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体会] 我的酸甜苦辣学琴路

[复制链接]
21
vioapple 发表于 2007-4-21 01:11:00 | 只看该作者

再问.我们换把用的是ETA COHEN 的THE THIRD YEAR VIOLIN METHOD.学到16课,换把很轻松.这本教材怎样?和开赛是一起用好还是这本就够了?

音阶琶音,他现在都是给个名字,自己推理出来的.还是不要管规律,看着拉熟后旋律记在心里更合自然呢?

我们握弓小指不够弯,狮指第二关节顶竿,(弓和琴有点大)在多久以内, 是可容忍的毛病呢?

问题妈妈再谢!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22
你不乖 发表于 2007-4-21 08:3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freebabe_yuan在2007-4-16 1:30:00的发言:

当然妈妈耳朵虽然挺灵的,但是也有局限,就是当我拉简单的大家比较熟悉的曲子的时候,她就能从旋律中发现不对的地方,当我的程度逐渐加深,她也不灵了.当然这个时候,我自己的听力也在妈妈和老师的监督培养下变的很敏感,听到不准的音就是浑身难受,

      

我感觉我和你妈妈很象,不过我们家宝宝似乎没有你的潜质

23
vioapple 发表于 2007-4-22 22:27: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偶然进相册逛逛,看到LZ,赶着也试贴了一张.相互认识一下.祝好!
24
回来火车 发表于 2007-4-23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好!~
25
 楼主| freebabe_yuan 发表于 2007-4-23 21: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vioapple在2007-4-21 1:11:00的发言:

再问.我们换把用的是ETA COHEN 的THE THIRD YEAR VIOLIN METHOD.学到16课,换把很轻松.这本教材怎样?和开赛是一起用好还是这本就够了?

音阶琶音,他现在都是给个名字,自己推理出来的.还是不要管规律,看着拉熟后旋律记在心里更合自然呢?

我们握弓小指不够弯,狮指第二关节顶竿,(弓和琴有点大)在多久以内, 是可容忍的毛病呢?

问题妈妈再谢!

1,开赛我小时候也练过,包括马扎斯.然后大小顿特,克莱采尔等等,其实练习曲主要也是联系某种技能,只要是掌握了能运用了,是没有必要全篇都练的.(除了考试需要的),当然帕各尼尼还是要拉完的,它还是很有欣赏性的

2,音阶琶音,他现在都是给个名字,自己推理出来的.还是不要管规律,看着拉熟后旋律记在心里更合自然呢?肯定应该是先识谱了,就算听得再熟的旋律到自己拉的时候还是有距离的,先把音准节奏都做好了,然后再多听,音乐感觉慢慢就有了.

3其实右手的小指也不是随时都是弯的.应该是下弓的时候自然弯曲,上弓的时候基本是直的,但不是僵直.右手的问题是个大问题,主要是一般的手都不会发力,会紧张.不会放松.小时侯我解决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大概就是右手的发音问题了.不过每个老师的要求都会不太一样吧.我的观念就是右手一定要送,要有"呼吸"姿势就是不要耸肩膀,大臂不能高于小臂,小臂不能高于手腕,手腕不能高于指关节,下弓的时候手型不能象个小簸箕,指关节一定要下去,但是不能压死,上弓时候要圆.感觉就象握一个鸡蛋,不要把鸡蛋捏碎的感觉

我这样回答,满意吗?哈哈.我觉得你可能会有点晕,因为我自己都觉得写的颠三倒四...希望能帮上你一点忙..

感谢关注偶的帖子,因为最近突然忙,演出季,加上自身写东西懒,更新比较慢..请原谅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4 14:58:25编辑过]
26
 楼主| freebabe_yuan 发表于 2007-4-23 21: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你不乖在2007-4-21 8:36:00的发言:  

我感觉我和你妈妈很象,不过我们家宝宝似乎没有你的潜质

焦急的妈妈,痛苦的孩子.也是我的写照哦..

我看到你说你的宝宝现在已经由强烈排斥到被动接受了,这就是好现象哦.

可是我妈妈不上网,否则我估计你们会和我妈妈更谈的来哦..

学琴一个是坚持,一个是方法要正确.没有捷径,加油哦

27
zhangmengpaga 发表于 2007-4-23 21:48:00 | 只看该作者

学琴的路,与其说是孩子的痛苦,不如说是家长的痛苦。看了LZ的文章,我感同身受。小的时候我拉琴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精力。直到现在,我看到我的学生练琴不用功也非常非常生气。

小的时候,我拉琴也是在一个大班里,班里有20多个小朋友,学到7-8年的时候,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学生了。那个时候学琴基本上也是被打过来的,好几次甚至也都想把琴摔了算了。

尤其是学到开赛的时候,技术上也困难,音乐上还枯燥。现在想想,之所以有后来演出的风光,也是之前的吃苦。

28
七色彩虹 发表于 2007-4-23 22:59:00 | 只看该作者

音阶琶音就是只要记住一个调的旋律就可以了,

练其他调的时候直接“移”过去即可。

说实话我练了这么久了还真不懂得“推”,从小到大老师都说我练琴光用耳朵,不用眼睛,不动脑(当然有点夸张啦~)。。。

我感觉就是听着舒服就对了。。。

29
 楼主| freebabe_yuan 发表于 2007-4-23 23: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七色彩虹在2007-4-23 22:59:00的发言:

音阶琶音就是只要记住一个调的旋律就可以了,

练其他调的时候直接“移”过去即可。

说实话我练了这么久了还真不懂得“推”,从小到大老师都说我练琴光用耳朵,不用眼睛,不动脑(当然有点夸张啦~)。。。

我感觉就是听着舒服就对了。。。

谢谢,我直接理解错了,哈哈
30
你不乖 发表于 2007-4-24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freebabe_yuan在2007-4-23 21:30:00的发言: >

焦急的妈妈,痛苦的孩子.也是我的写照哦..

我看到你说你的宝宝现在已经由强烈排斥到被动接受了,这就是好现象哦.

可是我妈妈不上网,否则我估计你们会和我妈妈更谈的来哦..

学琴一个是坚持,一个是方法要正确.没有捷径,加油哦

估计所有学琴孩子的妈妈都很有共同语言呢,在这个论坛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会努力的!
31
齐天大圣 发表于 2007-4-24 20:36:00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主写得太好了!

我孩子学小提琴也有4年多了,以后还请多指教!

继续关注下文!谢谢!

32
tytytyty 发表于 2007-4-24 20:52:00 | 只看该作者

33
 楼主| freebabe_yuan 发表于 2007-4-24 22:55: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在学琴的路上我还是走了一个弯路,就是中途换了老师.其实第2个老师也是很有名气的教授,我在他的学生里也算好的,但是他对发音的要求和第一个老师完全不一样,后来,也不知道我妈妈怎么想的,可能又听了什么"高人"指点,又把我转回了我的启蒙老师那里.这中间一折腾就是几年.当我回到S老师那里的时候,我已经小学一年级了.而且就是因为发音的问题使我瞬间一下子成了老师那最差的学生.(这又不怪我).当时每年都有老师的学生考到北京.上海.而且最好就从附小开始上学.当时,附小是从四年级开始招生,也就是说我大概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准备了.我妈妈说我这人是稀里糊涂的.还真没错.我当时也小什么都不明白,只记得学校里的课除了语文数学等主课,别的(象什么劳动课啊,音乐课啊,体育什么的)都不上了,好在我的班主任特别支持我,还有学校的大队辅导员也特别佩服我妈妈也很支持我,所以请假统统准假.我就惨了,上课在我看来就是休息.下课就是下地狱..(有点夸张咯~).

在我妈妈和我的共同努力下,我飞快的重新得到老师的肯定,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老师当年在少年宫办了一个小乐队,历届首席都考上了北京或者上海的音乐学院,所以几乎在各人心里成了一种默认,只要当上首席,就能考上音乐学院.我记得刚回到老师那,我参加乐队是坐在最后一排.当时的首席也没有例外的考上了中音,当她上学走了后,开始排练的第一天,我傻了吧唧的缩在最后一排,老师直接一拍我'你,前面去'. 我哦了一声,往前挪了一排,老师大手一指,'你,坐第一排'去.我又哦.坐到了首席座旁边.估计老师当时哭笑不得,这傻孩子哟.于是又大吼一声,你.首席!!我晕..您倒是事先跟我说一声也好啊.哈哈.于是我在众人复杂的眼神中蹭到了首席座位上.这时候老师才宣布,由我接替上一位首席,成为新的首席...

那天排练,是爸爸带我去的,那天,各种家长都在打听,这姑娘的家长是谁呀,真行啊,才来没多久就蹦到首席了,我爸爸就满脸笑开花的谦虚的说,那是我家孩子.然后特谦虚的接受叔叔阿姨们的赞扬,羡慕..然后特谦虚的说,这孩子主要是她妈妈管她练琴,呵呵,我平时很少管她练琴的.(还很少..根本就是没有管嘛,不仅不管,还摔偶的琴哦).然后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还奖励了我一袋"猫耳朵"(我怎么连是猫耳朵都能记的,,晕.看来从小就是个吃货哦.哈哈)回家后,我故意绷着,让妈妈猜发生什么事情了.结果我大吃一惊.妈妈直接说,是不是你当首席了,还说她早就猜到了,还说,不是我能是谁...哦我晕,这是妈妈第一次这么直白的夸我哦.我一高兴,就忘形了,说,今天晚上可不可以不练琴了.结果是人都能猜到,俩字儿:不行!~哎

34
 楼主| freebabe_yuan 发表于 2007-4-24 23:37:00 | 只看该作者

说来也怪,我的老师是个相当严厉的老师,脾气那叫一火暴,几乎所有学生都被骂过被弓子敲过,只有我,从来没有被骂过也没被敲过,嘿嘿得意一个.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老师可能知道我家里状况,所以我的学费几乎没有涨过,这是后来妈妈告诉我的.真是好老师呀!敬礼

回到老师这大概一年的时候,我所在的城市举办了第一次小提琴比赛,妈妈给我报名了,少儿组.权当是考学前的热身.报名的时候妈妈心里说实话也没什么底气,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规模不小的比赛,参赛的选手各个藏龙卧虎的.来势凶猛,小小的我能不能经受住考验谁能知道呢.我还记得当时的协奏曲拉的是莫扎特NO.4,中国曲目好象是新疆之春吧.上场前,妈妈只说,别紧张,放开拉.我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进去了,拉完出来,妈妈问我发挥的怎么样,我老实回答,还可以,我确实不清楚拉的怎么样.妈妈晕...出榜之前,各个熟悉的家长都跟妈妈说:你家姑娘肯定是第一,没问题的.云云.知道妈妈怎么说吗?妈妈说:万一有个意外呢..我倒,妈妈还真不谦虚哦后来妈妈说,当时让我参加比赛,就是冲着第一去的.要是不得第一,肯定就是我没拉好.汗..出榜了,还真没什么意外.偶得了第一.得了个金灿灿的奖杯和一个红包(奖金),最让我高兴的是我可以放假一天不练琴..

老师也是评委之一,后来据他说,当时我刚拉完出去,评委们就纷纷议论,这是谁的学生呀,真不错.我老师也不吭声,就那么洋洋得意的坐在那,直到大家看见我报名表上的指导教师一栏,才谦虚一笑,哦,那是在下的学生.当时我老师还很年轻的,应该是评委里最年轻的吧,可想多有面子哦 后来老师跟妈妈说,我这个第一基本就是毫无悬念的了,因为第二名的分数比我的分数差了好几分,而第三和第二名之间仅仅是相差0.几分.但是老师也告诉我们,不要骄傲.因为这仅仅是省城范围的一个比赛,而音乐学院的竞争是全国性的,还要继续努力加油才行.说完,老师和妈妈都看我,我还沉浸在兴奋中,被敲了一下,才猛点头,嗯,知道了.还要继续努力,好好练琴

35
 楼主| freebabe_yuan 发表于 2007-4-24 23: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齐天大圣在2007-4-24 20:36:00的发言:

顶!楼主写得太好了!

我孩子学小提琴也有4年多了,以后还请多指教!

继续关注下文!谢谢!

 感谢关注我写的乱七八糟的文章,鞠躬~~

祝一切顺利,孩子学琴顺利

36
 楼主| freebabe_yuan 发表于 2007-4-24 23:4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tytytyty在2007-4-24 20:52:00的发言:

谢谢,鞠躬~~

37
 楼主| freebabe_yuan 发表于 2007-4-24 23:51:00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忙的头晕眼花,上班,演出,教学生..散架的心都有了,加上我性格属于懒散状,所以没有及时更新,对不起大家了

今天拼了,更新两段,前面写的是苦,今天就写甜的,呵呵,等再写又该是苦了.呵呵

八卦一下,大家是喜欢看苦还是甜呢?嘿嘿

38
七色彩虹 发表于 2007-4-25 00:18:00 | 只看该作者
苦。我想知道楼主是怎么练琴的。
39
zhangmengpaga 发表于 2007-4-25 01:34:00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都觉得学琴是苦,而且往往文章上也会写自己如何如何的苦。确实苦是一定的,而甜是苦以后才能得来的。拉琴,单单说技术,还是个熟能生巧的功夫。我的学生,有一次一个礼拜才练了15分钟,气得我也够呛。太不用功了!而这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却不是谁都可以走的过来的。除非是惊人的毅力,优秀的天分。我另外一个学生,手比较小,天赋太有限了。我也想了很多办法,还和LZ交流过很多次,终究没有办法。真的不知道以后学到四指伸张的时候怎么办。我也不打算,更不指望能她能学会十度。(要想学也许换把7/8的可以。)

熟能生巧并不意味着每天不停的练习,练习还要动脑子,这一遍音准不好就要想办法改变,那一边发音有问题,就要想办法克服。我也对我的学生说,拉十次错的,不如拉一次对的。哪里有了问题,要靠自己动脑筋解决。多练习往往不如动脑筋。

在练习乐曲的时候,要把技术上的难点,在自己脑子里编成“小册子”。每天练琴先练这些地方。例如:西贝柳斯协奏曲里的长颤音。勃拉姆斯协奏曲当中的九度大跳。这些纯技术的地方,只有每天不断的练习才能日臻完善。

要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努力克服。要是右手有问题,要找专门的练习曲来练习,不要怕麻烦,一个月,两个月都是很正常的。只有把一个个技巧问题都克服了,才是最重要的。例如:跳弓子,一开始想练帕格尼尼无穷动是不可能的,首先要从克莱采尔第二课开始,解决右手放松,肩部放松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

40
 楼主| freebabe_yuan 发表于 2007-4-25 01:4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angmengpaga在2007-4-25 1:34:00的发言:

很多人都觉得学琴是苦,而且往往文章上也会写自己如何如何的苦。确实苦是一定的,而甜是苦以后才能得来的。拉琴,单单说技术,还是个熟能生巧的功夫。我的学生,有一次一个礼拜才练了15分钟,气得我也够呛。太不用功了!而这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却不是谁都可以走的过来的。除非是惊人的毅力,优秀的天分。我另外一个学生,手比较小,天赋太有限了。我也想了很多办法,还和LZ交流过很多次,终究没有办法。真的不知道以后学到四指伸张的时候怎么办。我也不打算,更不指望能她能学会十度。(要想学也许换把7/8的可以。)

熟能生巧并不意味着每天不停的练习,练习还要动脑子,这一遍音准不好就要想办法改变,那一边发音有问题,就要想办法克服。我也对我的学生说,拉十次错的,不如拉一次对的。哪里有了问题,要靠自己动脑筋解决。多练习往往不如动脑筋。

在练习乐曲的时候,要把技术上的难点,在自己脑子里编成“小册子”。每天练琴先练这些地方。例如:西贝柳斯协奏曲里的长颤音。勃拉姆斯协奏曲当中的九度大跳。这些纯技术的地方,只有每天不断的练习才能日臻完善。

要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努力克服。要是右手有问题,要找专门的练习曲来练习,不要怕麻烦,一个月,两个月都是很正常的。只有把一个个技巧问题都克服了,才是最重要的。例如:跳弓子,一开始想练帕格尼尼无穷动是不可能的,首先要从克莱采尔第二课开始,解决右手放松,肩部放松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

说的非常好,我跟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我老师常说的,就是练琴要动脑筋.其实动脑筋该怎么动,也是我自己开始教学生以后才逐渐开窍的...

我觉得你比我写的好哦,写的有条有理的.再看我真是写的,真是乱七八糟的,要不以后你跟我学琴,然后替我把我说的经验总结写下来,供大家参考,你看怎么样..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9 03:06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