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有关陪练的一些讨论,忍不住说几句。 琴童需不需要陪练?应该是需要的。让一个五六岁或七八岁的孩子独自练琴,无法想象,除了是罕见的天才。 那么谁来陪最好呢?如果把这想象成孩子在完游戏,他最希望谁来陪?一是同伴,二是老师,三是家长,第四才是保姆一类的所谓“外人”。 如果有一个琴伴,可能是最开心的,可以相互促进,但这不是陪练。如果老师做陪练呢,相当于天天上课,效果最好,但是成本最高(按每次100计,一年3万)。贵不贵,自己看着办! 说到“外人”陪练。如果他有教师的水平,相当于老师天天授课,开支却大幅减少,性价比很高呀!如果他达不到合格教师的水平,那就麻烦了--如何纠错?三脚猫纠错是最“可怕的”事。要知道,正确的拉琴方法有很多种。即便都是好的教师,他们之间方法的差异也会令外行吃惊。有差异,不一定代表好坏。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而且,现实是,找一个合格的好的小提琴老师已经很难。好的陪练在那里?老师教的好坏,终究还有行家的评判。陪练的好坏标准何在?怎么评判?谁来评判?是老师较的好,还是陪练陪的好? 因此,个人意见,家长陪练是第一选择。合格的好老师是一切的前提。家长的作用是摄象机、录音机和监督器。不懂音乐没有关系,只要懂中国话就可以。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在教会琴童之前,先教会家长。家长的作用,就是重复老师教的内容。这不难作到。家长是孩子初学走路行时的拐杖。等到要求考虑音准、节奏、表现,应该是琴童扔掉拐棍独立行走的时候了。难道家长音不准有那么重要?论坛上可以找到很多的辅助工具,家长也是可以使用“拐棍”的呀! 当然,家长没时间的,或者家里钱太多的,可以考虑“外包”。我看到的例子是,好的陪练其实就是老师。我的朋友的孩子,她的老师就是每周上一次课,其他几天作陪练。 再说一下,对12岁以下的孩子,亲子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爱音乐的家庭,是亲童最好的成长环境。 ![]() ![]() |
<B>以下是引用<I>老老提琴</I>在2006-5-24的发言:</B>
<P>楼主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陪练。家长音听不准有那么重要?这话令人难懂。如果孩子在练习时音拉得不准,家长音都听不准还怎么纠正?如果当时不纠正,等到几天后由老师来纠正。那么这几天就是白练习,这不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与精力吗?除了音准其它技巧方面不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吗?这些年来琴童们和家长们在这上面吃的苦是太多了。我们的许多提琴老师们似乎很愿意花很多时间来重复纠正琴童们的错误,这样一星期的课程自然就会拖到两个星期或者三星期或者更长。也就是说白了,课时费家长们就要成倍或几倍的付出了。当然家长们是不懂这些的。陪练的作用就是纠正错误,家长能行吗?如果家长不懂提琴,家长只能起着督促孩子练琴的作用。在这里千万别误导家长们了。他们已经够可怜的了。</P>
<P> 如果学费便宜,如果在学琴的开始一星期能上三到四次课,那根本是不需要陪练的。</P>
<B>以下是引用<I>披星戴月</I>在2006-5-26 10:29:00的发言:</B>
我就是孩子的陪练,我喜欢孩子在吃完晚饭后和我一起的这段时间,本来我孩子不是音乐神童,只要我们在一起享受音乐的快乐就行了,所以她拉琴我不强迫她拉好拉坏,就算一段曲子要到老师那去重复两三个星期也没啥.快乐才是第一位的,有时老师看她一个曲子久拉都着急了,我还反过来劝老师不急不急,反正是拉起耍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6 14:0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