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从头到尾的看了这个帖子。LZ不再更新了确实是可惜。无法让广大琴友感受到学琴的经历。中秋节前的一个周日,我去看我的老师,一位70多岁的老人,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但是看到我还是非常高兴。 我和老师交流起了初学者的教材问题。我说:“当初您教我们的时候使用《霍曼》,现在使用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基本上都是在使用《铃木》或者赵薇教授的《学琴之路》。” 老师说:“可能是我比较保守,我也曾经看过日本的《铃木》,可是日本不是小提琴强国。他们编写的教材怎么能和《霍曼》相比。而且学琴一定要按照《霍曼》,《沃尔法特》,《开赛》,《马扎斯》,《小顿特》,《克莱采尔》,《费奥里罗》,《罗德》,《大顿特》,《维尼亚夫斯基》,《帕格尼尼》,《恩斯特》这样的顺序来学习,仅仅是为了考级的教学,很不全面,以后很多东西都拉不了。如果真是把所有的这些教材都拉完了,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可是现在又有几人能够这么严格的按照这些教材来学呢?家长的急功近利导致了老师的急功近利。社会的风气导致了家长的拔苗助长。那不是学习小提琴技术,那是为了考级而学琴。 BTW:昨晚在大剧院的演出如何?甲醛的味道还重不重?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