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琴童在莫斯科 ——一个陪读爸爸的日志
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崇洋媚外
今天难得的晴天,金色的阳光普照大地。
这是来俄国近一个月来第二次见到太阳。
起床后匆忙吃面包。11点赶到学校。上次睡过头迟到的事情一直记在心头。
视唱老师发短信,说她在柴院有考试(从而说明真的如我们先前猜测的那样——老师是柴院在读学生),不能上课了。这已经是她第三次缺课。心里就不大舒服。要给她点压力。答复她:缺的课以后再补吧。那意思,课不能白缺。
想想三门非专业课中,只有俄语课老师本分。
上课时,看窗外,阳光明媚。
12点38上完俄语课。
去餐厅,嘉嘉喝了一盘汤(7.5卢布)和一个小面包(12.5卢布)。他说都好吃。
还是没有琴房。
我决定,在金色阳光下——去逛街。
在书上,曾看到介绍,说在莫斯科最繁华的特维尔大街上,有家北京烤鸭店和世界上最美的食品店。
特维尔大街离学校不太远。我们第一次跟安东去吃麦当劳的那间店,就在这条商业街上。根据书上的介绍,那间最漂亮的食品店在普希金广场附近。我们就往那边走。
路上,看到一间新教(Protestant)教堂。感到很亲切。在英国的时候,我几乎每个礼拜都要去这样的教堂。英国国教是新教。而俄国属于东正教。二者差别很大。譬如,东正教的圣诞节不在12月25号,而在来年1月。东正教的十字架也不是十字,而多了一小撇。
普希金广场的中心,是著名的普希金塑像。在广场转了一下,看不到有食品店的样子。
远远瞅见麦当劳那著名的M。美国人真聪明。
肚子饿,就过去吃。走进去一看,好大哟。突然想起,书中有介绍,九十年代在广场开了间世界上最大的麦当劳店,能同时容纳上千人用餐。想必就是这家了。
我占座,儿子去完成更艰巨的购买任务。两人共花184卢布:两个麦香鱼106,大包薯条44,大杯雪碧34。嘉嘉原本是想买薯饹,不得。见没有国内那种免费的小包番茄酱,就让儿子去找侍应生。难得的是,侍应生英语竟然讲得不错。她比划着类似黄油般的Sauce,说要10卢布。原来,不像国内,这里没有免费的蘸酱。作罢。
这时,手机响,是太太从她妹妹家打来。与太太和小姨子一家人聊了一阵。
奇怪,在俄国没见到肯德鸡。这两样美式洋快餐,是儿子的至好。
书上说,那间世上最美的食品店在特维尔大街14号。在广场转了一圈,都没找到。广场东北角,见到一座好美丽的有着洁白穹顶的教堂,就进去转了一下。
我们又转回特维尔大街。不经意间,转进一个旋转门。就这么不期然地,我们转进了所谓世界上最美的食品店。门外倒没显得多气派。俄国的建筑,常常这么不显山不露水。难怪我们找不到。
建筑里面的天花很高,到顶有十多二十米,倒让偌大的商店显得不太大。墙壁上雕梁画柱,果然金碧辉煌。
食品品种很多,价格就比一般的超市贵一些。也难怪,这里是莫斯科最繁华的商业地段,租金自然不菲。
我们只挑了21卢布的“菠菜”、一小包辣椒(里面只有5颗辣椒)31、一小盒牙签20,共73.33卢布。
莫斯科的辣椒特贵,合中国币一斤要上百块。所以,超市里,辣椒常常论颗卖。在莫斯科,我们一直没见过有国内很普遍的牙签卖。没想到在这里碰上了。不过,就不便宜。一小盒相当6块中国元。贵是贵,但值! 后来用过才知道的。国内牙签剔牙,尖端很易折断。而这牙签,韧性足。任你用多久,它就是不会折,像是弹簧,奇了怪了。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国内的手纸。应该是不太难的工艺,却总是让人尴尬。直到几年前,一种牌子好用了,这才忽然一下全好用了。我不认为这全是技术问题。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牙签包装盒上注明,共有190根! 我真服了白人!
讲一段往事。
我这人,天生对有些数字的东西比较敏感。比如,我记历史事件、名人生卒的年份,或者地理面积等很厉害。记得一次在校园散步,遇到姨父。他刚去过欧洲考察,到过荷兰(出国考察,总会去那里)。我说这个国家不大,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姨父不赞同。你没去过,我还不比你清楚! 我天性认真,只认理,不大计较礼貌。弄得姨父不高兴。一旁妹夫说,我回去查。结果自然不必多说。我在课堂上说起历史上的数学家,随口就可道来。这一点,学生应该服我。
说正事。我喜欢数字统计。例如,喜欢把中国各个省的面积进行排序。那还是八十年代初读大学那会儿。这下遇到麻烦。比如,江浙两省。书上都语焉不详地写10万多平方公里。多多少?糊涂账。那时不像现在,没有互联网。只能查书。我在书店图书馆,只要能查,都会看看。结果,差不多二十年,一直都找不到答案。
直到99年去了英国。在学校图书馆也去查。就那么一本世界地图,呵呵,清楚地解决了缠绕在我心头近二十年的问题。地图上面的结果,精确到个位数。
一般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虽然没加“多”字,但难道就那么巧,能精确到十万平方公里?相信没几个中国人知道详情。
也是在英国大学图书馆那本世界地图上,我才知道了准确数字:959...
这个数字,比中国官方一直宣称的,少了几千平方公里! 这,除了“爱国”考虑之外,糊涂账肯定是因素之一。
崇洋媚外,当然不会无缘无故。
在嘉嘉学校旁边有一家中餐馆。橱窗里的广告很有意思。每道菜式,一概都有一个说明,就是重量。麻婆豆腐,200克。哈哈,笑死我了。中国人去餐馆,最在意的,当然是口味。即使在意菜的分量,也不会达到端出来去过秤吧?
到了白人的地盘,就得入乡随俗。
言归正传。出口处,有专门的服务生毕恭毕敬拿塑料袋帮顾客装食品。我们就那么一点蔬菜。都有些不好意思,几十戈比找的零钱就不好意思拿,想捐出去算了。一旁,崽倒是大大咧咧地把零钱收起。
往地铁走,路过一个广场,有两个姑娘照相,想帮她们合影。她们没听说过雷锋,又不懂语言,自然不领我的情。
晚饭土豆烧肉,炖的时间短了点。用买的“菠菜”打蛋汤。结果,发现根本不是国内的菠菜。只是这里特有的似菠菜的有些酸味的一种蔬菜。
崽吃得很高兴。我的厨师做得挺到位。
晚上,电视里播史泰隆的兰博(Rambo)。这一集讲的是美军在越南与苏联打。片子是美国人拍的,当然对俄国人就有些丑化。对自己国家比较负面的电影也在电视上播,不知俄国人播放和观看的心态怎么样。
有一点很清楚:史泰隆,这个过气硬汉,现在在俄国却很流行。
总之,美国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俄国的娱乐。
你说俄国人反美?那是扯淡。羡慕还来不及。
晚上儿子洗澡,搞得一地的水。被我数落一通。因为屡教不改,洗前我还一再强调。
想看最新更新和现场照片,请去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73208424_0_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6:30:0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