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小于在2013-10-8 21:30:00的发言:
意大利的琴展一年比一年小,政府要的租金越来越高。 今年很多制作师为了抗议政府的做法,选择了不去展览,而是在自己的制作室里面做沙龙,做自己的小型展览,省去大笔的费用和时间。
不知道Cremona市政府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他们的乐展要是再这么搞下去就完蛋了。 在Cremona搞完了去 纽约搞, 纽约搞完了去慕尼黑, 慕尼黑搞完了据说还要来上海, 如果这样的话,试问还有几个人需要去Cremona 。
而且很有意思的就是,那些自己不怎么做琴的所谓制琴师的摊位倒是一直都很大气。 而且是越好的制琴师的摊位越往后,带的琴越少。
几个很好的工作室和木材商现在已经不在了,虽然我们知道的人可以直接去工作室或者材料商店,但是毕竟对于展览来说还是很大的损失。
意大利乐展总而言之,底子厚,现在已经瘦的不成样子了, 就看他自己能不能反应过来了。
以下是引用小提琴爱好者在2014-1-8 17:24:00的发言: 小于老师,搞展览经济以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我92年曾去过德国的汉诺威参加一个专业的博览会,那个展会的建筑规模远比我们当时的广交会大多了,汉诺威的展会经济对这个城市的贡献是很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发展,个体经济在展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一些集团(就像你说的不是做琴人的参展者,而是做乐器生意的公司)则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展会中占据的摊位越来越大,除非你是顶级的个体制作者,具有极大知名度,可在展会中占有较突出的展位,而一般制作者要想参加这样的展会,恐怕将来不得不依靠大型贸易公司来给你包装推销,否则根本无法在这种展会上有什么收获,最后只好退出展会,而凭借朋友和熟悉的人来帮助推销自己的产品。如果这些制琴师抱团组成自己的参展团队来参展,可能效果好的多,但他们愿意这样做吗?
以下是引用小于在2014-1-9 0:05:00的发言: 是啊。 说起这个心情太复杂。 提琴制作艺术, “艺术”二字对所有人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记得在意大利留学的第一年, 某国内著名提琴厂的厂长懂事和儿子来Cremona参观展览, 人家根本是瞧不起我们这些学做琴的学生的。 一句话,产量上不去,搞什么搞? 我们的材料都是用火车拉回来的......... 我瞧不起他,他瞧不起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