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琴童在莫斯科
——一个男孩在爸爸陪伴下成长的日志
(成长直播)
2007年12月2日 星期天 搬家
今天是搬家的日子,心里充满着期待。
这十一二天里,安东一家对我们还是很不错的,为我们的事情也费了许多时间精力。但,终归是在别人家居住。语言习俗饮食生活习惯等有着巨大差异。俄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我们中国人不太一样,因此,猜不到他们对我们这两个远道而来的客人的行为举止怎么看。唯有按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小心翼翼,尽量少给主人添麻烦。
比如,洗澡。他家浴室里的热水器的水有些不好控制。安东对我说的意思似乎是有问题,暂且不能洗澡(我就没看到过他们一家人洗过澡,不知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生理问题的)。我虽然最终实在憋不住洗了一两次,不过也是胡乱洗的,不太爽。嘉嘉干脆就一直赖着不洗澡,憋着要去新家洗。光为洗澡,就盼着早日有个自己的窝。
又比如,吃饭。安东妈妈做的俄国食物还是不错的,从小喜食西餐的嘉嘉尤为喜欢。这段时间,安东妈妈买了许多肉,水果,点心等,都很好吃。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到来而特意多买的。一开始,觉得味道好,肉还吃得比较多。后来,连日大肉大汤的,我痛风的症状就开始有点显现了。加之,同胞告知莫斯科的肉很贵。不忍他们花费太多,即使想吃,都忍着少吃。看着我吃得少,不明就里的安东还说,俄国这样的气候,天寒地冻,必须这么大块吃肉大碗喝(肉)汤才行。后来,我老是做那个脖子上划一划的俄式手势(表示吃饱了)给安东妈妈看。一开始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像,有点像抹脖子。安东妈妈赶紧现场指导,才慢慢学得像了。老是这么抹脖子,渐渐地,她做的肉才少了。
看着天天又吃又住,既花人家钱,又给人家添了许多事。后来,每次外出,我就想也买些吃的东西带回家(这才有了那次百元咸菜事件)。我们自己又不会买,就常问安东哪里有吃的卖。老问,他就有些不耐烦。觉得很不理解。说他自己虽然也会弄吃的,可一个男人,怎么老想着这些女人做的事情?他哪里体会得到我这个在家里这几年都难得去买菜的大男人的一片用心。
这么长时间的小心翼翼,当然盼望着解放。
外面依然飘雪,零下7度,冷。
上午在家里等着出租车的到来。我把行李收拾整齐,让嘉嘉在里厅练琴。
听安东讲,他父亲是工程师。而安东妈妈比划着告诉我们,她原来做过合唱指挥。她的钢琴弹得也不错(如此说来,安东家也算音乐世家)。空闲时间,除了教嘉嘉课本上的俄语(其实,在这里,嘉嘉更在日常中学了不少生活上的俄语)之外,安东妈妈也会指导嘉嘉弹钢琴和视唱。甚至安东也指导过嘉嘉的钢琴。以嘉嘉这样钢琴入门级的水平,也有大师级老师指导,呵呵,嘉嘉难道没有福气?
中午11点多,出租车来了。两个大行李箱以及其他一些小的行李,把个的士车挤得满当当地。嘉嘉说,那个司机可能与安东妈妈相识。因为,走的时候,他看到司机把一桶水留在安东家里。嗬,没想到他还蛮机灵的。这一上午,我老在惦记着这车费能是多少呢?因为离得不远,肯定不会100美金。那会是500卢布?一路上心里老打着鼓。车是奔驰车。不过有些破旧的感觉。顺道说一句:据说,莫斯科的奔驰宝马全世界第一多。确实,走在莫斯科大街上,满眼都是德国日本美国的靓车。莫斯科暴发的富人肯定不少。
在快到目的地的一个拐弯处,车停下。安东妈妈出去,不一会儿,拿回来两张公交月票给我。原来是去买月票。有意思的是,我虽然记路本领超强,可后来找遍了附近地区,就再也找不到那个拐角了。真奇怪。抑或真的蠢了?
到了楼下,我们把行李搬进楼。我准备给司机车钱,安东妈妈做手势,让我别管。我俩和安东妈妈一起把大堆行李搬上楼。把行李一放好,安东妈妈就告辞。原来,她要跟着那辆出租回去。在电梯门口告别。想着,虽然昨天多给了九百多卢布。考虑到今天出租怎么也得三五百。在人家家又住了那么久,就拿出两千卢布塞给安东妈妈。她略微客气一下,就收下了。电梯门关上,我们就此告别了这位俄国妈妈。这一别,直到写日志的现在,我们就再也没有看到过她。
关上门,我们欢呼雀跃地开心。解放了! 身心皆然。
新家的温度比安东家要低,明显感觉有些凉(不过,后来测过,也不低于二十度)。房子里是公共的管道暖气。
唯一的床,是一张蛮大的,可以收起的沙发床。没有床单,被子也没有被套。只有枕套可以拆。其实,也没有多少好换洗的了。
午饭还没吃。首先要考虑的,是去超市买食物在家里做饭吃。
昨天,房东斯塔斯在房间里用手指了指一个方位,说了个 Supermarket 单词。今天,凭我的找路天赋,带着嘉嘉走了蛮远,顺利找到一个超市。看不懂名字,我们就把它叫做第一间超市。因为,后来我们在附近又发现好多其他超市,就分别命名为第二间超市,第三间...
这是我们来莫斯科后第一次正式购物。这才真正体会到异乡 shopping 的艰难。
首先,这里的食品基本都是西式的。虽然我们在国内已经有了在麦德隆购物的经验,而且,以前也在英国生活过,但还是有太多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玩意,怎么吃。关键还是文字障碍。
其次,即使知道是何物,要搞清楚价钱,单价,称重,又要花老鼻子的劲。因为俄文不通,食品和价格标签很难对上号。
第三,最重要的,是还要对比价格,不能买太贵的东西。我跟嘉嘉定下的购买原则是:比别的超市便宜的(我们已经去过好几个超市了),比国内相对价格便宜的,再有,就是打折优惠的。这样,除了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对价格牌,还要快速心算转换成中国钱的价格。你说费劲不?
最后,挑了一大堆相对便宜货。核算价格,800卢布40戈比。超市出来,快下午三点了。
今天,嘉嘉和我都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这里的热水太好了。看来,俄国还真是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能源和女人,呵呵。
详情请去我的博客,里面有不少在俄国的现场照片: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73208424_0_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6:17:58编辑过]
|