25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深深地感谢回来火车老师的指点。 其中最有感触和受益的是:“放弃一些小提琴上演奏的方法,运功要力道和感觉上要深,要更松。而不是用更大的力量压弦!力量上,弓头,弓中,弓尖,应当有不同的分布,中间饱满,两头轻松,让琴在演奏中达到全震动的状态。总的说,是带动琴弦震动,而不是压迫琴弦震动。” 以前,我在中提琴A弦上的运弓,怕音色发硬发燥,运弓趋于虚飘不实;而在中提琴C弦上的运弓,怕音色太软,运弓压力过大,反把琴弦压死了。当然琴低档了些也是基本的因素。 按照您的指导,我化了三天时间来练习摸索,有了点收获。确实,中提琴的演奏方式不能和小提琴一样,与大提琴有点相似,但又有不同。尤其重要的是琴弓必须紧紧地吃住琴弦,要重视腕力在琴弓不同部位的调节,一直保持给予琴弦一个稳定的应力,使中提琴保持充分的振动。其次,在中提琴A弦上的运弓应有点象大提琴的最高音区,需学会掌握如何“又深又松”在发硬的琴弦上演奏出清晰柔和的音色;而在中提琴C弦上的运弓虽也有点象大提琴的低音区,让琴弦有足够的应力获得足够的共鸣,但不能压死了琴弦,需掌握如何“压中有浮,浮中有压”来演奏出浑厚圆润的音色;难哪! 不知对否,还在摸索中。希望能得到老师们更多的指导帮助。
14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13-9-26 02:00:00 | 只看该作者
您好:关于中提琴的演奏。我也是从专业老师身边听来的一知半解。 但是,您若是有演奏上的问题。我可以代您向专业中提琴手咨询询问!
15
 楼主| skbao 发表于 2013-9-26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有专业中提琴手可询问,那就再好不过了。万分感谢回来火车老师。我的中提琴尚在起步阶段,还没学成个起码的样子,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当然少不了老师的指导。
16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13-10-8 16:54:00 | 只看该作者
10月4日去了趟“孤独老师”的名琴馆,他不在,一位中年女性在守馆。名琴馆极富提琴的文化色彩,非常喜欢这种氛围。橱窗里有把老的中提琴,是一把极好的琴,背板和变板不是枫木的,没有花纹,背板还有一个结巴,不知是什么材料,手拿这把琴,非常轻,试拉了一下,跟我心里预先感觉的好琴一样,很顺手,很容易发音,音色纯正,四根弦很平衡,各有特色,这么好的琴只能属于演奏家使用的。
17
 楼主| skbao 发表于 2013-10-8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镇馆之宝,出手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过,能否请“孤独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下,将这把中提琴在论坛上介绍一下,上个录音呢?期待。
18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13-11-29 00:12:00 | 只看该作者

  终于下决心更换中提琴了,今天到一家琴行将手里的中提琴做了置换,老板是上音提琴制作专业毕业的,开琴行已有10多年了,他将我的中提琴按原料和工费折算成800元,然后置换了一把价值6500元的中提琴给我,我再补差价5700元现金。他说这把琴原是一位川音学生花20000元买的,后他家里出钱给他买了更好的琴,这位学生就把琴低价处理给了琴行老板。琴是2011年制的,重量轻,尺寸15.5",我拉刚合适,背板是一个整版,花纹很好看,声音很不错,但有点硬,估计是开音还不够,我对这把琴很满意,希望它今后的声音越来越好。

  小插曲:在琴行试拉时,两个琴行工作的小姑娘觉得我拉的很好听,说我的音准很好,运弓也饱满,我胡乱拉了些曲子片段,她们惊讶我能拉不少曲子,而且好听,我走时,她们希望我以后能经常来琴行,呵呵,我心里挺高兴的。

19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13-12-27 23:57:00 | 只看该作者
转眼间,置换新琴快一个月了,已经反复研究了新琴。这把琴是仿旧琴,外观上看不像是2011才完成的作品,但通过F孔可以闻到琴箱里木质和漆的残余气味,尤其是刚拉过后味更大些,这可能是琴板震动后将木料里的原有味道给震出来了吧,而我那把20年的手工小提琴则没有这种味道。琴的面板纹路较宽、均匀,应该是做中提琴的好材料,面板由同一块板破开,拼接后左右面板是对称的。背板是个整版,不像是欧料和川料,后琴行老板告诉我,背板是川料树根料,这种料很硬,制作时很费劲。琴颈部分较细,跟小提琴的琴颈相似,这使得左手持琴比较轻松,对左手很有帮助,而且弦钮也不大,琴头部分这样制作可以减轻一些琴头的重量,使拉琴的人不至于过早疲劳,看的出制琴师是很老道的。关于琴头部分的制作,我看了《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一书里对寇蒂斯大师的采访,他定制的中提琴的琴头部分的工艺,就与我这把琴相同,而当代中提琴的基本定型就是来自于寇蒂斯的定型,好琴一定要设法减轻琴的重量,而我这把琴的材料本身就轻,琴头部分的制作方式使得我拉琴明显没有以前拉那把老琴时那么累,我可以拉几十分钟不休息。琴应该上的是树脂漆,已经有明显的龟裂了,但F孔附近和对应的背板地方,漆明显不均匀,有堆积现象,不知是否是故意所为。我很喜欢这把琴,几乎每天都要拉1小时左右的琴,而琴行老板要求我每天拉琴时间不能太长了,不知他为什么不让我每天拉琴时间过长,难道好琴也不易多拉?
20
银弦 发表于 2013-12-28 23:15:00 | 只看该作者
有时间能否发个音频上来?让我们也分享下您的喜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4 17:4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