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2011.5.23)
这课没有叫我进行运弓练习,直接就拉音阶了。
1、《赫利美利音阶》e小调。一拍一音,80的速度。一开始有些紧张,声音中带杂音,又拉来了一遍,大概是还可以了,便换种方式让我拉。以前上课是时候也有过,临时让我尝试新的方式,可是今天的情况是第一次接触,一开始觉得有点别扭。这是个三连音的音阶,让我一拍拉两个音,一弓还是拉三个音。一开始拉不了,老师便叫我拉三个音,停半拍,再拉三个,拉了下来。再让我中间不停顿试试,结果我把三连音的最后一个音都拉成一拍的了……这个回去要练一下。这样拉,每组三连音都是一拍半,对节奏的训练很有帮助。她让我再用附点八分音符加一个十六分音符的形式拉。这个拉得弓法都乱了,自己都不知道一弓拉了多少音了。回去后练。还有,反过来,一个十六分音符加一个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也同样要训练。这两种节奏都带一个十六分音符,正好把每个音的十六分音符都练到了。综合起来,就比原来八分音符来拉的速度要快一倍,可以作为提高速度的预备练习。
短的音符特别要注意颗粒性,要清晰有力。打下去之前,手指要抬高,打下去才会有力。抬指比落指更要注意。
第三把位音阶,注意手型。很多书上说手腕靠到琴颈跟面板连接处就是三把位的标志,其实,这个位置应该是四把位了,三把位根本不用靠上去,就算靠,也只是左手侧面稍稍碰到而已,不可能整个靠上去。在拉外面两根弦时,更不可能靠上去了。还有,用手指的侧面去按弦,三四指要注意。解决的办法是尽量保留手指。三四指不用侧面按弦是话会影响手型,导致一拉到三四指,手型就会扭曲掉。
第二把位音阶,第二把位在乐曲中不多,不常见,音准也比三把位难找,手指的位置反应也比较慢。所以,在练习二把位音阶时,就要牢记每个手指对应的音。音准需加强练习,尤其是琶音部分。每两个音之间都是三度音程,任何一个音不准,都会很明显。
学会用手指平移的方法解决音准问题。
2、《开塞》第八课。60的速度,一拍两音,拉了一段,老师重新调了个速度,让我还是一拍一音,挑了一段让我拉,重点纠音准,只要有一个不准的,她就喊停。主要集中在三四指的音准上,三指偏高,四指偏低,还有换把部分的音准。这个回去要继续练。下一次要听到连贯流畅的连弓,而不是在这里纠音准。虽然是练习曲,也是有一个曲线的,不管是分弓还是连弓,都要注意流畅。
3、《开塞》第七课。这次课照理说要听顿弓了,我还是不敢在这课中使用,还是在空弦上拉。老师在旁边说:“可以了啊。”我还是没敢,又在空弦上拉了一阵。她又问:“好了吗?”没办法,只好上阵。记得大学那会儿老师教了一下顿弓后,下一周来上课,我说还没练好,老师就不了了之了。可是,现在不一样,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她不会让步的。也由此,我找到了信心,相信自己可以的。于是,第七课的顿弓蹒跚地拉起来了,非常艰难,每拉一个音,都要停顿一会儿才拉下一个音。但她很有耐心地就这么听我拉下去。好不容易拉了四小节。她给我指出,顿弓的弓段不必过长,音头要集中,加一下力后马上松开,否则,音就会分散。她又让我尝试着缩短两个音之间的停顿时间再试一次。这次,稍稍顺手了一些。音准方面仍然用分弓来练习。下次课要听整篇的顿弓了,一定要注意放松,否则,拉不到一半手就不行了。
4、《沃尔法特》第三十一课。我先跟着节拍器来,可是感觉那个速度似乎比我平时自己练的时候快,回家后调了一下,果然是的!因为一开始我越拉越慢,她才帮我加了节拍器来拉。拉完,她说,没什么问题,换把也是放松的。我终于再次松了一口气。上节课,这个拉得很糟糕呢。
5、课上,还讨论到给我找个曲子作为以后去沙龙的表演曲目。是D大调版本的《爱的致意》。给我标注了特别要注意的那几个地方的指法,拿回去练。
作业:
1、《赫利美利音阶》e小调,加上课上提到的变奏。第二把位、第三把位音阶。练习曲中涉及换把的地方如果由于不熟练而跟不上节奏的话,也可以采用附点形式的变奏来作为辅助练习。
2、《沃尔法特》第三十一课,下节课还要听一下的。
3、《开塞》第七课。下次课要听整篇的顿弓。
4、《开塞》第八课。下次要听连贯流畅的连弓。
5、《爱的致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