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琴童在莫斯科
——一个男孩在爸爸陪伴下成长的日志
(成长直播)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今天多云。零度左右。天黑后,白天路上融化的冰就开始凝结。
早上睡到九点多。很少赖床的我,今天破例睡了个回笼觉,特别香。
早点是面包果酱奶酪奶茶。儿子想吃炸鸡块,我不允。
谈一下白人饮茶。无论在英国,抑或在安东家,他们喝茶,都是红茶。而且常常一泡,就放上一两天。夜隔了也不理。喝的时候,把滚水冲入茶壶,立马就可倒出滚烫的红茶。见不到茶叶(在英国的时候,房东他们见到我带来的茶叶,竟然不知这“树叶”就是茶)。冲的烫茶,常常兑上牛奶、蜂蜜、糖之类的伴侣,既有营养,又可调味,重要的,还可降温,立马就可饮用,不烫嘴。我很喜欢这种饮茶方式。连在国内从来不碰茶的嘉嘉,在俄国,也开始饮茶了。
今天没有其他课,上午不用返学。儿子在家练琴,看电视,读俄语。我就在电脑上写写东西。
下午四点钟专业课。
12点半电话响。让崽接电话,他问你为什么不接?呵呵。如果是俄国人,你比我懂俄语。如果是太太,我还对赔钱耿耿于怀呢。儿子当然不知。果然是太太打来的。不能上网,同国内的联系,只有电话和短信。
这些天,儿子果汁喝得比较多。他特别中意这里名目繁多的各种果汁。水果就吃得少。
午饭儿子锲而不舍要炸鸡。这次允他。炸鸡柳给他,他笑吟吟地连赞好吃极了。我则吃的剩饭剩菜。
下午搭公交车,只有5人等车,俄国人也都自然排成一条队。我们也不甘落后,老老实实排队。事实证明有用:比一拥而上既绅士,效率也高。
在柴院副楼308外面等专业课,看到教室里面似乎是在小提琴考试。见不到老师,不知在哪里上课。等的过程中,有个白人高个子小伙旁边经过,对我们说了几句话俄语,也没搞懂。后来,出去街上,去到学校主楼的二楼,又碰到那高个子。他迎上来问我说不说英文。原来是一位师兄。老师让他过来找我们。师兄把我们带到柯岗琴房。
这节课,仍然是两手基本技术。老师说如果这些做好了,就可以开始学换把。课的中间,老师出去了20分钟。嘉嘉自己在琴房练习。
课上,老师說,在12月17号有一个纪念柯岗多少周年之类的活动(晨星也没大听明白),问我们去不去,我回答当然有兴趣。
这里,大学的气氛和我在英国时很相像:学生都规规矩矩地在走廊等候,没有烦人的打铃声......在这里,老师似乎就是上帝。至少,是学校真正的主人。
上完专业课,回到学校已经晚上6点。要到413琴房,嘉嘉好不容易有地方练了半个小时钢琴。然后,他说很累。我们就启程回家。在地铁上,琴一下没拿稳,掉到了地下。好彩琴没摔着。
回到我们居住的高层公寓。进到一楼,见到一群男人聚集在那里吸烟聊天,心里还有点虚。因为,在国内,满耳朵的光头党。
米没了,要去超市买。嘉嘉一个人在家练琴,他累不想去。我一个人去超市买了两袋米,每袋一公斤,27卢布。价格相当于中国币4块多一斤,但品质只相当于1块钱左右的陈米。这还是最便宜的。一盒2升装菠萝汁48卢布,一盒牛奶25卢布。
回家做饭差不多做了一个小时,从8点到9点。晚饭做了小红皮萝卜炒鸡肉,由于电灶火不大,其实是煮菜。煮饭时,水开之后,扔两根国内带来的广式香肠在饭上面。与饭同时煮熟。嘉嘉觉得香肠美味极了。再加上在超市买的便宜的罐头腌辣椒和国内带来的榨菜,吃得可算丰盛有余。崽撑的难过,说第一次有了想呕的感觉。呵呵。
详情请去我的博客,里面有不少在俄国的现场照片: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73208424_0_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6:21: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