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琴童家长可选读物之三:要学习领会林耀基先生对“用力法则”的精辟思想 ...


2016-3-5 15:34 | 作者: changxc | 来自: 中国小提琴论坛(原文)

摘要: 本文是前篇小段的继续。 林耀基先生常说:1+1=2;1—1=0。 简单的形象比喻,指出了通向小提琴演奏成功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1+1=2,就是自然重力再加上演奏者的用力(我们叫加上去的重量)。对于这个问题,不能叫条主 ...

本文是前篇小段的继续。林耀基先生常说:1+1=2;1—1=0。 简单的形象比喻,指出了通向小提琴演奏成功的必由之路。什么是1+1=2,就是自然重力再加上演奏者的用力(我们叫加上去的重量)。对于这个问题,不能叫条主义,要唯物辨证。所谓加上去的重量(力),在小提琴演奏上基本是两种:一种是“加”力,即:自然重力再加演奏者的用力;另一种是“减”力,即减去多余的重量。如:拉全弓,要求声音均匀。当拉到弓尖部分时,弓子自身的重量不够,需要“加”一定的力,以补充所需重量,是1+1=2;而拉到弓根,弓子自身的重量又大了,需要“减”去一定的重量,这个做为“减”的力,应理解为是必须要加上去的“减”力,还是1+1=2,;这一“加”,一“减”(实际是‘加’),都是1+1=2。要点是:只要是有用的做功,都是1+1=2。 什么是1-1=0,就是必需要使用的自然重量,而演奏者却去抵消这个必要重量的用力,我们叫对抗上去的力量,就是1-1=0(只要是无用的做功,都是1-1=0)。 比如:拉一个宽广而饱满的全弓(或尽量把弓拉宽),运弓的过程需要加速度、加力量,那么,正确的方法是:必须要在弓子自身重量的基础上,再加上演奏者自己放上去的重量(用力),这就是“1+1=2”,;反之,如果一边加速,加力,而同时又“抬着弓子”,给弓子“减”必要的重量,有“僵住”的、“紧”的感觉,就是1-1=0了(有的人在给弓子抵消“自重”的同时,还要压弓子,这时的弓子会“抖”的,越是慢速的运弓,弓子就越“抖”的利害)。 至于向上运弓,也有弓子的自然重量在里面,加上必要的、克服重力的“力”,其运动还是1+1=2。至于左手的落指,即然是垂直运动,也就需要自然重量。这个理论也是前辈大师提出的 (参考资料:俾托维茨基:小提琴演奏法)。林大师讲,演奏小提琴,只要有多余的用力,都是紧张(这里的所谓“紧张”是狭义的,是理性的那种,是指必须需要克服的那种紧张,大家别曲解)。在此向版主“鱼儿”致敬。


支持

反对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jjkkk110 2006-7-24 11:32
鱼儿是哪个老师的学生哦???发的帖子非常专业.鼓励多发,让我们这些菜鸟长见识哦!!!!!!!!!
引用 syxe 2006-7-24 12:07
1+1=2和1-1=0的说法用在演奏上很不准确,更谈不上什么精辟,事实上也根本就不是那回事,太过虚幻和模糊的说法无助于实际演奏,甚至是很有害的,小提琴的演奏需要科学\具体\准确\有效\易解的阐述方法,理念都是一堆毫无价值的空话!
引用 jacob19730224 2006-7-24 12:49
琴童家长可选这个?那还要老师干吗?
引用 syxe 2006-7-24 13:03
<B>以下是引用<I>jacob19730224</I>在2006-7-24 12:49:00的发言:</B>
琴童家长可选这个?那还要老师干吗?

<P>我接触到的老师无一对此说法有感兴趣的,现在的大师也都叫滥了,大师的称呼实在算不上什么好话!</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4 13:13:17编辑过]

引用 changxc 2006-7-24 18:51
<P>现在的大师太多了,但不可不乘认,林耀基先生是名符其实的大师中的大师。林先生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80年代初,17岁的胡坤在赫尔新基获得了“西贝柳斯”的第5名,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褒奖(没有“老大哥”的关照)。到李传韵13岁那年获得的“维尼亚夫斯基”金奖,其间出类拨翠的人才举不胜举。  林先生己是海内外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不能向SYXE先生说的“大师的称呼实在算不上什么好话!”。再者,没有理论的支撑,无非是“熟练工种”,“匠人”中般的吗。</P><P>
</P>
<B>以下是引用<I>jacob19730224</I>在2006-7-24 12:49:00的发言:</B>
琴童家长可选这个?那还要老师干吗?
<P>您认为所有的老师都称职吗?确实有的老师在教学生错误的方法,家长又不懂,但孩子误不起。我的本意是让琴童的家长了解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最基本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前辈大师们( 奥尔,加拉米安,卡尔、弗莱士等等难道都成了“叫滥了的大师”了吗)的经典要论,有的是现代大师的经验积累。我都是借用,并非自编。而让家长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是让家长清楚, 无论孩子考到几级(盛中国先生就不赞成孩子“拨高”考级,原因就是“放松”没练好,就去拉“快”东西,结果“僵”到一起了。实际谁都明  这事,就是做“老好人”算了),他的琴途是否有发展,技术上有没有“毛病”,什么“毛病”。</P><P>有的“毛病”还可以改,但会不会“放松”,就是一个会不会“用力”的问题,比如:我们要演奏一串连续的短重音(连弓或分弓)正确的用力方法是“用力(冲)”到“放松”到“再用力(冲)”到“再放松”,而且是一用力,就放松,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错误的如:“用力”到“用力”到“再用力”,这个“毛病”的发音必然是“压、挤”。我看到有许多学生犯这个“毛病”,其中有"师"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学生的原因。</P><P>孩子小,理解能力差,家长要帮助孩子,老师教过,家长要做笔记,回家理解了,再帮孩子。</P><P>我拜借林先生的:1+1=2;1—1=0这个比喻,讲的是演奏中如何用力与放松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小提琴演奏中的关健问题,不会“放松”,不会“柔软”,就不能有效的发力,力量发不出来,演奏就是音符了,不但音乐难以表现,而且让别人也觉得拉的“费劲”,到头来也只能做个“爱好”了。</P><P>我想我是不是惹着师爷了,见谅吧。为了孩子吗。</P>
引用 忧郁第六把 2006-7-28 13:26
<B>以下是引用<I>jjkkk110</I>在2006-7-24 11:32:00的发言:</B>
鱼儿是哪个老师的学生哦???发的帖子非常专业.鼓励多发,让我们这些菜鸟长见识哦!!!!!!!!!


你是不是想到了名师出高徒?其实不管那个老师都是一样的.只要自己要

查看全部评论(6)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8 20:03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