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琴制作] 提琴制作是艺术还是科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提琴制作属于轻工业乐器制作一个门类,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至今国内尚没有一本《提琴制作学》著作。改革开放前小提琴制作就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改革开放后,私有制的工作室得到发展。个体化的手工制作流布全国。琴的价格越来越高。这种现象是进步还是倒退?难道只有回到300年前那种意大利的制琴工艺,才能使制琴艺术得到发展?我对制琴是门外汉,两年来学了点皮毛。头脑中有许多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讨论。希望琴友和专家们赐教。
当你在家里练习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敌人;而当你出现在舞台上时,你应当是你最大的崇拜者。——布舍里
2
 楼主| zhao668811 发表于 2017-2-11 13:25:1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我是从催化化学学科发展想到的。催化化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至今依然停留在艺术的时代。虽然有许多学派企图用各种理论来解释它。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诠释和预见催化剂的应用效果,只有通过实验来评价。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通常把能够得到理论解释和验证的学科叫做科学,反之称为艺术。小提琴学科发展过程中,提出了那些理论呢?
3
鱼儿 发表于 2017-2-11 16:09:50 | 只看该作者
艺术家把它当艺术,科学家把它当科学,制琴师应该是无所谓它是什么,能做得漂亮又好声,卖得出价就是好来就是好。
4
计算机场统计 发表于 2017-2-11 18:05:05 | 只看该作者
提琴制作有它自身的规律,手工琴真的不适合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很难出精品!
5
悠悠爸爸 发表于 2017-2-11 22:31:30 | 只看该作者
提琴制作是技艺、是艺术,跟科学没关系。研究怎么把琴的声音做好,属于技术。科学是为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规律,怎么运用规律,则是技术范畴。
6
ba5rw 发表于 2017-2-11 23:54:24 | 只看该作者
提琴制作属于STEAM综合实践。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缩写。小提琴是乐器中的达芬奇,是科学与艺术高度统一的产物,是经得起大浪淘沙的人类文明之精华。
7
悠悠爸爸 发表于 2017-2-12 00:12:47 | 只看该作者
几百年前的斯氏、瓜氏肯定都不懂科学,但他们都是技艺非凡的大师。
8
sunshunoo8 发表于 2017-2-12 08:38:51 | 只看该作者
   提琴是乐器,是用来演奏的。琴颈增长,填加腮托的演变都是方便演奏。
,大众把提琴制做视为是技能,产品用来演奏娱乐;有需就有求,制琴师是为了生存,。只能是艺术家把提琴制做当艺术,科学家把它当科学了!
9
明月山人 发表于 2017-2-12 11:20:24 | 只看该作者
做得外观漂亮是技能,做得声音优美是科学,既漂亮又好听,是艺术。
10
 楼主| zhao668811 发表于 2017-2-12 12:50:1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朋友们的赐教。我的理解是,提琴制作属于工学,有完备的制作工艺过程,我看了于版主介绍小提琴制作视频,应属于小提琴制作工艺学的内容。如果完整的编成教材,就是一部完整的小提琴制作工艺学。我想不管你是学徒,还是大师,都要按着小提琴制作工艺学的程序制作提琴。讲的是技术和技能。我觉得制琴师还要学《提琴制作学》,涵盖小提琴美学,声学,材料学,史学等内容。这是学的内涵。二者结合为学术。亦可以说小提琴制作是科学。但,为什么说小提琴制作是艺术呢?就是说,按既定工艺制作出的小提琴性能,或者说小提琴声音好坏无法预知。要经过人为的使用和调试,或者说人为的驯化,才能确定小提琴的潜在价值。从这个观点看,它有艺术的特征。
11
 楼主| zhao668811 发表于 2017-2-12 13:04:35 | 只看该作者
ba5rw 发表于 2017-2-11 23:54
提琴制作属于STEAM综合实践。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缩写。小提琴是乐器中的达芬奇,是科学 ...

太好了,概括的好。我同意。展开谈谈,大家一定喜闻乐见。
12
小于 发表于 2017-2-12 15:26:05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家搞实验,要求尽量的大数据,重复且不会出错的演变计算过程,以期待每一次都能使用同样的技术,走向同一个终点。当技术革新,就会去往下一个更高的终点。而科技要做到的是用做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艺术则是几乎逆向而行。用最好的光阴,最珍稀的材料,制作出自己认为无法超越的作品。艺术品一大特点是手工制作导致的无法复制性,而艺术的成就更是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与任何指标无关。 这个状态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要我喜欢,在他人的眼里的“对与错”就与我无关了。而在大部分艺术领域的高级阶段,都已经无法用“正确”或者“错误”这样的字眼来评判。 而评判的人自身的艺术造诣,也直接导致了他是否能有同样的“眼界”来评判艺术家的作品。这就是所谓千里马与伯乐,或者伯牙管仲的关系了。  我想无论雕刻,绘画,或者是制琴,技术都是基础。但是技术的极致现在是数码科技。只要我们愿意,可以完全用电子雕刻,电子喷绘无数的复制经典艺术品。但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优点,缺点,喜好来创作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死了,再也无法复制,也没有复制的意义了。
13
悠悠爸爸 发表于 2017-2-12 15:49:58 | 只看该作者
科学是个狭义的概念,指提出假设、实验证实和证伪的方法体系以及由此积累的知识体系。所以,在美国的许多大学里,艺术、数学和科学是并列的。数学都不属于狭义的科学范畴。在中国,科学被当初万灵药,等价于真理,什么狗皮膏药都要贴上科学的标签。如同没有人性,才有“人性化”这种荒谬说法,没有科学传统,自然人人都会“科学地”做事情。
14
WXG777OK 发表于 2017-2-12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几百年前的大师,知道怎样才能使小提琴有最好的振动,最好的声音。这就是科学! 完美的工艺更体现了小提琴的艺术价值。小提琴就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
15
maoguoxin 发表于 2017-2-12 19:40:05 | 只看该作者
S-T-E-A-M 小提琴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乐器,给手工制作产生无限的研究空间。看了大家的讨论,很是感概!
16
sunlon026 发表于 2017-2-12 20:43:36 | 只看该作者
好大的话题,学习了~
17
sunshunoo8 发表于 2017-2-12 20:4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nshunoo8 于 2017-2-12 20:47 编辑

   想起了 古琴制作。
18
ba5rw 发表于 2017-2-12 22:15: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a5rw 于 2017-2-12 22:24 编辑
悠悠爸爸 发表于 2017-2-12 00:12
几百年前的斯氏、瓜氏肯定都不懂科学,但他们都是技艺非凡的大师。


没错,斯特拉迪瓦里的生平介绍几乎就是一个工匠的生平,但是说斯氏不懂科学真的有待商榷,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们研究使用并流行了几何透视法和化学颜料作画,几乎奠定了人类视觉艺术的科学基础。斯氏就算是农民也不可能没有丝毫受到影响,更何况那已经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晚期了。再退一万步说,即使他真不懂科学但是他用了科学的方法研究了提琴的发声原理和木材以及表面处理工艺,才使他的提琴作品在众多的类提琴乐器工匠群中脱颖而出,更何况他其实不止做小提琴……我就不信他没有朴素的声学研究实验经验、几何数学的基础、化学试验的方法……哈哈!电声转换的历史是从耳机到扬声器,而第一代扬声器个人感觉就是参考小提琴的发声原理,那就是舌簧喇叭。包括爱迪生的留声机,发音原理也有小提琴的影子,舌簧喇叭和早期的留声机喇叭都有振荡支点和音频激励传递结构,与小提琴的音柱和琴码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能我是带有个人感情的见解而夸张了点,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19
悠悠爸爸 发表于 2017-2-12 23:03:22 | 只看该作者
ba5rw 发表于 2017-2-12 22:15
没错,斯特拉迪瓦里的生平介绍几乎就是一个工匠的生平,但是说斯氏不懂科学真的有待商榷,意大利是文艺复 ...

这太牵强了。不错,斯氏、瓜氏的年代,正是现代科学开始蓬勃兴起的年代,但科学本身跟工匠还是没什么关系。将几何与美学和建筑等关联起来,则是古希腊延续下来的传统,工匠自然要学。中国的古代工匠也会熬桐油和生漆,是化学反应,但这跟化学也没什么关系,化学的真正兴起,要等到法国大革命中被砍了脑袋的拉瓦锡来完成,这晚了一百来年。至于舌簧喇叭的原理,比小提琴早得多的胡琴更直接更形象。音柱和琴马么,古琴等多种乐曲里面就有了。
20
悠悠爸爸 发表于 2017-2-12 23:07:01 | 只看该作者
文艺复兴嘛,首先是艺术创造和思想摆脱宗教的约束,然后才有布鲁诺上火刑柱,伽利略坐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3-30 14:53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