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围观。
2012年9月22日 第二堂课
持琴
持琴在我眼里,看起来相当轻松。拿起来,真心觉得好重。这么重的木头挂在肩膀上,都会觉得累。何况利用支点撑住。
今天天气阴蒙蒙的。
从第一次去拜访老师,天气晴朗到蓝天白云,阳光普照。真的很兴奋很开心。
到第二次准备好去上课,天气有些阴沉。
庆幸的是,这两次去都没有下雨,回来的时候零星小雨。
不过每次去都很愉快。
这是一种期待。尽管会充满了,到底学不学的来,会有多辛苦的不安。但是还是很期待。
第二节课,内容开始变得有些紧凑了。老师不断地安慰我说,不要心急。慢必然想着快,一快就失败。其实我也没急。就是有些担忧。
从认识琴身的每个零件。
琴码、腮托,音孔又称为f孔,琴头,琴背,琴弦,跟弦对应的直板,微调器,琴颈,弦轴。还让我还带了琴拖。
学的最快的就是安装琴托。但调整位置,还是很微妙的。脖子短的人各种无奈。
老师说,持弓决定小提琴的成功70%。我想那剩下的就是持琴和用功了。把位是关键。所以拇指一定要伸直,跟食指形成衣杈y字。这跟右手完全相反。这y字还要有缝,在y上半部v里的中间。整个手肘跟右手一样,腕跟手肘直。腕关节在左右手都不能前屈,在右手可以左右摆动。也是跟着手肘左右摆动。而手肘的左右摆动是跟着弓走。手臂的上半节抬高是跟着弦高走。同时持琴的左手肘也跟着弦高走。它们是同时进行的。而手指的形状是自然的桥形,方形,梯形,彩虹形。老师讲,指根发力到指尖,不然很容易按不准就滑掉了。这时候手掌中可以容纳下一个鸡蛋这样的形状。
琴是用腮勾起来的。肩膀要放松。伸长脖子,把琴倾斜到合适的角度。原则是有规定的。但是我们却无法精确,所以找到自己最舒服的角度。再伸长脖子,用腮贴着腮托,往肩膀上一回钩。就上去了。此时如果有琴托,左手是可以任意上下摆动的。肩膀不动。
就讲述这几点,费了好长好长的时间。
运弓,跟琴码平行,和琴身和弦几乎是十字相交。说垂直也不完全是。要判定持琴的左手换弦轴转是否到位,用弓杆垂直测量g弦和e弦。这时候看轴会不会碰到弓杆。在e弦,左手肘是v中。中间放弓杆。越讲,我越晕糊。好在大都用脑子记下来了。
剩下的只有勤奋练习和领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