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比较忙,晚上点开帖子看了看,发现一些家长的疑惑,既然马上就要离开了,我想我在国外也没太多时间和机会上网了,那就顺水推舟,再多说几句,作为本人在本帖的结束语。 究竟要不要找那么好的老师?我的孩子该不该走专业的路?学习和学琴怎么平衡? 1、我的浅见是,能找到好的老师,不代表要走专业的路。我不建议大家都削尖脑袋去挤到最好的老师们那里学,在我前面提供的一些分辨的方法下,能找到合适自己家庭情况的好老师即可,这点做得比较好的如Alice妈妈。正如前文所说的,国内小提琴教育的乱象,换而言之,不好的老师,已经不是让孩子拉着玩玩,可能毁掉孩子的兴趣,也浪费学习的精力,我相信中国人向来不喜欢做这种无用功的事。还是说说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在一次大师课后,我们与老师共进晚餐,他提到,‘小提琴确实是最难的乐器了,但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呢?因为她太动听了!’,于是我们问起他关于中国小提琴发展的看法,他又说道‘和中国奥运一样强’,他继续补充道‘奥运在中国是天才的专利,但那简直太孤注一掷了,任何一个资质达到平均水平的孩子,在‘正确’地指导下都应该能拉出优美的声音’,他着重强调了两次,‘正确’,这使我陷入思考,什么叫正确的指导?我想了很久,觉得简单来说就是‘正确的教育得出正确的结果,错误的教育只能是错误的结果’。在中国小提琴似乎也是极少数人的专利。专业的看不上业余的,业余的完全不懂专业有多厉害。实质上这本来就和所有学科一样,语数外这些,政史地这些,都必须学的,难道都是因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实际上小提琴要拉出优美的声音,仅仅是需要一个好的基础,而好的基础不代表孩子就要走这条路。我说过外国的中上阶层对孩子进行古典音乐教育的方法,一样是死板苛刻求精的,但他们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需要走怎样的路,说白了,这就是一个人类素质的完善,是马洛斯需求层次的顶端,换而言之,只是吃饱饭不够,你觉得孩子应该是获得完善的、全面的、高贵的修养的话,小提琴绝对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所以在家庭条件范围内,能给孩子找个好老师,为什么不呢?要知道所谓‘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可能是一个锯木头,一个天籁之音的差别,而您愿意花时间花金钱花精力学个谁都看不上眼的花架子吗?学了五六年,甚至说多年,就是换别人一个鄙夷?或者根本都不敢在别人面前拉?这样的孩子我见多了。我觉得,有条件有想法的家长,既然让孩子学,就一定要学得‘专业’学得‘正确’。随便玩玩,或者抱着‘业余’心态的家长,不在我的建议范围。 2、至于走专业的路,我想说,孩子如果有这个能力,可以支持他去,以后的回报和对孩子人生的收获是巨大的,但路是很辛苦的,如果财力精力和孩子能力不够,切莫轻易抛下学业投身其中。而且除非北京和上海,其他学院无需考虑,原因只有一个,层次不够。 3、学习和学琴的关系,是所有人都苦恼的,似乎在国内来说,学琴的永远就不能搞好学习。关于这点,我举几个例子,也简单说下自身经历。我学琴并不算早,因为我父母工作原因迁往外地,小学二年级才开始学琴。由于我父母都是高校知识分子,所以对我所有功课都要求非常严格,他们只有一个观点,学习来不得马虎,只有扎扎实实一条老路,所以小提琴也这样,居然磕磕碰碰学到了高中。这里要强调的是,我并没在附中附小学习,但我的老师却是学院的教授。虽然无数次想砸琴,但小时候基本在非常充实的生活中走过来了,到了高中我才决定自己要投身专业之中,于是学习也好,练琴也好,越发发狠的学起来。可能因为我受父母影响太深,导致有了‘学什么都来不得马虎’的观念,在日后也因为这个小小的‘优点’受到老师和领导的喜欢,这是我的经历。我身边有几个家庭条件还算不错的朋友,也几乎跟我同时学琴,而且也坚持到了最后,但无一例外都出国从事科研或者经商去了,但他们得益于小提琴的地方,我想我不必多说,大家也想得到,出国学习后,认识很多朋友,才发现,拉琴拉得好学习又好做人又成功的人真是一大把,但他们的特点都是家教非常严格。小孩子的童年,到底是玩,还是学习?这不是孩子自己决定的,是家长,也许有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孩子不必那么辛苦,随他们走什么路,自己能提供什么就提供什么。但老实说,我家庭条件比起身边的朋友实在很差,父母都是拿死工资的人,他们提供给我最有价值的,不是花钱让我学琴,而是对我的严厉和观念的灌输,当然,这不是说我有多‘成功’,我仅仅觉得我这些经历让我变得很理智也很会思考的人而已。所以再次强调,我写这么多话,也仅仅是给‘有想法’的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