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争议 接触小提琴很多年了,虽然水平不怎么样,但也算是看了大量的书。越来越觉得这个乐器很有意思,经过了好几百年,对于它本身的演奏和教学,还是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这里给常见的争议做一个罗列,无意在本文细数每一个争议的来源和剖析细节,那是每一个都要做很多考据工作以及写上一篇长长的文章才可以了。 一,琴头的高低。大部分人认为演奏时琴头应该跟琴身平行,也有很著名的教师认为琴头应该略高,还有很少部分的人认为琴头应该较低一点。 二,左手持琴的深浅。很多人觉得琴颈应该在食指根的位置,也有人主张要更深一点,落到靠近虎口的地方。关于这个问题,加拉米安给出了比较合适的建议,就是根据每个人手指的长短情况来调节。 三,左手大拇指的位置。台湾的教师张家祯列出了6种看法,从尽量靠近琴头到尽量照顾小指,真是各师各法。 四,换把的过渡音。有人主张用过渡音来确定换把的位置,也就是用耳朵来辅助,有人觉得换把就是应该是纯生理动作,不能靠耳朵。 五,三音和弦是否可以分奏。有人认为三音和弦需要同时发声,也有人认为要视乎乐曲本身的速度、情绪等来确定是分奏还是同时发声。 六,高把位手的位置。有人主张手要靠住琴身,有人却认为除了大拇指和按弦指外,手掌不要接触琴身的任何部位。 七,初学揉弦应该先学习手臂揉弦还是手腕揉弦。很多人主张的是先学手腕,理由是手腕动作比较精细,将来过渡到手臂时就很简单。也有教师主张手腕揉弦幅度太小,建议从手臂开始。也有人持中庸态度,觉得都没有所谓。 八,持弓深浅。这个是很著名的争议,从早期的德国学派到法比学派到俄罗斯学派。现代比较流行的是后两者,也有人把后两者的持弓方法相结合了。 九,弓弦接触点。有人认为应该在指板和琴马的中间,然后视音乐力度和表达的不同而调整。也有人认为应该尽量向琴马方向,这样可以发出更好的声音。 十,右臂的高低。很多人认为右臂应该和弓子保持在一个平面,不过同时也有很多人觉得右臂应该略高。 十一,右手手指的小动作。有人认为右手手指应该尽量少动,减少动作的复杂度。也有人认为右手手指应该在换弓等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二,左手手指按弦的力度。有人认为应该尽量轻,只要刚够把弦按到指板上就可以了。也有人觉得应该重一些,这样可以发出更好的声音。 十三,用不用肩垫。有人觉得肩垫破坏了小提琴良好的发音,主张不用,中庸点的人觉得初学的时候可以用一下,等差不多了就可以把它象学步车一样丢掉。有人认为肩垫很好地解放了左手,可以一直用,尤其对于那些脖子比较长的人。 十四,颤音是否应该有固定的数量。有人认为颤音应该数量固定,从开始练习就按固定的数量来。也有人认为可以不管,根据手指的机能可以打几下就打几下。 从上面列的来看,绝大部分都是技术问题,其中又很多是跟生理条件相联系的。如果老师比较墨守成规,他可能就会按自己既有的方法来要求学生。其实最好的还是老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自然条件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不过这就给老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好老师为什么稀缺,原因就是在这里啊。 |
zhangd04 发表于 2016-8-9 15:57
用不用肩托的问题,两个阵营一直有争论;还是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和技术习惯,只要更有利于演奏即可。我小 ...
崩牙兔 发表于 2016-8-9 16:29
附中老师也是两派意见吗
zjd1234567 发表于 2016-8-17 19:59
九,弓弦接触点。这个应该与琴的灵敏度和音量及乐曲的表现需要相适应吧,但太靠近码子和指板都不好听。看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0 05:0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