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琴名琴系列五 ——“Leduc" 1745 “勒杜克”原琴欣赏和讲解剖析: 今天给大家介绍这把瓜琴名琴——1745 Leduc(勒杜克), 这把琴最初是作为琴痴塔里西欧(Luigi Tarisio) 的遗产过继给了其不懂行的远房侄子,远在巴黎的提琴制作师和交易商 J.B维约姆闻讯后火速赶到意大利,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几十把塔里西欧毕生收藏的意大利古琴,其中还包括了最著名的斯琴1716“弥赛亚”。不久JB维奥姆把这把琴卖给了法国巴黎的建筑学家和业余的小提琴手“Leduc”,此人的名字就是这把琴命名的由来。 J.B.维约姆 1798—1875
几年后David Laurie把它带到了英格兰,经过了英国人John Adam 和Richard Bennett之手, 1891年希尔兄弟公司把这把琴卖给了歌手Ernest Nicolini , Nicolini当时同时还拥有瓜琴1735 DEgville, Nicolini 后来在伦敦Hart 店把这把琴换了一把斯琴,不久收藏界臭名昭著的沃勒两兄弟把这把琴仿制了几把,当时沃勒两兄弟在Hart 店做维修和装配的工作,尽管英国的收藏家们对这把琴很推崇,Waddle在1923年还是把这把琴卖给了纽约的Rudolph Wurlitzer , 随后几年又出售给JS Phipps , 后来JS Phipps把这把琴租给著名小提琴家 Henryk Szeryng(亨里克·谢林),1970年谢林最终把这把琴买了下来。1972年他卖掉了斯琴1734 Hercules ,直到谢林1988年去世,后被他的子女出售这把琴给现在的主人 Jacques Francais。 很难说哪一把琴是德吉苏·瓜奈利人生中的最后一把琴,1745 Leduc 这把琴的标签是他去世后一年的时间,似乎是最后一把琴,在他最后的两年里,虽然工艺上有些下降,但是每一把琴都有独到之处,可能当时德吉苏-瓜乃利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预感到自己行将离世,所以加紧把自己的很多想法揉进每一把琴里面,从琴的特点来看,Leduc 1745 这把琴无疑是最突出的瓜琴之一。 从很瘦的旋首到长的琴角,这把琴是德吉苏·瓜奈利人生最后工作的缩影,拉长的F孔,引人注目的纯手工,整个小提琴都涂上了无与伦比的红色清漆,使这把小提琴与众不同。这把琴标签的真实性从来没有被人质疑过,Hills兄弟得出的研究报告证明德吉苏·瓜奈利是1744年10月去世的,1745年的标签是就奇怪了,Hills 兄弟给出的解释是1745中的“5”字其实是“3”很像法文的“5”,后来在紫光灯下照射,确实是“5”, 尽管这个“5”写得很笨拙。死后的标签对其他的制琴师也是很正常的,合理的解释是尽管制琴师去世了,还有没有卖或者是半成品的琴留下来,但他的工作室仍然被学徒和亲属维持着,对这把琴来说,唯一的解释是 德吉苏·瓜奈利的遗孀卡特琳娜装配的琴和贴上的标签。 德吉苏·瓜奈利原始标签(一把制作于1726年小提琴的原始标签)
除了拥有绝伦的音色, 这把琴最值得欣赏的是它的琴头:琴头整体上看非常有骨感,喉部被切削较大,从弦轴箱顶部的凸形曲线往下看, 至少有三个较大的平行锯口。从侧面看琴头旋首 ,第一圈长且突出,第二圈很短,稍微露出旋首面;正面看琴头旋首向上翘起,因为第一圈突出而且大, 使得向上翘起部分显得尤为突出,宛如人的双耳;从后面看琴头看,因为第二圈的露出部分比较短,使得第二圈大部分被尾部遮挡,几乎看不见,加上突出翘起的第一圈旋首,看上去像中国古时双耳翘起的官帽,尾部向上翘起角度略大,好像高臀的模特;琴头中间部分较窄,使得琴头看上去显得纤细,好像苗条的模特一般。看过三星堆青铜人面像的琴友或许会对这把琴的琴头曲线风格似曾相识。仿制这把琴其中的一个难点就是琴头的雕刻,既要体现琴头骨感,又要脱离对称,这样做很容易失误。 这把琴采用了声学性能绝佳的云杉木,面板年轮均匀,秋材明显,边缘部分年轮略宽;和其他的瓜琴一样,面板琴角较短,在琴角处镶线以较大的角度相交, 面板弧度和1744 Ole Bull很像:椭圆形的曲面显得平坦,在边缘部以碟形曲线下降到琴边。背板采用浅花纹的枫木,和面板不同背板琴角较尖锐。F孔和1743 Sauret ,1744 Ole Bull等琴类似,和1740年前的琴相比是加长和比较倾斜的F孔。 Leduc 1745 这把琴被评为瓜琴音色最好的5把琴之一:低音厚实宽广,高音明亮且富磁性。这把琴的低音尤其雄浑苍健,让演奏者拉起来愉悦。1954年后几十年里亨里克·谢林用这把琴在世界各地频繁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3 12:5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