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受庞先生的启发谈谈个人关于小提琴中国流派风格的几点创意

[复制链接]
21
Hugh2013 发表于 2013-11-27 22:08:00 | 只看该作者
“A”孔的小提琴行不行?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门德尔松
22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1-27 22:46:00 | 只看该作者
A孔挖下去就变成三角孔了,肯定不行地。 继续谈谈我的构思: 除了音孔用龙凤剪影简约图案代替,琴头也很容易用龙头(男装小提琴)和凤头(女装小提琴)代替,龙凤吉祥小提琴,将会被国外华人收藏家疯狂抢购,因为其历史意义极为重大,升值空间前景广阔。 然后是弦轴手柄做成蝙蝠式样加上琴马恰好很容易搞成蝙蝠镂空图案,表达五福临门的意思,这非常适合乡镇暴发户的心理,有望把小提琴普及到家家户户,即使不拉琴客厅也要摆一把!到那时候,入住新房结婚生子都要送小提琴。 然后,小提琴手的业务火爆,学校的音乐物理课程全部合拼为小提琴课程,科学和艺术高度统一,中国孩子的科学和艺术教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十二世纪奥运会在中国举行,开幕式上新一代张艺谋不在弄大鼓什么的,而是万把小提琴齐奏……唉……不想了…… 这些改动都必需严格遵循科学原理,符合小提琴声学和力学结构,让世界所有的小朋友都惊呆了,这是现代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标志……这就是我小时候的理想之一!
23
ydw 发表于 2013-11-27 23:10:00 | 只看该作者
把小提琴规规矩矩做好,工艺、声音都一流,超过斯、瓜,演奏家都抢着用,标签上是made in china,那才叫中国流派、中国风。搞个什么龙风音孔、非得加上点什么“中国元素”就可以“独树一帜”“引领潮流”,把小提琴“中国化”了?是为国争光了?别搞成垃圾琴的标志就不错了。
24
明月山人 发表于 2013-11-28 05:17:0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有国外提琴网站网友称那些低档提琴为“提琴型木器”。感觉应该先把标准的提琴做好,然后再出新。否则只能是提琴型木器。
25
三丰 发表于 2013-11-28 07:34:00 | 只看该作者
飞是在能走路的基础上起飞的。
26
听琴者 发表于 2013-11-28 11:3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a5rw在2013-11-27 22:46:00的发言:
A孔挖下去就变成三角孔了,肯定不行地。 继续谈谈我的构思: 除了音孔用龙凤剪影简约图案代替,琴头也很容易用龙头(男装小提琴)和凤头(女装小提琴)代替,龙凤吉祥小提琴,将会被国外华人收藏家疯狂抢购,因为其历史意义极为重大,升值空间前景广阔。 然后是弦轴手柄做成蝙蝠式样加上琴马恰好很容易搞成蝙蝠镂空图案,表达五福临门的意思,这非常适合乡镇暴发户的心理,有望把小提琴普及到家家户户,即使不拉琴客厅也要摆一把!到那时候,入住新房结婚生子都要送小提琴。 然后,小提琴手的业务火爆,学校的音乐物理课程全部合拼为小提琴课程,科学和艺术高度统一,中国孩子的科学和艺术教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十二世纪奥运会在中国举行,开幕式上新一代张艺谋不在弄大鼓什么的,而是万把小提琴齐奏……唉……不想了…… 这些改动都必需严格遵循科学原理,符合小提琴声学和力学结构,让世界所有的小朋友都惊呆了,这是现代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标志……这就是我小时候的理想之一!

这个建议好,强烈支持下!
27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1-28 14:37:00 | 只看该作者
 龙凤音孔,画的不好看,线条也不优美,只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28
zystudio 发表于 2013-11-29 00:44:00 | 只看该作者
刚回过楼主一个帖子,看了这贴觉得怎么突然判若两人,那里把中国贬得不行,这里又要把小提琴搞什么龙凤F孔.. "我国的文艺专家大多科学素质不是太高,所以用词上很不科学,容易像中医理论那样忽悠人而缺乏科学依据,(中医的经验是实践中的总结,但不是理论,我鄙视中医理论但尊重中医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实际上不是科学,猴子也会找某种草药涂抹自己的伤口的……)所以中国文艺和中医都只停留在经验阶段无法上升到科学理论层次,导致无法创新突破,同样的我们很多东西甚至只能停留在工匠级别成为世界工厂却成不了世界工艺领袖。而欧洲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很多艺术家本身都是优秀的科学家、数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例如达芬奇等人,而科学家也热衷于文艺,例如爱因斯坦小提琴就拉的很好。 ..." 真是奇葩
29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1-29 10:57:00 | 只看该作者
否定之否定才能向前进!呵呵……
30
听琴者 发表于 2013-11-29 15:5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a5rw在2013-11-28 14:37:00的发言:
 龙凤音孔,画的不好看,线条也不优美,只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龙凤音孔提琴.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这个图的确画的不好,很像老鼠啃了的,虫子蛀了的。认真点画一个,别让外国人把我们看扁了撒。
31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1-29 17:4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听琴者在2013-11-29 15:56:00的发言:

楼主这个图的确画的不好,很像老鼠啃了的,虫子蛀了的。认真点画一个,别让外国人把我们看扁了撒。

力不从心啊……只能理论指导他人去实践,这也算是一种贡献吧……哈哈……
32
ydw 发表于 2013-11-29 23:53:0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对小提琴的“中国风”讨论,引起我对三十几年前从事技术工作的一段回忆,当时正从事一种高级记录设备的研制(正确的说是仿制),在様试阶段,本都是照葫芦画瓢,照搬照抄,试制还算顺利,第一台样机出来,运转基本正常,虽然指标差很多,可还算稳定。到第二台样机时,有人提出,外国样机有些地方不够先进或有不足,应该改进,在外形上也应该改变,应该有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这些,看来也确实不无道理,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就不用多说了。结果样机出来后,各种指标并未提高,运转反而不如第一台样机稳定。给别人参观、给领导汇报,还是多用第一台演示。后来改革开放,从国外可以进口了,这项目也就不了之了。说到此,本人并没有用它来比喻小提琴制作之意,只是想说,制作小提琴,可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基本东西,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可能有的大师自觉已掌握了真谛,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制琴水平和人家还有不少差距,提高并超过世界一流,才能真正彰显中国风。为了弄个什么中国式提琴、去搞点什么中国元素、纯粹是毫无意义。当然,你要想搞个什么“类提琴工艺品”那就随便了,可那也就不是小提琴制作的话题了。
33
一夫 发表于 2013-11-30 17:33: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就连小小的音孔都难以改动,上边这把琴别说看着美不美,音孔那么多的死角都是开裂的隐患,去想吧。
34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2-1 22:5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夫在2013-11-30 17:33:00的发言:
其实就连小小的音孔都难以改动,上边这把琴别说看着美不美,音孔那么多的死角都是开裂的隐患,去想吧。

其实音孔旁边的角主要还是加工问题,开裂是不会的,F孔中部也有两个尖角的好像没人见过从那个地方开裂。还有上面音孔图形实在难看,很蹩脚……哈哈,可惜引不来玉啊……
35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2-1 23: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32楼,革命总有流血牺牲,革新都要有个适应过程。婴儿从爬行到走路就是个典型的过程,四肢着地四平八稳,但是想站起来走路肯定是要经历不断摔倒的过程的,所以人类终于解放了双手……呵呵……
36
明月山人 发表于 2013-12-2 03:32:00 | 只看该作者
F孔的尖角不同于龙凤孔的尖角,不会导致开裂。通常开裂会发生在F孔下端顺着纹理方向向下到底端。若把下端原本的圆形改成尖角,会导致应力集中,容易从此处开裂。如楼主所画的龙形孔,右面龙嘴、龙爪之间会很容易沿着木纹开裂。当然若是采用合成材料、胶合板,就不会有沿木纹开裂的危险了。
37
mineiii 发表于 2013-12-2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您可以创新一个乐器,没人拦着,但请别叫她小提琴!
38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2-2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明月山人在2013-12-2 3:32:00的发言:
F孔的尖角不同于龙凤孔的尖角,不会导致开裂。通常开裂会发生在F孔下端顺着纹理方向向下到底端。若把下端原本的圆形改成尖角,会导致应力集中,容易从此处开裂。如楼主所画的龙形孔,右面龙嘴、龙爪之间会很容易沿着木纹开裂。当然若是采用合成材料、胶合板,就不会有沿木纹开裂的危险了。

感谢中肯的意见,我感觉可以从图案构思开始考虑这些应力边界条件。所以现代文化不仅是人文的还要是科学的,我们太缺乏像卡梅隆这样教育背景和层次虽然不高,但是却能引领世界潮流的艺术家……哈……
39
爱提琴8877 发表于 2013-12-2 13:54:00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根本就不鞥搞什么中国流派 你见过外国人拉二胡拉的好的吗
40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2-2 14:09: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全世界普及二胡就难讲了,而中国人超越二胡的创造者更加增添了中国人将开创小提琴中国风得到世界认可创造奇迹的信心……记住,二胡的名称就告诉我们这乐器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中国二胡艺术独一无二却是不争的事实……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1 20:3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