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原创]老婆学琴记(新发大提琴录像《我和我的祖国》)

[复制链接]
481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10-8-6 22:26:00 | 只看该作者
刘太太写:谢谢各位新老琴友的跟帖、指导、关注.我会动脑筋琢磨和领会大家所说的一些话,还要多观察名家拉琴的动作,使自己能较快地提高琴技.尽量做到玩的更理想些.哈哈,,,,,,
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黑格尔
482
金陵1111 发表于 2010-8-7 15:53:00 | 只看该作者
刘太太学琴进步很快,祝贺你。
483
sunshunoo8 发表于 2010-8-7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瞎参谟,乱干事,琴也拉不动了。很少碰琴,水平按考级,也就1,2级。哈哈!众人拾材火炎高,万一‘经验’得以认可,有参考,有帮助,那该有多好!老朋友也在乐团工作过,他夫人是专业,都很谦虚,以她学琴的历程,给学琴的成年人带来快乐,增加信心。祝夫人拉提琴进步,永保青春。哈哈!
484
sunshunoo8 发表于 2010-8-8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见谅,我乱参谟,打扰了姐妹之间的交流。哈哈,你们继续吧!
485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10-8-8 20: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unshunoo8在2010-8-8 17:13:00的发言:
      见谅,我乱参谟,打扰了姐妹之间的交流。哈哈,你们继续吧!

刘太太写:没有打扰,大家交流是好事,难得大家有这份心,每人都讲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供新学琴者也是有好处的,可以参考吗。

486
fevberkeley 发表于 2010-8-9 00:00:00 | 只看该作者
刘太太最近练得怎么样了?音准有没有找到好的办法解决阿?你们家都是玩音乐的,集思广益应该有不少好点子吧。
487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10-8-9 18:45:00 | 只看该作者
帅哥,在线噢!
菠萝蜜多琴友说的对,欢迎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
488
今生他世 发表于 2010-8-13 23:42:00 | 只看该作者
周五了,来串门
489
菠萝蜜多 发表于 2010-8-16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没事上来看了好多次,没人发表意见,就见您写了六个字,只好向您问声好,今生他世什么意思百思不得其解.......迷惑.
490
轻柔曼舞 发表于 2010-8-16 21:28:00 | 只看该作者

好幸福哦!我也好想有一个能跟我一起学音乐的男朋友,羡慕啊!!!

491
一刺 发表于 2010-8-20 13:23:0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全帖的49页。我严重地向刘太太提出一个建议:

霍曼的小提琴教程没多大益处,甚至非常有害,而刘太太却一直用它作为初学阶级的教材。这本教材的练习曲基本上取材于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旋律,曲调很甜俗,节奏却丰富而复杂。——这样的特点完全与精深而凝练的器乐艺术的风格背道而弛,而更像是流行音乐的轻歌慢吟。缺乏精细的技术训练内容,而流于追求甜俗的感官效应,没有系统的指法和弓法训练;在音乐与技术的关系上,它更是违反循序渐进的进度。也就是说,由于这本教材的练习曲取材于歌曲与其他音乐作品的旋律,对初学阶段偏重于基本功的技术要求而言,它们的音型和节奏具有不必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霍曼的这些所谓练习曲实质上是乐曲,只能作为严格的技术训练之外用于调节感官的佐料。

初学小提琴一定要用沃尔法特、开塞这些教材,才能培养出完整而深厚的音乐素质。我想,或许刘太太也是难以摆脱平常人的某些俗气吧,总觉得霍曼这样的乐曲好像很好听。
492
deping_li 发表于 2010-8-20 23:54:0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楼上一刺琴友的贴,想说说我的观点;沃尔法特、开塞、包括克鲁采顿特等这些教材确实是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但那是循序渐进从小开始学琴的必然。作为上了年龄的人不可能按部就班来进行了,身体条件也是不允许的了。我认为我们这年龄段的拉琴的人当然要注重基本功,注重规范(这很重要)。这是能继续学下去的前提。但注重音色,注重感情色彩更为重要。音乐就是悦人悦己嘛。我们不可能像大师们那样把音乐诠释得淋漓尽致,但也应该尽量拉得好听呀。所以,我认为霍曼确实是值得选用的教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0 23:57:06编辑过]
493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10-8-21 14:22: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欢迎楼上一刺deping_li两位老师的指教,在教材的选用上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我老婆现在用的教材是好几种结合起来的,《霍曼》、《铃木》、《沃尔法特》、《开塞》、《赫利美利音阶》和赵维俭的《音阶教程》都在练习,虽然《霍曼》练得较多,是里面的乐曲比较简单,过得很快,基本一天就可以过一两首。《霍曼》除了二重奏的乐曲外,中间还是穿插了不少各种调号的准备练习曲,对弓法指法都作了严格的标注,我老婆对这些小练习是作为重点练习的(前面发的三段录音都是里面的小练习曲)。《霍曼》中间的练习曲不像《沃尔法特》和《开塞》,是比较注重旋律性的,这对老年业余学琴者音色的掌握是比较有益的。
    《沃尔法特》和《开赛》等练习曲我老婆也一直在同时进行练习,《沃尔法特》练起来不太费力,但《开塞》就目前的水平进展缓慢,这些练习都是好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过一课(前面的帖子也发过《开塞》和《沃尔法特》几课的录音,一刺老师可以听听并给予赐教)。
     以后我会叫老婆多花点功夫在练习曲上,作为老年业余学琴者,主要目的是要拉出尽量好的音色和旋律,教材的选用也是因人而异的,《霍曼》也是流传了上百年的教材,能沿用到现在,我认为也是具有它的特点的,不应一概否定。
494
sunshunoo8 发表于 2010-8-21 16:41:00 | 只看该作者
    霍曼的‘两重奏’,恰是它有别其它的长处,从一开始就着重训练了‘团队’精神。有些孩子只跑‘单帮’,只能独奏,;重奏,合奏差,室内乐少,正是学习时‘跑偏’了。看看我国的现状吧。老霍的,是很好的基础教程。
495
菠萝蜜多 发表于 2010-8-23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unshunoo8在2010-8-21 16:41:00的发言:
    霍曼的‘两重奏’,恰是它有别其它的长处,从一开始就着重训练了‘团队’精神。有些孩子只跑‘单帮’,只能独奏,;重奏,合奏差,室内乐少,正是学习时‘跑偏’了。看看我国的现状吧。老霍的,是很好的基础教程。


说的好,我们既要大师又要演奏员,一个独奏者未必是一个好的乐队队员,必须进行培养,别的没什么路可走.
496
听声 发表于 2010-8-23 18:16:00 | 只看该作者
哈喽``````
拜听刘太太45楼的录音所赐,发现霍曼有的曲子也蛮好听,比如第7首,因为写着‘高深训练’所以一直没碰,
原来并不是全部都很高深,那时被吓到了。虽然也有偶尔去搞搞卡门的选段,看了其他亲的跟贴,说的有理,小的就不发意见喽``因为觉得曲子挺好听,最近也有练这首曲子。
个人杂念,曲子本身动听,本来就可以增加努力练琴的动力和兴趣,霍曼也是我老师推荐的,比起铃木,是很循序渐进的一本书,铃木快了一点,基础上不扎实。我两本都有练。

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拉铃木的琴声要好过霍曼的曲子。
现在想想,也许就是因为铃木有写明指法,而霍曼没有,这个转换使我不太习惯。
开始我觉得可能是我是单练,所以单声部可能有的曲子不太吸引我,这本书好像是双人练滴`
但老师拉时,即使是很普通的旋律,我也觉得很动听,也许就是技术的问题了吧```

PS:不知不觉说多了,希望刘太太练霍曼后,能挖掘更多好听的曲子,感激不尽,哈哈。。您琴拉得越来越好了。。
497
菠萝蜜多 发表于 2010-8-24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听声在2010-8-23 18:16:00的发言:
哈喽``````
拜听刘太太45楼的录音所赐,发现霍曼有的曲子也蛮好听,比如第7首,因为写着‘高深训练’所以一直没碰,
原来并不是全部都很高深,那时被吓到了。虽然也有偶尔去搞搞卡门的选段,看了其他亲的跟贴,说的有理,小的就不发意见喽``因为觉得曲子挺好听,最近也有练这首曲子。
个人杂念,曲子本身动听,本来就可以增加努力练琴的动力和兴趣,霍曼也是我老师推荐的,比起铃木,是很循序渐进的一本书,铃木快了一点,基础上不扎实。我两本都有练。

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拉铃木的琴声要好过霍曼的曲子。
现在想想,也许就是因为铃木有写明指法,而霍曼没有,这个转换使我不太习惯。
开始我觉得可能是我是单练,所以单声部可能有的曲子不太吸引我,这本书好像是双人练滴`
但老师拉时,即使是很普通的旋律,我也觉得很动听,也许就是技术的问题了吧```

PS:不知不觉说多了,希望刘太太练霍曼后,能挖掘更多好听的曲子,感激不尽,哈哈。。您琴拉得越来越好了。。


加油练吧,路长着呢.万里长征才开始.坚定信心,曙光在前头.我在遥远的山那边等您.
498
qqzyr 发表于 2010-8-26 10:45:00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幸福的一对,好羡慕阿,
499
 楼主| wld4803 发表于 2010-8-26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刘太太写:
       看了大家在这里讨论及指导我练习小提琴的跟贴,很是感动,也受益非浅。这段时间我也吸取各方意见,在调整教材方面也有注意了,比如我还是要多练练《开塞》,但也是前几首啦,因为我总也练不好它们,第一课在去年刚学琴三四个月时就开始拉了,但到如今还是没有拉好,想想当时挺可笑的,一开始就想把它拿下来,有点太那个太急吧,以为自己是学过乐器的,就以为怎么样了,哈哈,,,,,现在看来一是那么回事呢,我觉得再拉半年也不一定能把它拉好呀。
       还望新老琴友们多多鼓励与赐教。
500
一刺 发表于 2010-8-26 17:21:00 | 只看该作者
据我所知,在教师编写的那些严格的小提琴教程中,都很难见到霍曼的练习曲。很多考级教材也是把霍曼排除在外,而专门的小提琴教材就更是如此。比如,张世祥就基本上否定霍曼和铃木的教程,认为霍曼太陈旧落后而不适合于现代小提琴演奏的要求,而铃木只能用于好玩的心理刺激和娱乐之用。

用于初级阶段的小提琴练习曲非常丰富。除了沃尔法特和开塞这两部经典之外,还有科马洛夫斯基、扬尼希诺夫、巴克拉诺娃、罗迪奥诺夫、丹克拉等人的大量练习曲可供选用。其中有很多练习曲在篇幅上比沃尔法特和开塞的练习曲更加简洁、短小,旋律也更加鲜明而活泼,不像沃尔法特和开塞的练习曲那样精深而厚重。当然,这些练习曲很少单独出版,而是被挑选后散见于各种综合性的小提琴教程中。有了这么多练习曲,霍曼的教程基本上是无益而多余的。从乐曲(不是练习曲)对练琴的调节作用来说,连那些考级教程都在每个级别的练习曲和协奏曲之后附有大量的中外乐曲。这些乐曲的音乐性强,但技术性差:旋律甜美、浅显,技术性不强。这正像霍曼的教程,所不同的是:霍曼基本上是把乐曲当成练习曲,不伦不类。

刘先生说,刘太太拉霍曼的乐曲是随心所欲的,基本上一天就能解决一两首。这恰好说明了这本教材的娱乐性和在严格训练上的无益性。当然,正如上面各位网友指出的,老年人学琴本来就不必追求太严格、太精深的标准,而刘太太练琴也许正是从兴趣出发去练个自然开心的状态而已。但是,即使是从不那么严格的标准发出,我们也不妨在开始时稍微注重那些深厚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小提琴演奏这种极其需要基本功的艺术而言,开始的深厚境界是为了将来在音乐品味上的“随心所欲”的境界。

刘太太是结合多种教材在练习的,而霍曼的教程好像也已完成很多了。既然如此,依我愚见,如果我是刘太太,很快我就会离开霍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7 04:0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