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能客观评价一下中国小提琴家在世界小提琴界的地位?

[复制链接]
101
chenwei 发表于 2013-10-7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水平不够,不敢妄加评论,只是看过音乐频道的中国十大小提琴家的同台演出觉得挺过瘾的
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却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102
E弦上的咏叹调 发表于 2013-10-7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特意在标题中加上“客观”二字,不过感觉回复中依然“主观”者占了多数。

 

要我说6楼的zhangmengpaga说得已经很好了,反倒是后面的一些回帖讨论者主观色彩多了些。

 

个人一点见解是:

 

对于听音乐的人,会听到一个“较深入”层次的,大多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音乐发烧友”,纯粹为听音乐而来,对于乐理、演奏上的一些东西,也有懂一些的,但鲜有较深入的亲身体会。

 

二类则是“音乐学习者”,本身就是学拉琴的,或者学音乐的。CD对他们来说更像是“楷模”或者“资料”。

 

 

对于第一类的人来说,大多数会有自己的偏好,喜欢演奏家A,不喜欢演奏家B之类的,说白了有点类似于流行音乐的粉丝团,甚至于互相“打架”也是会有的,只不过听的东西更小众,行为举止上普遍更“雅”些。

 

对于第二类人来说,真正学到一定深度后,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喜爱与偏好,但对于他们不喜欢的,他们不会轻易开口去贬低人家。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凡凡的一员,但凡一个懂的谦虚与上进的人,对于那些已经哪怕只是“小有名气”的演奏家来说,自己也只有学习的份儿。

 

 

拿中国的演奏家来说,音乐上比不上世界一流演奏家,但对于大多数学琴人来说,他们也是要仰望的存在,无论是中国的学琴人还是外国的学琴人。

 

就如许多“发烧友”认为帕尔曼的发音过于甜腻,表情处理过于夸张,演出商业化严重,乐曲研究深度不够,风格处理千篇一律。但是,就是这般他们听来这有着“种种罪行”的演奏水准,在真正的“拉琴人”看来,其实都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可以说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努力用功,都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这跟个人的天赋、努力、经历及际遇都是有关的。

 

而同理,在“发烧友”眼中“一无是处”的中国演奏家,放在大多数“拉琴人”眼中,也同样代表中自己要去努力达到的一个“高水准”。

 

 

 

其实品评音乐,跟自己的经历、所处的位置、所出发的角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争论没有太大的意义。中国的演奏家是在中国这个“古筝”“琵琶”的土壤上去学习德国、法国、意大利的文化,先天上就有所劣势。“技术上很好,音乐上不行”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奉上一首阿卡多演奏的“梁祝”

 

 

http://www.tudou.com/v/JgSkucBcO4o/&rpid=325707112&resourceId=325707112_04_05_99/v.swf

 

 

我们可以听听,如阿卡多这样的演奏家,在碰到中国乐曲时,不也是“技术上很好,音乐上不行”吗?

 

当然,梁祝这样的曲子在现在的“拉琴人”眼里已经算不得什么伟大著作,不过只因它是中国的,国外演奏家把握起来也就显得“不够火候”了。

点评

给你点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0 11:28
103
Nomos 发表于 2013-10-7 21:1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E弦上的咏叹调在2013-10-7 15:03:00的发言:

楼主特意在标题中加上“客观”二字,不过感觉回复中依然“主观”者占了多数。

 

要我说6楼的zhangmengpaga说得已经很好了,反倒是后面的一些回帖讨论者主观色彩多了些。

 

个人一点见解是:

 

对于听音乐的人,会听到一个“较深入”层次的,大多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音乐发烧友”,纯粹为听音乐而来,对于乐理、演奏上的一些东西,也有懂一些的,但鲜有较深入的亲身体会。

 

二类则是“音乐学习者”,本身就是学拉琴的,或者学音乐的。CD对他们来说更像是“楷模”或者“资料”。

 

 

对于第一类的人来说,大多数会有自己的偏好,喜欢演奏家A,不喜欢演奏家B之类的,说白了有点类似于流行音乐的粉丝团,甚至于互相“打架”也是会有的,只不过听的东西更小众,行为举止上普遍更“雅”些。

 

对于第二类人来说,真正学到一定深度后,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喜爱与偏好,但对于他们不喜欢的,他们不会轻易开口去贬低人家。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凡凡的一员,但凡一个懂的谦虚与上进的人,对于那些已经哪怕只是“小有名气”的演奏家来说,自己也只有学习的份儿。

 

 

拿中国的演奏家来说,音乐上比不上世界一流演奏家,但对于大多数学琴人来说,他们也是要仰望的存在,无论是中国的学琴人还是外国的学琴人。

 

就如许多“发烧友”认为帕尔曼的发音过于甜腻,表情处理过于夸张,演出商业化严重,乐曲研究深度不够,风格处理千篇一律。但是,就是这般他们听来这有着“种种罪行”的演奏水准,在真正的“拉琴人”看来,其实都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可以说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努力用功,都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这跟个人的天赋、努力、经历及际遇都是有关的。

 

而同理,在“发烧友”眼中“一无是处”的中国演奏家,放在大多数“拉琴人”眼中,也同样代表中自己要去努力达到的一个“高水准”。

 

 

 

其实品评音乐,跟自己的经历、所处的位置、所出发的角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争论没有太大的意义。中国的演奏家是在中国这个“古筝”“琵琶”的土壤上去学习德国、法国、意大利的文化,先天上就有所劣势。“技术上很好,音乐上不行”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奉上一首阿卡多演奏的“梁祝”

 

 ……

 

我们可以听听,如阿卡多这样的演奏家,在碰到中国乐曲时,不也是“技术上很好,音乐上不行”吗?

 

当然,梁祝这样的曲子在现在的“拉琴人”眼里已经算不得什么伟大著作,不过只因它是中国的,国外演奏家把握起来也就显得“不够火候”了。

基本认同楼上的说法。

只要评论,就不会客观。

平心而论,只听和会演奏是两个层面的事情。多数发烧友对演奏者都会心存敬畏。

但是,术业有专攻。同样花费人力物力,发烧友有权选择演奏者,有“好”的就不会选择去听“差”的。谁要说有本事你来演奏,那就是强盗逻辑。好比去医院看病,你能去301,就不会去社区医院。这里不存在是否爱国的问题。你爱国,国爱你吗?记得以前玩儿摄影,有人要爱国,用乐凯胶卷,结果是胶片冲出来后问题很多,数天的感情精力荡然无存。

说到帕尔曼,拿着200元去买巴赫小无,但凡有些听乐经验的,多不会去选择他。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

功夫在琴外。说13岁前要解决技术问题,那么中央院初中学生都不应该在技术上有什么问题,但是以后呢?多是拿个什么大奖,发行2张唱片,进个乐团,做个“教授”,上上大师课,带些学生赚课费,如此而已。没有谁能做到朱晓玫那样默默无闻,也没谁像郎朗那样成为成功的音乐商人。反而是欧洲,学生的基本功相对弱,但是,以后能走很远。造成这些的问题在哪里?我想和他们教育体系中重视通识教育密不可分,我们专业学院的学生,有多少是真正文化课很出色的?专业院校中,吃喝玩乐的不是少数。

就因为存在文化差异,既然学西洋乐器就要纯粹些,民族音乐西洋话,西洋音乐民族话,根本就是扯淡!

换位思考下,欧洲人学京剧,会选择哪里?不去北京,难道去广州、朝鲜?笑话了!

历史原因,中国艺术教育饱受苏俄的影响。抛开历史原因不谈,斯拉夫民族不等于日耳曼民族、也不等于拉丁民族;东正教不等于基督教、不等于天主教…… 呵呵,不说这个了。

扯远点,我们为什么学西洋音乐?什么是音乐?音乐和你有什么关系?有几个人想过呢?郎朗那样的好些人羡慕,可有谁能像施怀泽?哈哈!




104
zh_e_mail 发表于 2013-10-8 19:02:00 | 只看该作者

Nomos先生,本不想接了,免得又要遭挖苦,不过没忍住。

看到这个施怀泽,就觉得眼熟,想了半天,想起来了,我年轻时,还真的看过他的传,不过翻译的字叫史怀哲。他活了八九十岁,应该是19、20世纪的人物吧。他特别喜欢管风琴,不过是以慈善家著称,与黑人,生活在非洲,帮助黑人,建立医院为他们看病。当时一套人物传记丛书,好像是港台版。有耶稣,等等,好几十位吧。还有一个也是性史的,史力克曼,把特洛伊城挖出来的。也是这套书里的人物传记。

105
Nomos 发表于 2013-10-8 21: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_e_mail在2013-10-8 19:02:00的发言:

Nomos先生,本不想接了,免得又要遭挖苦,不过没忍住。

看到这个施怀泽,就觉得眼熟,想了半天,想起来了,我年轻时,还真的看过他的传,不过翻译的字叫史怀哲。他活了八九十岁,应该是19、20世纪的人物吧。他特别喜欢管风琴,不过是以慈善家著称,与黑人,生活在非洲,帮助黑人,建立医院为他们看病。当时一套人物传记丛书,好像是港台版。有耶稣,等等,好几十位吧。还有一个也是性史的,史力克曼,把特洛伊城挖出来的。也是这套书里的人物传记。

嗯,是他 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翻译总会有不同。

管风琴家,巴赫专家,医生,基督徒。先后获得哲学、神学和医学博士学位。


106
Nomos 发表于 2013-10-8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手头他的一张CD:



107
zynbb 发表于 2013-10-9 22:5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E弦上的咏叹调在2013-10-7 15:03:00的发言:

楼主特意在标题中加上“客观”二字,不过感觉回复中依然“主观”者占了多数。

 

要我说6楼的zhangmengpaga说得已经很好了,反倒是后面的一些回帖讨论者主观色彩多了些。

 

个人一点见解是:

 

对于听音乐的人,会听到一个“较深入”层次的,大多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音乐发烧友”,纯粹为听音乐而来,对于乐理、演奏上的一些东西,也有懂一些的,但鲜有较深入的亲身体会。

 

二类则是“音乐学习者”,本身就是学拉琴的,或者学音乐的。CD对他们来说更像是“楷模”或者“资料”。

 

 

对于第一类的人来说,大多数会有自己的偏好,喜欢演奏家A,不喜欢演奏家B之类的,说白了有点类似于流行音乐的粉丝团,甚至于互相“打架”也是会有的,只不过听的东西更小众,行为举止上普遍更“雅”些。

 

对于第二类人来说,真正学到一定深度后,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喜爱与偏好,但对于他们不喜欢的,他们不会轻易开口去贬低人家。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凡凡的一员,但凡一个懂的谦虚与上进的人,对于那些已经哪怕只是“小有名气”的演奏家来说,自己也只有学习的份儿。

 

 

拿中国的演奏家来说,音乐上比不上世界一流演奏家,但对于大多数学琴人来说,他们也是要仰望的存在,无论是中国的学琴人还是外国的学琴人。

 

就如许多“发烧友”认为帕尔曼的发音过于甜腻,表情处理过于夸张,演出商业化严重,乐曲研究深度不够,风格处理千篇一律。但是,就是这般他们听来这有着“种种罪行”的演奏水准,在真正的“拉琴人”看来,其实都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可以说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努力用功,都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这跟个人的天赋、努力、经历及际遇都是有关的。

 

而同理,在“发烧友”眼中“一无是处”的中国演奏家,放在大多数“拉琴人”眼中,也同样代表中自己要去努力达到的一个“高水准”。

 

 

 

其实品评音乐,跟自己的经历、所处的位置、所出发的角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争论没有太大的意义。中国的演奏家是在中国这个“古筝”“琵琶”的土壤上去学习德国、法国、意大利的文化,先天上就有所劣势。“技术上很好,音乐上不行”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奉上一首阿卡多演奏的“梁祝”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www.tudou.com/v/JgSkucBcO4o/&rpid=325707112&resourceId=325707112_04_05_99/v.swf

 

 

我们可以听听,如阿卡多这样的演奏家,在碰到中国乐曲时,不也是“技术上很好,音乐上不行”吗?

 

当然,梁祝这样的曲子在现在的“拉琴人”眼里已经算不得什么伟大著作,不过只因它是中国的,国外演奏家把握起来也就显得“不够火候”了。

鼓掌! ! !

108
zynbb 发表于 2013-10-9 22:5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E弦上的咏叹调在2013-10-7 15:03:00的发言:

楼主特意在标题中加上“客观”二字,不过感觉回复中依然“主观”者占了多数。

 

要我说6楼的zhangmengpaga说得已经很好了,反倒是后面的一些回帖讨论者主观色彩多了些。

 

个人一点见解是:

 

对于听音乐的人,会听到一个“较深入”层次的,大多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音乐发烧友”,纯粹为听音乐而来,对于乐理、演奏上的一些东西,也有懂一些的,但鲜有较深入的亲身体会。

 

二类则是“音乐学习者”,本身就是学拉琴的,或者学音乐的。CD对他们来说更像是“楷模”或者“资料”。

 

 

对于第一类的人来说,大多数会有自己的偏好,喜欢演奏家A,不喜欢演奏家B之类的,说白了有点类似于流行音乐的粉丝团,甚至于互相“打架”也是会有的,只不过听的东西更小众,行为举止上普遍更“雅”些。

 

对于第二类人来说,真正学到一定深度后,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喜爱与偏好,但对于他们不喜欢的,他们不会轻易开口去贬低人家。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凡凡的一员,但凡一个懂的谦虚与上进的人,对于那些已经哪怕只是“小有名气”的演奏家来说,自己也只有学习的份儿。

 

 

拿中国的演奏家来说,音乐上比不上世界一流演奏家,但对于大多数学琴人来说,他们也是要仰望的存在,无论是中国的学琴人还是外国的学琴人。

 

就如许多“发烧友”认为帕尔曼的发音过于甜腻,表情处理过于夸张,演出商业化严重,乐曲研究深度不够,风格处理千篇一律。但是,就是这般他们听来这有着“种种罪行”的演奏水准,在真正的“拉琴人”看来,其实都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可以说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努力用功,都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这跟个人的天赋、努力、经历及际遇都是有关的。

 

而同理,在“发烧友”眼中“一无是处”的中国演奏家,放在大多数“拉琴人”眼中,也同样代表中自己要去努力达到的一个“高水准”。

 

 

 

其实品评音乐,跟自己的经历、所处的位置、所出发的角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争论没有太大的意义。中国的演奏家是在中国这个“古筝”“琵琶”的土壤上去学习德国、法国、意大利的文化,先天上就有所劣势。“技术上很好,音乐上不行”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奉上一首阿卡多演奏的“梁祝”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www.tudou.com/v/JgSkucBcO4o/&rpid=325707112&resourceId=325707112_04_05_99/v.swf

 

 

我们可以听听,如阿卡多这样的演奏家,在碰到中国乐曲时,不也是“技术上很好,音乐上不行”吗?

 

当然,梁祝这样的曲子在现在的“拉琴人”眼里已经算不得什么伟大著作,不过只因它是中国的,国外演奏家把握起来也就显得“不够火候”了。

鼓掌 ! ! !

109
zynbb 发表于 2013-10-9 22:5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E弦上的咏叹调在2013-10-7 15:03:00的发言:

楼主特意在标题中加上“客观”二字,不过感觉回复中依然“主观”者占了多数。

 

要我说6楼的zhangmengpaga说得已经很好了,反倒是后面的一些回帖讨论者主观色彩多了些。

 

个人一点见解是:

 

对于听音乐的人,会听到一个“较深入”层次的,大多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音乐发烧友”,纯粹为听音乐而来,对于乐理、演奏上的一些东西,也有懂一些的,但鲜有较深入的亲身体会。

 

二类则是“音乐学习者”,本身就是学拉琴的,或者学音乐的。CD对他们来说更像是“楷模”或者“资料”。

 

 对于第一类的人来说,大多数会有自己的偏好,喜欢演奏家A,不喜欢演奏家B之类的,说白了有点类似于流行音乐的粉丝团,甚至于互相“打架”也是会有的,只不过听的东西更小众,行为举止上普遍更“雅”些。

 

对于第二类人来说,真正学到一定深度后,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喜爱与偏好,但对于他们不喜欢的,他们不会轻易开口去贬低人家。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凡凡的一员,但凡一个懂的谦虚与上进的人,对于那些已经哪怕只是“小有名气”的演奏家来说,自己也只有学习的份儿。

  

拿中国的演奏家来说,音乐上比不上世界一流演奏家,但对于大多数学琴人来说,他们也是要仰望的存在,无论是中国的学琴人还是外国的学琴人。

 

就如许多“发烧友”认为帕尔曼的发音过于甜腻,表情处理过于夸张,演出商业化严重,乐曲研究深度不够,风格处理千篇一律。但是,就是这般他们听来这有着“种种罪行”的演奏水准,在真正的“拉琴人”看来,其实都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可以说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努力用功,都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这跟个人的天赋、努力、经历及际遇都是有关的。

 

而同理,在“发烧友”眼中“一无是处”的中国演奏家,放在大多数“拉琴人”眼中,也同样代表中自己要去努力达到的一个“高水准”。

  

其实品评音乐,跟自己的经历、所处的位置、所出发的角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争论没有太大的意义。中国的演奏家是在中国这个“古筝”“琵琶”的土壤上去学习德国、法国、意大利的文化,先天上就有所劣势。“技术上很好,音乐上不行”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奉上一首阿卡多演奏的“梁祝”

 

我们可以听听,如阿卡多这样的演奏家,在碰到中国乐曲时,不也是“技术上很好,音乐上不行”吗?

 

当然,梁祝这样的曲子在现在的“拉琴人”眼里已经算不得什么伟大著作,不过只因它是中国的,国外演奏家把握起来也就显得“不够火候”了。

鼓掌 ! ! !

110
Nomos 发表于 2013-10-30 21:4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刺在2010-11-5 16:37:00的发言:

更不要忘了,学界的规矩只会俘虏有奴性崇拜的人。因此,对于艺术表现的优劣长短,还是应该就事论事,而不应该老调重谈地论权威、扮专业地显示自己的鉴赏力。音乐之美是靠人的心灵去感知的,一个笼统的权威永远不能说服人的内心。因此,对于哪一部作品的艺术表现,最好是就事论事地分析。

……

对于音乐,建立在思想感情上的技艺才是第一位的。否则其他一切(尤其是所谓技术)都是空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5 17:06:22编辑过]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到现在如果脑子里的大师还停留在克莱斯勒、穆特、帕尔曼等身上,那真的很可悲。
111
Nomos 发表于 2013-10-30 21:44:00 | 只看该作者
很赞同这个帖子里一刺的一些观点!
112
no5no6 发表于 2013-11-6 21:16: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小提家加油!
113
Schaukel 发表于 2013-11-7 10:13:0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穆特、文格洛夫这个级别的。最接近的是曾经的薛伟,但太快陨落了。
114
wwy6060 发表于 2013-11-9 12:08:00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有许多流派,应当说无法绝对评价。
115
touchhappy 发表于 2013-11-15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完了。。就只知道吕思清和陈美~~~
116
流年丶华 发表于 2013-11-16 09:28:0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李传韵主要都是在秀技巧,很难配合上整个乐队或者是一些跟他不是特别熟的人。他每次的伴奏都是同一个人啊~
117
warkey 发表于 2013-11-16 18:58:00 | 只看该作者
不如钢琴哎。。
118
高山流水zl 发表于 2013-11-16 21:13:0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讨论大师,不如讨论对音乐的态度,你们看本网的伊森纯业余的,能把炉台拉到如此境界,比哪位大师都强。我说呀中国的是伊森。

 

http://www.tudou.com/v/6zMmZpObnLk/&resourceId=0_04_02_99&autoPlay=true/v.swf

 

119
高山流水zl 发表于 2013-11-16 21:1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流年丶华在2013-11-16 9:28:00的发言:
感觉李传韵主要都是在秀技巧,很难配合上整个乐队或者是一些跟他不是特别熟的人。他每次的伴奏都是同一个人啊~

英雄所见略同,李传韵主要都是在秀技巧最没内涵。中国的我欣赏宁峰。

120
 楼主| dou0328 发表于 2020-2-16 20:50: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的精彩点评,最近再复习一下各位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21 22:52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