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还有这样的调琴大师!!!

[复制链接]
421
天马健行 发表于 2012-3-21 15:2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tarr在2012-3-21 15:25:00的发言:
那么你所说是内在涵养到底是什么呢?太抽象了,太玄虚了吧。包括你前面提到什么,有创造性发现什么名琴发音秘密,什么世界顶级调试小提琴理论,这么一大堆吓人的话,就是你真的有这么神,但凡有些内在涵养的的,也不会这么l露骨表述,并且让人一头雾水,最后也不知你所云。难道这就你的高明支出?还有社么对小提琴发音调试理论的论述,越看越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太玄了。

我也认为名琴发音确有秘密,我也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工作要持之以恒,真诚的艺术家不能借口情绪不佳而束手坐待。——柴可夫斯基
422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2-3-21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内在涵养不抽象,也不玄虚,先生的这种讲话方式就相当于一把没有内在涵养的琴。一头雾水对先生而言在正常不过,因为先生目前对小提琴理解还属初级阶段,因而导致越看越不知我在说什么,最后理解为玄了。
423
starr 发表于 2012-3-21 17:03:00 | 只看该作者

你这把富有涵养的琴,就好听吗?就是你们家族为之百年奋斗探索提琴奥秘,并获得世界顶级水平,可以赋予琴具有内在涵养灵魂的声音吗?你说我对小提琴理解处于初级阶段,也是抬举我了,相比你是高级阶段,我这等智商肯定是理解不了你的天籁的。我听不懂你的玄。你在此大谈对名琴的秘密解读,我真的怀疑是否有人真的能理解你的玄。甚至怀疑你自己是否明白,你在说什么?你谈的秘密,到底什么?你说琴的好的声音到底是什么?fliu2010还能说出是奶油味,也算是具体的比喻,那么你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对于我等这种低智商的人,你能否讲的具体一些?

424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2-3-21 17:35:00 | 只看该作者
先生息怒,既然先生已承认自己对小提琴的理解还没到初级阶段,所以我建议先生从小提琴的构造学起,书店有卖此类书籍,我没说也不敢说先生智商低。至于2010先生对提琴热爱之精神还是值得我等学习的。
425
starr 发表于 2012-3-21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大多制琴调琴的人都会一些自己的调琴经验,王先生或许也有自己的绝技。不过,只不过跟大多数类似,虽然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些响彻宇宙的真谛,也许只不过是一些雕虫小技而已。因为只要在琴上施以操作,或是动刀,说是改变琴上的任何部分,肯定会影响琴的振动,也就改变了音色。主观认为掌握了奥秘,自得怡然,只是说的话太玄,太大了。我可以肯定,琴振动、发音的奥秘实在是没有那么玄虚,什么理论,如果像你那么冠以理论,那么理论的确不值钱了,无论你冠以什么头衔。即便你是对于名琴,古琴的崇拜,如果你研究那么多年,如果对小提琴演变、发展知道一些,如果你真的有一些科学态度,也不至于这么吹嘘,其实斯氏琴,也不一定就是那么完美,只是在一个方向的发展,成为了近3百年人们仿照的楷模。颠覆这种小提琴模式也是有可能的,但绝不是自己肆意杜撰,玄虚,所谓的创新实验。如果具有一些常识的判断,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426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2-3-21 19:29:00 | 只看该作者
先生没有领略过我的技术,所以说,说我好于不好意义是一样的。
427
俺来打酱油了 发表于 2012-3-21 19:32:00 | 只看该作者

你问问大师做过几把琴

 

 

 

然后告诉大师没经历过200把以上的制作就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真谛

 

 

 

卖狗皮膏药的不要学习医药理论,只要嘴皮子会喊就是了。

 

 

 

 

428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2-3-21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哈,酱油先生来了,久违了,莫非酱油兄卖过狗皮膏药?
429
starr 发表于 2012-3-21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我虽然没有亲见你的手艺,可是你的嘴上吹牛的功夫的确领略了。就算你说的是实事,有那么神奇的手艺,你凭什么说,你是世界上的独创,发现,顶级水平。天外有天,你怎么知道你就是响彻宇宙的神人呢?据我所知,的确就有具有调琴神奇功夫的人,也绝不是一人独有。再退一百步讲,就算你有了独一无二的发现,有独一无二的手艺,你也用不着在此用那么多玄虚,不实之词来大吹特吹呀,如果你想让大家信服,想让大家分享你的伟大,就直白一些呗。我在此就假设你有了一些对琴的认识,你不敢透露而已,因为这个琴上的道理是非常简单,一说大家就明白了,所以你用了那么多的什么名琴发音理论,并且还给大家讲解,可是最后是越说越玄,谁也不知到你在说写啥,如果有人说能看懂你说的,那么就是皇帝的新装了。那么你做的就是对牛弹琴,说到底,就是你一方面要炫耀,另一方面还要保密。制琴的技艺,每个琴师,包括调琴师都有一些自己的经验的,其实说出来,哪有那么玄的。你还是厚道些吧,如果你还这么推诿狡辩,就把你曾经写的,再贴出来来,让大家看一看。

430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2-3-21 22:38:00 | 只看该作者
我给演奏家,中央院教授,研究生及国外留学生等调整过琴,这些琴在国内外舞台都大放异彩,事实存在,有依有据,请问先生这是嘴上功夫吗?先生这等对提琴肤浅认识之人当然看不懂我在说些啥,我也不会对着先生弹琴,先生在没有完全了解我的情况下,说我什么大吹特吹,什么炫耀,先生您这么做人厚道么。
431
左嗓子 发表于 2012-3-22 06:17: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世界上不信不等于不存在,信也不等于是真理!信不信,吹不吹都无所谓,信了就是真的,不信就是吹的!
那么不服气的话,就买张最最便宜的票,去试试不就完了?
有本事蹭票去也行啊!
为了追求真假,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但别犯着罪去啊!哈哈!
432
starr 发表于 2012-3-22 09:26:00 | 只看该作者
“1.就算你说的是实事,有那么神奇的手艺,你凭什么说,你是世界上的独创,发现,顶级水平。天外有天,你怎么知道你就是响彻宇宙的神人呢? 2. 再退一百步讲,就算你有了独一无二的发现,有独一无二的手艺,你也用不着在此用那么多玄虚,不实之词来大吹特吹呀,如果你想让大家信服,想让大家分享你的伟大,就直白一些呗。 3. 就假设你有了一些对琴的认识,你不敢透露而已,因为这个琴上的道理是非常简单,一说大家就明白了,所以你用了那么多的什么名琴发音理论,并且还给大家讲解,可是最后是越说越玄,谁也不知到你在说写啥,那么你做的就是对牛弹琴,说到底,就是你一方面要炫耀,另一方面还要保密。” 下面是王先生曾经写的: LLLLLLL 所谓最顶级技术,就是在调试方面进入了特殊的领域,个人认为这是打开古名琴声音秘密的通道,展开谈谈吧,二百余年,世上很多科学家,专家,制作家,一直把目光集中到古名琴上,探索研究古名琴的秘密,从拆开古名琴的原始研究方法开始,到运用声电技术,光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对琴板物理性能,震动特征,整体琴的声音声音响度和能量,声音在琴板中的流向,波动的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测试,计算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后继者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科学依据,但是,至今人们对古名琴的声音秘密仍然没有统一说法,各持己见,众说纷纭,所谓揭秘的说法也出现了许多,到后来有人甚至得出了根本不存在秘密的说法,认为现在存世的古名琴,也是在当时众多数量的提琴中优选出来的,等等,这些现象及说法的出现也是正常的,因为对古名琴声音的研究实在是太难了。待续 究竟什么是古名琴声音的秘密呢?从源头谈起吧,17,18世纪由于时代与科学发展古名琴的创造者还不能从理论上,从数学,振动学,物理学等角度,对他们的发明创造进行型而上的概括和总结,但并不妨碍这些天才大脑在经验上的占用和把握。就像我国的鲁班,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大师,他们天才的发明创造是先于现代各种理论和学说而出现的,但又非常符合科学和规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意大利的提琴制作大师阿玛蒂是最伟大的 ,他是提琴声音完美构思的首创者。从他和他的家族所制提琴的声音特点分析,他的构思算不上顶尖和完美,但为意大利乃至全世界提琴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斯特拉底瓦里,瓜奈利等伟大的制琴大师和家族。他们把阿玛蒂的构思发展的更完美更灵活,甚至发展到似乎是反科学震动理论,即半限制到全限制琴板震动理论的地步,令人难以理解,但是,他们所制提琴的声音告诉我们,他们基于阿玛蒂构思而发展的更完美的构思,是科学的,这种构思的一致性和不同性,又使阿玛蒂,斯特拉底瓦里,瓜奈利琴,等等,又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特点和风格。待续 我们的研究就是从发现这些古名琴的一致性开始的,这种一致性就是他们所制提琴声音的音频响度大体相近和相似,合于规律。正是从这一现象出发,我们探求的是那些大师们所思所想,即怎样构思,构思了什么,苦苦寻觅了数十载。而国外的许多研究者的着眼点,注意力则主要集中在琴上,从研究琴板板音,震动物理特性,尺寸分部,空气风,等等,到木材怎样预先处理,油漆的构成,是用什么方法合成的,怎样模仿的惟妙惟肖,依靠科学达到精确,等等,这就是我们与他们的区别。虽然出发点一样,都是为了探寻古名琴声音的秘密,但选择的方向不同,路线不同。相信科学是对的,但以“科学”代替人的思维和创造是错误的,当然,这里所指的科学,往往是科学仪器和设备,通过科学方法得出的数据,等等,而不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和原理。西方的某些研究者固执的认为只要严格按照古名琴的尺寸和合理的尺寸分配原则,达到非常非常精确的程度,就不会制作不出同古名琴一样的琴来,这种想法并不错误,但不全面。而制作不出来,那一定是我们在所用材料(木材的处理,漆的配置)上还没掌握古名琴的秘密。正是这种“固执“让他们陷入了二百余年没有跳出来的谜圈。待续 怎样实现完美的震动构思,琴箱震动的完美构思,属于思维范畴,是在古名琴制作过程中始终起指导作用的根本理论和原则。可以说,掌握了这个天才的完美构思,就等于在主要的关键的内容方面揭开了古名琴声音的秘密。但是,理论不等于方法,思维不等于实践。只有理论,没有相应的方法,没有实际操作的本领,没有经验和经验的积累,由构思变为作品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名琴的另一个秘密,即属于实践范畴和操作层面上的秘密。如果把构思比为宏观秘密,那么这种操作上的秘密,则可称之为微观秘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待续 这种微观秘密,我们又分为两个阶段,或曰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宏观指导下的制作,二是宏观指导下的调整,前者包括材料的选择、处理,按一定的规格加工制作。一般的提琴因为制作不是以完美构思为指导,所以这种制作一直处于盲目的状态。靠形状的逼真模仿来完成,虽然可以达到非常精确的程度,虽然凭运气,靠数量,偶尔能生产出几把好琴,但是就是这种碰巧生产出的好琴也还是不能和古名琴相比,更何况有人可能一生都不会有这种“碰巧”的好运。这种模仿制作,无法面对材料的不同和变化,在毫无办法和无奈的情况下又把责任归于物质方面,说原因是我们现在与200年前大师们所用的材料和漆完全不同,等等。在难以自拔的怪圈里越陷越深。待续 后者,所谓“宏观指导下的调整”,我认为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是另一个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一把琴制作完成后,不经调整,琴的声音不可能达到近似于完美,琴箱就像两个集成电路板,制作同时达到完全精确是不敢想象的,同时它们之间还保持精确感应关系,和琴箱空气的呼吸关系,等等。这些震动关系要想都达到完全耦合,不靠调整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些古名琴之所以声音达到非常完美的程度,就是因为既有高超的制作技术,也有高超的调整技术,通过调整去实现达到完美的震动构思。有了这两种十分微妙的结合才能实现大师们对提琴声音的追求,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古名琴制作大师们对琴箱的上下板采用各种各样尺寸厚度却同样制作出的都是古名琴的道理。完 LLLLLLLL 这上面你写,我看不懂,当然这无关紧要,因为我本来就一无所知。 不知道有谁能看懂?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或者您能耐心,或者大度些,说的具体一些,不要那么神乎,到底名琴,或者提前发音的秘密是啥?
433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2-3-22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谢谢先生对我的关注,不知先生想让我具体说清楚什么?
434
宝音坊 发表于 2012-3-22 10: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tarr在2012-3-22 9:26:00的发言:
“1.就算你说的是实事,有那么神奇的手艺,你凭什么说,你是世界上的独创,发现,顶级水平。天外有天,你怎么知道你就是响彻宇宙的神人呢? 2. 再退一百步讲,就算你有了独一无二的发现,有独一无二的手艺,你也用不着在此用那么多玄虚,不实之词来大吹特吹呀,如果你想让大家信服,想让大家分享你的伟大,就直白一些呗。 3. 就假设你有了一些对琴的认识,你不敢透露而已,因为这个琴上的道理是非常简单,一说大家就明白了,所以你用了那么多的什么名琴发音理论,并且还给大家讲解,可是最后是越说越玄,谁也不知到你在说写啥,那么你做的就是对牛弹琴,说到底,就是你一方面要炫耀,另一方面还要保密。” 下面是王先生曾经写的: LLLLLLL 所谓最顶级技术,就是在调试方面进入了特殊的领域,个人认为这是打开古名琴声音秘密的通道,展开谈谈吧,二百余年,世上很多科学家,专家,制作家,一直把目光集中到古名琴上,探索研究古名琴的秘密,从拆开古名琴的原始研究方法开始,到运用声电技术,光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对琴板物理性能,震动特征,整体琴的声音声音响度和能量,声音在琴板中的流向,波动的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测试,计算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后继者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科学依据,但是,至今人们对古名琴的声音秘密仍然没有统一说法,各持己见,众说纷纭,所谓揭秘的说法也出现了许多,到后来有人甚至得出了根本不存在秘密的说法,认为现在存世的古名琴,也是在当时众多数量的提琴中优选出来的,等等,这些现象及说法的出现也是正常的,因为对古名琴声音的研究实在是太难了。待续 究竟什么是古名琴声音的秘密呢?从源头谈起吧,17,18世纪由于时代与科学发展古名琴的创造者还不能从理论上,从数学,振动学,物理学等角度,对他们的发明创造进行型而上的概括和总结,但并不妨碍这些天才大脑在经验上的占用和把握。就像我国的鲁班,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大师,他们天才的发明创造是先于现代各种理论和学说而出现的,但又非常符合科学和规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意大利的提琴制作大师阿玛蒂是最伟大的 ,他是提琴声音完美构思的首创者。从他和他的家族所制提琴的声音特点分析,他的构思算不上顶尖和完美,但为意大利乃至全世界提琴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斯特拉底瓦里,瓜奈利等伟大的制琴大师和家族。他们把阿玛蒂的构思发展的更完美更灵活,甚至发展到似乎是反科学震动理论,即半限制到全限制琴板震动理论的地步,令人难以理解,但是,他们所制提琴的声音告诉我们,他们基于阿玛蒂构思而发展的更完美的构思,是科学的,这种构思的一致性和不同性,又使阿玛蒂,斯特拉底瓦里,瓜奈利琴,等等,又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特点和风格。待续 我们的研究就是从发现这些古名琴的一致性开始的,这种一致性就是他们所制提琴声音的音频响度大体相近和相似,合于规律。正是从这一现象出发,我们探求的是那些大师们所思所想,即怎样构思,构思了什么,苦苦寻觅了数十载。而国外的许多研究者的着眼点,注意力则主要集中在琴上,从研究琴板板音,震动物理特性,尺寸分部,空气风,等等,到木材怎样预先处理,油漆的构成,是用什么方法合成的,怎样模仿的惟妙惟肖,依靠科学达到精确,等等,这就是我们与他们的区别。虽然出发点一样,都是为了探寻古名琴声音的秘密,但选择的方向不同,路线不同。相信科学是对的,但以“科学”代替人的思维和创造是错误的,当然,这里所指的科学,往往是科学仪器和设备,通过科学方法得出的数据,等等,而不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和原理。西方的某些研究者固执的认为只要严格按照古名琴的尺寸和合理的尺寸分配原则,达到非常非常精确的程度,就不会制作不出同古名琴一样的琴来,这种想法并不错误,但不全面。而制作不出来,那一定是我们在所用材料(木材的处理,漆的配置)上还没掌握古名琴的秘密。正是这种“固执“让他们陷入了二百余年没有跳出来的谜圈。待续 怎样实现完美的震动构思,琴箱震动的完美构思,属于思维范畴,是在古名琴制作过程中始终起指导作用的根本理论和原则。可以说,掌握了这个天才的完美构思,就等于在主要的关键的内容方面揭开了古名琴声音的秘密。但是,理论不等于方法,思维不等于实践。只有理论,没有相应的方法,没有实际操作的本领,没有经验和经验的积累,由构思变为作品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名琴的另一个秘密,即属于实践范畴和操作层面上的秘密。如果把构思比为宏观秘密,那么这种操作上的秘密,则可称之为微观秘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待续 这种微观秘密,我们又分为两个阶段,或曰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宏观指导下的制作,二是宏观指导下的调整,前者包括材料的选择、处理,按一定的规格加工制作。一般的提琴因为制作不是以完美构思为指导,所以这种制作一直处于盲目的状态。靠形状的逼真模仿来完成,虽然可以达到非常精确的程度,虽然凭运气,靠数量,偶尔能生产出几把好琴,但是就是这种碰巧生产出的好琴也还是不能和古名琴相比,更何况有人可能一生都不会有这种“碰巧”的好运。这种模仿制作,无法面对材料的不同和变化,在毫无办法和无奈的情况下又把责任归于物质方面,说原因是我们现在与200年前大师们所用的材料和漆完全不同,等等。在难以自拔的怪圈里越陷越深。待续 后者,所谓“宏观指导下的调整”,我认为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是另一个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一把琴制作完成后,不经调整,琴的声音不可能达到近似于完美,琴箱就像两个集成电路板,制作同时达到完全精确是不敢想象的,同时它们之间还保持精确感应关系,和琴箱空气的呼吸关系,等等。这些震动关系要想都达到完全耦合,不靠调整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些古名琴之所以声音达到非常完美的程度,就是因为既有高超的制作技术,也有高超的调整技术,通过调整去实现达到完美的震动构思。有了这两种十分微妙的结合才能实现大师们对提琴声音的追求,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古名琴制作大师们对琴箱的上下板采用各种各样尺寸厚度却同样制作出的都是古名琴的道理。完 LLLLLLLL 这上面你写,我看不懂,当然这无关紧要,因为我本来就一无所知。 不知道有谁能看懂?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或者您能耐心,或者大度些,说的具体一些,不要那么神乎,到底名琴,或者提前发音的秘密是啥?

非常感谢starr把wangdagang 先生的文章集中在一起。同时真诚的感谢wangdagang先生的文章。通过学习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435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2-3-22 10:22:00 | 只看该作者
宝音坊先生您太客气了,互相学习。
436
宝音坊 发表于 2012-3-22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wangdagang先生,以下我作个比喻,如果有不妥的,请您指教。

 1)一位交响乐团的指挥,在为交响乐团排练一个大型交响乐作品时,他不可能讲,或者教演奏者的技巧,比如弦乐器的指法,运弓,吹奏乐器的指法,运气,等等。他讲的是如何来表现作曲家的作品内涵,比如年代,历史,环境等等。怎样使演奏者与作曲家在理念上的沟通,同时还要与观众感情上的沟通。

 2)由于不同的交响乐作品,有不同的内涵,等等。指挥家就会用不同的方法讲解。

 3)在小提琴的调整,调试操作中是不是也要根据不同的琴型,不同的............。才能使这把小提琴发挥到最佳状态。

437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2-3-22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宝先生所言极是,尤其先生谈到不同琴型不同的调整方式,足见先生对小提琴的理解之高度。
438
starr 发表于 2012-3-22 14:04:0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只有对小提琴理解达到足够的高度,才能理解先生所说的理论了。不过概括来说你不就是说:经过百年夜以继日的研究,掌握了名琴发音之迷,那就是名琴是因为有内涵(内涵指的是什么?),声音才好。独创了世上独一无二的调琴技术,就是普通琴,经过你的调试,给其注入内涵,灵魂,就像名琴一样。这种效果可以响彻宇宙。

再看你说的,随便举出一段:

“。。。。琴箱震动的完美构思,属于思维范畴,是在古名琴制作过程中始终起指导作用的根本理论和原则。可以说,掌握了这个天才的完美构思,就等于在主要的关键的内容方面揭开了古名琴声音的秘密。但是,理论不等于方法,思维不等于实践。只有理论,没有相应的方法,没有实际操作的本领,没有经验和经验的积累,由构思变为作品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名琴的另一个秘密,即属于实践范畴和操作层面上的秘密。如果把构思比为宏观秘密,那么这种操作上的秘密,则可称之为微观秘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用了这么多的词 :琴箱震动(振动)完美构思, 名琴的根本理论和原则, 掌握构思==古琴秘密(构思是什么?),什么思维,实践,还有古琴的另一个秘密:构思是宏观,操作是微观。。。。可是反过来到过去,除了用这些云上雾照的绕口令,来唬人之外,你到底说明了什么? 

 

如果按你所吹:无论什么琴,因为你已经掌握了秘密,注入灵活,它就会好!

现在你又说:要根据不同琴型,不同方式。琴型只得是什么?如果本质上看,是不是没有完全一样琴,那么每把采取的方式就不一样了,那么按你说,即便不一样方式,可是注入灵活的这个效果是永存了?

 

 

 

439
wangdagang 发表于 2012-3-22 14:37: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哈,先生有点意思,起码有战斗力,我喜欢这样的。我已经明确告诉先生了,你的说话方式就相当于一把没内涵的琴,反之就属于有内涵的。所谓不同琴型指的是阿玛蒂琴型,斯特拉底瓦里琴型,瓜涅利琴型,斯坦纳琴型等等。
440
宝音坊 发表于 2012-3-22 15:5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angdagang在2012-3-22 14:37:00的发言:
哈哈哈哈,先生有点意思,起码有战斗力,我喜欢这样的。我已经明确告诉先生了,你的说话方式就相当于一把没内涵的琴,反之就属于有内涵的。所谓不同琴型指的是阿玛蒂琴型,斯特拉底瓦里琴型,瓜涅利琴型,斯坦纳琴型等等。

学习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2 16:3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