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原创]写在出国之前——关于小提琴择师及琴童家长辅学的一些建议

[复制链接]
41
 楼主| 超级小呆瓜 发表于 2014-8-20 17:57:00 | 只看该作者
    这位朋友可能有所不知,小提琴在中国并不年轻了,甚至跟你们今天所熟知的新民乐二胡、古筝等还要来的‘老’一些。再次重申,本文仅仅给对孩子学琴有想法、有希望的家长参考,只是‘玩玩’、‘学个兴趣’那种不在本文的交流范围内,本人也是看到热忱期盼有追求的家长和愿意认真学习的孩子可能没有好的求师经验才写的。而且鄙人经验来说,社会本来就不是一个公平的东西,以后的分化只会越发大,所以没必要把希望寄托在‘提高素质’上,这在目前来说,可能尚有相当的时段要经历,而且即便发达文明如欧美、日本,他们的优秀资源虽然多,但也只是竞争更加激烈而已,这点没什么好多说的。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门德尔松
42
春色满园 发表于 2014-8-21 13:51:0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您的贴子和各位的回复、心中多味翻滚,思绪万千!当年自己发疯似的喜欢小提琴时别说是老师、就是拉琴的人都难得遇上一个!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也是我唯一一个能叫老师的老师是我父亲所在部队里宣传队中吹笛子的队员!水平麻可想而知,无非也就是给我介绍了一下有关小提琴知识,当时连小提琴都没买的!就这也只几个月时间就随父亲转业回到了四川一个小县市了,因此我十分想有个老师教我,可惜至到参加工作都没遇见一个能教我的老师或者说拉得能比我好的!因为单位在当时很重要所以有很多专家教授大学生,工会就有一位所谓真正的科班出身的六七十年代贵艺毕业的大学生,可拉得确连我都不如!后来改革开放后我突然发现有很多人在教琴带学生了!前面这位不管怎么说人家是科班出身虽然拉得不怎么样可人家理论上是没得说的!还说得过去,没想到的是有的根本就不会拉琴无非吹了两声锁呐、拉了两下二胡的人,有的甚至连我们乐队都不要的角色们都纷纷打着大旗到处去教小提琴了,更没想到的是几年后看到他们又纷纷打着某某学生考起几级几级?某某又考入了某学院?这证那证一大堆!!个个都是一副“大师”样!这其间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不教学生?我说我都需要找老师,我可不敢误人子弟!有家长托关系找到我让我看看孩子学得怎样?没想到孩子连谱都识错了!我只能喊天了!!在看看几位……伙…个个有房有车了!真是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了!!只是可怜那些盼子成才的父母亲了!!不知他们当年的付出有多少得到了回报啊?感谢社会飞速发展!感谢有了网络!感谢本论坛的创建者和管理老师们!感谢很多象您一样无私把自己经验和知识奉献给大家的人!使我这样一辈子想找老师却因生活和各种原因无法实现的人能在本论坛学到、看到、听到很多很多使我受益非浅的知识!如果今后教琴的老师都能名正其实,那就是象我这样深爱小提琴人的福气了!
43
zybb1019 发表于 2014-8-21 14:39:00 | 只看该作者
刚查了上音附中附小的网页,内部有链接学校主办的贺**艺校,不知道学校内部的培训机构怎样,打了电话咨询,说艺校的老师都是专业音乐学院毕业或退休返聘的老教师。如果要考上音附小附中这个目标太大,必须要找校内的老师才能有希望,而且全国每年就招十几个,还要基本放弃文化课,非常难考,建议业余学学即可。
44
civita 发表于 2014-8-21 17:45:00 | 只看该作者
这位网友作为业内人士,提出问题确实值得思考 不过,实际的情况,内地目前大幅改变不可能、 我认为,内地缺少的不单是好老师,更加是艺术氛围,这个更不是一下能提高的 所以,但愿能有更多的高水平艺术家来表演,教学,和普通的琴童交流
45
civita 发表于 2014-8-21 17:47:00 | 只看该作者
大多孩子们要达到音乐附小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一般也就是作为业余爱好 学琴更多的目的,是接触音乐,了解交响乐,慢慢欣赏西洋音乐 至少我们家学习的目的是这样的,而且也算弥补我童年没有机会学习一种乐器的遗憾吧
46
zybb1019 发表于 2014-8-21 18:44:00 |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学过一段时间电子琴,现在非常后悔没有坚持下去~希望小提能够成为孩子的灵魂伴侣,陪伴一路成长。
47
麻辣豆腐 发表于 2014-8-21 20:02: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孩搞专业文化课就跟不上,我们家长顾虑孩子学习不好,小提琴跟学习相比是次要的,我孩子的老师提过把他推荐到某教授那里去,我没同意,只想孩子有个特长就可以了,不想他成名成家
48
 楼主| 超级小呆瓜 发表于 2014-8-21 22:12:00 | 只看该作者
    白天比较忙,晚上点开帖子看了看,发现一些家长的疑惑,既然马上就要离开了,我想我在国外也没太多时间和机会上网了,那就顺水推舟,再多说几句,作为本人在本帖的结束语。 
     究竟要不要找那么好的老师?我的孩子该不该走专业的路?学习和学琴怎么平衡? 
     1、我的浅见是,能找到好的老师,不代表要走专业的路。我不建议大家都削尖脑袋去挤到最好的老师们那里学,在我前面提供的一些分辨的方法下,能找到合适自己家庭情况的好老师即可,这点做得比较好的如Alice妈妈。正如前文所说的,国内小提琴教育的乱象,换而言之,不好的老师,已经不是让孩子拉着玩玩,可能毁掉孩子的兴趣,也浪费学习的精力,我相信中国人向来不喜欢做这种无用功的事。还是说说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在一次大师课后,我们与老师共进晚餐,他提到,‘小提琴确实是最难的乐器了,但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呢?因为她太动听了!’,于是我们问起他关于中国小提琴发展的看法,他又说道‘和中国奥运一样强’,他继续补充道‘奥运在中国是天才的专利,但那简直太孤注一掷了,任何一个资质达到平均水平的孩子,在‘正确’地指导下都应该能拉出优美的声音’,他着重强调了两次,‘正确’,这使我陷入思考,什么叫正确的指导?我想了很久,觉得简单来说就是‘正确的教育得出正确的结果,错误的教育只能是错误的结果’。在中国小提琴似乎也是极少数人的专利。专业的看不上业余的,业余的完全不懂专业有多厉害。实质上这本来就和所有学科一样,语数外这些,政史地这些,都必须学的,难道都是因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实际上小提琴要拉出优美的声音,仅仅是需要一个好的基础,而好的基础不代表孩子就要走这条路。我说过外国的中上阶层对孩子进行古典音乐教育的方法,一样是死板苛刻求精的,但他们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需要走怎样的路,说白了,这就是一个人类素质的完善,是马洛斯需求层次的顶端,换而言之,只是吃饱饭不够,你觉得孩子应该是获得完善的、全面的、高贵的修养的话,小提琴绝对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所以在家庭条件范围内,能给孩子找个好老师,为什么不呢?要知道所谓‘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可能是一个锯木头,一个天籁之音的差别,而您愿意花时间花金钱花精力学个谁都看不上眼的花架子吗?学了五六年,甚至说多年,就是换别人一个鄙夷?或者根本都不敢在别人面前拉?这样的孩子我见多了。我觉得,有条件有想法的家长,既然让孩子学,就一定要学得‘专业’学得‘正确’。随便玩玩,或者抱着‘业余’心态的家长,不在我的建议范围。 
     2、至于走专业的路,我想说,孩子如果有这个能力,可以支持他去,以后的回报和对孩子人生的收获是巨大的,但路是很辛苦的,如果财力精力和孩子能力不够,切莫轻易抛下学业投身其中。而且除非北京和上海,其他学院无需考虑,原因只有一个,层次不够。 
     3、学习和学琴的关系,是所有人都苦恼的,似乎在国内来说,学琴的永远就不能搞好学习。关于这点,我举几个例子,也简单说下自身经历。我学琴并不算早,因为我父母工作原因迁往外地,小学二年级才开始学琴。由于我父母都是高校知识分子,所以对我所有功课都要求非常严格,他们只有一个观点,学习来不得马虎,只有扎扎实实一条老路,所以小提琴也这样,居然磕磕碰碰学到了高中。这里要强调的是,我并没在附中附小学习,但我的老师却是学院的教授。虽然无数次想砸琴,但小时候基本在非常充实的生活中走过来了,到了高中我才决定自己要投身专业之中,于是学习也好,练琴也好,越发发狠的学起来。可能因为我受父母影响太深,导致有了‘学什么都来不得马虎’的观念,在日后也因为这个小小的‘优点’受到老师和领导的喜欢,这是我的经历。我身边有几个家庭条件还算不错的朋友,也几乎跟我同时学琴,而且也坚持到了最后,但无一例外都出国从事科研或者经商去了,但他们得益于小提琴的地方,我想我不必多说,大家也想得到,出国学习后,认识很多朋友,才发现,拉琴拉得好学习又好做人又成功的人真是一大把,但他们的特点都是家教非常严格。小孩子的童年,到底是玩,还是学习?这不是孩子自己决定的,是家长,也许有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孩子不必那么辛苦,随他们走什么路,自己能提供什么就提供什么。但老实说,我家庭条件比起身边的朋友实在很差,父母都是拿死工资的人,他们提供给我最有价值的,不是花钱让我学琴,而是对我的严厉和观念的灌输,当然,这不是说我有多‘成功’,我仅仅觉得我这些经历让我变得很理智也很会思考的人而已。所以再次强调,我写这么多话,也仅仅是给‘有想法’的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49
zybb1019 发表于 2014-8-21 22:51:00 | 只看该作者
业余的学习,专业的要求。 学好小提的收获绝不只是走不走专业这么简单~
50
czb08 发表于 2014-8-22 04:21:00 | 只看该作者
吕思清,李传韵,郎郎,李云迪等大师级人物,其启蒙老师无不十分平庸。教学方法和技巧毫无亮点,其中吕思淸进中央音乐学院后曾派往国外知名学府,知名大师门下。但现实是整体技术下滑,演奏水平退化。最终回国完成顶极演奏家的大师梦。。 ......交响音乐,传统经典歌剧远不如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深受大众追捧,其主要因素就是我们推广,普及不够。作为小提琴教学和演奏从业者,不能鲜染,神化小提琴演奏。林跃基先生学说过:技术就是简单,难就不叫技术。......作为从业教学近二十年的业内人士,我可以说也算阅人无数,对当前琴童条件干差万别,其中很大部份用所谓的规范,标准,精确来要求,几乎不可能,所以为了让孩子喜欢这门艺术,老师往往会采用一些非常规方法。对于极少数悟性,天赋非常优秀的孩子,因为他们有能力接受正规的,科学的训练。一般老师都会采取基本正确的套路施之以教。.这点无庸质疑。......本人有不下十位当年的师兄妹,现居国外,西欧许多国家目前小提琴的教学演奏情况给中国别无二样,在少数国家甚至把纯音乐彻底边缘化,他们更喜欢摇滚,说唱。故改行成了其中几位的无奈选择。最后,只说句:呼吁广大从业者,多鼓励,扶持中国的严肃音乐,不能让高雅音乐成为少数人的高寒音乐。纯音乐的春天最终一定在14亿人的中国。
51
晶晶爸爸 发表于 2014-8-22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好的小提琴老师演奏家都往国外跑,其实现在中国的机会比以前大很多了,高雅音乐的市场环境也好多了,别的行业人才都往国内净回流,海龟是潮流,我相信小提琴方面的人才海龟不远的将来也是不可避免的潮流,中国的市场足够大。
52
lks 发表于 2014-8-22 07:55:00 | 只看该作者
人口红利
53
civita 发表于 2014-8-22 08:05: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音乐水平的提高 真的不是一个家长,一个老师帮助能达到的 整体的音乐氛围很重要,至少知道什么是美的音乐 从欣赏音乐入手是学习乐器的最佳途径 目前孩子还在锯木头阶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护她的兴趣,让她知道吃点苦练基本功是为了发出更好听的声音
54
civita 发表于 2014-8-22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西洋乐器,出国学习交流确实很有必要 要说市场,真的还是在国内了、 洋人更是不可能大范围接受中国的艺术家的 艺术虽说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其实从文化理解上是最有国界的了,中国的艺术家能在西方站住脚的凤毛麟角

 

 

愿更多学成的音乐人为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带来更好的艺术和艺术教育

55
50102 发表于 2014-8-22 09:39:00 | 只看该作者
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能把学生引进音乐殿堂,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音乐的老师是好上加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出类拔萃独傲群雄的老师是好好好老师!
56
estella78 发表于 2014-8-22 12:5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晶晶爸爸在2014-8-22 7:18:00的发言:
为什么好的小提琴老师演奏家都往国外跑,其实现在中国的机会比以前大很多了,高雅音乐的市场环境也好多了,别的行业人才都往国内净回流,海龟是潮流,我相信小提琴方面的人才海龟不远的将来也是不可避免的潮流,中国的市场足够大。

咳。。。。。晶爸,我也希望有这么一天哪
57
estella78 发表于 2014-8-22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50102在2014-8-22 9:39:00的发言:
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能把学生引进音乐殿堂,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音乐的老师是好上加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出类拔萃独傲群雄的老师是好好好老师!

强顶!!!
58
estella78 发表于 2014-8-22 13:30: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文化课和学琴的事儿,我觉得能把琴学好的孩子肯定有能力搞好学校的文化课。学琴(学得好的)的孩子有比同龄人更好的专注力,毅力,耐心,责任心。 我看到在音乐学院的很多孩子都是学两门乐器的(有不少的两门乐器都达到了演奏级别),除了音乐还积极参加运动,同时学校的文化课成绩都很好。
 关于专业或业余学习,我的观点是精力和时间的投入不同,学习的质量上一样有要求。但在教学上,应该是统一的。你可以练得不专业(慢点,浅点),但老师不能教得不专业。
59
zybb1019 发表于 2014-8-24 19:16:0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观点,只是进度不同,但专业要求是一样的。关于文化课,据我所知就上音附中附小,文化课成绩相比普通类学校是非常有差距的,毕竟要花那么多时间来练琴,现在的竞争提前了,上海目前的中考平均只能有50%进高中,所以初中课业就很紧张了。一旦选择音乐附中附小,基本就是华山一条道了。
60
卡其恰恰 发表于 2014-8-24 23:42:0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即现实有残酷啊,家长生生的盼望孩子在这上面有发展,可不一定知道里面的提琴老师等级划分也如此严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4 13:3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