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受庞先生的启发谈谈个人关于小提琴中国流派风格的几点创意

[复制链接]
41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2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想问一句,诸位改过了之后的东西还叫“小提琴”吗?
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却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42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2 14:2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a5rw在2013-12-2 14:09:00的发言:
如果全世界普及二胡就难讲了,而中国人超越二胡的创造者更加增添了中国人将开创小提琴中国风得到世界认可创造奇迹的信心……记住,二胡的名称就告诉我们这乐器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中国二胡艺术独一无二却是不争的事实……呵呵。

这东西难说,扬琴知道不?以前还说中国扬琴独步天下呢,等后来见识到什么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国家的扬琴演奏之后才知道,中国的扬琴演奏偏离的太远了。
43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2-2 15:04:0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也是,不过中国在二胡上的有过建树却是有目共睹的,至少辉煌过。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王者,只要能创造历史就算达到目标。 小提琴也是的,著名的梁祝就是世界影响力的,但是那是作曲家的功劳,什么时候有制琴家的功劳就更好了……昨晚看资料说国外爱好小提琴制作的科学家买中国白胚琴改造后高价卖出就是对中国制琴师的一种不小的刺激吧,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 小提琴不仅有演奏的实用价值、工艺价值,还应该有人文的价值。
44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2 15:5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a5rw在2013-12-2 15:04:00的发言:
说的也是,不过中国在二胡上的有过建树却是有目共睹的,至少辉煌过。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王者,只要能创造历史就算达到目标。小提琴也是的,著名的梁祝就是世界影响力的,但是那是作曲家的功劳,什么时候有制琴家的功劳就更好了……昨晚看资料说国外爱好小提琴制作的科学家买中国白胚琴改造后高价卖出就是对中国制琴师的一种不小的刺激吧,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小提琴不仅有演奏的实用价值、工艺价值,还应该有人文的价值。

为什么不能做的更好?

在我看来中国的制琴师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会遇到瓶颈,再往上走恐怕就要花费太多的精力了。

就像小提琴教学一样,别的教授可以把学生教到95、96分,再也很难上去,但林老之所以是林老,是能在这个基础上提升2--3分。

很多制琴师遇到很难克服的困难就退缩了,不想再攀爬了,转而搞起旁门左道来了,什么中国式。什么两面派之类的。为什么就不能学林老呢?

要搞也行,改个名,别叫小提琴啊。

 

45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2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三胡、四胡,,,随便起就是了,在不就起的大的:中华大胡!
46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2 16:1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棋烟琴酒在2013-12-2 16:02:00的发言:
按传统的制琴标准做出超斯越瓜的声音,再在这声音的基础上融入国风,就皆大欢喜了吧?

棋兄明鉴:按传统的制琴标准做出超斯越瓜的声音,还有必要融入什么国风之类的东西吗?中国铁路装备齐全吧?为嘛不另搞一套标准呢?弄个两米宽的不就中国特色了?
47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2 17:18:00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就搞歪门邪道,以为靠投机取巧就可以成功呢。就是没看到,人家的成功,那是几代人努力。
48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2 17:2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棋烟琴酒在2013-12-2 16:51:00的发言:
有人娶了洋MM喜欢给她穿旗袍也是很好看的吧.

要是把眼睛染黑,皮肤染黄,鼻子削矮不是更好看?
49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2-2 17:3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辗转反侧在2013-12-2 17:18:00的发言:
所以就搞歪门邪道,以为靠投机取巧就可以成功呢。就是没看到,人家的成功,那是几代人努力。

小提琴在中国难道没有一定的时日了?工艺为何一直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就是有人想探索尝试的时候就被人冠以歪门邪道、投机取巧的帽子,不小心还可能招到奇技淫巧的棍子打击……都知道人家的成功那是几代人的努力,眼前都不努力哪还有几代人的努力呢?哈哈……这样思维习惯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国人不是积极的寻找突破而是积极的守旧,因为守旧没有风险,成本低,有基础……唉……权当闲聊罗,本来也就是灌水……
50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2 18: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a5rw在2013-12-2 17:37:00的发言:

小提琴在中国难道没有一定的时日了?工艺为何一直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就是有人想探索尝试的时候就被人冠以歪门邪道、投机取巧的帽子,不小心还可能招到奇技淫巧的棍子打击……都知道人家的成功那是几代人的努力,眼前都不努力哪还有几代人的努力呢?哈哈……这样思维习惯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国人不是积极的寻找突破而是积极的守旧,因为守旧没有风险,成本低,有基础……唉……权当闲聊罗,本来也就是灌水……

探索难道是改变小提琴的结构,改变小提琴的用材?这不是歪门邪道搞投机取巧又是什么?

要探索,就要找出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我们就不如人家,奥妙在哪里。

51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2 18:5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棋烟琴酒在2013-12-2 17:37:00的发言:

好琴都是阿斯瓜那一二代人做出的,近代现代他们也一样做不出好琴,吃老本而已----也就是祖宗给留下不少好料. 按传统的制琴标准做出好听的琴,对东方智慧来说不算什么,十年内见分晓.

这个有道理,在现有的形状、用材基础上去研究。先去模仿,然后超越,这才是正道。而不是试图搞什么“中国元素”。
52
一夫 发表于 2013-12-2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音孔不是随便来的,它很符合材料力学,它的阴角都是圆形过渡,阳角可以是锐角,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从音孔周围开裂。
53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2-2 20:19: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材料肯定是能够做出超越洋料的提琴的,关键是要掌握科学测试手段和实时参数控制。我看那个老外科学家说的就很有道理,说很多大师模仿瓜式或斯式琴,只是尺寸样式的模仿,但是实际上必需连材料也是相同的才可能成功,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是同一棵树不同的板也是材料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照搬式样和尺寸的,而要根据实际的调试来决定工艺的。
 因此根据中国实际完全可以用国货做出好琴。不过从环保意识上来讲,个人倒不提倡使用国产木材,还是洋料更好,把国产的森林留给子孙后代踏青比较好,而关键是如何升值,不会几百美元出口人家拆了面板磨一磨调一调就能升值到万把美元…… 然而沿着洋人的足迹是怎么都不可能被承认的,顶多给你意思一下以资鼓励而已,要想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只有创造中国风视欧派提琴为凹凸才行,这需要有志之士不懈的努力,俺只是发表点观点灌水而已,期待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哈哈……
54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3 06:36:00 | 只看该作者
这事跟国产材料与进口材料关系不大,“但是实际上必需连材料也是相同的才可能成功”这话更是胡扯,现存的还在舞台上使用阿斯瓜哪一把材料是相同的?
55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3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记得郑荃大师有个视频,意思是说他在意大利留学时,做琴不使用自己的工具,而是使用他导师的工具,说这样才能揣摩出导师的手法。

看到了吧?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其因果关系在这。而不是什么“中国元素”之类的玩意。

56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3 06:46:00 | 只看该作者

不会几百美元出口人家拆了面板磨一磨调一调就能升值到万把美元……

--------------------------

这不就清楚了?中国绝大部分制琴师之所以做的东西不行,关键是该磨得地方你没磨,该调的地方你没调。而不是什么“中国元素”吧?

 

57
dzhzzh 发表于 2013-12-3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人生苦短,我得先做好琴再说。
58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2-3 08: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辗转反侧在2013-12-3 6:46:00的发言:

不会几百美元出口人家拆了面板磨一磨调一调就能升值到万把美元……

--------------------------

这不就清楚了?中国绝大部分制琴师之所以做的东西不行,关键是该磨得地方你没磨,该调的地方你没调。而不是什么“中国元素”吧?

 

中国元素只是一面旗帜,也是一种品牌意识,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知道顶尖的品质来源于中国,那个时候,欧美人也会对愤青说:中国的小提琴达到今天的巅峰地步不是几代人的努力问题,而是上下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晶,我们要赶上还需要一万年……
59
 楼主| ba5rw 发表于 2013-12-3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zhzzh在2013-12-3 7:10:00的发言:
人生苦短,我得先做好琴再说。

实在人啊! 世界就是这样丰富多彩……哈……
60
辗转反侧 发表于 2013-12-3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a5rw在2013-12-3 8:12:00的发言:

中国元素只是一面旗帜,也是一种品牌意识,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知道顶尖的品质来源于中国,那个时候,欧美人也会对愤青说:中国的小提琴达到今天的巅峰地步不是几代人的努力问题,而是上下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晶,我们要赶上还需要一万年……

呵呵,开始靠说大话支撑自己信心了?

我觉得当前第一要务还是把您的面板磨一磨才是正路。

说大话谁都会,关键是没用啊。

呵呵,话说的粗点莫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02:08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