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网 - Chinaviolin.NET

QQ登录

只能登录,注册无效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琴笔记簿] 中国琴童在莫斯科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2-15 02:20: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琴童在莫斯科

——一个男孩在爸爸陪伴下成长的日志

(成长直播)

2007127 星期五

今天多云。零度左右。天黑后,白天路上融化的冰就开始凝结。

早上睡到九点多。很少赖床的我,今天破例睡了个回笼觉,特别香。

早点是面包果酱奶酪奶茶。儿子想吃炸鸡块,我不允。

谈一下白人饮茶。无论在英国,抑或在安东家,他们喝茶,都是红茶。而且常常一泡,就放上一两天。夜隔了也不理。喝的时候,把滚水冲入茶壶,立马就可倒出滚烫的红茶。见不到茶叶(在英国的时候,房东他们见到我带来的茶叶,竟然不知这“树叶”就是茶)。冲的烫茶,常常兑上牛奶、蜂蜜、糖之类的伴侣,既有营养,又可调味,重要的,还可降温,立马就可饮用,不烫嘴。我很喜欢这种饮茶方式。连在国内从来不碰茶的嘉嘉,在俄国,也开始饮茶了。

今天没有其他课,上午不用返学。儿子在家练琴,看电视,读俄语。我就在电脑上写写东西。

下午四点钟专业课。

12点半电话响。让崽接电话,他问你为什么不接?呵呵。如果是俄国人,你比我懂俄语。如果是太太,我还对赔钱耿耿于怀呢。儿子当然不知。果然是太太打来的。不能上网,同国内的联系,只有电话和短信。

这些天,儿子果汁喝得比较多。他特别中意这里名目繁多的各种果汁。水果就吃得少。

午饭儿子锲而不舍要炸鸡。这次允他。炸鸡柳给他,他笑吟吟地连赞好吃极了。我则吃的剩饭剩菜。

下午搭公交车,只有5人等车,俄国人也都自然排成一条队。我们也不甘落后,老老实实排队。事实证明有用:比一拥而上既绅士,效率也高。

在柴院副楼308外面等专业课,看到教室里面似乎是在小提琴考试。见不到老师,不知在哪里上课。等的过程中,有个白人高个子小伙旁边经过,对我们说了几句话俄语,也没搞懂。后来,出去街上,去到学校主楼的二楼,又碰到那高个子。他迎上来问我说不说英文。原来是一位师兄。老师让他过来找我们。师兄把我们带到柯岗琴房。

这节课,仍然是两手基本技术。老师说如果这些做好了,就可以开始学换把。课的中间,老师出去了20分钟。嘉嘉自己在琴房练习。

课上,老师說,在12月17号有一个纪念柯岗多少周年之类的活动(晨星也没大听明白),问我们去不去,我回答当然有兴趣。

这里,大学的气氛和我在英国时很相像:学生都规规矩矩地在走廊等候,没有烦人的打铃声......在这里,老师似乎就是上帝。至少,是学校真正的主人。

上完专业课,回到学校已经晚上6点。要到413琴房,嘉嘉好不容易有地方练了半个小时钢琴。然后,他说很累。我们就启程回家。在地铁上,琴一下没拿稳,掉到了地下。好彩琴没摔着。

回到我们居住的高层公寓。进到一楼,见到一群男人聚集在那里吸烟聊天,心里还有点虚。因为,在国内,满耳朵的光头党。

米没了,要去超市买。嘉嘉一个人在家练琴,他累不想去。我一个人去超市买了两袋米,每袋一公斤,27卢布。价格相当于中国币4块多一斤,但品质只相当于1块钱左右的陈米。这还是最便宜的。一盒2升装菠萝汁48卢布,一盒牛奶25卢布。

回家做饭差不多做了一个小时,从8点到9点。晚饭做了小红皮萝卜炒鸡肉,由于电灶火不大,其实是煮菜。煮饭时,水开之后,扔两根国内带来的广式香肠在饭上面。与饭同时煮熟。嘉嘉觉得香肠美味极了。再加上在超市买的便宜的罐头腌辣椒和国内带来的榨菜,吃得可算丰盛有余。崽撑的难过,说第一次有了想呕的感觉。呵呵。
 

详情请去我的博客,里面有不少在俄国的现场照片: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73208424_0_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6:21:28编辑过]
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却有人叫我天才?!——萨拉萨蒂
142
齐天大圣 发表于 2008-2-15 09:18:00 | 只看该作者

嘉嘉爸爸,你的博客去过多次,仍然是看不了,只看到你2007年11月20日

的内容,是不是你设置了什么?郁闷!你的很多照片我没办法看到,真遗憾!

前两天不见你来更新,原来是网络问题,辛苦了!天天关注!!

143
zh_e_mail 发表于 2008-2-15 09:51:00 | 只看该作者

嘉嘉这节课,克拉夫琴科的要求似乎严了一些。他要求左右手都要练,特别注意弓要走直。一开始,还是练右手“二指弓”“爬树”左右倒下,右手手形及运弓的动作。

请问:”“爬树”左右倒下,是什么样的动作?是否是(像在你的博克相应的照片中那样做翻弓练习):手持弓,手臂前伸,手上下翻动,弓子呈扇面做180度运动。

我孩子小时跟邓老师上课时,每次课前都做这样的操,我想是为了提高手控弓能力的训练。 还有试听练耳,老师在钢琴上弹各种音,和弦,有时4、5个键同时按下,孩子背对老师说出音。

邓老师自幼师从白俄提琴家特拉赫金伯格(奥尔的学生),青年时也同伊佳学过琴。是典型的俄罗斯学派,以打基本功坚实而闻名。儿子自幼得益于此,现在每每提起,心存感激,自豪无不。

144
从头开始 发表于 2008-2-15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能否详细的讲讲右手的手型及运弓的动作,我的孩子现在也在练这些,真是很枯燥,不知嘉嘉此时的心态如何?还有嘉嘉的老师克拉夫琴科今年会在青岛的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做评委。
145
马达 发表于 2008-2-15 10:56:00 | 只看该作者
韩先生,注意到你们在俄每天晚饭似乎都较晚,又吃得很多,且距离睡觉时间很近。这很不好,非常不好。久之会落病。一定要设法改变!!!——关注孩子,敬佩父亲的读者
146
zh_e_mail 发表于 2008-2-15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有关手型的问题,我认为在不同的时期,我们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初期是,我们多希望标准、规范。记得孩子小时,邓老师谈过几次手型的问题。因为孩子自不到4岁时开始学,起初太小,第一个老师也不要求,孩子多半可能模仿或想当然,手呈鸡爪型。邓老师讲:许多杰出小提琴家持弓手型各异,主要生理机能各异。我们说的规范是指90%大多数遵循的教学规律。记得当时老师还拿出一些持弓图片,持弓要领是先手掌朝上呈自然状态,将弓子放置在手指上,弓子方向应是顺着:小拇指定点,与食指第二关节的中点的连线。老师还解释了德国、法比学派的位置。但还是建议这样的位置,因为是当时“一般性的规范”。之后手指自然持弓,将手翻过来,手指手背呈自然、松弛状态。

虽然道理是如此,也好示范讲解。可孩子长时间养成的“坏”习惯也难改掉。因此我儿子仍然如此、我行我素。老师后来又指出过几次,也强调如果持弓手型有问题,之后的许多弓法就难以掌握。可后来老师也就不太管了。还有左手手型,我孩子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老师指过几次,他也改不了,也就那样了。

一般左手强调自然分配在弦上,有预先位置,动作幅度小,提高运动速度效率。儿子手指呈扇子,煽动较大,尤其是小指卷曲,并且调到了指板之外。这样的手型一直延续。

我有时指出,包括他人指出,他自己不以为然。并以手快而自居。

当然时隔多年,他也没有改变,包括名师指出,也没使他变化,有时他自己也想改进,可谈何容易。

最后他还是有所变化了,是音乐效果、为此他变化了许多,不仅是手型、还有持琴,以前琴头很低,都要到地面了。肩托不用了。

最后我想说,拉琴是动态的,不能按静态要求。姿势、手型要注意,可是不能机械、迷信,要有道理。

最高的表演境界是忘掉一切的条条框框,音乐从心中通过指尖流淌。

147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2-15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先谢谢各位网友的留言。

老孙朋友上不了我的博客我也奇怪。因为,我并没有任何专门的设置,其他许多网友都可以去。那里的点击量比这里还多很多。不能看到我博客里的现场照片那是很可惜。配上图,日志就好看多了。原本我也想在这里挂图。但在这里,我的权限不够,许多功能都没有,很麻烦。也就罢了。不知其他网友能否帮上你的忙?!

其实,所有的上课细节我都有录像。所以,我才可能描述一些。只是比较外行,术语就只好自己瞎说。细节应该和zh_e_mail网友描述的类似吧。但又不敢讲得太多,怕误导读者。

我算得上是业余运动健将,深知姿势动作正确与否,特别会影响技术的发挥(比如我所擅长的羽毛球)。拉琴这种表演艺术也不例外。她对动作的要求极高,所以,这方面,我从来不敢太多指导儿子,怕恰得其反。他练这些枯燥的东西还行。他的性格,练习什么都还能听话。

克拉夫琴科10月份将去青岛做评委,我在以前的日志中提到过。我亲口问过他的。很想到时候在中国,嘉嘉能帮他做翻译呢。

谢谢马达网友。我们在俄国吃饭做饭很不正规,也不是天天很晚吃饭。养生的东西,我还是注意许多。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看了很多医学书籍。我母亲学的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6 7:47:46编辑过]
148
zh_e_mail 发表于 2008-2-15 17:40:00 | 只看该作者

嘉嘉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既懂事琴艺也好。又遇到那么多的名师指导,这么小小年纪一定能有美好的前程。LZ也是了不起的父亲,做事有条理,文笔也好,记录了那么多精彩的学琴过程,对我也是很大的处进,有许多感悟。这样学琴路上的记录、总结积累下的经验最宝贵了,在读过后,令人耳目一新。只恨自己缺乏这样的文采,也十分懒惰,转眼间儿子已长大,儿时经历的过程许多已经随时间飘逝了。许多的悲喜早已忘却,只留下几多感慨。

149
maoyufei2919 发表于 2008-2-15 20:44: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一口气拜读完了所以的文章,太精彩了,也太感人了,父子俩人都是好样的,祝你们在俄一切顺利!
150
huangzujin 发表于 2008-2-16 06:22: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如果10月份能够去青岛,请务必通知我,我在山东淄博,离青岛20公里,还是比较方便的,特别想见识一下嘉嘉的琴艺.把小提琴技术借鉴到二胡上是科学的方法.

注意到孩子能够自己洗洗内衣,这是好习惯,有些活让孩子自己处理,对他的成长有好处.

我的邮箱huangzujie34@163.com

151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2-16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网友。如果真能去青岛,一定联系。

152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2-16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琴童在莫斯科

——一个男孩在爸爸陪伴下成长的日志

(成长直播)

2007128 星期六 恐赫电话

天阴。有寒风,晚上还飘雪。 莫斯科冬天虽然气温比较低,但有一个很大优点,就是基本不刮风。中国冬天北风呼啸的情形,这里见不到。 我在地图上曾经研究过一番,发现,老天待我华族不厚。为何?在冬季,全世界同纬度地区,中国是最寒冷的。而到了夏天,同纬度地方,中国又是全世界最酷热的。上苍分明是要特意劳炼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我居住过的中英格兰和莫斯科,都比中国要北得多,冬天却都比我们好过许多。我们汉族,与其他东亚黄种民族(包括鲜族、和族)一样,都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气候,一定有着很大关系。 自古,华族不但习惯了北狄之侵掠,也忍受着来自西伯利亚的朔风。 今天上课早,为避免上次迟到之覆辙,昨晚特意调了闹钟。可是,一早闹钟并没响。醒来9点,急忙吃点点心,父子俩急匆匆赶车去学校。巴士上有人发来英文短信,说身体不适,课上不了。对比电话簿,最后才查清楚,短信,是视唱练耳老师发的。 上完俄语课,嘉嘉要了琴房练了半个小时钢琴。老师布置的四个即将参加考试的曲子,初步都能弹下来。试唱练耳课不上,所以,一点多就离开学校。我们去逛街。 学校离著名的红场很近,据晨星讲,就几步路。我们整天忙活,来了半个多月了,也没去过。今天,好不容易结束得早。所以,我决定,帶儿子去逛逛红场。走地下通道,看到一大片地下商场(后来才知道,这是莫斯科市政的一个标志性商业工程)。里面有很大一个食街。我们不太能说俄语,又怕价格太贵,走了一圈,也没有买任何吃的,只能咽咽口水。上到外面,就对着克里姆林宫的宫墙。看了卫国战争战士纪念碑。那里有人献花。 再往前走,远远看到麦当劳标志。这回心里有点谱了。我们俩进去,人满为患。儿子可以跟侍应生简单交流了。这次,他在俄国终于第一次自己买了麦当劳吃。一个麦香鱼53,一杯小可乐28,共花了81卢布。 打包出来,儿子边走边吃,我们朝红场赶过去。广场上寒气逼人。列宁墓没开。广场中央弄了个临时性的大型滑冰场。很新鲜。这要是在天安门广场?不可想象。 我们走到广场最南边,来到莫斯科标志建筑——圣瓦西里教堂门口。数个五颜六色的“洋葱头”耸立在教堂顶端,把教堂装点得煞是好看。要门票,就不进去了。往回走,进到著名的古姆百货商场。书上早看过古姆介绍。儿子现在会把俄文读出来。我们俩个配合起来,就基本不用导游了。这是当年苏联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购物窗口。类似我们的王府井百货吧。不过现在,她变成了专卖店大集市。虽然干净整洁,但商业气息不浓。冬季的莫斯科,似乎不是购物的季节。我们也就逛逛而已,没买任何东西。寻遍也没看到有美元计价的商家。

五颜六色的“洋葱头”耸立在圣瓦西里教堂顶端

全凭脑海里的地图,我找到地铁站。乘地铁到终点站。上来,去了附近的露天集市。买了些食品,感觉价格还不错。特意买了很中国的蔬菜——葱和菠菜。两小把各40卢布,比较贵。语言不通,不会讨价。

晚饭做了菠菜蛋汤,再热剩饭剩菜。儿子说菠菜味道不太好,没有上次的香。电视里正转播着列宾演奏的老柴的小提琴协奏曲。好美的声音。正在这时,手机响。看是淼打来的,有些诧异。 她不停地讲了几十分钟。简单地说,是个威胁电话。活了四十多岁,今天,第一次遇上人身威胁。 本以为事情早已过去,没想到她不依不饶。 电话中她说,当初看你是博士、高级知识分子,才租房给你。现在你不租了,我的房子可能直到明年秋天也租不出去。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赔偿所有损失,要么找人来租我的房子。我说太太不是已经补偿你一个月的房租了吗?你怎么又反悔,这不是没完了吗?她说你以为这一点就够了吗?电话那边威胁说,她在莫斯科黑道白道都很熟,如果我们不让步,那就不是这么多钱的问题了! 你们爷儿俩就别想在莫斯科待下去了。越听问题越严重。说了很久,最后,我不便马上激化矛盾,就说那再说吧。她毫不放松,问何时答复。我就说,那星期二答复你。 接完电话,心思完全没有在吃饭上面。当然,我没有表露出来这些给儿子,怕这么小的他受到影响。 没一会儿,太太就打来电话。她这才把这段时间在国内的一切原原本本地讲给我听。 她说,怕我们爷儿俩担忧,所以一直想瞒着我。 那次,我电话告知不租淼的房子之后,淼和鹏就轮番打电话给远在国内的太太。鹏甚至威胁说,在莫斯科,有人去滑雪,莫名其妙地就失踪、出事了。在巨大精神压力下,出于妻子和母性的本能而担忧我们安全的太太答应给他们一定补偿。所谓花钱消灾。这才有了前面我提到的一个月的房租的损失。当时,淼很高兴,一个劲地谢谢阿姨。她算出兑换成中国币的近六千块钱,让太太汇到她在国内的表姐的账上。太太以为事情结束了。哪知,过了没几天,她又反悔,说这点钱远远不够。她甚至提出要我们再赔偿她6个月的房租。一天没住却要付十多万卢布(合四万中国币),事情的性质早已经变了。这是地地道道的敲诈勒索。刚刚,太太在再次接到淼的威胁电话后,看到再也不能这样瞒下去了,这才给我打电话告知详情。她说,这些天,她的头发都白了不少,一个觉都没睡好。 初到陌生的异国他乡,就遇到人生第一次生命安全的威胁。而这威胁,不是来自于出国之前就对之心惊胆战的光头党,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同胞...... 从租房纠纷到讹诈再到人身恐赫,事情的性质在一步步变化。 我们约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立刻采取措施,向有关方面求助。 晚上,我洗了澡。嘉嘉不想洗。 一晚上都没怎么睡,满脑子都想着这件事。

想看最新更新,请去我的博客: http://blog.tom.com/hanqin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6 17:06:50编辑过]
153
齐天大圣 发表于 2008-2-16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遇到这样的“同胞”简直是中国人的耻辱!

关注嘉嘉爸爸如何应对!

尽快连载!!

154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2-16 14:27:00 | 只看该作者

老孙,我把图也传到这里,好让你也能看到

155
从头开始 发表于 2008-2-16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天底下还有这等不要脸的家伙,还欺负自己的同胞,尤其是在国外,气愤啊!听他们瞎瞥瞥,吹啊!我身边这样的事很多,都是吹牛的!没几个有胆的,又不是黑社会,出了事他们知道自己负什麽责任,吓唬人罢了!你越对他们好,他们越上脸,觉得你们好欺负,反之他们也不能怎样,就是欠揍!!!气死我了!
156
 楼主| hanherongjia 发表于 2008-2-16 14:48: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从头开始网友,后来的发展,和你所想的类似,请关注后续“报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6 14:48:15编辑过]
157
齐天大圣 发表于 2008-2-16 15:34:0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感谢嘉嘉爸爸!

我从百度和GOOGLE那里都搜索过你的博客,虽然两边都能搜到,

但搜出来的内容仍然是 2007年11月20日的,真是超 级郁闷!估计

跟写博客的网站有关,其他朋友的博客都能看到,唯独是TOM的

博客出问题!我使用的是中国电信的宽带,估计应该不关宽带事的。

你说的“洋葱头”还真形象!

158
huangzujin 发表于 2008-2-16 20:39:00 | 只看该作者

总算上了您的博客,孩子真率.跟我儿子小时候一样.

那个三个水的玩意,别拿她当回事,实际是赖哈么跳到脚面上,咬不着,渗的慌.

想办法把以后的通话录音,寻求警方帮助.和孩子的行踪要注意,尽量缩小知情者的范围,晚出早归,不要单独行动,该有点防身的东西.跟山东人学着点---有时候手比口好使.

159
小河流水啦 发表于 2008-2-16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了不起啊!
160
giraffer 发表于 2008-2-16 22:58:00 | 只看该作者
有毅力的,执着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广告联系| 粤ICP备12009865号粤公网安备 44051302000004号

GMT+8, 2025-4-13 21:05

Powered by Chinavioli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