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小心谨慎地应用提琴声学.
小心谨慎地应用提琴声学
很多制琴大师,斯氏,瓜氏,...,还有当代的,制作了伟大的作品,他们并不需要提琴声学.
制琴的原始图纸设计,材料和工具,制琴师工艺和技能及文化素养,无疑是制琴的根本.
如果各位的上述因素具备一定水准(自认为吧),懂一点提琴声学会不会弥补我们未受造物主启示的遗憾呢?
1.声学在琴板调音的应用有很多实例.问题是,现在冒然具体地讨论这个领域,一下就置提琴声学于死地了.
所以我先只能泛泛而谈,琴板调音方案很多,有时也会有殊途同归的情形.问题在于,琴板不是全琴声音的全部,
其余各部件都有贡献或牵制,.我们很急躁,有的按霍金斯教授的办法对琴板调整到理想状态,选择了理想的木料,
M1,M2,M5做到频率理想了,M1,M2,M5做到图形理想了,琴板重量也做到理想了.全琴呢?大失所望.于是
就归罪于霍金斯教授的办法,甚至归罪于提琴声学.洪水猛兽.
经过实做,我的看法是:霍金斯教授的办法(或说是理论,方法)不是万能的(比如没有系统地论及侧板,琴颈,...)
,也不是一无是处,霍金斯教授的办法至少可以让你判断,这块板是不是被我做坏了?
我再说得啰嗦一点,削桥要根据琴来进行,削得好的桥可以让一架好琴发好声,但无法让一架差琴发好声.
霍金斯教授的办法,可以说明一块确实不行的琴板,不能保证某块好(?)板一定能在琴上发好声.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单独用霍金斯教授的办法了.有些制琴师会记得霍金斯教授.
霍金斯教授之后,有很多制琴家在提琴声学领域里前赴后继,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其中的中国人凤毛麟角.
2.如果提琴声学的生存环境许可,又有三个五个愿意吃螃蟹的中国制琴师,想在一起讨论和实践提琴声学.
不要从琴板调音开始,题目太大,琴板离全琴太远了,还有很多部件,油漆,调整,调教(开音吗? 小提琴家
宁峰说琴是有生命的,可以调教;感谢他这样评价小提琴)...
可以先选调教好的全琴,用提琴声学的方法(用定量的方法)来评价琴的声音,平常我们评价琴声,经常提
到乐队用琴,协奏曲独奏用琴,穿透性,颗粒性,可拉性,音量,甜美,苍白,等等...,除了与演奏者和演奏环境
有关,其中有一些(不是全部哦,,特别是音量,太困难了,太贵了)是可以用提琴声学的方法来测量的,每位
中国的制琴师都可以在他们各自的 工作室简单重复地做到,可以不用隔音室,电脑一台大家都有,附加成本
可以不超过一餐麦当劳的费用,同一架琴,在 北京和在 上海的结果一致.先从这个做起,没有什么大的困难,
也不花什么大钱.等有几个制作师认可,实践证明是可行,看看要不要再进一步做琴板和其它部件的调整.
3.为了防备有人打我的板子,拍我的砖,还要说几句.
木材会吸潮和干燥,你懂的.
如果说木材和麦芽糖很近?木材从物理学中的力学来说,是粘弹体viscoelastic body,它的特点就是有蠕动和
松弛,一般可以用弹簧和粘壶组合起来表征它.玻璃也是粘弹体,谁信呀?中世纪教堂的玻璃窗,时间太长了,
上部薄下部厚,流下来了,也说是过冷液态.当然那时的玻璃因为工艺,加了太多的碱,现在的玻璃不用担心了,
但还是作为粘弹体来研究的,扯远了,扯远了,回来回来.
就是说,温度湿度要一致,再就是测量结果和它的历史有关,每次会有一点不一样,因为是粘弹体,或说它是有生命的.
今天只能说这么多了,要做琴了.如果感觉有人要听,下次再打几个字.要不我就少说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