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中国琴童在莫斯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1-9 17: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琴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小提琴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琴童在莫斯科

—— 一个男孩在爸爸陪伴下成长的日志(成长直播)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离开故国


突然的呼叫猛然把我惊醒。原来,司机已经6点准时到了,太太正手机告知家的位置。

边埋怨太太过晚叫醒我们,边冲进卫生间。令自己都有些意外的是,睡意朦胧的眼睛忽然涌出了泪水。

终归是要远离故国,去到未卜的远方。

由于起床太晚,忙于收拾,只好眼瞅着司机独自把两个三四十公斤重的大号行李箱连提带拖地搬下6楼,很是过意不去。上到面包车,看到司机满额头的汗珠,连声不好意思。

去机场的路上,遇到了这么多年走高速从没见到过的两个景象。一个在西环,一辆长货车从最左边的超车道雄赳赳地以七八十的速度迎面驶来。好在我们在次左边的主车道,兼且清晨车少。再一个在机场高速,竟然有一辆摩托车与我们同行。一向不信邪的我心里也不禁闪了一下:异象?还不止这些呢,今天还要有一连串的首次!

七点多到机场。在换票口和丁丁她们会合。这么早也亲自到机场送行,很是心歉。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她们来了两趟。母女俩昨天还来了一次,盖因记错了日子。

太太拿出了赶早炖好的鸡汤让两个小朋友吃。他们俩自小一起长大,真正两小无猜。

幼時合影。左為兒子嘉嘉,中間丁丁

换登机牌时称重,两个大行李箱已经超过俩人总共70公斤的限重,只好随身推着另外一个小行李箱。加上儿子嘉嘉的小提琴、一个还没拆封的电磁灶及其他零碎的行李,有六七件。坐飞机随身带这么多行李,这也是头一遭。

登机口把太太和丁丁母女挡在外面。回头挥手道别往里行,边和嘉嘉说话,却没回音。侧头一看,他的脸上已然挂满了泪水。忍着才只让眼眶湿润一阵。

安检海关顺利,却在飞机口上被截下小行李箱。坐这么多年飞机,这是头一次,也引出了后面一堆麻烦。

进到飞机,果然全坐满了。头顶飞机行李厢几乎塞满,只好把随身的六七件行李分散挤到各处(这在以前也没碰到过)。真担心下机的时候会遗漏一两件。

航班是国航的,在北京中转飞莫斯科,转机行李不用取出。

在首都机场中转厅,海关职员也抱怨说我们这种转机的国际旅客,随身行李不应该被拦截。结果,我们只好再次入关去取那个被截的小行李箱,然后又再出关(也就是一次出国出两次关)。

被一位女海关亲自引着左转右转走了很长一段(这么好的服务只在海外享受过)。取了小行李箱又东问西寻,好不容易才找到出关处。

要填申报单。有一项是携带外币数量。老老实实填上一万八。职员问有没有外币准出证,一切都由太太操办的我当然不知这么个玩艺。没有?那不行,每人只准五千以内。什么解释也不听。

这次带了儿子的学费及一年的房租生活费,一万怎么够用。一下懵了。只好转回头。出了那么多次国,头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好在旁边还有另一个入口。重填一次申报单,把携币数量降到九千。这在我是很无奈的——我对虚假有着洁癖般的厌恶。其实看得出来入口处谁也不大把填单真当回事情,因为不会具体查。结果在右边的入口简单地就进去了。

有个说法,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其实在这个国度,连小事也常常办不成。我在想,当虚假成为了生存的基本方式的时候,一个民族集体性的诚信失缺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过安检,安检员查出随身携的一瓶橄榄菜,说超过一百克含水分的不行。给出两种选择:要么去办托运,要么海关没收。难道还有选择?可惜了这瓶酱菜。虽然几块钱的事,但在国外,那可是宝贝呀(后来在俄国几个月都老在惦记它)。直后悔不该只买一瓶大罐装的而没买几瓶小罐的。当然这也都是当初截行李惹的祸。

在首都机场出关遇到的这些事,早晨在白云机场都没发生。一个外地人在用全国民众的财富建起来的首都常常会遇到的这种体验,会让他当年初次到天安门前自然升起的神圣感逐渐消失,产生出对鸟巢、蛋壳的某种不忿。

从出关到登机有一两个小时的等待。今天多数时间都是长途飞行,所以嘉嘉其它时间就不可能练琴了。一天不练琴,这在他是不可想象的,尤其在现在这个关键时期。

我要他抓紧候机的这点时间赶紧练一下琴。他在不太大的候机厅找了个相对僻静一点的角落独自练了二三十分钟,引来几个外国人观看。像这种旅行中的习练,对儿子来说已经是家常的事了。

三点多飞机起飞,机上基本是俄国佬。奇怪的是,上天没几分钟,晴好的天就黑下来了。这么早就天黑,不知如何解释(纬度又没到北极圈)。

以后7个小时的空中旅程就这么在黑夜中度过,飞机下面广袤的中亚和俄罗斯大地什么都看不到。直到将近晚上6点(莫斯科时间。北京时间是11点)才看到满地的灯火——我们已经来到将在这里度过未来一年的地方。

出关比预想的顺利多了,只在等行李的地方遇到点麻烦。明明显示我们的航班,可左等右等却等不着。过了半个多小时,疑惑行李可能丢失。

好在醒目的我又跑到隔壁行李带上瞅瞅,一眼就看到了正在打圈的两个大箱。这种情况在我也是头一遭。俄罗斯人办事给了第一个下马威。

行到出口,已经比预计的六点半接机时间晚了一个小时。以为来接机的安东或许等了很久,结果却见不到人。拨手机,说还在路上等公交车(原来不是开车来接),交通堵塞。儿子口渴,遍寻不到饮用水(沒有国内机场厅都有的免费水)。只好买了瓶易拉罐雪碧,35卢布(合十元多),贵。

安东终于在八点半到了,晚了两个小时。开始体会到俄国人的不守时。同来的做翻译的安东的学生、同胞小毅跟出租车讨价,最终价格为100+100,一百美元另加一百卢布,价格嚇人。安东付后者,前者自然由我付。国内机场出租一般也是100左右,不过那是中国元。俄国的消费一下吓着我。

出了温暖的机场厅,立刻体会到寒冷。久处南国、终年不见雪的我们一看到地面上的一片白色,就兴奋起来。冰天雪地的莫斯科,我们来啦!

车上,安东通过小毅告诉我,这几天先暂住他家,他和他母亲会通过朋友帮我联系住房,让我别担心。安东还让小毅明天帮我们买好莫斯科的电话卡,下午3点和我们碰头给卡我们。

小毅在中间下了出租。飞机上也没有好好睡,儿子在车上一下就睡着了。安东用很不熟练的英语对我说克拉夫琴科教授同意试听嘉嘉演奏,星期三和星期五这两天让我选一天。我说我们旅行了一整天很疲劳,明天想调整一下,就星期五吧。

车开了许久,左转右转,最后弯进一条小路,停在一处深雪中的乡村院子的外面。这,就是安东的家。

安東家

家中还有一个老婆婆。据说安东和他母亲一块住,想就是他母亲。安东和他母亲很快做好了晚餐,时间已经十点多钟了,中国时间凌晨3点。这应该是我们吃得最晚的一顿晚饭。等吃饭的时候已经开始犯困。睡觉之前,安东提醒我明天早上9点起床,10点出发去学校。我们俩就睡在楼上楼梯口旁边的一张硬床上。此时,已经是北京时间凌晨4点多了。

更多请看下面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73208424_0_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5:59:12编辑过]
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黑格尔
2
2006violin 发表于 2008-1-9 22:00:00 | 只看该作者

加油!总有出头的一天。

3
niy69 发表于 2008-1-10 10:05:00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

4
齐天大圣 发表于 2008-1-10 13:39:00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主继续!

5
音乐之声 发表于 2008-1-10 17:34: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6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1-10 23:23:00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晴天雪地

很早就醒了。七点多起床,天还黑着(中国时间已经过了正午)。安东他们还在睡,屋子里静悄悄,只有取暖的气炉在吱吱作响。外面院子里厚厚的积雪,看起来蛮漂亮。

八点多,安东出现了。他说,俄国人九点之前是不做事的。呵呵,也许是我把他吵醒了。九点左右安东母亲做早餐。安东还特意叮嘱,说他家养了两条大狗,要有思想准备,但也不要太害怕。果然放出两条毛茸茸的大黑狗来,吼声如雷,兼且在身旁左闻右瞅,初次接触还真有点心怯。

吃完早餐,十点还没到,就跟着安东启程去学校报到。昨天晚上进安东家的公路边的门是大门,平时很少开。另一个小门正对着一个火车站(直线距离也就十多二十米远),出门基本上都走这扇门。

随安东来到火车站月台。售票处就在月台上。安东帮我们买的往返票,我64卢布(3卢布大约合1中国元),嘉嘉半票32。火车行了半个钟头,到达终点站基辅火车站。火车站下面就是地铁站。坐两站到阿尔巴特站下,出来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学校附近。

安东通了电话,然后说,我们还有四十分钟时间。我说那我想换一下钱。安东带着我们俩来到一个绿色标志(我们戏称苹果被咬掉一口)的银行。进到一个小单间。一个年轻女职员很认真地反复验钞,一百多张美元让她弄了可能有三四十分钟,真是好耐心。外面好像在排队,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似的。最终还是有十六张百元美钞过不了女孩的关。兑换率是按24.15计。事后看来这还是好事,因为后来美元汇率一路攀升,一个多月之后就升到24.6左右。

出来银行去学校。来来回回兜了半天也找不到,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安东的学校虽然也在附近,但他说这里他很少来。最后总算找到了。难怪不好找。原来学校是独门独院,门口又没有招牌。不是特意来,过路的人是不会知道的。进学校首先要过用磁卡的自动门,外人来访则要登记,保安工作做得挺正规。去到里面,进入蛮大、蛮新的一座楼。第一件事,就是脱去外套。有专门挂外套换靴子的房子。俄国人真的不嫌麻烦呐。

我们找到学校外事办公室。接待我们的是外办主任柳德米拉。这是位身材不高,略显单薄但蛮精干的年约五十的女士。她会讲一些英语,可以和我简单交流。不过,她还是找来一个中国学生做翻译。这位叫晨星的同胞快要毕业了,在俄国和乌克兰待了差不多六年,也学小提琴。我们想申请同住学生宿舍,柳德米拉很干脆地说不行,只能嘉嘉住。看来我们只好在外面租房了。柳德米拉给了我一张银行单据,上书十六万多卢布的学费。这比全价少了三万多卢布,因为我们比正规入学时间的9月1日晚了2个多月,这一点俄国人倒做得挺公道。柳德米拉还给了我们课任老师的姓名和电话,告诉我们明天(星期四)下午1点校长(Dean)要亲自试听,三点半还有钢琴课。她还复印了护照替我们办警察登记等。然后安东就待在柳德米拉的办公室,而由晨星带着我们上楼找视唱练耳老师。柳德米拉倒是办事效率很高。

在五楼中厅看到墙壁上挂着一大排照片,应该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师级校友们。一眼就看到了最旁边的柯岗。在等的时候看到一对黄皮肤母女,从他们携带的大部头的韩俄字典就猜到她们是新来的韩国女留学生和陪读母亲。在508教室见到视唱练耳老师,是个快手快嘴的年轻女孩。她测试了一下嘉嘉视唱练耳水平,在一张纸条上写了一个4+,猜想这里是5分制,应该是对嘉嘉入学视唱水平给出一个评估吧。她给我们写下上课的时间:周三周六下午6点。我们下到一楼,把纸条给了柳德米拉。

柳德米拉说,嘉嘉想跟克拉夫琴科教授学琴,那要先看他的水平才行。克拉夫琴科还从没有教过这么小的小孩。据说林耀基在中央院附中一般也不带小孩,想必也是类似吧。柳德米拉还送给我们两张周末的音乐会票。

怀揣几十万卢布总归是负担,我对安东说,想今天就去银行把学费钱交了。从学校出来跟着安东和晨星去就近的“咬掉苹果”银行。到银行门口正好两点。很不巧,因为这家银行2点至3点是午饭休息时间,不办公。呵呵,这一点咱国内就比这里强。和晨星道别后跟着安东去他的格涅辛音乐学院。在食堂,我们俩和安东吃了午餐,由我付钱,安东一点也不客气。吃的全是西式的,儿子似乎喜欢。小毅和另一个男同胞来了,帮我们买好了两张电话卡,共680卢布。每张卡含250卢布话费。

出来到街上,大概四点钟左右。金色夕阳照耀下的莫斯科街道很美,远处一座斯大林式大厦刺破天空。和小毅俩道别后,走到一家“咬掉苹果”银行,进去交费,除了十六万六的学费,还另收了两千卢布,也许是手续费什么的,语言不通,稀里糊涂地。少了十六万,负担轻了不少。天已经开始黑了。我们穿过著名的阿尔巴特大街,从斯玛练斯卡娅地铁站坐一站地铁去基辅火车站,然后坐火车回家。都说莫斯科地铁站漂亮得像宫殿,然而我看上去却破旧得很,比之崭新的广州、香港地铁差很多。

安东家的院子很大,估计有十多亩。从院子门口到屋前一段百来米的路段亮着路灯,在寒冷的雪中有点凄凉的感觉。进到屋里,两条大黑长毛狗大声吼起来。一位五十多岁的高大丰满的女士过来亲切和我们打招呼。安东说,这是他母亲。原来搞错了。原以为的那个老婆婆是他的祖母(抑或是外祖母,英语不分,所以也搞不明白)。晚餐吃了安东妈妈煮的饺子,竟然和在中国吃的速冻水饺一模一样(虽然少了陈醋差许多),让人很是惊奇。今天安东陪了我们一天,很过意不去。


更多请看下面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73208424_0_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6:07:09编辑过]
7
huixin_lz 发表于 2008-1-11 08:51:00 | 只看该作者

祝嘉嘉学有所成!

8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1-13 06:36:00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天分

写了这么多,儿子究竟读的哪所学校都没有交代。不完全是卖关子,实在也有苦衷——我乃完全的俄文文盲。从开始联系留学到最后奔赴莫斯科,几乎所有事宜都是那些喜欢嘉嘉的俄国朋友以及会说俄语的同胞们帮的忙。我这个父亲所能做的,除了带着儿子去香港签证之外,就只有很少一点能够用得上英文的可以忽略不计的事情。即便是录取通知书,能看懂的(对我们来说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只有阿拉伯数字——所需的费用。学校的名称,自然也糊里糊涂。在网上都很难查,因为学校没有英文网站(俄国人的民族性由此可见)。最后还是通过其它信息,才在很有限的网页上得知,学校的英文名称叫——CENTRAL MUSIC SCHOOL OF THE MOSCOW STATE TCHAIKOVSKY CONSERVATORY。直译成中文: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附属中央音乐学校。更好的翻译,我想应该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附中。

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附中,这所俄国最著名的音乐学校,培养出了众多闻名世界的音乐大师。仅我所熟知的就有柯岗、罗斯特罗波维奇、小奥伊斯特拉赫、普列特涅夫、阿什肯纳奇、格拉奇、穆洛娃、文格洛夫等。在这里执教的都是些当今俄国最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其中教小提琴的有克拉夫琴科、格拉奇等大师级人物。前者为柯岗弟子、穆洛娃老师,后者受教于奥伊斯特拉赫,被称为四大小提琴天王之一。

这所学校在俄国的地位,大概相当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国内的地位吧。全俄国最有天分的音乐少年大都对她趋之若鹜。可以说,这里集中了全俄罗斯最有希望的音乐小天才们,当然,也吸引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国的音乐小神童。

和昨天一样,早上五六点就醒了。一想,原来生物钟还没调整过来。莫斯科时间比北京时间晚5个钟头。这会儿,已经是中国的快中午了。

安东要上班先走了。走之前给我写了一张小纸条,让我们到时给火车站卖票的看,这样我们就可以自己买票了。因为除了谢谢之类,我们一句完整的俄语都不会说。

上午嘉嘉在家抓紧时间练了琴,因为下午校长要亲自面试。11点一过我们就出发,自己搭车去学校。安东说他平常路上花40分钟就可以到学校。凭着我常常自诩的找路天赋,我们很顺利地就找到了学校。1点钟不到已经在319琴房外面的椅子上等候了。看到一个小老头往房间里搬椅子,想可能是什么工作人员为校长做准备吧。柳德米拉准时赶到琴房。试听开始,结果,坐在考官席上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满头白发的小老头,呵呵。

嘉嘉拉了音阶、亨德尔奏鸣曲及西班牙交响曲片段,照例拉得挺棒。也就听了四分多钟,说行了。他和柳德米拉嘀咕了一阵。然后柳德米拉用英语对我说,嘉嘉蛮有天分(她用的词是gift)。说让克拉夫琴科教他应该没有问题。我还有些疑惑:克拉夫琴科还没有听嘉嘉拉琴,怎么就能保证没问题?(后来才知道,小老头校长也教小提琴,和克拉夫琴科关系不一般)然后,校长走过来拿起嘉嘉的琴比划了几下,说这琴的声音很好。我一下来了精神,赶紧告知是中国的琴,一位大师的牌子。国产琴能得到国外专家的夸奖,心里当然高兴。其实,嘉嘉的琴还只是四分之三的儿童琴,花的钱也不到一万。声音好,当然与嘉嘉拉得好关系挺大,这我心里自然明了。当然,这也让我对斯歌迪的琴更有信心了。看得出来,嘉嘉的演奏打动了校长。

柳德米拉还说,嘉嘉是学校中小提琴最好的。这个评价着实让我意外。虽然我知道嘉嘉琴拉的不错,可这里是世界级的名校呀!

从琴房出来,做父亲的我心中澎湃着幸福和自豪。今天,是有史以来我听到的对儿子小提琴的最高评价。当然,照例,在儿子面前,我依然平静如水。

三点半上钢琴课,可有点辛苦了。老师是个五十来岁的胖女士,琴弹得没得说,但英语只会一些常用单词。比划着上了一阵,鸡同鸭讲。琴房大极了,琴也是三角钢琴,如果语言过了关,那就舒服了。后来她带我们下到一楼图书馆借钢琴书,所有交流都是稀里糊涂的。

上楼返回琴房,在门口看到安东。他说可能晚上8点要去看房子,到时经纪人会打电话来。所以要来和我们一块走。后来去了柳德米拉那里交银行单。柳德米拉对安东说非常感谢他介绍了这么好的学生来(我们留学俄国,他是具体联系人)。

和安东一起回的家(上图就是那天在火车上拍的)。一晚上也没有见经纪人打来电话。据安东说,现在要想联系房子比较困难,而且价格很贵,都要两万多卢布,不过他们的朋友会尽力联系的。看着这样的情形,心里也着急,尤其这么高的价格。心里盘算着,不知我们能坚持几年。急忙和妹妹介绍的老乡斯杰联系,看他能不能帮上忙,找到便宜的房子。他说他会帮我们留意的。

晚上嘉嘉自然好好练了琴,因为明天克拉夫琴科要亲自听嘉嘉演奏。能否成为他的弟子,就在于此了。

嘉嘉上楼睡觉,我和安东用不熟练的英语做了比较深入的交谈。他跟我谈了俄国的许多情况。看得出来他对俄国的现状不太满意。他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的收入也就500美元。我说那这里的物价(比如那天的出租车,以及房租)如此贵?他也耸耸肩,一再对这个城市用了一个词:Crazy。他说很喜欢嘉嘉,说这样的孩子每一个人都会喜欢的。我跟他讲了我们从小对嘉嘉的用心培养:还没出世就让他隔着肚皮听录音机的音乐(流行的所谓胎教),让他从出世开始耳朵就天天不离开音乐,但又一直不强迫他学。直到五岁时他自己点头想学了才把他带到琴行,让他自己挑乐器。所有这些都是水到渠成(当然,一旦选定,那就犹如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本身也是很出色的钢琴家的他对我表示钦佩,直说我是很聪明的家长。

两人在雪夜中一直谈到深夜一两点钟。

更多请看下面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73208424_0_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6:07:36编辑过]
9
小提琴爱好者 发表于 2008-1-13 11:47:0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后续

10
齐天大圣 发表于 2008-1-13 14:33:00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主继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很快要到中国放寒假和过年的时节了,祝嘉嘉和你幸福、快乐!

11
九戒 发表于 2008-1-14 09:02:00 | 只看该作者
12
九戒 发表于 2008-1-14 09:03:00 | 只看该作者
13
shungeer 发表于 2008-1-14 09:49:00 | 只看该作者
14
小小叶子 发表于 2008-1-14 12:19:00 | 只看该作者

顶!

15
huixin_lz 发表于 2008-1-14 15:38:0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
16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1-15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琴童在莫斯科

——一个男孩在爸爸陪伴下成长的日志

(成长直播)

20071123 星期五 拜师

今天嘉嘉要去给克拉夫琴科试听。安东懂得事情的重要,叮嘱嘉嘉要好好表现。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克拉夫琴科做嘉嘉的老师?当初,又是为什么想到要到俄国留学?这还要费一番口舌才行。

说到小提琴演奏艺术,过去的一个世纪是人才辈出的时代(陈丹青就曾称之为“演奏的世纪”)。我的印象里,众星熠熠的小提琴大师当中,有两个苦难民族的名字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犹太。再一个,就是苏俄。

苏俄自奥尔以降,产生出众多小提琴世界级大师,仅我耳熟能详的就有:埃尔曼、海菲兹、米尔斯坦、奥伊斯特拉赫、柯岗、斯皮瓦科夫、克莱默、穆洛娃、雷宾、文格洛夫等。苏俄犹如人才培养生产线,在众多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几占半壁江山。以著名的意大利帕格尼尼比赛为例,1963年到1998年举办的26届比赛中,苏俄人获胜了13届。

而在众多苏联小提琴大师中又以奥伊斯特拉赫、柯岗两人最为杰出,被称为苏联小提琴界的双子星座。可惜的是,这两人皆英年早逝。八十年代以后,在俄国,继承柯岗传统下来的,就应该是他的弟子兼助教、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教授克拉夫琴科。

如果说世界上执小提琴牛耳的是俄国,那么在俄罗斯小提琴界地位最高的,就非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莫属了。这所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曾排名世界第一的音乐学院被称为俄罗斯的音乐中心、音乐家的摇篮。中国老一辈最出色的音乐家有不少出自这里,如吴祖强、刘诗昆、盛中国、林耀基等。而目前这所高等学府里仅有的四位小提琴国家教授中杰出的代表,就是曾获得过“俄罗斯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的克拉夫琴科。由此可以看出,克拉夫琴科教授是世界级的小提琴教育家。他最出名的学生之一,就是穆洛娃。

克拉夫琴科在柴院曾担任过5年的管弦系主任。他是最近几届柴科夫斯基比赛(俗称老柴比赛)的评委。08年,他将是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唯一来自俄国的评委。当时还是柴院年轻学生的克拉夫琴科1969年得过意大利帕格尼尼比赛的第五。那次比赛的第一,就是同样来自柴院的同龄人、奥伊斯特拉赫的高足、当代国际小提琴界领袖级人物克莱默。

由于嘉嘉的学校附属于柴院,所以原则上大学的老师也是中学的老师。当然,像克拉夫琴科这样的著名教授一般不轻易教中学生,而主要由附中本校的老师教。这和国内音乐学院有点像(其实国内的附中体制就是五十年代学习老大哥的苏联模式)。

再说说安东。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俄国青年钢琴家任教于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这所音乐学院在莫斯科地位仅次于柴院(她们的位置,类似于国内的中央和上海两大音乐学院吧)。中国政府派出的留俄音乐家都在格涅辛学习。安东说过,这两所音乐学院的老师个个都优秀。安东07年春来中国,大幅宣传广告上就被称为俄国的钢琴大师。他家墙壁上有他参赛获奖证书和许多他的音乐会广告。和他接触,感觉到他是个很有思想的音乐家。

安东先去学校上班。约好下午四点半在阿尔巴特地铁站站台的中间处碰头。家中只剩下我们俩和老奶奶。上午督促嘉嘉抓紧时间练琴。中午出了房子在寒冷的覆盖厚厚积雪的院子里逛了一圈。照例,为了见老师精神头好一点,饭后我们上床午睡了一下(其实也没睡着)。之前比划着告知奶奶两点半要去学校。结果,奶奶二点四十就在楼下叫唤了。呵呵,八十多岁了,还这么清醒。三点钟离开家搭车去学校。因为怕语言不通,而且也不了解火车的时刻,所以有意提前一点时间。四点半不到就已经到达预定的碰头地点。

结果,在那里左等右等都不见人。过了一刻钟,心急如焚,只怕要第一次见老师就迟到。怀疑是否和安东沟通时由于语言问题搞错了,正要打电话,安东现身了。一路快行,到达学院时问克拉夫琴科上课的琴房又搞了半天。找到14号琴房,已经是五点过一刻了。晨星早已等候在门口了(之前已和他约好今天做我们的翻译)。好在克拉夫琴科还正在上课,从房里面飘出很美的小提琴声。待拉完一个乐章中间的缝隙,我们敲敲门蹑手蹑脚走进去。和克拉夫琴科打了招呼。他是个身材魁梧的长者,不言自威的外表。一个俄国女学生在拉协奏曲。坐下后仔细打量琴房,呵,真气派。有六七十平米大小,并排放着两架大型三角钢琴。墙角一面巨大的镜子,墙壁上数幅大照片,想必都是学校的老前辈。我们一干人在房内边等,边听学生在钢琴伴奏下的演奏和克拉夫琴科偶尔的指导。演奏的水平自然很高。

等女孩好不容易拉完了,安东才走上前,极为谦卑地向大师介绍了我们俩的情况。用的是俄语,自然一个字都听不懂。不过好像介绍了一些做父亲的我的情况。克拉夫琴科听得对我直点头。然后,他指着墙壁上最大的一幅照片对我说(他也会一些英语),这位是柯岗,知道吗?如雷贯耳,哪能不知?他也提到俞丽拿。梁祝的首演者,更是清楚。嘉嘉的指导者之一劳思阳就是她的学生。

然后嘉嘉开始拉琴。我们一干人以及一个克拉夫琴科等课的学生屏住呼吸在一旁听。照例拉得挺棒。这次不像昨天校长面试那么短时间。克拉夫琴科似乎很有耐心。西班牙交响曲整个第五乐章都听完了。嘉嘉拉了可能有十多分钟。拉完,克拉夫琴科和安东说了不短时间,当然还是俄语。我虽然待在一旁发傻,可看他们开朗的表情,也能猜得出很正面。作为音乐家的安东坐在那里谦卑地聆听的神态,让人感觉到了克拉夫琴科在俄国乐坛地位的不一般。

出到外面,安东脸上神情灿烂。边走晨星边和我说:没问题。做克拉夫琴科的学生没有问题。这我倒不惊喜,因为昨天校长的表态已经让我心里有了一些底。让我比较高兴的是也学小提琴的晨星说的一句话:嘉嘉很有天分。和昨天的评价类似。

这一下,嘉嘉正式成为克拉夫琴科最小的学生。他现在是柯岗的师孙,穆洛娃的师弟了。谢别晨星,我们去照相,为了办居留证。一路上,安东边走边一再和我强调,今天是巨大的成功。英语不太好的他又用了昨天那个词,说Great beautiful !!!这次我明白了。他讲了一大堆,我只能听懂大概:能成为克拉夫琴科的学生真是太好了,这不仅因为他是大师级的教授,而且他在俄国乐坛很有power。这我清楚:在古典乐坛,学生的成功,与老师的地位关系很大。

照相是快照,我们大概等了半个小时。其实我们带了许多标准照。不过全是彩照。俄国警察却只用黑白的。真乃不可思议。像馆出来,嘉嘉说肚子饿,就到对面的麦当劳。我给安东钱,他排队买。儿子吃得最多,安东次之,我吃得最少。一来不是很喜欢,二来主要是为了省钱。

把照片交给学校外事办。然后我们去看房子。坐地铁4号线倒数第二站下,出来就见到安东妈妈。此时已经晚上8点,打的去到一个高层住宅区。门口和经纪人会合。是个蛮漂亮的中年女人。房子在3楼,很好,有两间房。不过价格很贵:两万八千卢布。真是吃不消。心里盘算着要是住进来,也许租出一间房给同胞,可以减轻压力。看了半天房,就只见安东母子和经纪人叽里咕噜聊了半天,看来有点麻烦。果然,后来安东告知:经纪人不知道我们是中国人。这个房子不租给中国人。下来嘉嘉说口渴,去到底层一个小超市。嘉嘉拿了瓶汽水,我看到久闻的俄国饮料格瓦斯,也拿了一瓶。安东母子拿了许多食品日用品之类。门口买单六百多卢布。我主动付钱,他们也不和我客气。

回到地铁站,路上安东打电话,说了半天,然后把电话转给我。原来是小毅。她对我说,今天试听不是一般的成功,是巨大的成功。安东怕我没听明白,特意让小毅再说给我听。

回家的火车上,第一次听嘉嘉正式演奏的安东对我说,嘉嘉的音乐是从心中发出来的,这很了不起。他说嘉嘉将会在柴柯夫斯基比赛中获奖。我说嘉嘉还小呢。他说,所以我说的是“将”。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我说今天忙了一天,早点睡。哪知安东说,还要吃晚饭。很快,安东妈妈煮了饺子和炖的肉汤!肉汤味道很鲜。

看到联系住房这么困难,价格又贵,就电话联系另一个老乡鹏,看他能否帮到忙。

今天的试听,嘉嘉不紧张(他自小就不太懂紧张),我因为昨天校长的话也不紧张。不知就里的安东倒是有点紧张。不过,最紧张的,还要数嘉嘉远在中国的俄裔小提琴老师法吉玛。在和太太联系中得知,法吉玛昨晚紧张得几乎一夜都没睡。知道嘉嘉今天的成功之后,她对太太说,嘉嘉这孩子不仅在中国,即便在俄国,也是二十年一出的天才。这倒让我有些意外。

因为自小嘉嘉学音乐,我很在乎他在这方面的天赋。本人搞了二十多年教育 (尤其教的是数学),深知在有些领域(比如数学、音乐等)天赋的重要性。所谓男怕入错行。所以,在嘉嘉师从法吉玛后,一次谈到音乐天才话题,我有意问她有没有碰到过天才学生。她说有个中国小女孩很有天分。这让我有些失望。她教了嘉嘉两年多,从没说过嘉嘉是天才。尽管她特别喜欢 (不是一般的喜欢)嘉嘉。

更多请看下面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73208424_0_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6:08:44编辑过]
17
zhangmengpaga 发表于 2008-1-15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辛苦的家长,天才的孩子。。
18
齐天大圣 发表于 2008-1-15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你们运气真好!当然主要还是嘉嘉的天赋和你们的辛勤付出!继续关注!
19
绎儿 发表于 2008-1-15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

20
shungeer 发表于 2008-1-15 12:16:0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着嘉嘉在老柴比赛中获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9 04:30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