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四大协奏曲
小提琴如果不会拉四大协奏曲,总是遗憾之事,二年前,我开始着手准备。先听大师演奏,不碰琴,只背谱。我从分析乐谱与听大师演奏就可知乐曲对我的难度,对我而言,四大协奏曲最难的是勃拉姆斯,开头那暴风雨般的音乐转雨后初晴的气氛对我对说很难,还有,勃拉姆斯的音乐很细碎,比较难把握。其次是门德尔松e小调,对我来讲最难的是第三乐章,过门后E大调的跳弓总拉不好。最次是贝多芬D大调,第一乐章的的几段琶音伴奏总记不住,四大协奏曲中我认为最容易的是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乐章对我来来说没有技术难点,旋律很是顺口,很容易上手;第二乐章是个慢板,技术上没有难度,重要的音乐性;第三乐章看似难,实则容易,只是一些和弦的连接,于是我决定先学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
先从模仿别人开始,从网上找到几十个版本的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的视频,每个都看,个人认为奥伊斯特拉赫和帕尔曼演奏的版本最好,每天听三次以上,听了一个星期,全曲都能背下来了。我认为的第三乐章拉得令人拍案叫绝,但我认为他的第二乐章拉得稍快了点,奥伊斯特拉赫的版式本每个乐章都中规中矩,声音穿透力强。但我认为大师的风格暂时学不会,不太好模仿,于是我找了个我国小提琴家刘杨当年参加第五届全国小提琴比赛决赛时的视频,我看了上百次,认为他的风格我可以模仿。
我决定从第二乐章开始,因为第二乐章的旋律短,是三部曲式,中间有转调。开始时只有几个乐句的变奏,而且是慢板,指法上也容易。运弓要求平稳均匀,比拉《沉思》时弓子的压力要大一些,我这时已经能自如控制我的弓速与弓压了,我要把俄罗斯一望无际的冰封大地的气氛拉出!一定要拉出俄罗斯人民那广阔的胸怀!并且要加上咏叹调的味道,要拉得柔和且具有伤感。于是我内心唱歌,左手操弦,调整呼吸,右手很自然拉了出来,我只用了一天时间,拉了6遍,就把第二乐章拉会了,能打个80分左右吧!
第二章弓法细腻,而第一乐章极富歌唱性,旋律非常抒情,反而比第二乐章好拉,技术难度也不高,只不过第一乐章比较长,背谱用了很长时间。我都是先背下谱来再拉的,不能视奏,否则只能将音符机械在拉出,没有音乐性。我花了二个月才将第一章拉完整。
第三乐章问题来了,这个乐章中有一段描述一个农夫喝醉了酒东倒西歪地跳舞,那段连续快速的16分音符总拉不好。考验基本功的时候到了,卡住了,练不下去了,由于我二十多年中断没拉琴,快速分弓不会拉了!怎么办?不能功亏一篑!问别人,讲:慢练!于是我又回到起点,每天练《开塞》和《克莱采尔》。把十六分音符用八分音符拉,然后逐渐加快速度,总算勉强拉下来,不过第三乐章拉得太差,进展很慢。 看来马上拉好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全曲是不可能了,近期要增加《克莱采尔》练习曲的曲目,重点是在第2条和第9条,并且要加强卡尔弗莱什音阶的练习。或者先拉拉其它曲目的快速分弓,指左手的手指独立性真正练好,再拉第三乐章。
能否先试试贝多芬D大调?打开曲谱,发现贝多芬D大调的第一乐章有大量的分解和弦与音阶,第一句是一个属七和弦的八度分奏,接下来是下行的三度级进三连音和上行三度16分音符级进,开头真有气魄!不过先不要动琴,看看大师的演奏再说。比较网上所有能搜到的版本,发现柯岗的版本对贝多芬诠释的最好,但乐队的效果不是最好;肯尼迪拉的虽有些粗糙,但他的音准极佳,和声效果最好。且第一乐章有一个很长的乐队前奏,小提琴只是对这个前奏的几个主是进行变奏和伴奏,容易带领演奏者进入音乐
气氛。 贝多芬D大调的第一乐章背谱容易,只是那段分解和弦的伴奏不太好记,我试着为乐队的旋律配分解和弦的方法对和弦进行分解,搞懂了以后就好记了,其实还可以有别的配法,但那就不是贝多芬了。 我先把乐队前奏的几个主题试拉一下,感觉旋律顺口,左右手都不难。先跟着肯尼迪拉,拉了十几次后将第一段顺利拉下来了。第二段转到C大调,跟第一段几乎相同,只有几个地方有变奏。第二段拉二遍后不练了,决定先练好第一段再说,这样练了三个月,把一段练熟了,第二段三天搞定。
华彩乐段我选用克莱斯勒的,其实华彩乐段只是对这几个主题的变奏,不用乐队伴奏,自由发挥,反而好拉。不过最后有一段是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双音用平行旋律奏出,指法上很别扭,但这个问题不大,难的是换弓要无缝隙,否则其中一个旋律会中断,或者会突然拉出个重音来。其实做到完全无缝隙拉双间是不可能的,因为前一组双音要保留手指,后一组双音要左手快于右手。在换弓的时间我会有停顿,不过听起来二个旋律是连续的。
第二乐章开始段落要拉的清纯,弓速要快,弓压轻,运弓干脆,音高要很准,所以不要揉弦,在乐句结束处将弓提起离开弦,要在每一个乐句后有回音的感觉。这很容易做到,这种感觉真美妙!动作也很洒脱。接下去的这题旋律居然是渐进的音阶,轻轻揉弦,从弱到强,旋律真美啊!贝多芬啊贝多芬,你真伟大! 第三章开始在G弦上奏出,换把要干脆,弓子在G弦上要有弹性,倚音要拉得类似于短震音的感觉,第二句只是提高二个八度在E弦上奏,这很容易。我拉二遍就搞定了。接下去跟着感觉走,旋律很顺口,弓法与指法都容易。接着旋律从G大调转入g小调的第二主题,这个第二主题真美啊!在E弦上用手臂揉弦,弓子要中速,歌唱吧,旋律会自然流露。接下来...,唉呀!怎调子转来转去?噢,原来又是个分解和弦伴奏,通过对乐队的旋律分析搞上去定了。 第三乐章是三部曲式,接下去又是第一主题,加一些变奏,又搞上去定了,听别人讲贝多芬协奏曲是最难的,我想难是难在与乐队的配合,它其实可以是一部交响曲了,小提琴的技术要求反而是四大协奏曲中最容易的。
拉了贝多芬协奏曲,再回过头来练柴可夫斯基的第三乐章,居然有所改善。奇怪了!这可能与心理有关吧,原认为贝多芬的比柴可夫斯基的难,现在贝多芬的拉了下来,对柴可夫斯基协奏曲没有了畏难心理,反而顺手了。
是拉门德尔松e小调的时候了,不过先要看《仲夏梦之夜》,了解门德尔松的风格。这个e小调拉出快乐与抒情,不要有悲伤。同样收集资料,先听,听了上百次,背谱,这个谱很容易背。
第一乐单第一句看似容易,其实挺难的。因为乐队的前奏只有二小节,没有音乐气氛。我决定从第二乐章开始,先找一下感觉。
门德尔松e小调的第二乐章极具歌唱性,我决定先不拉,先唱歌,唱了十几遍后,上琴试试,轻轻揉弦慢运弓,我在想,小提琴呀,你是我的歌喉呀,你唱吧,唱吧!我根本就不用考虑指法与弓法,心
里想的只有音乐,这种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过,我想这就是我的音乐了,我兴奋地拉了上百遍。
第二乐章中间一般的双音要拉出朦胧感,我先分开来用单音拉,在单音上找到朦胧感后再用双音组合在一起。
当第二乐章的音乐自然流露后,我才开始拉第一乐章,这时感觉找到了,会感到容易。第一乐章强弱处理要恰当,在弓法上要讲究弓段的分配,第一段演奏是一气呵成。第二段开始很快乐,然后进进紧张气氛,然后弓子要放开拉,第二段最后一句主和弦的从3音开始高至低的分解,要拉得清辙和明亮,要有将听者带入你的音乐的意境。
第二乐章第三段开始时旋律很美,唱歌就行,然后音乐进入紧张,连续的三连音由弱到强会自出来,然生音乐进入一个高潮,高潮处结果第一乐章。
门德尔松e小调第三章的引子很容易拉,唱歌就行。接下去是二个号小提琴的排比,小提很容易,用冲弓拉,最后一个泛音冲后弓子迅速离开弦,让余弦震动,在大厅时要听到回音,然后进入欢快的第三乐章主题。转个主题是E大调的,用跳弓拉。这个主题还真不好拉,首先是弓子在三条弦之间跳来跳支要平均,在强拍上力度比弱拍上大。其次在这句中有一个在A弦升F音,因为我的小指短,老是够不到。因为按这个升F音时左手食指要保留在一把位B音上,无名指要保留在升D上,如果是慢拉的话,这不会有问题,但在快速乐句中要把左手小指使劲伸展一下,这样做会使琴抖动一下,发出一个不应有的杂音。没办法了,必须证琴不能抖动出杂音,我只好按稍低一点,好在快带经过句中听的不明显,勉强拉下来。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对我来说最难了,这首作品如果没有充分理解就无法拉。我很难进入勃拉姆斯的精神世界,我现在只能拉几个主题和几个和弦,背谱也很难,这需要时间,我只有先听,先欣赏。我想,我什么时候读懂勃拉姆斯了,再开始拉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