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8-29日及7月5-6日旁听了**音乐学院附中及本科的小提琴期末考试。从考试的学生表现可以看出老师的水平和责任感。在下感觉有部分年轻老师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有必要搞清楚,或者说提高这方面的修养: 一、风格性方面(主要是18世纪音乐,包括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 这个时代的作品的表符法——即对谱上的音符和符号用什么样的时值演奏、弓段如何分配、揉弦大小有无、等等——应该注意什么? 1.遇到两音一连的情况如何演奏? (1)两个四分音符一连。连线的第二个四分音符不能拉满,而且音量、揉弦都要比前一个音小些,我建议弓段可以这样分配:第一个音占3/4以上,第二个音占 1/4以下。例如莫扎特的第五协奏曲第三乐章一开始的主题,(见下例第1-3小节);或是莫扎特的第四协奏曲第三乐章中段的插部主题,(见下例第4-6小节)。 (2)两个八分音符一连。同样连线的第二个八分音符不能拉满,而且音量比前一个音小些。弓段分配上:第一个音占所用弓段的3/4以上,第二个音占 1/4以下。例如俗称韩德尔第六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主题(见下例第7小节);或是莫扎特的第三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题,(见下例第11小节)和莫扎特的第四协奏曲第一乐章片段(见下例第18小节)。 (3)两个十六分音符一连。道理也相同。例如莫扎特的第四协奏曲第二乐章主题,(见下例第8小节);或是莫扎特的第三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题,(见下例第9-10小节);或是巴赫的第一首(g小调)无伴奏奏鸣曲第一乐章(见下例第12-13小节)。 总而言之,两个音不能平均分配。 连续的单个的相同时值的音符如何演奏 (1)连续的单个四分音符:弓速要快,但时值不能拉满。如巴赫的E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题(见上例第14小节);或是莫扎特的第四协奏曲第三乐章中段的插部主题,(见上例第15-16小节)。 (2)连续的单个八分音符:有时用控制跳弓,例如莫扎特的第四协奏曲第一乐章片段(见下例第17小节);或是用顿弓,自然时值不能拉满;如巴赫的E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题(见下例第20小节)。 (3).两个十六分音符接着一个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要拉得连,而八分音符要拉得断,但断得有弹性。如巴赫的E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题(见下例第20小节)。 二.分句和呼吸: 1.句尾要渐弱和呼吸。如韩德尔的第四奏鸣曲第一乐章(见下例第21-22小节);和科玛洛夫斯基第一协奏曲第一主题(见下例第23-28小节);很多考生没有呼吸,老师没教? 2.莫扎特是个歌剧作曲家,拉他的协奏曲要好像演歌剧一样,有对唱,有问答。如莫扎特的第五协奏曲第一乐章副部主题,(见下例第29-31小节)。 3.克莱斯勒的《前奏与快板》中的前奏,如果不分句就像念经一样了。美岛丽的分句处理得比较夸张,效果很好(见下例第32-41小节)。 三.弓段与上下弓的选择: 1.有些弓法宜用上半弓,如维奥蒂第23协奏曲第一乐章副部(见下例第42-43小节)。 2.有些弓法宜用下半弓,如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协奏曲第一乐章(见下例第44-45小节)。 3.有些弓段不宜太短,如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协奏曲第一乐章中(见下例第46小节)有重音的音。 4.根据生理上的自然规律,正换弦比反换弦顺手,如韩德尔的第四奏鸣曲第二乐章(见下例第47-48小节)。 5.平静的旋律,弓段得作科学的分配,才有表现力。如韩德尔的第四奏鸣曲第三乐章(见下例第49-50小节)。 1. 速度对比:18世纪的音乐,靠对比吃饭的时候多。乐章之间,快慢对比,主音音乐写法与复调音乐写法对比,等等,应该受到必要的重视。奏鸣曲体裁,四个乐章多半安排为:慢-快-慢-快。有学生拉俗称韩德尔第六奏鸣曲时,第一乐章太快,第二乐章太慢,失去了应有的速度对比。 2.看不见速度标记:如巴赫的E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中段结束之前两小节(第121小节) 标记有一个Adagio,要慢四倍以上,然后进入再现部才回原速。(见上例第19小节)居然有学生看不见标记一直冲下去,真滑稽。又如科玛洛夫斯基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在主部结束处及副部结束处作者都写有渐慢或突慢标记,以强调划分曲式结构的段落性,然而居然有人视而不见。 3.虽然谱上没有,但是在巴洛克时代的作品,每个乐章结束处,约定俗成地,不言而喻要渐慢,并且最后一个音之前要吸一口气,再拉。这是常识。居然有不少学生不知道。 4.逻辑重音:莫扎特的作品,如3/4及4/4拍子的第一拍,特别是快板乐章,都应该有一个很小的重音(尽管谱子上没有标记)。无论是独奏曲、协奏曲、奏鸣曲、乃至拉室内乐,都要注意这个逻辑重音的问题。这是节奏! 六.揉弦 1.普遍手指太立。其实抒情的地方尽可能要用手指肉最厚的地方(螺纹中央)触弦,声音才不会薄。 2.有些学生捏琴太紧。拇指和食指的指跟关节其中要有一边离开琴颈才能松动。 3.女生80%(包括程度高、乐感好的)不用臂揉,只用腕揉,结果太快,不悦耳。 七.颤音(tr),要掌握不同风格的颤音: 1.巴洛克时期的慢板的颤音是歌唱性的,如果前面紧挨着的音不是高一个二度的音,那么一般情况下(不是绝对)要从上方二度开始打。 2.古典主义时期的颤音是要数的:在莫扎特的协奏曲的快板乐章里,打tr连上方二度开始打算上,加上后面两个小装饰音,四分音符总共数8个、二分音符16个,全音符32个。 3.帕格尼尼以后就不数了,有多快打多块。
八.音准 1.在演奏有和声外音的单旋律线条时,用五度相生律。同名半音要大,异名半音要小。这是克莱斯勒所谓‘表情性音准’。(与钢琴齐奏旋律处除外,此时用十二平均律)。 2.双音、和弦(包括快的琶音)用纯律。慢练时要听到底下的第三音(塔尔迪尼所谓‘差音’——由高音的频率减去低音频率产生)。最好先练练赵惟俭的《小提琴音阶教程》的下册,再去拉有双音的乐曲。 3.很多学生对于‘拉什么把位时大拇指应当放在什么地方’没有概念。
九.版本 目前有的音乐学院老师教学所用版本偏老,有人拉莫扎特协奏曲甚至还用约阿希姆编的弓法指法(光华版)。我建议最好用有注明含‘净版’(Urtext)的,起码1960年以后的教师们编订的,80后90后更好。 十.心理因素 1.背错。原因之一是对曲体及和声缺乏分析。 2.要教导学生在和钢琴合作时知道自己的地位,钢琴的旋律、和声、节奏是什么?表现什么? 3.如何使入错行的(招生招错的)、不爱练琴的(又笨又懒的)爱上音乐?最好的办法是引导他们多听(CD)多看(DVD)。这时教琴已经无意义,只有教人,死马当活马医,看能否他自己生出爱心,将来成为音乐爱好者。 4. 多创造上台的机会,逐步克服紧张心理。
十一、大学的精神在于创新,在于独立和批判。从十一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开始就如此。附中学生可以好像猴子一样以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但大学要独树一帜。现在在考试的大学生中看不到。好像离与国际接轨的轨还很远。
考试形式上的建议 1.先后次序按上次的分数,从低到高排。 2.打分拉大,从55-98(95)。要有不及格(55-59),要有特别好的(93-98) 3.每人限时(如15分钟,20分钟或30分钟),不超时不打断;高二及大三尽量不打断。 4.如果是两首曲子,要求不同风格。 杨宝智 2010-8于香港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3 01:47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